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隆正帝的無力
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唿受不了 作者:廿米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鼐帶著四萬西山將士浩浩蕩蕩出征。
神京距離雲南至少2500公裏,大軍要到雲南,至少也要一個多月時間。
然而,此時李叔正帶領江南大營的將士已經抵達廣西了。
選擇在廣西駐軍,就是考慮到廣西總兵和副總兵都沒了,萬一廣西土司趁亂起兵,那西南局勢將更加難以控製。
所以李叔正直接帶領四萬將士入駐廣西。
吳襄和李錫居的前車之鑒,使得李叔正來西南之後,不敢相信任何一個當地的勢力。
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被南安郡王策反,他能依靠的隻有自己。
現在,有一個問題擺在李叔正麵前。
他是要帶領四萬將士開始進攻雲南,還是等援軍趕到之後,再發起進攻。
手握四萬雄兵,其實也不是不能打。
畢竟叛軍兵力是分散的,要防守各個城池,而李叔正兵力集中在一起。
但最終,出於安全考慮,李叔正還是決定先派兵做好雲南的偵察工作,等與史鼐援軍會合之後再進攻。
如果他孤軍深入,發生和李錫居類似的事情,葫蘆娃救爺爺,挨個去送,那想收複雲南,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南安郡王派人來策反廣西土司,但廣西土司也不傻,他憑什麽消耗自己的人幫南安郡王。
接下來一個多月,西南局勢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除非南安郡王和雲南土司主動進攻。
神京城,乾清宮,隆正帝滿臉疲憊。
今年,隆正帝經曆了太多的事情。
年初的時候,太上皇和太後駕崩。
雖然隆正帝掌權已經二十多年了,但是太上皇還在的時候,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指導他。
突然間,太上皇沒了,隆正帝悵然若失,從此之後,他背後再也沒人可以依靠了。
送葬的過程中,白蓮教發生叛亂,京營損失慘重。
在孝慈縣行宮裏,遭遇白蓮教刺殺,這是他這一生中,麵對危險最近的時刻,現在都還經常夢到當時的場景。
葬禮期間,三皇子在神京發動叛亂,皇後和六個皇子離他而去。
好不容易處理好皇權內部紛爭,南安郡王起兵叛變,雲南失守,大乾七萬將士全軍覆沒。
糟心的事情,全都聚集到今年一起發生。
隆正帝甚至在想,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怎麽太上皇駕崩之後,發生了這麽多事情,沒有一件事讓他順心如意。
之前二十多年,雖然每年也會發生一些事情,但不像今年這般風雨飄搖。
他甚至感覺到大乾都有搖搖欲墜的趨勢。
如果,收複不了雲南,那鎮守西番的西寧郡王和鎮守東番的東平郡王,會不會起兵,和南安郡王形成攻守同盟。
如果三大異姓王盡皆起兵,他又該派誰去平叛?
三大異姓王雖然是麻煩,但賈珠才是最大的麻煩。
三大異姓王謀劃的隻是一省之地,而賈珠謀劃的卻是整個天下。
葉赫部、韃靼三部以及遼東,都是賈珠掌控的區域。
雖然暫時沒有異動,但一旦發生叛亂,大乾還有能力抵擋嗎?
偌大一個大乾王朝,為什麽頃刻間就要麵臨土崩瓦解的局麵?
去年底本來計劃今年要消耗賈珠的力量,讓遼東軍攻打葉赫部的,但是今年發生了太多事情,也執行不了。
幾個心腹大患一個都沒解決,但是大乾的軍力卻在不斷縮水。
京營損失兩萬,雲南軍四萬,聯軍三萬,什麽都沒做,今年就減員了近十萬將士。
打仗就需要銀子。
好不容易拿四王八公十二侯開刀,彌補了甄家造成的虧空。
但是,接連幾場大戰,又消耗了無數的白銀。
雲南失守,雲南的稅收今年也收不到了。
愁愁愁,隆正帝從來沒有今年這麽無力過。
這樣的江山,他要怎麽交給八皇子?
連隆正帝自己都快守不住了,八皇子又有何德何能,能夠守住大乾的基業?
或許,不得已之下,最後也隻能依靠賈珠。
傀儡皇帝也好過讓大乾支離破碎,李氏宗族被趕盡殺絕。
雖然局勢還沒有失控到那個程度,但是隆正帝必須提前打算。
第一就是命令四川和福建的總兵嚴密監視西寧郡王和東平郡王,絕對不能讓南安郡王的事情重演。
第二就是極力拉攏賈珠,有生之年要消滅賈珠,貌似已經不太現實了。既然不能消滅,那就隻能拉攏他,安撫他。
至少以後不能再試探賈珠的底線,逼賈珠造反。
如果賈珠也反了,那大乾就真的沒救了。
大乾發展到如今這種境地,說明隆正帝是一個昏君嗎?
貌似並不是,他既不鋪張浪費,也不荒淫無度;既不專橫殘暴,也不窮兵黷武;既不荒廢政務,也不重用奸佞。
如果非要說錯,那就是他弑兄篡位,得位不正。但治國方麵,確實沒犯什麽大錯。
但大乾就是一步步發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那三大異姓王和賈珠就是亂臣賊子嗎?
貌似也不是,他們隻是為了自保。
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皇權,皇帝隻能鏟除他們,他們隻能被迫還擊。
歸根結底,天下隻有一個皇帝,而所有有能力、有實力的人都想坐上這個位置。
甚至,他們本身或許都不想當皇帝,但是不能引頸就戮,伸著脖子給皇帝砍吧。
那皇帝有沒有可能不殺他們,幾方勢力和平相處,維持以前的局麵呢?
這個天下不是隻有他們幾方勢力,也不是隻有他們幾個人,而是有上億的百姓。
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看上去是一套非常美妙且合情合理的製度,但是你不能保證所有弱小的人就一直弱小,始終被強大的人壓製。
也不能保證弱小的人不會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最強大的勢力。
隻要利益和實力不匹配,就會產生紛爭,這是叢林法則永遠避免不了的問題。
個體的最優選擇並非群體的最優選擇,隻有群體的最優,才能實現一個物種的發展。
人類發展的終極目的,就是怎樣製定一個群體長期發展的最優策略。
但是這個策略是什麽?沒人知道,隻能不斷探索。
神京距離雲南至少2500公裏,大軍要到雲南,至少也要一個多月時間。
然而,此時李叔正帶領江南大營的將士已經抵達廣西了。
選擇在廣西駐軍,就是考慮到廣西總兵和副總兵都沒了,萬一廣西土司趁亂起兵,那西南局勢將更加難以控製。
所以李叔正直接帶領四萬將士入駐廣西。
吳襄和李錫居的前車之鑒,使得李叔正來西南之後,不敢相信任何一個當地的勢力。
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被南安郡王策反,他能依靠的隻有自己。
現在,有一個問題擺在李叔正麵前。
他是要帶領四萬將士開始進攻雲南,還是等援軍趕到之後,再發起進攻。
手握四萬雄兵,其實也不是不能打。
畢竟叛軍兵力是分散的,要防守各個城池,而李叔正兵力集中在一起。
但最終,出於安全考慮,李叔正還是決定先派兵做好雲南的偵察工作,等與史鼐援軍會合之後再進攻。
如果他孤軍深入,發生和李錫居類似的事情,葫蘆娃救爺爺,挨個去送,那想收複雲南,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南安郡王派人來策反廣西土司,但廣西土司也不傻,他憑什麽消耗自己的人幫南安郡王。
接下來一個多月,西南局勢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除非南安郡王和雲南土司主動進攻。
神京城,乾清宮,隆正帝滿臉疲憊。
今年,隆正帝經曆了太多的事情。
年初的時候,太上皇和太後駕崩。
雖然隆正帝掌權已經二十多年了,但是太上皇還在的時候,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指導他。
突然間,太上皇沒了,隆正帝悵然若失,從此之後,他背後再也沒人可以依靠了。
送葬的過程中,白蓮教發生叛亂,京營損失慘重。
在孝慈縣行宮裏,遭遇白蓮教刺殺,這是他這一生中,麵對危險最近的時刻,現在都還經常夢到當時的場景。
葬禮期間,三皇子在神京發動叛亂,皇後和六個皇子離他而去。
好不容易處理好皇權內部紛爭,南安郡王起兵叛變,雲南失守,大乾七萬將士全軍覆沒。
糟心的事情,全都聚集到今年一起發生。
隆正帝甚至在想,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怎麽太上皇駕崩之後,發生了這麽多事情,沒有一件事讓他順心如意。
之前二十多年,雖然每年也會發生一些事情,但不像今年這般風雨飄搖。
他甚至感覺到大乾都有搖搖欲墜的趨勢。
如果,收複不了雲南,那鎮守西番的西寧郡王和鎮守東番的東平郡王,會不會起兵,和南安郡王形成攻守同盟。
如果三大異姓王盡皆起兵,他又該派誰去平叛?
三大異姓王雖然是麻煩,但賈珠才是最大的麻煩。
三大異姓王謀劃的隻是一省之地,而賈珠謀劃的卻是整個天下。
葉赫部、韃靼三部以及遼東,都是賈珠掌控的區域。
雖然暫時沒有異動,但一旦發生叛亂,大乾還有能力抵擋嗎?
偌大一個大乾王朝,為什麽頃刻間就要麵臨土崩瓦解的局麵?
去年底本來計劃今年要消耗賈珠的力量,讓遼東軍攻打葉赫部的,但是今年發生了太多事情,也執行不了。
幾個心腹大患一個都沒解決,但是大乾的軍力卻在不斷縮水。
京營損失兩萬,雲南軍四萬,聯軍三萬,什麽都沒做,今年就減員了近十萬將士。
打仗就需要銀子。
好不容易拿四王八公十二侯開刀,彌補了甄家造成的虧空。
但是,接連幾場大戰,又消耗了無數的白銀。
雲南失守,雲南的稅收今年也收不到了。
愁愁愁,隆正帝從來沒有今年這麽無力過。
這樣的江山,他要怎麽交給八皇子?
連隆正帝自己都快守不住了,八皇子又有何德何能,能夠守住大乾的基業?
或許,不得已之下,最後也隻能依靠賈珠。
傀儡皇帝也好過讓大乾支離破碎,李氏宗族被趕盡殺絕。
雖然局勢還沒有失控到那個程度,但是隆正帝必須提前打算。
第一就是命令四川和福建的總兵嚴密監視西寧郡王和東平郡王,絕對不能讓南安郡王的事情重演。
第二就是極力拉攏賈珠,有生之年要消滅賈珠,貌似已經不太現實了。既然不能消滅,那就隻能拉攏他,安撫他。
至少以後不能再試探賈珠的底線,逼賈珠造反。
如果賈珠也反了,那大乾就真的沒救了。
大乾發展到如今這種境地,說明隆正帝是一個昏君嗎?
貌似並不是,他既不鋪張浪費,也不荒淫無度;既不專橫殘暴,也不窮兵黷武;既不荒廢政務,也不重用奸佞。
如果非要說錯,那就是他弑兄篡位,得位不正。但治國方麵,確實沒犯什麽大錯。
但大乾就是一步步發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那三大異姓王和賈珠就是亂臣賊子嗎?
貌似也不是,他們隻是為了自保。
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皇權,皇帝隻能鏟除他們,他們隻能被迫還擊。
歸根結底,天下隻有一個皇帝,而所有有能力、有實力的人都想坐上這個位置。
甚至,他們本身或許都不想當皇帝,但是不能引頸就戮,伸著脖子給皇帝砍吧。
那皇帝有沒有可能不殺他們,幾方勢力和平相處,維持以前的局麵呢?
這個天下不是隻有他們幾方勢力,也不是隻有他們幾個人,而是有上億的百姓。
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看上去是一套非常美妙且合情合理的製度,但是你不能保證所有弱小的人就一直弱小,始終被強大的人壓製。
也不能保證弱小的人不會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最強大的勢力。
隻要利益和實力不匹配,就會產生紛爭,這是叢林法則永遠避免不了的問題。
個體的最優選擇並非群體的最優選擇,隻有群體的最優,才能實現一個物種的發展。
人類發展的終極目的,就是怎樣製定一個群體長期發展的最優策略。
但是這個策略是什麽?沒人知道,隻能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