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老道卻似醒了,睜開眼睛看著端木銘心,指了指茶碗,說道:“小友既已堪破紅塵,卻要再入紅塵,不如滿飲此碗神仙醉。”
端木銘心也不多想,端起茶碗一飲而盡。卻是滿口苦澀,略帶丹火之味,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放下茶碗,敢要問話,腹中突然生出絲絲暖氣,滲入周身經脈。端木銘心隻覺得四肢百骸暖融融的,仿佛泡在熱水之中,登時心中驚訝,隻盯著老道。
老道擺了擺手,笑道:“小友莫慌。隻須記住,陰陽相濟,水火交融。”
端木銘心心念微動,丹田當即升起一絲涼氣,匯合經脈中的暖氣,漸漸聚成一股中正渾厚的先天真氣,衝破玄關直入百匯穴。
端木銘心腦中“轟”的一聲,登時昏了過去,趴在小桌上,如同睡著了一般。
老道打量他一陣,輕輕點了點頭,自顧說道:“老道傾盡畢生之力,隻煉出兩爐丹。三十年前,出了一粒小還丹,遇到了你父親。三十年後,仍是一粒小還丹,偏又遇見了你。天意如此,老道無話可說。往後是福是禍,也隻看你的造化了。”沉吟片刻,又衝袖中摸出一把寸許長的鐵劍,輕輕放在小桌上。
也不知過了多久。
端木銘心睜開了眼睛,卻不見了老道的身影,抬頭看了一眼,日過中天已近正午時分。定下心神,內息自發運轉,隻覺得丹田真氣充沛無比,其它再無異常。
端木銘心心中疑惑,忽然看見桌上還有一把鐵劍,拿起來仔細打量幾眼。
小劍質地不俗,頗為精巧。劍身一麵刻著“武當”,另一麵刻著“清虛”。
武當清虛。
端木銘心登時明白了,起身拱手說道:“多謝前輩點化。”
觀中卻無人迴應。端木銘心也不多叨擾,將鐵劍貼身藏好,又衝觀中躬身行禮,轉身趕迴村中。
過了兩日,端木銘心告訴吳小月要出門一趟。吳小月也不多問,隻叮囑他路上小心,又備了些幹糧讓他帶著。端木銘心頗為感激,隻等吳小月上山采茶時,獨自出了平雲村。
燕京。
城南一條小巷深處,開了一家棺材鋪子。破舊的木門外,擺了一溜棺材。有兩副已經合上了棺板,隻等顧主來取。還有幾副剛刷上油漆,怕是要再晾上幾天。
剛過午時,陽光頗有些刺眼。
鋪子裏,卻陰森森的。隻有一個幹瘦的老頭子,帶了兩個黑著臉的夥計,正刨著棺板。三人一聲不吭,絲毫看不出生氣。
天下太平已久,城裏人的日子越過越舒服。除了那些無路可走的賤民,幾乎沒人願意做這種晦氣的生意了。
宋謙一身官袍,頭戴紗帽,腰纏銀帶,轉頭衝身後兩名捕快使了個眼色,緩步走進鋪子。做了四年的巡檢黃河北岸總捕頭,諸般事務得心應手,宋謙的模樣也愈發顯得年輕。
鋪子裏,味道刺鼻。那老頭子隻瞥了宋謙一眼,又埋頭繼續幹活。
宋謙皺了皺眉頭,也不打招唿,徑自往裏屋走。拉開一扇小門,外麵卻是一處僻靜的小院。正屋的房門前,守著一個黑衣蒙麵人。
宋謙緩步走到黑衣人身前,拱了拱手。
黑衣人目光陰冷,上下打量宋謙一眼,側身讓了開來。
宋謙點頭笑了笑,推開門走了進去。
屋子裏異常陰冷,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黴味,卻像是進了一副腐朽多年的棺材。屋頂正中掛了一盞燈,亮著一點藍焰。下麵站著一個黑袍人,整個人都籠在陰影裏,看不清麵容。
宋謙抬手捂住鼻子,心中極為厭惡。這些賤種恐怕真是鬼類,一個個都見不得光,隻喜歡躲在陰暗髒亂的地方。
“哐當”一聲,身後的木門又關上了。
宋謙當即放下手,走近幾步,拱手說道:“見過九王。”
平等王抬了抬手,說道:“你來早了。”
宋謙幹笑幾聲,說道:“昨晚燕王召見,與我談了大半夜。今日就算九王不找我來,我也有緊要的事求見九王。”
“哦”,平等王輕歎一聲,問道:“你也有緊要的事?”
宋謙點了點頭,左右掃了一眼,忍不住又捂了捂鼻子,說道:“這地方濕氣太重,住久了怕是要傷身體。我去找幾處敞亮的院子,送給九王。”
平等玩冷笑幾聲,問道:“你這幾年到處奔走,聽說攢下了不少家產?”
宋謙“嘿嘿”笑了笑,拱手答道:“這都是托燕王的福。也多虧九王的神刀震懾江湖,宋某的差事才辦得順風順水。”
平等王又問道:“你費盡心思,就隻圖些田宅產業麽?”
宋謙不是太明白,也懶得再多扯,皺了皺眉頭,低聲說道:“九王想必也心中有數了。開封的事出了差錯,燕王很惱火,把宋某訓斥了一通。”
“青袍客”,平等王歎道:“神刀天下無敵,卻還有人心存幻念。”
這幾年,一個身穿青袍的怪人,壞了黑火很多事情。有人說他是三十年前的江南青衣客,也有人說他是武當派的隱世高人,還有人說他就是閉門謝客的逍遙侯。
宋謙心裏很清楚,不管青袍客是誰,江湖中人卻都看得明白,這世上還有人不怕那把毀天滅地的神刀,幹笑幾聲,勸說道:“九王把刀藏得太深。江湖裏的人,都快忘掉了。”
平等王冷哼一聲,喝道:“怎麽,你也忘掉了?”
宋謙心中一驚,不由得抬頭看了一眼,仿佛那把刀就懸在頭頂,深吸了幾口氣,拱手說道:“這次走脫了趙宏,六扇門又把老九的屍體送到燕京,擺明是做給燕王看的。若是壞了燕王的大計,你我都不會有好結果。”
平等王卻不以為然,說道:“一個趙宏,又能壞了什麽大計?”
宋謙想了想,又走近一步,低聲說道:“若是抓住了趙宏,太後心存顧忌,就不會急著催燕王進京。兩京局勢,也還能有轉機。”
平等王擺了擺手,說道:“你錯了。真抓了趙宏,太後就會狠下心來。兩京再沒有迴旋的餘地,燕王更不會有機會先發製人。”
端木銘心也不多想,端起茶碗一飲而盡。卻是滿口苦澀,略帶丹火之味,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放下茶碗,敢要問話,腹中突然生出絲絲暖氣,滲入周身經脈。端木銘心隻覺得四肢百骸暖融融的,仿佛泡在熱水之中,登時心中驚訝,隻盯著老道。
老道擺了擺手,笑道:“小友莫慌。隻須記住,陰陽相濟,水火交融。”
端木銘心心念微動,丹田當即升起一絲涼氣,匯合經脈中的暖氣,漸漸聚成一股中正渾厚的先天真氣,衝破玄關直入百匯穴。
端木銘心腦中“轟”的一聲,登時昏了過去,趴在小桌上,如同睡著了一般。
老道打量他一陣,輕輕點了點頭,自顧說道:“老道傾盡畢生之力,隻煉出兩爐丹。三十年前,出了一粒小還丹,遇到了你父親。三十年後,仍是一粒小還丹,偏又遇見了你。天意如此,老道無話可說。往後是福是禍,也隻看你的造化了。”沉吟片刻,又衝袖中摸出一把寸許長的鐵劍,輕輕放在小桌上。
也不知過了多久。
端木銘心睜開了眼睛,卻不見了老道的身影,抬頭看了一眼,日過中天已近正午時分。定下心神,內息自發運轉,隻覺得丹田真氣充沛無比,其它再無異常。
端木銘心心中疑惑,忽然看見桌上還有一把鐵劍,拿起來仔細打量幾眼。
小劍質地不俗,頗為精巧。劍身一麵刻著“武當”,另一麵刻著“清虛”。
武當清虛。
端木銘心登時明白了,起身拱手說道:“多謝前輩點化。”
觀中卻無人迴應。端木銘心也不多叨擾,將鐵劍貼身藏好,又衝觀中躬身行禮,轉身趕迴村中。
過了兩日,端木銘心告訴吳小月要出門一趟。吳小月也不多問,隻叮囑他路上小心,又備了些幹糧讓他帶著。端木銘心頗為感激,隻等吳小月上山采茶時,獨自出了平雲村。
燕京。
城南一條小巷深處,開了一家棺材鋪子。破舊的木門外,擺了一溜棺材。有兩副已經合上了棺板,隻等顧主來取。還有幾副剛刷上油漆,怕是要再晾上幾天。
剛過午時,陽光頗有些刺眼。
鋪子裏,卻陰森森的。隻有一個幹瘦的老頭子,帶了兩個黑著臉的夥計,正刨著棺板。三人一聲不吭,絲毫看不出生氣。
天下太平已久,城裏人的日子越過越舒服。除了那些無路可走的賤民,幾乎沒人願意做這種晦氣的生意了。
宋謙一身官袍,頭戴紗帽,腰纏銀帶,轉頭衝身後兩名捕快使了個眼色,緩步走進鋪子。做了四年的巡檢黃河北岸總捕頭,諸般事務得心應手,宋謙的模樣也愈發顯得年輕。
鋪子裏,味道刺鼻。那老頭子隻瞥了宋謙一眼,又埋頭繼續幹活。
宋謙皺了皺眉頭,也不打招唿,徑自往裏屋走。拉開一扇小門,外麵卻是一處僻靜的小院。正屋的房門前,守著一個黑衣蒙麵人。
宋謙緩步走到黑衣人身前,拱了拱手。
黑衣人目光陰冷,上下打量宋謙一眼,側身讓了開來。
宋謙點頭笑了笑,推開門走了進去。
屋子裏異常陰冷,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黴味,卻像是進了一副腐朽多年的棺材。屋頂正中掛了一盞燈,亮著一點藍焰。下麵站著一個黑袍人,整個人都籠在陰影裏,看不清麵容。
宋謙抬手捂住鼻子,心中極為厭惡。這些賤種恐怕真是鬼類,一個個都見不得光,隻喜歡躲在陰暗髒亂的地方。
“哐當”一聲,身後的木門又關上了。
宋謙當即放下手,走近幾步,拱手說道:“見過九王。”
平等王抬了抬手,說道:“你來早了。”
宋謙幹笑幾聲,說道:“昨晚燕王召見,與我談了大半夜。今日就算九王不找我來,我也有緊要的事求見九王。”
“哦”,平等王輕歎一聲,問道:“你也有緊要的事?”
宋謙點了點頭,左右掃了一眼,忍不住又捂了捂鼻子,說道:“這地方濕氣太重,住久了怕是要傷身體。我去找幾處敞亮的院子,送給九王。”
平等玩冷笑幾聲,問道:“你這幾年到處奔走,聽說攢下了不少家產?”
宋謙“嘿嘿”笑了笑,拱手答道:“這都是托燕王的福。也多虧九王的神刀震懾江湖,宋某的差事才辦得順風順水。”
平等王又問道:“你費盡心思,就隻圖些田宅產業麽?”
宋謙不是太明白,也懶得再多扯,皺了皺眉頭,低聲說道:“九王想必也心中有數了。開封的事出了差錯,燕王很惱火,把宋某訓斥了一通。”
“青袍客”,平等王歎道:“神刀天下無敵,卻還有人心存幻念。”
這幾年,一個身穿青袍的怪人,壞了黑火很多事情。有人說他是三十年前的江南青衣客,也有人說他是武當派的隱世高人,還有人說他就是閉門謝客的逍遙侯。
宋謙心裏很清楚,不管青袍客是誰,江湖中人卻都看得明白,這世上還有人不怕那把毀天滅地的神刀,幹笑幾聲,勸說道:“九王把刀藏得太深。江湖裏的人,都快忘掉了。”
平等王冷哼一聲,喝道:“怎麽,你也忘掉了?”
宋謙心中一驚,不由得抬頭看了一眼,仿佛那把刀就懸在頭頂,深吸了幾口氣,拱手說道:“這次走脫了趙宏,六扇門又把老九的屍體送到燕京,擺明是做給燕王看的。若是壞了燕王的大計,你我都不會有好結果。”
平等王卻不以為然,說道:“一個趙宏,又能壞了什麽大計?”
宋謙想了想,又走近一步,低聲說道:“若是抓住了趙宏,太後心存顧忌,就不會急著催燕王進京。兩京局勢,也還能有轉機。”
平等王擺了擺手,說道:“你錯了。真抓了趙宏,太後就會狠下心來。兩京再沒有迴旋的餘地,燕王更不會有機會先發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