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屍臭腐無棺鹼,半就編蘆入塚墦,結席安蓬皆野處,陰愁霖潦晴愁暑。
秦牧來到晏州城,到處都是洪水過後的慘狀,天上下著小雨,災民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抱團取暖。
晏州城門外,設立了賑災的粥鋪,災民們正在有序的領取著自己口糧。
陸心正得知秦牧到了,立馬出來迎接,昨日秦牧就讓陸心正先到了晏州城。
秦牧通過陸心正的描述,昨日他到晏州城時,那景象比現在還要淒慘。
災民由於吃不飽穿不暖,都聚集到一起,無論健康的,患病的都聚集在一起,到處都是糞便還有屍體。
由於糧食緊缺,徐道也隻能讓人去山裏尋了些野菜樹根,勉強能夠維持災民的最低生存標準,好在有像逐縣這樣的其他縣州的援助,晏州的災情隻會更嚴重。
陸心正到達後,便按照李介給的手冊,安排人手將災民生活的區域進行清潔,消毒,劃分災民的生活區域,處理屍體。
才有了現在秦牧看到的景象,秦牧進入布政司,卻不見徐道。
陸心正告訴秦牧,徐道去搶修決堤的水壩,從第一日起便沒有在迴來,現在一切事務都是右參政在負責。
秦牧聽後,十分憤怒,作為一州之長,卻不在府中為災民分憂,卻獨自跑到潰壩處躲著。
右參政想說些什麽,卻被左參政給攔了下來,秦牧是什麽樣的人,他們還是聽說過的。
秦牧將晏州府的大小事務交給了陸心正管理,他則是帶人前往了攔河壩。
此時,攔河壩的搶修現場,徐道正和招募來的農夫們緊急的攔堵潰壩口。
一名小吏急忙跑了過來,告訴徐道,錦王來了。
“錦王!你去告訴錦王,現在是封堵潰口的重要時機,還望錦王恕我不去接駕之罪。”
徐道說完便扛著一袋泥沙上了潰口。
小吏將徐道的話轉告了秦牧,秦牧看著熱火朝天幹的起勁的農夫們,也沒有怪罪徐道,還是讓奉天司的眾人也投入封堵潰口的工作中去。
就在眾人封堵潰口時,隻聽見一人高喊,睢河倒灌,徐道一聽,立馬帶著人跳進了水裏,用人牆阻擋倒灌的河水衝垮他們修建新堤壩。
此時徐道發現自己旁邊的一個人很是陌生,他從來沒見過這個人。
而那人卻說道:“徐大人,你可讓本王好找啊!”
“王爺,你怎會?”徐道發現這人居然是錦王,每年各州迴帝都述職都是易懷寧的工作,他也沒見過秦牧,可他可是見過皇上,能和皇上長得七八分相似的,隻可能是錦王秦牧了。
“王爺,這潰口危險,您還是趕緊上岸,您要是出了事,下官可無法向陛下交代。”
“徐大人,你要是出事了,我也沒法向陛下交代。”
來潰口前,秦牧雖然對徐道很生氣,可他也向百姓了解徐道和易懷寧。
往往你這個官做的好不好,一是看業績政效,二便是百姓口碑,一路上秦牧從災民口中聽到都是讚揚徐道和易懷寧的話語。
到了潰口,從農夫口中也得知徐道上了潰口後,就夜以繼日的在加固潰口和泄洪道。
每日都隻休息半個時辰就繼續工作,生怕潰口再次決堤。
原本還對徐道有些怨氣的秦牧,此時也釋懷了,可還有一件事是秦牧無法釋懷的。
那便是,這堤壩是一州之工程,他和易懷寧身為一州之主,卻出現了假糧和豆腐堤壩的事情,這是徐道的失職,秦牧無法完全原諒他。
徐道也知道自己的過錯,於是便將自己調查的道的事情說給了秦牧。
在徐道讓加急要務送往帝都後,他便找來了負責糧倉管理和堤壩工作的負責人左參政,他想了解些情況。
可是左參政那支支吾吾話音,欲蓋彌彰的樣子,徐道立馬便知道,這事和他脫不了關係。
於是徐道便將左參政關了起來,由於潰壩的事情沒有解決,徐道還來不及審問。
秦牧聽後,叫來了淵,讓拷問好手淵,去和左參政友好的交流一番。
河水慢慢的退了下去,原本還陰雲密布的天空,此時也慢慢的散開。
眾人上岸後,沒有來得及休息,便又開始了填補潰口的工作。
直到正午時分,潰口已經填補完畢,泄洪道也正常運行,眾人才有了休息的時間。
徐道顧不上地上泥濘,跪地道:“罪臣徐道,見過錦王殿下。”
秦牧將徐道扶起來道:“徐大人,還是省些力氣吧,你難道都不累的嗎?”
“一切都是罪臣的瀆職之過引起的,罪臣何敢言累。”
秦牧也不想管徐道了,一屁股坐到了一塊還算幹燥的石頭上道:“徐大人,有吃的嗎?這幹了一上午的活,本王都有些累了。”
這時送飯的婦人也來到了潰壩處,見秦牧餓了,直接塞給秦牧兩個黃色的窩窩頭。
秦牧還是第一次吃窩窩頭,就想感受一下窩窩頭的味道,可剛想送到嘴裏,卻被徐道攔了下來。
“王爺,這個窩窩頭吃不得,吃了,無法通便!”
聽到徐道的話,秦牧立馬追問原因,這時一旁的一位農夫解釋到,這個窩窩頭是用糙麵加泥土做的,吃了雖然頂餓,可卻無法通便。
秦牧聽後,又問徐道,其他州縣送來的物資裏不是有糧食嗎?為何還要吃這泥土窩窩頭。
徐道解釋說,物資都被他送到了幾個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了,如今晏州受災太廣,災民眾多,各州縣送來的物資雖然及時,可遠遠解決不了困難。
秦牧了解了徐道的困難,作為一州之主,他要承擔的東西太多了,秦牧看著手中的窩窩頭,毫不猶疑的吃了下去。
“王爺,吃不得”
徐道還想阻攔,可秦牧卻沒有理會,窩窩頭口感偏硬,吃起來就像饅頭裏摻雜著泥沙的感覺。
看著農夫們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秦牧不由的一陣歎息。
他在帝都可以頓頓大魚大肉,可這些百姓呢,卻用這樣的泥土過活。
於是從潰口迴到晏州城,秦牧將沒有吃完的另一個泥土窩窩頭放進盒子,寫了一封信,送迴了帝都。
秦牧來到晏州城,到處都是洪水過後的慘狀,天上下著小雨,災民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抱團取暖。
晏州城門外,設立了賑災的粥鋪,災民們正在有序的領取著自己口糧。
陸心正得知秦牧到了,立馬出來迎接,昨日秦牧就讓陸心正先到了晏州城。
秦牧通過陸心正的描述,昨日他到晏州城時,那景象比現在還要淒慘。
災民由於吃不飽穿不暖,都聚集到一起,無論健康的,患病的都聚集在一起,到處都是糞便還有屍體。
由於糧食緊缺,徐道也隻能讓人去山裏尋了些野菜樹根,勉強能夠維持災民的最低生存標準,好在有像逐縣這樣的其他縣州的援助,晏州的災情隻會更嚴重。
陸心正到達後,便按照李介給的手冊,安排人手將災民生活的區域進行清潔,消毒,劃分災民的生活區域,處理屍體。
才有了現在秦牧看到的景象,秦牧進入布政司,卻不見徐道。
陸心正告訴秦牧,徐道去搶修決堤的水壩,從第一日起便沒有在迴來,現在一切事務都是右參政在負責。
秦牧聽後,十分憤怒,作為一州之長,卻不在府中為災民分憂,卻獨自跑到潰壩處躲著。
右參政想說些什麽,卻被左參政給攔了下來,秦牧是什麽樣的人,他們還是聽說過的。
秦牧將晏州府的大小事務交給了陸心正管理,他則是帶人前往了攔河壩。
此時,攔河壩的搶修現場,徐道正和招募來的農夫們緊急的攔堵潰壩口。
一名小吏急忙跑了過來,告訴徐道,錦王來了。
“錦王!你去告訴錦王,現在是封堵潰口的重要時機,還望錦王恕我不去接駕之罪。”
徐道說完便扛著一袋泥沙上了潰口。
小吏將徐道的話轉告了秦牧,秦牧看著熱火朝天幹的起勁的農夫們,也沒有怪罪徐道,還是讓奉天司的眾人也投入封堵潰口的工作中去。
就在眾人封堵潰口時,隻聽見一人高喊,睢河倒灌,徐道一聽,立馬帶著人跳進了水裏,用人牆阻擋倒灌的河水衝垮他們修建新堤壩。
此時徐道發現自己旁邊的一個人很是陌生,他從來沒見過這個人。
而那人卻說道:“徐大人,你可讓本王好找啊!”
“王爺,你怎會?”徐道發現這人居然是錦王,每年各州迴帝都述職都是易懷寧的工作,他也沒見過秦牧,可他可是見過皇上,能和皇上長得七八分相似的,隻可能是錦王秦牧了。
“王爺,這潰口危險,您還是趕緊上岸,您要是出了事,下官可無法向陛下交代。”
“徐大人,你要是出事了,我也沒法向陛下交代。”
來潰口前,秦牧雖然對徐道很生氣,可他也向百姓了解徐道和易懷寧。
往往你這個官做的好不好,一是看業績政效,二便是百姓口碑,一路上秦牧從災民口中聽到都是讚揚徐道和易懷寧的話語。
到了潰口,從農夫口中也得知徐道上了潰口後,就夜以繼日的在加固潰口和泄洪道。
每日都隻休息半個時辰就繼續工作,生怕潰口再次決堤。
原本還對徐道有些怨氣的秦牧,此時也釋懷了,可還有一件事是秦牧無法釋懷的。
那便是,這堤壩是一州之工程,他和易懷寧身為一州之主,卻出現了假糧和豆腐堤壩的事情,這是徐道的失職,秦牧無法完全原諒他。
徐道也知道自己的過錯,於是便將自己調查的道的事情說給了秦牧。
在徐道讓加急要務送往帝都後,他便找來了負責糧倉管理和堤壩工作的負責人左參政,他想了解些情況。
可是左參政那支支吾吾話音,欲蓋彌彰的樣子,徐道立馬便知道,這事和他脫不了關係。
於是徐道便將左參政關了起來,由於潰壩的事情沒有解決,徐道還來不及審問。
秦牧聽後,叫來了淵,讓拷問好手淵,去和左參政友好的交流一番。
河水慢慢的退了下去,原本還陰雲密布的天空,此時也慢慢的散開。
眾人上岸後,沒有來得及休息,便又開始了填補潰口的工作。
直到正午時分,潰口已經填補完畢,泄洪道也正常運行,眾人才有了休息的時間。
徐道顧不上地上泥濘,跪地道:“罪臣徐道,見過錦王殿下。”
秦牧將徐道扶起來道:“徐大人,還是省些力氣吧,你難道都不累的嗎?”
“一切都是罪臣的瀆職之過引起的,罪臣何敢言累。”
秦牧也不想管徐道了,一屁股坐到了一塊還算幹燥的石頭上道:“徐大人,有吃的嗎?這幹了一上午的活,本王都有些累了。”
這時送飯的婦人也來到了潰壩處,見秦牧餓了,直接塞給秦牧兩個黃色的窩窩頭。
秦牧還是第一次吃窩窩頭,就想感受一下窩窩頭的味道,可剛想送到嘴裏,卻被徐道攔了下來。
“王爺,這個窩窩頭吃不得,吃了,無法通便!”
聽到徐道的話,秦牧立馬追問原因,這時一旁的一位農夫解釋到,這個窩窩頭是用糙麵加泥土做的,吃了雖然頂餓,可卻無法通便。
秦牧聽後,又問徐道,其他州縣送來的物資裏不是有糧食嗎?為何還要吃這泥土窩窩頭。
徐道解釋說,物資都被他送到了幾個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了,如今晏州受災太廣,災民眾多,各州縣送來的物資雖然及時,可遠遠解決不了困難。
秦牧了解了徐道的困難,作為一州之主,他要承擔的東西太多了,秦牧看著手中的窩窩頭,毫不猶疑的吃了下去。
“王爺,吃不得”
徐道還想阻攔,可秦牧卻沒有理會,窩窩頭口感偏硬,吃起來就像饅頭裏摻雜著泥沙的感覺。
看著農夫們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秦牧不由的一陣歎息。
他在帝都可以頓頓大魚大肉,可這些百姓呢,卻用這樣的泥土過活。
於是從潰口迴到晏州城,秦牧將沒有吃完的另一個泥土窩窩頭放進盒子,寫了一封信,送迴了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