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西北王府與京城使團一起遊賞崆峒山,王府方麵不僅雲樂郡主親臨,西北地頭蛇宋別也在此列,還有那位金吾衛副將葉辭的親妹妹,可謂是陣容浩大。
反觀京城使團,這次隻是派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無關緊要的官吏,看上去是絲毫不給西北王府這個麵子。
不過郡主大人看起來並不在意,一路登山玩水,全當自個兒放鬆了,一會拉著葉淺風看那峰林聳峙,一會又看那怪石嶙峋,一紅一白兩道身影到處東奔西跑,搞得那些王府下人是焦頭爛額。
宋別跟在使團最後方,玉麵上始終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其實王爺對於金吾衛破案一事指望並不大。
金吾衛中雖說高手如雲,但畢竟根基還尚淺,大多吸收的是江湖上的現成高手,幾乎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武功體係,單打獨鬥尚可,但相互配合之間並不默契。
況且能夠在王府眼皮子底下殺人,還能不留蛛絲馬跡全身而退,這說明什麽?
王府裏有內鬼!
王爺曾說過,最壞的結果甚至不是那位國師府裏的玄衣和尚,而是那位京城中常年不露麵的“老大人”借他身布局,殺人不沾血,跟王府裏的內鬼來了一個裏應外合。
隻是宋別沒有想通的是,那位“老大人”和孫仲節度使無冤無仇,為何要殺他?
書生看了一眼山腳,心中略微估量,此時他們一行人應該已經走到半山腰的位置了。
雲霧似乎就在離眾人頭頂不遠處。
那些魚兒也該上鉤了。
葉淺風與李時毓走在隊伍最前麵,郡主對著山水一頓指手畫腳,得意道:“將來本郡主成為了傳說中的大宗師,一定帶領一幫江湖高手把所有天下都這麽好看的地方都看個遍!”
葉淺風聞言麵帶笑意,並不去打擊郡主難得的豪情。
葉淺風輕聲道:“據說當年大漢正盛之時,我們大秦還是南邊一介蠻夷之國,那位大漢天子曾經車過雞頭道,登臨崆峒山,問道仙人廣成子,廣成子見大漢天子有至道之相,遂保大漢百年風調雨順。”
李時毓聞言並不作答,目光深邃。
不管大漢當年如何強盛,往事如塵埃,終歸是她爹爹的手下亡魂罷了。
山腳下。
一個腰間佩劍的青衫劍客猶然上山,頭上戴了一頂鬥笠。
不過跟一般劍客不同的是除了腰間那柄佩劍,他的背上還背了一個較他身形都要稍大一圈的大匣子。
若是宋別跟他見了麵僅憑身形就一定能認出此人就是當時偷偷溜上客棧屋簷的偷聽之人。
劍客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塊糕點,取下鬥笠,幾口吃下,竟是一個青年男子,看著約莫不過三十,很難想象這般年紀便能瞞過眾多高手於頂樓偷聽。
青年看著遍地的好山好水,微微一笑:“西鎮奇觀甲天下,是個殺人的好地方。”
他又吃了塊糕點,口齒不清地喃喃道:“這次要是拿下了雲樂郡主的腦袋,玖兒定會開心。”
大昭寺門前。
這天大昭寺來了一個老道士,隻是這老道士跟所謂的仙風道骨是半點都不沾邊,一身白道袍都快髒成黑袍子了也不見清洗,看門的小和尚還以為是哪個叫花子來了,忙進寺廟裏拿了兩個大饅頭遞給老人。
老人見到饅頭兩眼放光,笑嘻嘻的接過,跟看門的小和尚說他是寺廟方丈的老朋友,多年不見,好不容易過來看看,說著就要往裏走,小和尚還沒反應過來,攔都攔不住。
老道士走到主殿,看到方丈坐在佛前的普陀之上,大大咧咧道:“老和尚,來看你了啊,也不出來給老道我洗塵洗塵?”
方丈聞言無奈一笑,“這麽多年沒見,怎麽今天有空來找我?”
老道隨手抓了個蒲團坐下,開始唉聲歎氣,說外麵現在這世道變了,以前隨便在街邊擺個算命攤子,再請一兩個托兒,保管一天就能掙十幾兩銀子,每日的酒錢、飯錢都能一並給包下了,甚至還可以偶爾點個二兩牛肉下酒!
老道說著說著口水差點流了一地,嘖嘖道:“那滋味,真是給我神仙也不當,罷了,給你這和尚說了也不懂。”
老道說話之間三兩下就把饅頭給吃了幹淨,手指在道袍上隨意抹了抹,繼續說道:“還是以前好啊,現在人們寧願到寺廟裏麵燒香拜佛,都不願意再去相信街邊的算命攤子嘍。”
說到最後,老道好像意猶未盡,猛地一拍大腿,道:“老和尚,你評評理,憑什麽現在大秦就尚佛不尚道啊,明明都是教,敬那佛祖菩薩和敬那道祖那有啥子不一樣嘛,真是不懂當今這個世道了。”
老方丈隻是笑而不語。
見老和尚還是沒有任何反應,老道心中有些急了,表麵上卻不動身色,又歎了一口氣,道:“哎,老和尚,你說我要是當年大漢亡國的時候就棄道從佛該有多好,說不定現在也能混來個方丈當當,你說是也不是?”
方丈隻是默默打坐,並不應答。
老道這會是真有些急了,道:“老和尚,咱們兩當年好歹是過命的交情,你還真以為你修出了什麽佛道啊,兄弟我這會日子著實有些難過,我聽說你們寺廟雖然早就落寞了,但好歹每日香火錢還是不差的呀,收留我一個,也不會給寺廟造成什麽負擔吧。”
方丈微微搖頭。
老道見狀真的有些哀色,近乎哀求道:“老和尚,你莫要如此無情呐,我千裏迢迢跑來找你救命,弟弟我可就你這麽一個信得過的人了啊!”
方丈輕輕歎了口氣。
老道以為事情還有轉機,忙道:“你也不用給我安排什麽房間,那個庖......庖屋也行!”
隻見方丈輕聲道:“覺心,去給這位老師傅拿十兩銀子,送客。”
老道聞言滿臉怒容:“老和尚,你翻臉不認人是不是,我......”
方丈麵無表情道:“施主與我本是有緣,佛也好,道也罷,心中存善,方可證道。”
老道滿臉不屑,轉頭看了一眼拿著銀子過來的小和尚,一手抓過銀子,呸道:“既然老和尚如此絕情,我自己會走!不用送!”遂甩袍走出主殿。
待老道走出寺廟後。
小和尚有些疑惑,問道:“方丈,那位師傅是誰呀,你們有過命的交情?”
方丈微微一笑,說是一個故友罷了。
當年他輾轉多折才來到西北,剛到此地和一位以擺算命攤子為生的道士一起住在一間客棧,後來被賊人盯上,那道士躲在房裏看著賊人的刀光子嚇得差點昏過去,不敢出聲,他便走出房去勸導那貨賊人,賊人不願改邪歸正,仍要奪人財命,他便打斷了賊人的手筋,當夜就走出了客棧。
小和尚問道:“可那位老師傅怎麽找到我們寺廟的?”
方丈笑著搖了搖頭。
萬物自有他的生存之道。
小和尚又問道:“那位老師傅就是道士嗎?我這輩子還沒見過道士呢。”
方丈仍是笑著搖了搖頭。
“以後會見到的。”
老僧不願說那人是道士。
人間百態,不足為怪。
他隻是溫聲道:“大道不該如此小。”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
九月九,重陽至,西北王府雖然依舊上下忙碌個不停,但西北王總算還是想起自己有個生性愛玩的女兒已經足足半月沒有走出西北王府了。
這一日,當宋別輕敲郡主閨房房門,打開房門後發現郡主大人病懨懨地腦袋枕在書桌上,正拿起那隻羅纓扇子翻來覆去地翻看。
宋別溫聲道:“郡主,王爺近來事務繁忙,鮮有空時,他讓我趁著這個重陽帶郡主出去賞賞秋景。”
郡主趴在桌上,並不作答。
宋別無奈一笑,知道郡主這是又發小女兒家脾氣了。
書生靠在門口,輕聲道:“王爺還說了,由於此次西北節度使遇害一案,京城使團現在暫時還走不了,不如就叫上使團一行人一起賞賞這西北秋景。”
郡主腦袋稍微挪動了一下,但還是沒有答應的跡象。
書生見狀,似乎在意料之中,又道:“那位葉辭將軍,已經答應讓他妹妹隨行......”
李時毓聞言終於緩緩起身。
她眼神有些幽怨道:“師傅。”
宋別臉色不變。
那些西北王府官員和江湖門派最怕這個小妖精在於兩點,不僅瞎折騰的本事是一等一,闖禍後對爹爹的撒嬌本領更是堪稱天下一絕,能夠讓本來火冒三丈的西北王瞬間低聲下氣,諂媚說出“乖女兒,沒事,爹在呢,誰敢欺負你?”這種無腦話來。
但宋別顯然不吃這一套。
自郡主幼時就一直跟隨在郡主身邊的書生這麽多年似乎依舊還是那張玉麵,看不出歲月在他身上流過的痕跡。
書生深知這位郡主的心機和手腕絕非表麵那般浮躁。
他輕聲說道:“還請郡主先收拾一番,莫要再胡鬧了。”
使團休息的客棧內。
那個一路跟隨崔主事北上的錦衣衛千戶莫名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且客棧內明顯有過打鬥痕跡,不過沒人有膽子過問錦衣衛的事情。
一切如常,使團眾官員同樣為了孫仲節度使遇害一案忙得焦頭爛額,似乎都忘了今日是難得的重陽。
崔繡坐於天字號房中,手裏是一塊模樣怪異的銅製令牌。
這塊令牌不同於大秦官製,是屬於那種江湖門派的野路子製作而成,牌子上有一些略顯淩亂的鳥獸花草紋印。
昨天那場對針對六扇門的劫襲,除了繳獲一批金銀之外,就是這塊令牌了。
崔繡緩緩閉上雙眼,細細深思。
孫仲生前好歹是一位正三品官員,身邊理所當然應該有不少高手護衛。
何況此人來到西北之前,曾在京中與那位前朝司禮部監印關係非同一般。
那個老太監臨死前托他將人帶迴京城的話此時猶然還在耳畔,說是什麽落葉歸根,魂歸故裏。
崔繡一想到這裏有些心煩意亂。
僅僅一個六扇門西北分舵主事陸川,遠遠不夠。
他眉頭微皺。
甚至最壞的結果是京城中那位“老大人”的手筆,身在千裏之外布局無痕,如此他的勝算將會極低。
就在崔繡默默推演之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信鴿。
崔繡取下信件,又特意翻看了一下鴿子的腳踝處,有一章西北王府司印圖案。
他打開信紙,隻見一頁落筆如雲煙的字體在紙上雀然閱出。
隻是這信的內容嘛......
崔繡嘴角微微一扯,簡直是糟蹋了這一手好字。
信上千字大半都是抄自名家詩錄的對重陽的描述,然後還花了一部分篇幅對著那本《大秦山河誌》中對於西北的地貌抄了個遍,最後終於問了一句:“重陽賞景去不去?”
這種奇葩信件不用想也知道是出自那位郡主大人之手。
他隨手找了張紙,大筆一揮。
“屬下還有要事在身,還請郡主見諒。”
寫罷將紙揉成卷狀塞到鴿子身上,把鴿子往窗外一扔,繼續思索一些蛛絲馬跡。
李時毓和葉風淺已經在王府門口處等候了接近半個時辰。
除了李時毓自己發的那一封信之外,王府也專門派人到京城使團休息的客棧請示。
等了半天,李時毓望了望遠處的使團來人,不過幾個不大不小、無關緊要的官吏,不禁有些氣結。
她轉頭對一臉正期盼葉淺風道:“得,枉我寫了那麽多字,結果那家夥就是不來,真是不把本郡主當迴事啊。”
葉淺風聞言有些失望,一襲白衣微微踮起腳尖,還是竭盡目力想要在使團眾官員中尋找著。
李時毓瞧見她這副模樣,不禁打趣道:“淺淺,你莫不是喜歡上那個色胚了吧,又是托我專門寫信又是這麽心切眺望的,莫非真是傳說中的一見鍾情?”
葉風淺聞言隻是兩手搭在身前,紅著臉道:“莫要亂說。”
李時毓好不容易見到了好閨蜜,怎麽可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搖著扇子,一襲紅衣悠悠道:“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那席白衣聞言更羞道:“時毓別鬧!”
李時毓是個好動的主兒,葉風淺則是性情淑君之流,一動一靜兩位人間絕色互相嬉鬧著,大有春風牡丹、清泉蓮花交相輝映之感,那些使團官員暗自吞了一口口水,此次北上果然驚喜處處。
崆峒山地位涼城外城西處,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的奇稱。
秋意襲山,林海浩瀚,黃了滿山的落葉,水天一色。
眾人乘坐一輛輛馬車悠悠來到山下,一邊登山,一邊感歎這西北竟也有如此奇景。
一位自小在京城裏頭長大的官員望著眼前的高峽平湖,迎著風好似要乘風歸去一般,不禁豪情生來,感歎道:“古人雲崆峒山色天下秀,沒想到以這西北的貧瘠土地也生出如此美景,得之一觀,此生足矣。”
李時毓聞言輕輕一拍腦門,無語道:“真是沒見過世麵。”
那官員聞言被同行嘲笑也不惱,顯然是心情極好。
重陽重登山,賞秋,插茱萸,吃糕點,喝菊花酒。
那席紅衣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個朱紅葫蘆,一隻青蔥玉手輕輕撚住葫蘆口,抿了一小口,另一手不忘微微搖扇,看著滿山落葉紛飛,目光好似眺過腳下山水,望到更遠處。
她輕聲呢喃道:“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反觀京城使團,這次隻是派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無關緊要的官吏,看上去是絲毫不給西北王府這個麵子。
不過郡主大人看起來並不在意,一路登山玩水,全當自個兒放鬆了,一會拉著葉淺風看那峰林聳峙,一會又看那怪石嶙峋,一紅一白兩道身影到處東奔西跑,搞得那些王府下人是焦頭爛額。
宋別跟在使團最後方,玉麵上始終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其實王爺對於金吾衛破案一事指望並不大。
金吾衛中雖說高手如雲,但畢竟根基還尚淺,大多吸收的是江湖上的現成高手,幾乎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武功體係,單打獨鬥尚可,但相互配合之間並不默契。
況且能夠在王府眼皮子底下殺人,還能不留蛛絲馬跡全身而退,這說明什麽?
王府裏有內鬼!
王爺曾說過,最壞的結果甚至不是那位國師府裏的玄衣和尚,而是那位京城中常年不露麵的“老大人”借他身布局,殺人不沾血,跟王府裏的內鬼來了一個裏應外合。
隻是宋別沒有想通的是,那位“老大人”和孫仲節度使無冤無仇,為何要殺他?
書生看了一眼山腳,心中略微估量,此時他們一行人應該已經走到半山腰的位置了。
雲霧似乎就在離眾人頭頂不遠處。
那些魚兒也該上鉤了。
葉淺風與李時毓走在隊伍最前麵,郡主對著山水一頓指手畫腳,得意道:“將來本郡主成為了傳說中的大宗師,一定帶領一幫江湖高手把所有天下都這麽好看的地方都看個遍!”
葉淺風聞言麵帶笑意,並不去打擊郡主難得的豪情。
葉淺風輕聲道:“據說當年大漢正盛之時,我們大秦還是南邊一介蠻夷之國,那位大漢天子曾經車過雞頭道,登臨崆峒山,問道仙人廣成子,廣成子見大漢天子有至道之相,遂保大漢百年風調雨順。”
李時毓聞言並不作答,目光深邃。
不管大漢當年如何強盛,往事如塵埃,終歸是她爹爹的手下亡魂罷了。
山腳下。
一個腰間佩劍的青衫劍客猶然上山,頭上戴了一頂鬥笠。
不過跟一般劍客不同的是除了腰間那柄佩劍,他的背上還背了一個較他身形都要稍大一圈的大匣子。
若是宋別跟他見了麵僅憑身形就一定能認出此人就是當時偷偷溜上客棧屋簷的偷聽之人。
劍客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塊糕點,取下鬥笠,幾口吃下,竟是一個青年男子,看著約莫不過三十,很難想象這般年紀便能瞞過眾多高手於頂樓偷聽。
青年看著遍地的好山好水,微微一笑:“西鎮奇觀甲天下,是個殺人的好地方。”
他又吃了塊糕點,口齒不清地喃喃道:“這次要是拿下了雲樂郡主的腦袋,玖兒定會開心。”
大昭寺門前。
這天大昭寺來了一個老道士,隻是這老道士跟所謂的仙風道骨是半點都不沾邊,一身白道袍都快髒成黑袍子了也不見清洗,看門的小和尚還以為是哪個叫花子來了,忙進寺廟裏拿了兩個大饅頭遞給老人。
老人見到饅頭兩眼放光,笑嘻嘻的接過,跟看門的小和尚說他是寺廟方丈的老朋友,多年不見,好不容易過來看看,說著就要往裏走,小和尚還沒反應過來,攔都攔不住。
老道士走到主殿,看到方丈坐在佛前的普陀之上,大大咧咧道:“老和尚,來看你了啊,也不出來給老道我洗塵洗塵?”
方丈聞言無奈一笑,“這麽多年沒見,怎麽今天有空來找我?”
老道隨手抓了個蒲團坐下,開始唉聲歎氣,說外麵現在這世道變了,以前隨便在街邊擺個算命攤子,再請一兩個托兒,保管一天就能掙十幾兩銀子,每日的酒錢、飯錢都能一並給包下了,甚至還可以偶爾點個二兩牛肉下酒!
老道說著說著口水差點流了一地,嘖嘖道:“那滋味,真是給我神仙也不當,罷了,給你這和尚說了也不懂。”
老道說話之間三兩下就把饅頭給吃了幹淨,手指在道袍上隨意抹了抹,繼續說道:“還是以前好啊,現在人們寧願到寺廟裏麵燒香拜佛,都不願意再去相信街邊的算命攤子嘍。”
說到最後,老道好像意猶未盡,猛地一拍大腿,道:“老和尚,你評評理,憑什麽現在大秦就尚佛不尚道啊,明明都是教,敬那佛祖菩薩和敬那道祖那有啥子不一樣嘛,真是不懂當今這個世道了。”
老方丈隻是笑而不語。
見老和尚還是沒有任何反應,老道心中有些急了,表麵上卻不動身色,又歎了一口氣,道:“哎,老和尚,你說我要是當年大漢亡國的時候就棄道從佛該有多好,說不定現在也能混來個方丈當當,你說是也不是?”
方丈隻是默默打坐,並不應答。
老道這會是真有些急了,道:“老和尚,咱們兩當年好歹是過命的交情,你還真以為你修出了什麽佛道啊,兄弟我這會日子著實有些難過,我聽說你們寺廟雖然早就落寞了,但好歹每日香火錢還是不差的呀,收留我一個,也不會給寺廟造成什麽負擔吧。”
方丈微微搖頭。
老道見狀真的有些哀色,近乎哀求道:“老和尚,你莫要如此無情呐,我千裏迢迢跑來找你救命,弟弟我可就你這麽一個信得過的人了啊!”
方丈輕輕歎了口氣。
老道以為事情還有轉機,忙道:“你也不用給我安排什麽房間,那個庖......庖屋也行!”
隻見方丈輕聲道:“覺心,去給這位老師傅拿十兩銀子,送客。”
老道聞言滿臉怒容:“老和尚,你翻臉不認人是不是,我......”
方丈麵無表情道:“施主與我本是有緣,佛也好,道也罷,心中存善,方可證道。”
老道滿臉不屑,轉頭看了一眼拿著銀子過來的小和尚,一手抓過銀子,呸道:“既然老和尚如此絕情,我自己會走!不用送!”遂甩袍走出主殿。
待老道走出寺廟後。
小和尚有些疑惑,問道:“方丈,那位師傅是誰呀,你們有過命的交情?”
方丈微微一笑,說是一個故友罷了。
當年他輾轉多折才來到西北,剛到此地和一位以擺算命攤子為生的道士一起住在一間客棧,後來被賊人盯上,那道士躲在房裏看著賊人的刀光子嚇得差點昏過去,不敢出聲,他便走出房去勸導那貨賊人,賊人不願改邪歸正,仍要奪人財命,他便打斷了賊人的手筋,當夜就走出了客棧。
小和尚問道:“可那位老師傅怎麽找到我們寺廟的?”
方丈笑著搖了搖頭。
萬物自有他的生存之道。
小和尚又問道:“那位老師傅就是道士嗎?我這輩子還沒見過道士呢。”
方丈仍是笑著搖了搖頭。
“以後會見到的。”
老僧不願說那人是道士。
人間百態,不足為怪。
他隻是溫聲道:“大道不該如此小。”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
九月九,重陽至,西北王府雖然依舊上下忙碌個不停,但西北王總算還是想起自己有個生性愛玩的女兒已經足足半月沒有走出西北王府了。
這一日,當宋別輕敲郡主閨房房門,打開房門後發現郡主大人病懨懨地腦袋枕在書桌上,正拿起那隻羅纓扇子翻來覆去地翻看。
宋別溫聲道:“郡主,王爺近來事務繁忙,鮮有空時,他讓我趁著這個重陽帶郡主出去賞賞秋景。”
郡主趴在桌上,並不作答。
宋別無奈一笑,知道郡主這是又發小女兒家脾氣了。
書生靠在門口,輕聲道:“王爺還說了,由於此次西北節度使遇害一案,京城使團現在暫時還走不了,不如就叫上使團一行人一起賞賞這西北秋景。”
郡主腦袋稍微挪動了一下,但還是沒有答應的跡象。
書生見狀,似乎在意料之中,又道:“那位葉辭將軍,已經答應讓他妹妹隨行......”
李時毓聞言終於緩緩起身。
她眼神有些幽怨道:“師傅。”
宋別臉色不變。
那些西北王府官員和江湖門派最怕這個小妖精在於兩點,不僅瞎折騰的本事是一等一,闖禍後對爹爹的撒嬌本領更是堪稱天下一絕,能夠讓本來火冒三丈的西北王瞬間低聲下氣,諂媚說出“乖女兒,沒事,爹在呢,誰敢欺負你?”這種無腦話來。
但宋別顯然不吃這一套。
自郡主幼時就一直跟隨在郡主身邊的書生這麽多年似乎依舊還是那張玉麵,看不出歲月在他身上流過的痕跡。
書生深知這位郡主的心機和手腕絕非表麵那般浮躁。
他輕聲說道:“還請郡主先收拾一番,莫要再胡鬧了。”
使團休息的客棧內。
那個一路跟隨崔主事北上的錦衣衛千戶莫名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且客棧內明顯有過打鬥痕跡,不過沒人有膽子過問錦衣衛的事情。
一切如常,使團眾官員同樣為了孫仲節度使遇害一案忙得焦頭爛額,似乎都忘了今日是難得的重陽。
崔繡坐於天字號房中,手裏是一塊模樣怪異的銅製令牌。
這塊令牌不同於大秦官製,是屬於那種江湖門派的野路子製作而成,牌子上有一些略顯淩亂的鳥獸花草紋印。
昨天那場對針對六扇門的劫襲,除了繳獲一批金銀之外,就是這塊令牌了。
崔繡緩緩閉上雙眼,細細深思。
孫仲生前好歹是一位正三品官員,身邊理所當然應該有不少高手護衛。
何況此人來到西北之前,曾在京中與那位前朝司禮部監印關係非同一般。
那個老太監臨死前托他將人帶迴京城的話此時猶然還在耳畔,說是什麽落葉歸根,魂歸故裏。
崔繡一想到這裏有些心煩意亂。
僅僅一個六扇門西北分舵主事陸川,遠遠不夠。
他眉頭微皺。
甚至最壞的結果是京城中那位“老大人”的手筆,身在千裏之外布局無痕,如此他的勝算將會極低。
就在崔繡默默推演之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信鴿。
崔繡取下信件,又特意翻看了一下鴿子的腳踝處,有一章西北王府司印圖案。
他打開信紙,隻見一頁落筆如雲煙的字體在紙上雀然閱出。
隻是這信的內容嘛......
崔繡嘴角微微一扯,簡直是糟蹋了這一手好字。
信上千字大半都是抄自名家詩錄的對重陽的描述,然後還花了一部分篇幅對著那本《大秦山河誌》中對於西北的地貌抄了個遍,最後終於問了一句:“重陽賞景去不去?”
這種奇葩信件不用想也知道是出自那位郡主大人之手。
他隨手找了張紙,大筆一揮。
“屬下還有要事在身,還請郡主見諒。”
寫罷將紙揉成卷狀塞到鴿子身上,把鴿子往窗外一扔,繼續思索一些蛛絲馬跡。
李時毓和葉風淺已經在王府門口處等候了接近半個時辰。
除了李時毓自己發的那一封信之外,王府也專門派人到京城使團休息的客棧請示。
等了半天,李時毓望了望遠處的使團來人,不過幾個不大不小、無關緊要的官吏,不禁有些氣結。
她轉頭對一臉正期盼葉淺風道:“得,枉我寫了那麽多字,結果那家夥就是不來,真是不把本郡主當迴事啊。”
葉淺風聞言有些失望,一襲白衣微微踮起腳尖,還是竭盡目力想要在使團眾官員中尋找著。
李時毓瞧見她這副模樣,不禁打趣道:“淺淺,你莫不是喜歡上那個色胚了吧,又是托我專門寫信又是這麽心切眺望的,莫非真是傳說中的一見鍾情?”
葉風淺聞言隻是兩手搭在身前,紅著臉道:“莫要亂說。”
李時毓好不容易見到了好閨蜜,怎麽可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搖著扇子,一襲紅衣悠悠道:“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那席白衣聞言更羞道:“時毓別鬧!”
李時毓是個好動的主兒,葉風淺則是性情淑君之流,一動一靜兩位人間絕色互相嬉鬧著,大有春風牡丹、清泉蓮花交相輝映之感,那些使團官員暗自吞了一口口水,此次北上果然驚喜處處。
崆峒山地位涼城外城西處,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的奇稱。
秋意襲山,林海浩瀚,黃了滿山的落葉,水天一色。
眾人乘坐一輛輛馬車悠悠來到山下,一邊登山,一邊感歎這西北竟也有如此奇景。
一位自小在京城裏頭長大的官員望著眼前的高峽平湖,迎著風好似要乘風歸去一般,不禁豪情生來,感歎道:“古人雲崆峒山色天下秀,沒想到以這西北的貧瘠土地也生出如此美景,得之一觀,此生足矣。”
李時毓聞言輕輕一拍腦門,無語道:“真是沒見過世麵。”
那官員聞言被同行嘲笑也不惱,顯然是心情極好。
重陽重登山,賞秋,插茱萸,吃糕點,喝菊花酒。
那席紅衣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個朱紅葫蘆,一隻青蔥玉手輕輕撚住葫蘆口,抿了一小口,另一手不忘微微搖扇,看著滿山落葉紛飛,目光好似眺過腳下山水,望到更遠處。
她輕聲呢喃道:“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