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一行人漸登山巔,曲徑通幽。
四周不知何時起了些雲霧,兩旁古木參天,不像剛才山腰之時可以一眼覽盡山下美景。
眾人穿過三教洞,葉風淺看著眼前的一座真武殿,輕聲道:“崆峒山又有‘道山’別稱,相傳曾經除了那座武當之外還有一座名為全真的道教宗門立足於此,可惜早也隨風消散了。”
郡主對這些道教事聞不甚了解,聞言隻是微微點頭。
一行人走進真武殿,準備歇息一下,最後一小段路登了頂,此次重陽也就算討了一個寓意。
龕台正中設置銅鑄玄武,左右彩塑周公桃花站像各一尊,龕台左右側下方各塑龜蛇化身站像一尊,殿內還設有左右彩塑四大靈官站殿神。
葉風淺對著龕台上那尊龜蛇玄武像慎重一拜,口中念念有詞。
“願真武大帝保佑我哥哥歲歲平安,保佑雲樂郡主和我能嫁個如意郎君......”
說到後麵,她聲音細弱蚊吟,幾乎微不可聞。
李時毓站在她身邊,心中一笑,但此時不好取笑於她,也裝模作樣地跟著一拜。
書生宋別悄然走到郡主身邊,低聲說了些什麽。
李時毓聞言淡然一笑。
她和書生走出真武殿,邊走邊問道:“山腳下隻上來一人?”
書生微微點頭,“我們安排在山腳下的人馬故意把他放了上來,如果我沒猜錯,那人應該就是那日在客棧之上偷聽的人。”
郡主聞言有些泄氣,道:“我還以為會釣出什麽大魚呢,結果就這麽個小蝦米。”
書生微微一笑,“郡主可莫要輕敵,兩軍對壘,驕兵必敗。”
李時毓不耐煩地點了點頭,扇了扇手裏那柄羅纓扇子。
就在她扇開扇麵之際,一道詭異的劍光沿著扇麵從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剛好躲過了李時毓的視線,破風之聲直奔她的咽喉。
宋別反應極快,腰間佩劍直接飛出劍鞘,青玉劍柄剛好擋住了那道劍光,迫使其改變方向。
那道劍光終於站立身形,停在宋別和李時毓不遠處,緩緩將手中長劍平立。
郡主一席紅衣微微搖扇,打量了一下對麵。
那人頭頂鬥笠,身著青衫,手中那柄劍看上去不像凡品,遙遙指著他們。
李時毓微微抬起頭,輕聲道:“來者報上姓名,西北王府不殺無名小卒。”
然後她就看見對麵那人仿佛不知天高地厚一般,左手摘下鬥笠,是個青年模樣,笑道:“青玉門不過堪堪進入天下前十門派,而整個門中不過一名九品。”
他劍尖遙指宋別,笑道:“都說青玉門掌教駐顏有術,今日一見果然如此,莫非這才是你能一直留在這位郡主身邊的理由?”
李時毓聞言報以冷笑。
宋別臉色不變,玉麵上始終波瀾不驚,他緩緩握住手中的青玉劍,微微一笑,“希望閣下的武功能和嘴一樣厲害,否則今日隻會平白送了性命罷了。”
客棧內。
崔繡才送走了郡主那封花裏胡哨的信,隔了不到兩個時辰又來一封。
不過這封信件十分特別,是由一隻通體黑白相間的軍鴿送達。
崔繡取下信件翻看,信上寥寥百字,看完後微微皺眉。
信上的署名是金吾衛副將葉辭,大致是說西北王府裏有內鬼,現在郡主包括他妹妹在內的一行人正在崆峒山上,成功釣出了一條大魚,大到不可思議那種。但王府中內有奸細,調動金吾衛過去恐怕會打草驚蛇,希望他崔繡能親自過去一趟,截下這條大魚,到時好處對半分賬。
崔繡放下信件,馬上換上一身飛魚服,在馬上默默推演。
西北王府裏有內鬼他這點他心中有數,但他沒想到的是西北王竟然舍得讓他的寶貝女兒去當這個誘餌。
都說西北王愛女甚至畏女,如此做法到底是傳言是假還是西北王其實另有伏筆?
可若如此的話又為何讓他來趟這一蹚渾水?
而以王府方麵表態的信件竟然都如此強調這條大魚,這會究竟是人吃魚還是魚吃人哪裏說得清楚。
況且孫仲一案如今已經查到了瓶頸期,追到六扇門之後根本查不出後麵的黑手,他很懷疑這個六扇門西北分舵的主事陸川是不是早就被蒙在鼓裏讓人給耍了一個借刀殺人而不自知。
所以為今之計他隻能快馬加鞭到達那座崆峒山腳,截下那條大魚,一覽真相。
山腳下。
一輛藏青色馬車緩緩停靠在崆峒山腳下,馬夫輕聲說道:“公子,這裏便是崆峒山了。”
車內那人緩緩撩起滿綴珍珠的簾子,看了一眼秋中山色,一個較為柔軟的男聲讚歎道:“的確是西來第一山,果然名不虛傳。”
馬夫微微一笑,道:“隻是希望這趟西北之行莫要太無聊了才是。”
那位公子聞言笑道:“有您在,除非那位西北王親自出馬,否則還談什麽無不無聊呢?結局隻有一個罷了。”
馬夫是一個老人,頭發雖然還不算白,但臉上已經有了些許可見的皺紋。
他聞言笑了笑。
事實上並非老人狂妄自大,而是老人這一輩子從那座浙東的劍閣到那座京城,再從那座京城到大秦最北方的長城頭上,走了半個大秦,除了遇到那位號稱千年難出的北遼兀良哈部戰神,從未遭逢敵手,甚至連與之旗鼓相當的都沒有一位。
老馬夫笑道:“公子,這山腳下埋伏了不少人手,可要處理掉?”
那車內的公子聞言略微打量了一番四周的地形,高低起伏,流水樹林,的確是個容易藏人的地方。
他輕輕一笑:“不必了,武功不夠,人數再多又有什麽意義?”
老馬夫嗬嗬道:“公子此言可是差矣,一個人的武功再高,即使是麵對如洪水一般的綿羊,也會有殺到手軟力竭的時候。”
公子雖然和老人一起走了不少路,但對於老人的實力上限始終有些模糊,好奇道:“若是麵對一隊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兵士,王老能殺多少?”
老馬夫笑而不語。
十年前在那座長城之上,老人家曾一劍斬去近千名兀良哈部士兵,引得那位北遼戰神大怒道:“王匹夫你不講信用”卻又不敢到城頭上來一決死戰。
經此一役老人位列天下武榜第六,享東臨劍仙之名。崆峒山距離山巔不過一小段路的真武殿前。
四周霧氣彌漫,古道上盡是枯葉。
那青年左手捧著一頂鬥笠,右手長劍遙指宋別,輕笑道:“江湖前十門派半數為劍道大家,你可知我手中這柄劍名為照膽?”
長劍三尺,遙指書生。
書生淡然一笑:“好劍。”
“劍”與“賤”同音,書生麵色從容如此說道,卻好似譏諷。
書生輕聲道:“郡主還請後退一些。”
李時毓聞言乖乖後退幾步,但仍是搖著扇子,一襲紅衣看起來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青年倒也不怒,笑嗬嗬地遞出一劍。
宋別雙眼微眯。
青年身形陡然加快,照膽劍尖“叮”地碰在書生手中那柄青玉劍的劍竅之上。
書生陡然握住劍柄的手一鬆,順著青年的力道借勢把劍身一轉,直接把青年手中的劍向上挑去,他身形微微前傾,青玉劍脫殼而出,眼看就要劃過青年咽喉。
青年眼神淩冽,身影在前衝之勁還沒緩過來之際竟是在空中做出一個令人意外的弓腰,堪堪躲過那柄青玉劍的劍尖。
不到三息,二人已經交了一次手,宋別優勢明顯,無論是經驗還是力道的把握程度,青年似乎遠遠不是其對手。
青年臉色十分嚴峻,與先前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大不相同,死死盯住對麵的宋別。
書生微微一笑,道:“若是你隻有這般實力的話,那我隻能將你的舌頭割下來給郡主賠罪了。”
青年冷笑一聲,再度飛掠而出,這一次速度更快,身形更加詭異令人捉摸不定。
他先是向書生徐晃一劍,腳下移速極快,幾乎瞬間又來到了書生的背後,一劍向宋別心口刺去。
但書生好像早已料到他的打算,身子也不轉過來,青玉劍繞過右肩擋住背後的青年,然後猛然轉身竟是直接抓起青年的腦袋直接向下砸去。
青年一腳蹬地而起,在空中猛然騰轉,帶起劍影欲劃宋別咽喉。
書生隻是微微一笑,豎劍於身前,九品內力蓬勃如海潮一般,震得周身一陣激浪,衣塊乍飄。
青年劍身抵前,艱難抵擋,身上一席青衫早已破敗不堪。
此時書生終於動了,他的動靜不大,隻是右腳向前邁出一步,卻好似瞬間來到青年麵前,一步十米,手中青玉劍顫鳴不已。
隻要這一劍下去,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必死無疑。
宋別輕聲道:“能以八品武功和我過招近十,你也算是這年輕一輩裏的佼佼者了。”
“可惜了......”
宋別一劍幾乎就要刺穿青年身體,但在閃光之間卻又收迴。
“叮。”
宋別雙眼微眯。
原來是一柄不過掌心大小的通體碧玉的劍正浮在身前,剛才自己若是執意要奪取青年的命,隻怕自己也會被這柄略顯秀氣的飛劍洞穿。
書生有些驚訝:“禦劍?”
天下劍派分東西,西嶽劍脈覽盡天下傳統劍法,而那東臨劍閣獨掌禦劍一術,飛劍出鞘,殺人於無形,據說禦劍術大成者人人配有一個劍匣,其中可裝飛劍數目不等,隨禦劍之人的功力水平增加而提高。
相傳那位劍閣的掌門人王晟可掌飛劍二十八,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飛劍出鞘禦空之時,天光相隨,星露傾撒,會是一副人間絕畫,不過至今沒人見過那位老人飛劍盡出之時,因為這幅絕命之景,凡是見過的人無疑必死無疑。
書生看著眼前有些艱難起身的青年,又否認道:“不對,不僅僅是禦劍。”
先前青年與之交手,所用的盡是實打實的傳統劍法,而所謂傳統劍法所要求的就是劍不離身,人在劍在。
其實用更明確的話來說兩者的分別,就是劍招與劍意的區別。
傳統劍法更重劍招,而禦劍一道則更重劍意。
劍意愈重,則能夠駕馭的飛劍數量也就愈多。
書生眼中有一絲讚賞,道:“禦劍術與傳統劍法雙修,有點意思。”
青年聞言抹去嘴角一絲鮮血,冷笑一聲。
書生心生感應,轉身一劍劈去身後又一柄想要偷襲的飛劍。
書生笑道:“就讓我看看,以你這般年紀究竟能掌握多少柄飛劍。”
青年緩緩閉上雙眼。
一瞬間。
宋別好似四麵八方樹敵,先後五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飛劍從各個刁鑽的角度想要撕破他的防禦。
書生一柄青玉劍揮動飛快,快到連劍影都看不清,隻能聽見數劍相碰的“叮叮”聲傳來。
飛劍雖多,書生卻泰然自若,立於一處。
東臨劍閣的飛劍雖然多而精,但這青年畢竟還隻有八品武功,和他這位西北地頭蛇相比較還是太顯稚嫩。
書生一邊防禦,心中有數。
這青年至少還有一柄貼身的保命飛劍,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出鞘。
宋別突然身形一動,甩開周身飛劍,再向那青年飛掠而去。
青年見狀有些吃力的橫起照膽,卻被書生一劍挑飛,落在書生手中。
宋別左手抬起這把照膽,微微打量一番,笑著讚歎道:“好劍!”
這次是真的說劍。
青年神色陰晴不定。
宋別將青玉劍緩緩收入鞘中,輕聲道:“今日我放你一馬,但若是還有下次,我也不能對不起江湖上的朋友送給我的西北地頭蛇的稱號,必割下你的舌頭來泡酒。”
言語之中雖然溫和但寒意卻不言而喻。
青年聞言,臉色有些難看。
但據聞這位地頭蛇雖然心狠手辣卻是言出必行,他心中微微一動,那柄最後一把如鋼針般細小的飛劍悄悄從潛藏在郡主身邊離去。
他心中冷笑一聲,這個地頭蛇還算識時務。
書生三兩下就把青年點了穴,鎖住了經脈,臉色始終波瀾不驚。
若是這個小子不知好歹執意偷襲郡主,那麽他也顧不得什麽東臨劍閣的報複,就算這小子是那位東臨劍仙的嫡傳,他也得死在這裏!
書生轉身走到郡主身前,溫聲道:“此劍長約三尺,名為照膽,劍身不寬,重量略輕,適合郡主。”
李時毓輕輕點頭,溫聲道:“師傅怎麽不殺了此人?”
書生緩緩搖頭:“東臨劍閣為大秦中江湖門派執牛耳者,若是這小子真是那東臨劍仙的兒子或者是嫡傳,把他殺了,無異與整個江湖門派作對。”
李時毓聞言微微點頭。
書生微微一歎:“你呀,就是有些太急了,須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一點,你哥哥做得比你好。”
李時毓聞言眼神有些黯然。
書生心知說錯了話,忙笑道:“若是我感應不錯,山下那位東臨劍仙怕是親自到了,郡主可要去看看?”
一席紅衣輕輕點頭,腦袋微微望向北方,輕輕搖扇。
那裏有一個誌射天狼的哥哥正沙場秋點兵。
四周不知何時起了些雲霧,兩旁古木參天,不像剛才山腰之時可以一眼覽盡山下美景。
眾人穿過三教洞,葉風淺看著眼前的一座真武殿,輕聲道:“崆峒山又有‘道山’別稱,相傳曾經除了那座武當之外還有一座名為全真的道教宗門立足於此,可惜早也隨風消散了。”
郡主對這些道教事聞不甚了解,聞言隻是微微點頭。
一行人走進真武殿,準備歇息一下,最後一小段路登了頂,此次重陽也就算討了一個寓意。
龕台正中設置銅鑄玄武,左右彩塑周公桃花站像各一尊,龕台左右側下方各塑龜蛇化身站像一尊,殿內還設有左右彩塑四大靈官站殿神。
葉風淺對著龕台上那尊龜蛇玄武像慎重一拜,口中念念有詞。
“願真武大帝保佑我哥哥歲歲平安,保佑雲樂郡主和我能嫁個如意郎君......”
說到後麵,她聲音細弱蚊吟,幾乎微不可聞。
李時毓站在她身邊,心中一笑,但此時不好取笑於她,也裝模作樣地跟著一拜。
書生宋別悄然走到郡主身邊,低聲說了些什麽。
李時毓聞言淡然一笑。
她和書生走出真武殿,邊走邊問道:“山腳下隻上來一人?”
書生微微點頭,“我們安排在山腳下的人馬故意把他放了上來,如果我沒猜錯,那人應該就是那日在客棧之上偷聽的人。”
郡主聞言有些泄氣,道:“我還以為會釣出什麽大魚呢,結果就這麽個小蝦米。”
書生微微一笑,“郡主可莫要輕敵,兩軍對壘,驕兵必敗。”
李時毓不耐煩地點了點頭,扇了扇手裏那柄羅纓扇子。
就在她扇開扇麵之際,一道詭異的劍光沿著扇麵從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剛好躲過了李時毓的視線,破風之聲直奔她的咽喉。
宋別反應極快,腰間佩劍直接飛出劍鞘,青玉劍柄剛好擋住了那道劍光,迫使其改變方向。
那道劍光終於站立身形,停在宋別和李時毓不遠處,緩緩將手中長劍平立。
郡主一席紅衣微微搖扇,打量了一下對麵。
那人頭頂鬥笠,身著青衫,手中那柄劍看上去不像凡品,遙遙指著他們。
李時毓微微抬起頭,輕聲道:“來者報上姓名,西北王府不殺無名小卒。”
然後她就看見對麵那人仿佛不知天高地厚一般,左手摘下鬥笠,是個青年模樣,笑道:“青玉門不過堪堪進入天下前十門派,而整個門中不過一名九品。”
他劍尖遙指宋別,笑道:“都說青玉門掌教駐顏有術,今日一見果然如此,莫非這才是你能一直留在這位郡主身邊的理由?”
李時毓聞言報以冷笑。
宋別臉色不變,玉麵上始終波瀾不驚,他緩緩握住手中的青玉劍,微微一笑,“希望閣下的武功能和嘴一樣厲害,否則今日隻會平白送了性命罷了。”
客棧內。
崔繡才送走了郡主那封花裏胡哨的信,隔了不到兩個時辰又來一封。
不過這封信件十分特別,是由一隻通體黑白相間的軍鴿送達。
崔繡取下信件翻看,信上寥寥百字,看完後微微皺眉。
信上的署名是金吾衛副將葉辭,大致是說西北王府裏有內鬼,現在郡主包括他妹妹在內的一行人正在崆峒山上,成功釣出了一條大魚,大到不可思議那種。但王府中內有奸細,調動金吾衛過去恐怕會打草驚蛇,希望他崔繡能親自過去一趟,截下這條大魚,到時好處對半分賬。
崔繡放下信件,馬上換上一身飛魚服,在馬上默默推演。
西北王府裏有內鬼他這點他心中有數,但他沒想到的是西北王竟然舍得讓他的寶貝女兒去當這個誘餌。
都說西北王愛女甚至畏女,如此做法到底是傳言是假還是西北王其實另有伏筆?
可若如此的話又為何讓他來趟這一蹚渾水?
而以王府方麵表態的信件竟然都如此強調這條大魚,這會究竟是人吃魚還是魚吃人哪裏說得清楚。
況且孫仲一案如今已經查到了瓶頸期,追到六扇門之後根本查不出後麵的黑手,他很懷疑這個六扇門西北分舵的主事陸川是不是早就被蒙在鼓裏讓人給耍了一個借刀殺人而不自知。
所以為今之計他隻能快馬加鞭到達那座崆峒山腳,截下那條大魚,一覽真相。
山腳下。
一輛藏青色馬車緩緩停靠在崆峒山腳下,馬夫輕聲說道:“公子,這裏便是崆峒山了。”
車內那人緩緩撩起滿綴珍珠的簾子,看了一眼秋中山色,一個較為柔軟的男聲讚歎道:“的確是西來第一山,果然名不虛傳。”
馬夫微微一笑,道:“隻是希望這趟西北之行莫要太無聊了才是。”
那位公子聞言笑道:“有您在,除非那位西北王親自出馬,否則還談什麽無不無聊呢?結局隻有一個罷了。”
馬夫是一個老人,頭發雖然還不算白,但臉上已經有了些許可見的皺紋。
他聞言笑了笑。
事實上並非老人狂妄自大,而是老人這一輩子從那座浙東的劍閣到那座京城,再從那座京城到大秦最北方的長城頭上,走了半個大秦,除了遇到那位號稱千年難出的北遼兀良哈部戰神,從未遭逢敵手,甚至連與之旗鼓相當的都沒有一位。
老馬夫笑道:“公子,這山腳下埋伏了不少人手,可要處理掉?”
那車內的公子聞言略微打量了一番四周的地形,高低起伏,流水樹林,的確是個容易藏人的地方。
他輕輕一笑:“不必了,武功不夠,人數再多又有什麽意義?”
老馬夫嗬嗬道:“公子此言可是差矣,一個人的武功再高,即使是麵對如洪水一般的綿羊,也會有殺到手軟力竭的時候。”
公子雖然和老人一起走了不少路,但對於老人的實力上限始終有些模糊,好奇道:“若是麵對一隊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兵士,王老能殺多少?”
老馬夫笑而不語。
十年前在那座長城之上,老人家曾一劍斬去近千名兀良哈部士兵,引得那位北遼戰神大怒道:“王匹夫你不講信用”卻又不敢到城頭上來一決死戰。
經此一役老人位列天下武榜第六,享東臨劍仙之名。崆峒山距離山巔不過一小段路的真武殿前。
四周霧氣彌漫,古道上盡是枯葉。
那青年左手捧著一頂鬥笠,右手長劍遙指宋別,輕笑道:“江湖前十門派半數為劍道大家,你可知我手中這柄劍名為照膽?”
長劍三尺,遙指書生。
書生淡然一笑:“好劍。”
“劍”與“賤”同音,書生麵色從容如此說道,卻好似譏諷。
書生輕聲道:“郡主還請後退一些。”
李時毓聞言乖乖後退幾步,但仍是搖著扇子,一襲紅衣看起來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青年倒也不怒,笑嗬嗬地遞出一劍。
宋別雙眼微眯。
青年身形陡然加快,照膽劍尖“叮”地碰在書生手中那柄青玉劍的劍竅之上。
書生陡然握住劍柄的手一鬆,順著青年的力道借勢把劍身一轉,直接把青年手中的劍向上挑去,他身形微微前傾,青玉劍脫殼而出,眼看就要劃過青年咽喉。
青年眼神淩冽,身影在前衝之勁還沒緩過來之際竟是在空中做出一個令人意外的弓腰,堪堪躲過那柄青玉劍的劍尖。
不到三息,二人已經交了一次手,宋別優勢明顯,無論是經驗還是力道的把握程度,青年似乎遠遠不是其對手。
青年臉色十分嚴峻,與先前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大不相同,死死盯住對麵的宋別。
書生微微一笑,道:“若是你隻有這般實力的話,那我隻能將你的舌頭割下來給郡主賠罪了。”
青年冷笑一聲,再度飛掠而出,這一次速度更快,身形更加詭異令人捉摸不定。
他先是向書生徐晃一劍,腳下移速極快,幾乎瞬間又來到了書生的背後,一劍向宋別心口刺去。
但書生好像早已料到他的打算,身子也不轉過來,青玉劍繞過右肩擋住背後的青年,然後猛然轉身竟是直接抓起青年的腦袋直接向下砸去。
青年一腳蹬地而起,在空中猛然騰轉,帶起劍影欲劃宋別咽喉。
書生隻是微微一笑,豎劍於身前,九品內力蓬勃如海潮一般,震得周身一陣激浪,衣塊乍飄。
青年劍身抵前,艱難抵擋,身上一席青衫早已破敗不堪。
此時書生終於動了,他的動靜不大,隻是右腳向前邁出一步,卻好似瞬間來到青年麵前,一步十米,手中青玉劍顫鳴不已。
隻要這一劍下去,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必死無疑。
宋別輕聲道:“能以八品武功和我過招近十,你也算是這年輕一輩裏的佼佼者了。”
“可惜了......”
宋別一劍幾乎就要刺穿青年身體,但在閃光之間卻又收迴。
“叮。”
宋別雙眼微眯。
原來是一柄不過掌心大小的通體碧玉的劍正浮在身前,剛才自己若是執意要奪取青年的命,隻怕自己也會被這柄略顯秀氣的飛劍洞穿。
書生有些驚訝:“禦劍?”
天下劍派分東西,西嶽劍脈覽盡天下傳統劍法,而那東臨劍閣獨掌禦劍一術,飛劍出鞘,殺人於無形,據說禦劍術大成者人人配有一個劍匣,其中可裝飛劍數目不等,隨禦劍之人的功力水平增加而提高。
相傳那位劍閣的掌門人王晟可掌飛劍二十八,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飛劍出鞘禦空之時,天光相隨,星露傾撒,會是一副人間絕畫,不過至今沒人見過那位老人飛劍盡出之時,因為這幅絕命之景,凡是見過的人無疑必死無疑。
書生看著眼前有些艱難起身的青年,又否認道:“不對,不僅僅是禦劍。”
先前青年與之交手,所用的盡是實打實的傳統劍法,而所謂傳統劍法所要求的就是劍不離身,人在劍在。
其實用更明確的話來說兩者的分別,就是劍招與劍意的區別。
傳統劍法更重劍招,而禦劍一道則更重劍意。
劍意愈重,則能夠駕馭的飛劍數量也就愈多。
書生眼中有一絲讚賞,道:“禦劍術與傳統劍法雙修,有點意思。”
青年聞言抹去嘴角一絲鮮血,冷笑一聲。
書生心生感應,轉身一劍劈去身後又一柄想要偷襲的飛劍。
書生笑道:“就讓我看看,以你這般年紀究竟能掌握多少柄飛劍。”
青年緩緩閉上雙眼。
一瞬間。
宋別好似四麵八方樹敵,先後五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飛劍從各個刁鑽的角度想要撕破他的防禦。
書生一柄青玉劍揮動飛快,快到連劍影都看不清,隻能聽見數劍相碰的“叮叮”聲傳來。
飛劍雖多,書生卻泰然自若,立於一處。
東臨劍閣的飛劍雖然多而精,但這青年畢竟還隻有八品武功,和他這位西北地頭蛇相比較還是太顯稚嫩。
書生一邊防禦,心中有數。
這青年至少還有一柄貼身的保命飛劍,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出鞘。
宋別突然身形一動,甩開周身飛劍,再向那青年飛掠而去。
青年見狀有些吃力的橫起照膽,卻被書生一劍挑飛,落在書生手中。
宋別左手抬起這把照膽,微微打量一番,笑著讚歎道:“好劍!”
這次是真的說劍。
青年神色陰晴不定。
宋別將青玉劍緩緩收入鞘中,輕聲道:“今日我放你一馬,但若是還有下次,我也不能對不起江湖上的朋友送給我的西北地頭蛇的稱號,必割下你的舌頭來泡酒。”
言語之中雖然溫和但寒意卻不言而喻。
青年聞言,臉色有些難看。
但據聞這位地頭蛇雖然心狠手辣卻是言出必行,他心中微微一動,那柄最後一把如鋼針般細小的飛劍悄悄從潛藏在郡主身邊離去。
他心中冷笑一聲,這個地頭蛇還算識時務。
書生三兩下就把青年點了穴,鎖住了經脈,臉色始終波瀾不驚。
若是這個小子不知好歹執意偷襲郡主,那麽他也顧不得什麽東臨劍閣的報複,就算這小子是那位東臨劍仙的嫡傳,他也得死在這裏!
書生轉身走到郡主身前,溫聲道:“此劍長約三尺,名為照膽,劍身不寬,重量略輕,適合郡主。”
李時毓輕輕點頭,溫聲道:“師傅怎麽不殺了此人?”
書生緩緩搖頭:“東臨劍閣為大秦中江湖門派執牛耳者,若是這小子真是那東臨劍仙的兒子或者是嫡傳,把他殺了,無異與整個江湖門派作對。”
李時毓聞言微微點頭。
書生微微一歎:“你呀,就是有些太急了,須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一點,你哥哥做得比你好。”
李時毓聞言眼神有些黯然。
書生心知說錯了話,忙笑道:“若是我感應不錯,山下那位東臨劍仙怕是親自到了,郡主可要去看看?”
一席紅衣輕輕點頭,腦袋微微望向北方,輕輕搖扇。
那裏有一個誌射天狼的哥哥正沙場秋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