第五章4 做到中庸,隻需一顆誠心


    我們說過,儒家的最高智慧隻有兩個字“中庸”,這已經是非常質樸了,可是做到中庸的方法更質樸,隻有一個字:誠。オ


    有一對夫妻,下崗後開了家燒酒店,自己燒酒自己賣,以此來謀生。丈夫是個老實人,為人真誠、熱情,燒製的酒也好,人稱“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傳十,十傳百,酒店生意興隆,常常是供不應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倆便決定把掙來的錢投進去,再添置一台燒酒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增加酒的產量。這樣,一可滿足顧客需求,二可增加收入,早日致富。


    這天,丈夫外出購買設備,臨行之前,把酒店的事都交給了妻子,叮囑妻子一定要善待每一位顧客,誠實經營,不要與顧客發生爭吵。幾天以後,丈夫外出歸來。妻子一見丈夫,便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神秘兮兮地說:“這幾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訣,像你那樣永遠發不了財。”丈夫一臉愕然,不解地說:“做生意靠的是信譽,咱家燒的酒好,賣的量足,價錢合理,所以大夥才願意買咱家的酒,除此還能有什麽秘訣?”妻子聽後,用手指著丈夫的頭,自作聰明地說:“你這榆木腦袋,現在誰還像你這樣做生意?你知道嗎?這幾天我賺的錢比過去一個月掙的還多。秘訣就是,我往酒裏兌了水。”


    丈夫聽完驚愕不已,他沒想到,妻子竟然往酒裏兌水。丈夫內心忐忑不安,他感到自己的酒店招牌已經岌岌可危了。果然,“酒裏兌水”的事還是被顧客發現了,酒店的生意日漸冷清,後來就不得不關門停業了。オ


    身份,不會使人高貴;地位,不代表尊嚴;高齡,也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人們的尊敬。所有美好的東西的背後,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在支撐,失去了誠意的心,就失去了一切外在的光彩。


    按照《中庸》的說法,一個能堅守“誠”的人,他的生活簡直是太美妙了。他不需要怎樣努力,就會符合中道,他不需怎樣思考,就會有心得。他悠閑從容,能夠堅持善道,不但能成就自己,還能成就別人。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誠實就像深埋在泥土裏的果實,謊言猶如枝頭上妖豔的花朵。盡管謊言能給人暫時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時間會耗盡它虛假的妖豔;而誠實則會在那裏生根發芽,因為時間會讓真實的根須更加茁壯。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對人老實是會吃虧的。這其實也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好中庸所要求的“誠”的度。中庸所講的誠意,是對自己的良心無愧,但並不是讓我們一味地愚忠。做生意不能欺騙顧客,但是做朋友的時候,有時也需要帶著誠意的謊言來避免傷害。而如何把握誠意的方式,正是我們一直需要學習和探索的。オ


    唐朝重臣郭子儀的兒媳與兒子在家中吵架,因為兒媳是當朝公主,平時驕橫跋扈,郭子儀的兒子一怒之下就對她說,你有什麽了不起,是我爹爹不願意做皇帝,你才成今天的公主的!公主一聽,立即把這作為一條天大的欺君罪狀告訴了皇帝。但皇帝一笑,說,確實如此,沒有郭子儀我今天做不了皇帝,他說點賭氣的話並沒有欺君。皇帝的話說得輕、落得重!本來因家事爭吵,也不可以說出“犯上”的話,但是考慮到郭子儀的身份和重要的影響,皇帝還是要把握好處理問題的度,如何讓自己的尊嚴不被損害,又不讓國家失去一位重臣。最後,皇上拿出了自己的誠意,坦率地承認自己有今天,郭丞相功不可沒。這看起來好像皇帝吃了一點虧,其實卻是平息了大的朝廷動蕩,而且郭子儀也因此一直誠惶誠恐,連稱自己“死罪”,郭家再也無人敢說這樣的賭氣話了。オ


    《中庸》提出了“誠之者,人之道也”。人道之誠表明一種人性之善,沒有誠,人們既無法認識和體察天之道,也無法認識和把握人之道。而這種“誠”,最後還是要迴歸到為人處世的“善”上,從誠意出發,得到一個善意的結果,這就是最簡單的中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豔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豔明並收藏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