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狂飆突進,勢如破竹!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顯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660年,康熙一年一月三十日,天氣晴好。
明軍留下鄭家海軍一萬五千人留守,由萬義和馮錫範統領,一萬兩千人駐守海港,三千人駐守大光城。
他們不僅要保證艦隊安全守好大軍後路,還要按朱慈炯交代的方略,推行漢化政策不斷增加“漢人”,建立漢家統治。
陸一師及內衛團一萬兩千人、鄭家海軍將士一萬五千人,以及“新漢軍”兩千人,則全軍而出往上攻擊。
所謂漢人軍,就是大光城投降的三千名俘虜軍,他們很明智,都在一道要命的選擇題中,選了正確答案。
大軍出發時,明軍將“新漢軍”留下一千人在大光,把其餘兩千人都帶著,隨同大軍出征了。
二月十日,大軍再次輕易攻破防守空虛的勃固城,緬軍兩千餘投降。
明軍強令大光城“新漢軍”,當著勃固城鄉紳百姓的麵,斬殺投降緬軍所有將官和隊官,以做投名狀。
緊接著,又強逼勃固投降緬軍做出“選擇”題,當然仍然是當著鄉紳百姓的麵。
降軍兩千餘人,絕大多數做出了明軍眼中的“正確選擇”,僅有百餘人保持了氣節,不願意成為“漢人”。
理所當然,明軍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並令勃固城的新漢軍當眾將他們亂刀砍死,徹底斷了後路。
如此操作一番,朱慈炯下令留下鄭家兵馬五百人、及大光城新漢軍一千人駐守勃固,大軍再度前進。
其後十日,明軍狂飆突進,連破東籲、平蠻兩城,大軍一擁而入後,再度重演在勃固城的操作。
此時此刻再無大城阻擋,緬甸東籲王朝的都城阿瓦城,就如一個被扒去外衣的美女,出現在明軍的麵前。
二月二十七日,朱慈炯驅動大軍一路疾行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了阿瓦城之前。
明朝大軍的突然出現,且兵馬眾多陣容強悍,令緬王莽達肝膽欲裂,滿朝文武也驚慌失措,毫無應對之策。
唯一能做的,就是緊急派出數支人馬衝向伊洛瓦底江,命令緬軍主力迅速返迴保衛國家都城。
幸好,前線距離都城不過七十餘裏,大軍疾行,一日即可返城。
在朱慈炯帶著大軍狂飆突進之時,伊洛瓦底江對麵的李定國和白文選部,當然也沒有閑著。
他們為了渡江作戰,在江邊一江灣緩水處,設立了水寨,派出人馬砍伐樹木,全力製作船隻木筏。
從一名神秘的客人處,李定國得到了些令他震驚且絕難相信的消息,但因對方的特殊身份,他最終選擇一試。
從二月初開始,李定國和白文選就設下重重埋伏,等待獵物的到來。
就在他們將信將疑之際,在二月十四日夜,竟真有緬軍近萬人,乘坐一百七十餘艘各式大小船隻,前來偷襲明軍水寨。
兩人又驚又喜之下,先穩住心神指揮埋伏的大軍驟然出擊,圍攻緬軍。
雙方身份轉換,緬軍成了被偷襲的一方,加之他們本就戰力不振畏懼明軍,被突襲之下立即全軍大潰。
緬軍萬餘人,僅逃走不足三千人;戰船被焚毀八十餘,被俘虜五十餘,僅有最外圍不足四十艘僥幸逃脫。
大戰之後,緬軍軍心動搖士氣低落,而明軍士氣高漲且船隻也充裕起來。
心急如焚的李定國和白文選,略微商議之後,立即就要率領大軍強渡伊洛瓦底江,與緬軍展開決戰。
不過,就在他們下達將令,調遣各路兵馬之時,那個神秘客人匆匆趕來,參見了李定國和白文選,提出了異議:
“晉王、鞏昌王,請不要心急,此時強渡大江,孤軍和對岸十幾萬大軍作戰,就算順利也是慘勝。”
“太子殿下說過,時至今日仍然跟著你們抗清的戰士,都是難得的忠義之士,絕不可輕易折損於此。”
“殿下還說過,他必會在去年十一月初率軍從海路來攻,須等待太子軍至,兩路夾攻才是王道。”
神秘人態度堅決,立極力阻止兩人立即發兵,此時出擊敗多勝少。
李定國和白文選,因為得了神秘人的消息,才取得了埋伏緬軍的大勝,因此才沒有立即否決他的意見。
但兩人仍心有疑慮,覺得驟然出現的“三太子”,必然會非常介意“永曆”皇帝的身份,甚至會…
他們畢竟效忠永曆多年,不願意朱由榔因此失去了性命。他們試圖先行進攻,把永曆帝救出來。
至於救出來之後又如何處理,他們李定國和白文選其實也沒想明白,隻是一個慣性在推著他們行事。
這些心思,兩人自然不能明說,隻能說要乘勝追擊,必能取得更大勝利,且能策應從下路攻來的太子大軍。
雖然他們想法很多,但神秘人態度堅決,悍然直言想要出兵,必須先殺了他。
神秘人更是恐嚇兩人,如果貿然出兵導致兵敗,不僅救不出永曆君臣,也會使大明喪失兩路合擊阿瓦城的最佳局麵。
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大明本次征伐緬甸的戰爭失敗,不僅會害死永曆君臣,更加會害死英明神武的皇太子。
如果是如此結局,李定國和白文選將不再是大明脊梁和民族英雄,反而是大明的罪人,將被死死釘在恥辱柱上。
神秘人的犀利的話語,令李定國和白文選兩人冷汗如瀑,渾身戰栗。
在神秘人的正麵勸說和反麵恐嚇之下,李、白兩人終於冷靜了下來,三人開始認真商量後續軍略。
最終商定,大軍做好渡江出擊的準備,同時密切監視對岸緬軍動向,一旦出現異常,則立即全軍出擊。
如此一等,又是近半個月時間,李、白兩人,每日都在望眼欲穿,苦苦期盼對岸緬軍出現異常,但每每失望而歸。
直至二月二十八這一天,對岸緬軍的何處大營,突然人喊馬嘶大象吼叫,一片兵歡馬亂的情景。
一個時辰以後,就看緬軍大營後方,由近及遠揚起了陣陣煙塵,大批兵馬毫不掩飾,匆匆往阿瓦城重迴。
而且煙塵竟然久久不停,看情形竟是大部分的兵馬,都往都城阿瓦城衝去。
雖然隔著大江,明軍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對岸緬軍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感,軍心士氣降到了穀底。
李定國、白文選和神秘人立即碰頭協商,一致認為是太子大軍已至,全軍出擊的戰機出現了。
李定國和白文選,命令大軍在白日時悄然不動,避免引起緬軍警惕。
直至次日卯時初,大軍全師而出,順利渡過伊洛瓦底江,突然攻進了留守緬軍的大營之中。
明軍留下鄭家海軍一萬五千人留守,由萬義和馮錫範統領,一萬兩千人駐守海港,三千人駐守大光城。
他們不僅要保證艦隊安全守好大軍後路,還要按朱慈炯交代的方略,推行漢化政策不斷增加“漢人”,建立漢家統治。
陸一師及內衛團一萬兩千人、鄭家海軍將士一萬五千人,以及“新漢軍”兩千人,則全軍而出往上攻擊。
所謂漢人軍,就是大光城投降的三千名俘虜軍,他們很明智,都在一道要命的選擇題中,選了正確答案。
大軍出發時,明軍將“新漢軍”留下一千人在大光,把其餘兩千人都帶著,隨同大軍出征了。
二月十日,大軍再次輕易攻破防守空虛的勃固城,緬軍兩千餘投降。
明軍強令大光城“新漢軍”,當著勃固城鄉紳百姓的麵,斬殺投降緬軍所有將官和隊官,以做投名狀。
緊接著,又強逼勃固投降緬軍做出“選擇”題,當然仍然是當著鄉紳百姓的麵。
降軍兩千餘人,絕大多數做出了明軍眼中的“正確選擇”,僅有百餘人保持了氣節,不願意成為“漢人”。
理所當然,明軍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並令勃固城的新漢軍當眾將他們亂刀砍死,徹底斷了後路。
如此操作一番,朱慈炯下令留下鄭家兵馬五百人、及大光城新漢軍一千人駐守勃固,大軍再度前進。
其後十日,明軍狂飆突進,連破東籲、平蠻兩城,大軍一擁而入後,再度重演在勃固城的操作。
此時此刻再無大城阻擋,緬甸東籲王朝的都城阿瓦城,就如一個被扒去外衣的美女,出現在明軍的麵前。
二月二十七日,朱慈炯驅動大軍一路疾行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了阿瓦城之前。
明朝大軍的突然出現,且兵馬眾多陣容強悍,令緬王莽達肝膽欲裂,滿朝文武也驚慌失措,毫無應對之策。
唯一能做的,就是緊急派出數支人馬衝向伊洛瓦底江,命令緬軍主力迅速返迴保衛國家都城。
幸好,前線距離都城不過七十餘裏,大軍疾行,一日即可返城。
在朱慈炯帶著大軍狂飆突進之時,伊洛瓦底江對麵的李定國和白文選部,當然也沒有閑著。
他們為了渡江作戰,在江邊一江灣緩水處,設立了水寨,派出人馬砍伐樹木,全力製作船隻木筏。
從一名神秘的客人處,李定國得到了些令他震驚且絕難相信的消息,但因對方的特殊身份,他最終選擇一試。
從二月初開始,李定國和白文選就設下重重埋伏,等待獵物的到來。
就在他們將信將疑之際,在二月十四日夜,竟真有緬軍近萬人,乘坐一百七十餘艘各式大小船隻,前來偷襲明軍水寨。
兩人又驚又喜之下,先穩住心神指揮埋伏的大軍驟然出擊,圍攻緬軍。
雙方身份轉換,緬軍成了被偷襲的一方,加之他們本就戰力不振畏懼明軍,被突襲之下立即全軍大潰。
緬軍萬餘人,僅逃走不足三千人;戰船被焚毀八十餘,被俘虜五十餘,僅有最外圍不足四十艘僥幸逃脫。
大戰之後,緬軍軍心動搖士氣低落,而明軍士氣高漲且船隻也充裕起來。
心急如焚的李定國和白文選,略微商議之後,立即就要率領大軍強渡伊洛瓦底江,與緬軍展開決戰。
不過,就在他們下達將令,調遣各路兵馬之時,那個神秘客人匆匆趕來,參見了李定國和白文選,提出了異議:
“晉王、鞏昌王,請不要心急,此時強渡大江,孤軍和對岸十幾萬大軍作戰,就算順利也是慘勝。”
“太子殿下說過,時至今日仍然跟著你們抗清的戰士,都是難得的忠義之士,絕不可輕易折損於此。”
“殿下還說過,他必會在去年十一月初率軍從海路來攻,須等待太子軍至,兩路夾攻才是王道。”
神秘人態度堅決,立極力阻止兩人立即發兵,此時出擊敗多勝少。
李定國和白文選,因為得了神秘人的消息,才取得了埋伏緬軍的大勝,因此才沒有立即否決他的意見。
但兩人仍心有疑慮,覺得驟然出現的“三太子”,必然會非常介意“永曆”皇帝的身份,甚至會…
他們畢竟效忠永曆多年,不願意朱由榔因此失去了性命。他們試圖先行進攻,把永曆帝救出來。
至於救出來之後又如何處理,他們李定國和白文選其實也沒想明白,隻是一個慣性在推著他們行事。
這些心思,兩人自然不能明說,隻能說要乘勝追擊,必能取得更大勝利,且能策應從下路攻來的太子大軍。
雖然他們想法很多,但神秘人態度堅決,悍然直言想要出兵,必須先殺了他。
神秘人更是恐嚇兩人,如果貿然出兵導致兵敗,不僅救不出永曆君臣,也會使大明喪失兩路合擊阿瓦城的最佳局麵。
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大明本次征伐緬甸的戰爭失敗,不僅會害死永曆君臣,更加會害死英明神武的皇太子。
如果是如此結局,李定國和白文選將不再是大明脊梁和民族英雄,反而是大明的罪人,將被死死釘在恥辱柱上。
神秘人的犀利的話語,令李定國和白文選兩人冷汗如瀑,渾身戰栗。
在神秘人的正麵勸說和反麵恐嚇之下,李、白兩人終於冷靜了下來,三人開始認真商量後續軍略。
最終商定,大軍做好渡江出擊的準備,同時密切監視對岸緬軍動向,一旦出現異常,則立即全軍出擊。
如此一等,又是近半個月時間,李、白兩人,每日都在望眼欲穿,苦苦期盼對岸緬軍出現異常,但每每失望而歸。
直至二月二十八這一天,對岸緬軍的何處大營,突然人喊馬嘶大象吼叫,一片兵歡馬亂的情景。
一個時辰以後,就看緬軍大營後方,由近及遠揚起了陣陣煙塵,大批兵馬毫不掩飾,匆匆往阿瓦城重迴。
而且煙塵竟然久久不停,看情形竟是大部分的兵馬,都往都城阿瓦城衝去。
雖然隔著大江,明軍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對岸緬軍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感,軍心士氣降到了穀底。
李定國、白文選和神秘人立即碰頭協商,一致認為是太子大軍已至,全軍出擊的戰機出現了。
李定國和白文選,命令大軍在白日時悄然不動,避免引起緬軍警惕。
直至次日卯時初,大軍全師而出,順利渡過伊洛瓦底江,突然攻進了留守緬軍的大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