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第十九章第2節 要想一生保平安,常有三分饑和寒


    過去生活水平比較低,很多人要餓肚子,所以人們經常有“飽餐一頓”的願望。現在,餓肚子的情況已不多見,人們可以“頓頓飽餐”。於是,一些人每日三餐都吃得很多、吃得很飽,結果患上一些疾病,甚至威脅到生命。其實,早在兩三千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的觀點,告誡人們要“飲食有節”。梁代醫學家陶弘景在《養生延年錄》中也曾指出:“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壽;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裏繼承了這些思想,也推崇“食到七分為止”的觀點。由此可見,古人們很早就發現了長期飲食過量的危害,可是我們現代人在飲食問題上卻仍然一錯再錯。


    當我們坐在餐桌旁邊,不顧自己身體的強烈抗議,而是隨著自己的食欲,無節製地大量飲食,致使胃黏膜、肝髒、胰腺等消化器官大量分泌消化液,長期這樣下去必定會增加這些器官的負擔,降低這些器官的功能,導致各種疾病產生。而且飲食過量還會使胃張力增大,損害胃黏膜,並使胃蠕動能力下降,影響消化。


    過量飲食不僅會使血液大量流向胃部,導致供給大腦的血液減少,造成腦功能的衰退,還會加重大腦控製消化吸收的神經的負擔,使其經常處於興奮狀態,這就必然造成大腦內的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神經經常處於抑製狀態。由此可見,長期飽食不僅會導致大腦的“早衰”,還會影響我們智力的發育。


    長期過量飲食還會導致營養過剩,如果平時再運動不足,就會造成大量的脂肪和垃圾在體內堆積,這也是導致肥胖症產生的重要原因,而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著密切的聯係。


    俗話說:“要想一生保平安,常有三分饑和寒。”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飲食中保持七分飽,在進食的時候應該像“羊吃草”一樣,餓了就吃點,但每次都不多吃,使胃腸總保持在不饑不餓不飽的狀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自愈能力,真正做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語 王耀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語 王耀堂並收藏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