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網


    帶著對光棍村的臆想,德誌爬山爬得格外起勁兒txt下載。.在山區工作,不爬山是不可能的,這不同於平地,不用和地心引力做反作用力的實驗,每升高一米,就覺得戰勝了自己。


    “前麵是姚家灣,說起來是個灣,實際上沒有水,是人們的希望。水源有,但比較分散。”盧支書說。


    從山下上來,轉一個彎,眼前就是一處房子,木結構,上麵覆蓋著青色的瓦片。門口散落著不少石塊,一些石碑胡亂地擺放在門前。


    門前是一塊菜地,四周圍了一圈竹籬笆,防止雞鑽進去偷偷啄食菜地裏麵的青菜。


    他們說著話,有人迎出來,笑嗬嗬地多盧支書說:“什麽風把書記給吹來了?”


    “山穀的風。來介紹一下,這是香港dashing基金會的兩位先生,來我們村來做水利項目,解決大家吃水困難的問題。”盧支書說。


    “好,好,歡迎,歡迎,求之不得,求之不得。”那人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來,要跟德誌他們握一握。


    “這位是村裏的能工巧匠,姚世江。”盧支書介紹說。


    德誌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終於找到一個和自己同姓的人了。從相同的姓上,就覺得幸福,如果他們配合,可以把這個項目圓滿地完成。


    “很高興認識你,姚師傅。”德誌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去給他握。握手的時候,德誌感覺到他的手滿是老繭,看來,這雙手經常勞動,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甚至手都要比城裏的同齡的白領要大一些尺寸,常勞動者,手就顯得大一些。這是德誌的觀察和對比。


    姚世江請德誌他們進屋。


    姚世江的堂屋中央,掛著**像,供奉的牌位上卻寫著天地君親師,真是不可理解。


    堂屋的上方的檁子和木板,是青瓦片,正反相扣,嚴絲合縫,看不到藍天,倒有一些透明的玻璃瓦,讓光線可以透過那玻璃,射進屋內,顯得比較亮堂。


    牌位前方,還有一些未燃盡的香燭,可能隻有在過年的時候,供奉供奉,讓心裏得到一些平安。平時,不是早晚磕頭燒香,反正心裏有就行了。


    姚世江的堂屋不招待客人,在偏房裏招待,偏房裏有火,有電視機,可以邊烤火、邊看電視、邊聊天,總比坐在空蕩蕩的堂屋裏要強得多。堂屋裏也可以坐,不過不是春秋冬三季,這三個季節,氣溫總是偏低,沒有辦法久坐。


    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就是坐在偏房裏。


    偏房的旁邊就是廚房,廚房的略低於偏房。廚房裏也沒有木地板,這樣做的好處是,廚房裏做飯時,就用不著擔心打濕了地麵。


    偏房也叫客房,招待客人的地方。電視機不大,可能姚世江經常不在家,即便在家,也不怎麽看電視,大多數的時候,還是電視機在看他,比如說,累了在火爐旁容易睡著,睡著後,電視機還在響著,卻沒人看。


    從廚房裏出來一名婦女,姚世江說:“這是我屋裏的。”


    德誌心裏泛起了嘀咕,不是說是“光棍村”嗎?怎麽還有女人?


    盧支書說:“嫂子,今天帶兩名好人來走走。”


    “噢,是好人啊!”姚世江的妻子吃驚地說。


    “是啊,來幫我們做自來水工程的。”姚世江解釋說。


    “那是好事,說到水,你們男人無所謂,我們女人可就太需要了。做飯洗衣,哪一頭都缺不了。”她說,“快請坐,我來沏茶。”


    “女人需要水,男人也需要啊!沒有水,那多沒勁兒!”盧支書說,然後轉向姚世江,“是吧,大哥!越到晚上睡覺,越需要水,沒有水,那多難受,是幹的 “對,對,對,兄弟說得對。”姚世江說。


    他妻子羞紅了臉,罵道:“沒正經的,在外人麵前,給你一個麵子,等以後再收拾你。”


    盧支大笑。


    其實,德誌和尹懋都是結了婚的,知道他們在說什麽,也就沒插言插嘴,怕他們產生誤會,有損國際機構的形象,此時此刻,寧願裝糊塗,倒要好得多。


    盧支書的的妻子和德誌的姐姐同歲,山裏人結婚早,盧支書的孩子都入伍參軍了,德誌的姐姐的孩子還在上小學。要說城鄉女人的差別,在生育方麵就開始了。


    盧支書的妻子還不算老,還算得上水靈,晚上用起來應該不賴。姚世江的妻子略顯老成些,看起來上下一般粗,如同泡菜壇子,可是皮膚紅潤,就像三月桃花,看著外形不行,晚上拉了燈,做起來也不會太差。這要歸功於姚世江,有著一身的蠻勁兒,身體強壯,想那活兒做得也挺好,把他的老婆喂養得還算養眼。特別是在這光棍村裏,女人奇缺,無論怎樣的女人,隻要有,就有一種騷味兒,這騷味兒,就能吸引一些老男人的,讓人想入非非,惟有自己解決自身的問題了。


    姚世江是石匠,村裏村外,若家中老了人,需要立個石碑啥的,都會來找他。他的手藝,他的字,寫得不咋的,可是,石匠在山村裏比較奇缺,那些字即便不好看,總比沒有寫字要強得多。


    姚世江有兩個女兒,都在上學,老大和老小,相差七八歲,本來想要個男孩的,卻沒有如願;奇怪的是,當時那一撥人全部生了女孩,姚世江的妻子心裏有了對比,於是理直氣壯地說:“不能怪我不會生男孩啊!是怪你沒選對時候。”


    姚世江想想有道理,可能是在做的時候,情到深處,就不能自製了,控製不住,就狂瀉而出,這個事無法掌控,誰讓他自己猴急,弄了半天,早就硬得像鐵棍,一進去,沒戳幾下,就泄了呢。


    那一批女人,仿佛商量好了一般,都爭先恐後地生了女娃,大家誰也不笑誰,生的女娃多,應該說沒幾個光棍才是,但是,不是一朝的,光棍是老男人,女娃還小,如果說自產自銷,那是要遭雷劈的。這些女娃,和那些老男人,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絲毫不能弄錯。


    姚世江家的給大家沏茶,端出果盤來,裏麵有瓜子,還有糖。這樣的條件,在光棍村裏還算不錯。


    因姚世江常在外麵跑,憑著手藝,到處都不愁吃喝,還有錢賺,這就是幹石匠的好處。


    他在外掙錢養家,他老婆在家耕田,養豬,有種植,又有養殖,種植的包穀,吃不完用來喂豬,豬長大了,賣幾頭,吃兩頭,屋裏的房梁上,懸掛的就是一條一條的臘肉,熏得焦黃,油光發亮,非常誘人。


    “書記,難得來一次山上,今天就別走了,中午我們喝兩盅。”姚世江說。


    “不必了,我們還要走訪,了解一些村民的需要,問問願不願意投資做水池。”盧支書說。


    “咋不願意呢,都願意,這是好事,做夢都沒想到的,誰不要?”姚世江說。


    “有些人二啊,就是不要。加上沒有補償,問題就更多了。”盧支書說。


    “這個和政府做的不一樣啊。政府有補償。”姚世江說。


    “是啊,我們不給補償。因這些項目款,是香港和國外愛心人士的捐款,憑著愛心奉獻的。不是政府靠納稅人的稅款來做項目,資金來源不一樣,用途當然也有不同,更要把每一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要獻愛心,人人都要獻。獻愛心的表現之一,就是不要占地補償。”尹懋說。


    “是這樣啊!”姚世江說。


    德誌覺得有點###,問姚世江:“廁所在哪?”


    姚世江說:“從廚房出去,往右拐,直走,下了台階就看到了。”


    德誌答應了一聲,然後穿過廚房,姚世江的妻子正在廚房擇菜。她看見德誌,趕緊站起來,她仿佛剛做了壞事一般,臉還是紅撲撲的,問:“幹嘛?”


    “上廁所。”


    “哦,廁所在那。”姚世江的妻子說著,用手指著外麵。


    果然,德誌出了廚房,右拐直走,下了台階,就看到一些小豬,正哼哼唧唧在豬圈裏玩,可能才抓迴來的。看到生人,立馬一驚一乍的亂跑,躲在牆角,驚恐地看著德誌,德誌心想,這些豬真豬,又沒到過年,幹嘛那麽緊張?


    這些豬可能剛滿月,沒有見過多少人,再說,這個地方又偏僻,沒有多少人來。看來看去,就是那幾個人,容易記住相貌。德誌長得不太兇惡,不至於會引起全體豬仔的恐慌吧。


    下了台階,打開木門,就是廁所,在豬圈旁邊建廁所,是當地人普遍的做法,反正豬喜歡肮髒的環境,臭味相投,村民都比較忙,哪裏有時間給豬洗澡,再說,也沒有水。


    德誌尿完,關了廁所門,外麵的母雞起勁地叫,可能剛下了蛋,在向人表功,或者向公雞賣萌,向沒下蛋的其它母雞單挑。其它母雞閉口不言,惟獨公雞在迴應。


    公雞母雞一唱一和,讓姚家灣變得熱鬧起來。


    母雞下蛋,有公雞的功勞,那些土雞蛋,個個都是受精卵,被公雞打水的母雞,大概都比較###,產蛋也比較積極,一般是兩天一個,或者一天一個。不下蛋的母雞,早晚是菜。


    迴到客房,德誌見尹懋正在填表,他填表,德誌就不管。


    德誌很清楚,一個地方,或者一個院壩,居住得比較集中的地方,隻需要問一兩戶就可以了,情況大同小異,具有代表性,了解一下村民的真實想法,好調整實施方案。


    姚世江很懂的問卷的意思,常在外麵跑,懂得多,不費力。就怕遇到少見多怪的農戶,或者耳朵不靈的,問了半天,問不出什麽,時間都浪費了,工作效率卻不高。


    盧支書還在觀察尹懋的工作手法,這個和政府有些不同,包括項目宗旨,還有項目手法,都和政府不同。


    問完了姚世江,尹懋說:“謝謝你,姚師傅!”


    德誌嚇一跳,以為尹懋在謝自己呢,連忙說:“不用謝,不用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毒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舒並收藏毒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