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皇兄,迴頭吧。
女扮男裝死後,她開始演柔弱綠茶 作者:葉不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陽光和煦,金鑾巍峨。
雕梁畫棟的金鑾殿前,那數不清的石階之下,一男子水藍長袍,站在落葉斜飛之間。
他挺拔如輕鬆,眉目清冷矜貴,薄唇微抿,
有秋光輕輕拂在他華貴精美的大氅之上,美得令人窒息。
有風揚起他的衣袖,男人衣襟處以銀線細密縫繡著青竹圖案,氣質清貴,纖塵不染。
石階最高處,宋謹言的衣袍也被風吹起,長發如墨,隨風飄動。
看到季君皎,宋謹言輕笑,稍稍眯眼:“季愛卿來得,確實有些遲了。”
宋承軒的長劍還抵在宋謹言的喉頭,但宋謹言仿若沒看見一般,與季君皎談笑風生。
季君皎身後,傅司寧瞪大了眼睛,愣怔地看著站在他麵前的男人,眼中滿是震驚。
起風了。
季君皎的長發掠過他的眉眼,帶著讓人不敢過分親近的冷意與寂寥,好似萬年不化的霜雪,風雪寂滅。
“賢王殿下,”季君皎聲音冷清,“您的軍隊已經被圍剿了,您還不迴頭嗎?”
宋承軒聞言,冷笑一聲:“圍剿?季君皎,你沒死又怎樣?你手裏有多少兵馬?敢說圍剿了本王的十萬精兵!?”
“賢王殿下可知,我身後精兵其名為何?”季君皎神情淡淡,語氣平靜。
宋承軒嗤笑:“他們的名號,與本王何幹?”
季君皎身姿端挺,郎豔獨絕,世無其二:“他們,名喚‘承平’。”
宋承軒臉上的笑意僵住。
他的目光穿過眾人,落在了那手持弓弩利刃的精兵悍將身上。
他們身穿戰甲,目光炯炯,皆是直直地對上宋承軒的軍隊。
宋承軒扯了扯嘴角,虛張聲勢道:“胡言亂語!三十萬承平軍,當年已被本王盡數坑殺,怎麽可能會出現在這裏!?”
季君皎就那麽站著,金鑾殿宏偉壯闊,殿前廣闊宏大,無邊無垠。
男子精致的臉上灑落兩點金輝,一處在眉間,一處在唇角。
他發束綢帶,目若朗星:“凡守國土者,皆可謂之‘承平’。”
宋承軒眉頭緊蹙,死死地盯著季君皎:“嗬,這樣粗製濫造的‘承平軍’,怎麽可能剿殺得了本王十萬重兵精銳!”
話音未落。
“報——”
一道焦急的稟報通傳由遠及近,一身穿盔甲的士兵慌亂地跪在宋承軒跟前,滿身是血。
“報、報告殿下,我們的軍隊都已被……呃啊——”
後麵的話,他未說出來。
一支利箭,穿過他的眉心,他錯愕地瞪大眼睛,最終倒地不起。
“咳咳咳……”
一道清咳聲從不遠處傳來,宴唐坐在武侯車上,手持長弓,麵容清朗潤玉。
他的臉色有些蒼白,迎著風吹,卻是看向高處的宋承軒,嘴角笑意淺淡:“賢王殿下,別來無恙。”
宋承軒瞪大了眼睛:“你、你是怎麽出司徒府的!?”
這句話剛問出來,宋承軒便自己得知了答案。
——推著宴唐武侯車的,不是旁人,正是應該在監視看守司徒府的,郭凡清。
郭凡清推著宴唐的武侯車,走到季君皎跟前。
宋承軒歪著頭,瞳孔劇烈收縮:“郭凡清,你竟敢背叛本王!”
郭凡清姿容俊秀挺拔,眉眼平靜:“忠君報國,是微臣入仕之初心,尤不敢忘。”
“你可知背叛本王的下場!”宋承軒怒吼道,“李雲沐,便是你的前車之鑒!”
“微臣不是李雲沐,”郭凡清身形板正,“微臣也不會成為李雲沐。”
郭凡清是郭凡清,雖清高孤傲,但不會與謀逆者同流合汙。
當初,宴唐遇刺,宋承軒曾找上郭凡清,遊說他加入他的麾下,為他驅使,這樣可保他安然無恙,不受牽連。
郭凡清原本想要斷然拒絕——因為宴唐遇刺一事,本也不是他的手筆!
可他心知宋承軒的性格,也隻是暫退一步,說會好好考慮。
後來,他去了司徒府,見到了宴唐。
宴唐似乎早已知曉這件事,隻跟他說了一句:“在下以為,曜雲的尚書大人,應當是有錚錚傲骨的。”
宴唐告訴他,賢王與瑞王心懷不軌,恐有不臣之心,需要他的協助。
郭凡清雖與宴唐有嫌隙,但大局麵前,一切恩怨都可拋至身後。
是以,他做計,留在了宋承軒身邊,成為了那個“叛臣”。
——他不是李雲沐。
他是郭凡清。
宋承軒氣笑了,他眼中帶著瘋狂的情緒,逼在宋謹言喉頭的劍刃又深入幾分。
“都別過來!再近一步,本王先殺了宋謹言!!”
皇宮別處,傳來悠遠的廝殺與慘叫聲。
宋承軒的軍隊已經被圍剿俘虜了。
他仍是站在高處,死死地等著殿下眾人。
“本王才應當是皇帝!本王才應當是天下共主!”
宋承軒目眥盡裂,雙目赤紅:“宋謹言優柔寡斷,不通武藝,幾次連自己都身陷囹圄,這種君主,難道就值得你們侍奉嗎!?”
宋謹言隻是微微側目,聽著身旁的宋承軒,對他幾近狼狽的控訴。
——對了,他都快忘記了。
當時他登基大統,成為曜雲天子的時候,除了秦不聞,朝堂眾人似乎各個心懷鬼胎,紛紛站隊。
好像,沒有人認為他能在這般慘烈的奪位之爭中存活下來。
瑞王宋雲澤,城府極深,殺伐果斷,若生逢亂世,應當也是梟雄人物。
賢王宋承軒,年歲稍長,不肯屈居人下,也是可造之材。
唯有他。
他甚至無數次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該聽從先帝遺旨,繼承皇位,最合適的皇位人選,分明是秦不聞。
可也是無數次,秦不聞如同長兄一般,半跪在他麵前,他坐在龍位之上,她眉目清潤溫和。
“陛下很好,”她總是這樣說,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陛下的赤誠,比什麽都要寶貴。”
所有人都盯著他的皇位,想看他從那皇位上高高跌下,跌進泥沼,再站不起來。
隻有她,將他捧上明堂,眉目清朗:“陛下,朝堂諸多不便,我來做。”
“您的仁厚與德行,注定被萬民敬仰稱頌。”
也正是因為她一遍遍讚美著他的“仁厚”,當年登上皇位,宋承軒與宋雲澤不服,妄圖謀逆之心昭然若揭,人人得見。
而他,卻因為要保有一顆“仁心”,因為顧念著那點情誼,選擇原諒他們,封了他們的親王。
再後來,宋謹言一次次遇刺,秦不聞人前要裝作滿不在意,人後卻心疼不已。
其實宋謹言自己也清楚,若不是當年做出了留下他們二人的決定,秦不聞不會以死做局,形成三權分立之勢。
若不是他那顆“仁心”,或許秦不聞早已實現她的夙願,自由地行遍世間各處,自由如風。
若不是他的仁厚,雙王不會賊心不死,時刻想著卷土重來,奪得皇位。
若不是他的無能,秦不聞不會總是為他擋明槍暗箭,受傷無數,幾次致命。
後來啊,宋謹言便發現了——
隻有“仁心”,是不行的。
“皇兄,”宋謹言這樣叫宋承軒,隻見宋承軒笑容遲鈍,脊背僵硬,“迴頭吧。”
雕梁畫棟的金鑾殿前,那數不清的石階之下,一男子水藍長袍,站在落葉斜飛之間。
他挺拔如輕鬆,眉目清冷矜貴,薄唇微抿,
有秋光輕輕拂在他華貴精美的大氅之上,美得令人窒息。
有風揚起他的衣袖,男人衣襟處以銀線細密縫繡著青竹圖案,氣質清貴,纖塵不染。
石階最高處,宋謹言的衣袍也被風吹起,長發如墨,隨風飄動。
看到季君皎,宋謹言輕笑,稍稍眯眼:“季愛卿來得,確實有些遲了。”
宋承軒的長劍還抵在宋謹言的喉頭,但宋謹言仿若沒看見一般,與季君皎談笑風生。
季君皎身後,傅司寧瞪大了眼睛,愣怔地看著站在他麵前的男人,眼中滿是震驚。
起風了。
季君皎的長發掠過他的眉眼,帶著讓人不敢過分親近的冷意與寂寥,好似萬年不化的霜雪,風雪寂滅。
“賢王殿下,”季君皎聲音冷清,“您的軍隊已經被圍剿了,您還不迴頭嗎?”
宋承軒聞言,冷笑一聲:“圍剿?季君皎,你沒死又怎樣?你手裏有多少兵馬?敢說圍剿了本王的十萬精兵!?”
“賢王殿下可知,我身後精兵其名為何?”季君皎神情淡淡,語氣平靜。
宋承軒嗤笑:“他們的名號,與本王何幹?”
季君皎身姿端挺,郎豔獨絕,世無其二:“他們,名喚‘承平’。”
宋承軒臉上的笑意僵住。
他的目光穿過眾人,落在了那手持弓弩利刃的精兵悍將身上。
他們身穿戰甲,目光炯炯,皆是直直地對上宋承軒的軍隊。
宋承軒扯了扯嘴角,虛張聲勢道:“胡言亂語!三十萬承平軍,當年已被本王盡數坑殺,怎麽可能會出現在這裏!?”
季君皎就那麽站著,金鑾殿宏偉壯闊,殿前廣闊宏大,無邊無垠。
男子精致的臉上灑落兩點金輝,一處在眉間,一處在唇角。
他發束綢帶,目若朗星:“凡守國土者,皆可謂之‘承平’。”
宋承軒眉頭緊蹙,死死地盯著季君皎:“嗬,這樣粗製濫造的‘承平軍’,怎麽可能剿殺得了本王十萬重兵精銳!”
話音未落。
“報——”
一道焦急的稟報通傳由遠及近,一身穿盔甲的士兵慌亂地跪在宋承軒跟前,滿身是血。
“報、報告殿下,我們的軍隊都已被……呃啊——”
後麵的話,他未說出來。
一支利箭,穿過他的眉心,他錯愕地瞪大眼睛,最終倒地不起。
“咳咳咳……”
一道清咳聲從不遠處傳來,宴唐坐在武侯車上,手持長弓,麵容清朗潤玉。
他的臉色有些蒼白,迎著風吹,卻是看向高處的宋承軒,嘴角笑意淺淡:“賢王殿下,別來無恙。”
宋承軒瞪大了眼睛:“你、你是怎麽出司徒府的!?”
這句話剛問出來,宋承軒便自己得知了答案。
——推著宴唐武侯車的,不是旁人,正是應該在監視看守司徒府的,郭凡清。
郭凡清推著宴唐的武侯車,走到季君皎跟前。
宋承軒歪著頭,瞳孔劇烈收縮:“郭凡清,你竟敢背叛本王!”
郭凡清姿容俊秀挺拔,眉眼平靜:“忠君報國,是微臣入仕之初心,尤不敢忘。”
“你可知背叛本王的下場!”宋承軒怒吼道,“李雲沐,便是你的前車之鑒!”
“微臣不是李雲沐,”郭凡清身形板正,“微臣也不會成為李雲沐。”
郭凡清是郭凡清,雖清高孤傲,但不會與謀逆者同流合汙。
當初,宴唐遇刺,宋承軒曾找上郭凡清,遊說他加入他的麾下,為他驅使,這樣可保他安然無恙,不受牽連。
郭凡清原本想要斷然拒絕——因為宴唐遇刺一事,本也不是他的手筆!
可他心知宋承軒的性格,也隻是暫退一步,說會好好考慮。
後來,他去了司徒府,見到了宴唐。
宴唐似乎早已知曉這件事,隻跟他說了一句:“在下以為,曜雲的尚書大人,應當是有錚錚傲骨的。”
宴唐告訴他,賢王與瑞王心懷不軌,恐有不臣之心,需要他的協助。
郭凡清雖與宴唐有嫌隙,但大局麵前,一切恩怨都可拋至身後。
是以,他做計,留在了宋承軒身邊,成為了那個“叛臣”。
——他不是李雲沐。
他是郭凡清。
宋承軒氣笑了,他眼中帶著瘋狂的情緒,逼在宋謹言喉頭的劍刃又深入幾分。
“都別過來!再近一步,本王先殺了宋謹言!!”
皇宮別處,傳來悠遠的廝殺與慘叫聲。
宋承軒的軍隊已經被圍剿俘虜了。
他仍是站在高處,死死地等著殿下眾人。
“本王才應當是皇帝!本王才應當是天下共主!”
宋承軒目眥盡裂,雙目赤紅:“宋謹言優柔寡斷,不通武藝,幾次連自己都身陷囹圄,這種君主,難道就值得你們侍奉嗎!?”
宋謹言隻是微微側目,聽著身旁的宋承軒,對他幾近狼狽的控訴。
——對了,他都快忘記了。
當時他登基大統,成為曜雲天子的時候,除了秦不聞,朝堂眾人似乎各個心懷鬼胎,紛紛站隊。
好像,沒有人認為他能在這般慘烈的奪位之爭中存活下來。
瑞王宋雲澤,城府極深,殺伐果斷,若生逢亂世,應當也是梟雄人物。
賢王宋承軒,年歲稍長,不肯屈居人下,也是可造之材。
唯有他。
他甚至無數次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該聽從先帝遺旨,繼承皇位,最合適的皇位人選,分明是秦不聞。
可也是無數次,秦不聞如同長兄一般,半跪在他麵前,他坐在龍位之上,她眉目清潤溫和。
“陛下很好,”她總是這樣說,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陛下的赤誠,比什麽都要寶貴。”
所有人都盯著他的皇位,想看他從那皇位上高高跌下,跌進泥沼,再站不起來。
隻有她,將他捧上明堂,眉目清朗:“陛下,朝堂諸多不便,我來做。”
“您的仁厚與德行,注定被萬民敬仰稱頌。”
也正是因為她一遍遍讚美著他的“仁厚”,當年登上皇位,宋承軒與宋雲澤不服,妄圖謀逆之心昭然若揭,人人得見。
而他,卻因為要保有一顆“仁心”,因為顧念著那點情誼,選擇原諒他們,封了他們的親王。
再後來,宋謹言一次次遇刺,秦不聞人前要裝作滿不在意,人後卻心疼不已。
其實宋謹言自己也清楚,若不是當年做出了留下他們二人的決定,秦不聞不會以死做局,形成三權分立之勢。
若不是他那顆“仁心”,或許秦不聞早已實現她的夙願,自由地行遍世間各處,自由如風。
若不是他的仁厚,雙王不會賊心不死,時刻想著卷土重來,奪得皇位。
若不是他的無能,秦不聞不會總是為他擋明槍暗箭,受傷無數,幾次致命。
後來啊,宋謹言便發現了——
隻有“仁心”,是不行的。
“皇兄,”宋謹言這樣叫宋承軒,隻見宋承軒笑容遲鈍,脊背僵硬,“迴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