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網


    宮書記的冷淡,在情理之中,不知道何時起,德誌根本不清楚宮支書漸漸離開人們的視線,變得深居簡出起來,偶爾見到了,也隻是打打哈哈,聊聊今天天氣如何而已,根本不會做過多的交流,因宮支書已經說完了別人一輩子要說的話,雖然他目前仍很年輕,不到六十歲全文閱讀。【:.. ///


    這個宮支書現在成了冷角色,沒人理睬,台上風光,台下淒涼,人在茶熱,人走茶涼,世間的事大概都是如此。


    《沙家浜》裏的阿慶嫂說的話,“人一走,茶就涼”是人生最現實的寫照,人情冷暖,隻有親力親為的人才能懂得,隻有經曆過權力蛻變的人,才知道鬥爭的殘酷,人們的無情。


    不要說一個村是這樣,單單一個小小的機構,就存在著爾虞我詐,相互利用,相互傾軋的現象,這個機構可是由有信仰的人組成,尚且存在這些現象,更別提幾千人的大村了。更是複雜。要說正派人,都是外表上裝的,有很多人都是裝得像,其實腹內原來草莽,啥都沒有,就是有一肚子的壞水水。


    正如正常生長的麥地裏,長了不少的好麥子,也夾雜著不少的毒麥,那些毒麥跟著好麥子一起生長,爭奪著好麥子的養料,長著自己,農民暫時不將其拔去,免得在拔出毒麥的時候,也把好麥子一塊拔去,為了保護好麥子,農人就不拔出毒麥,任憑其生長,待到收割的時候,再將好麥子收在倉裏,將毒麥挑出來,放在一邊,等其幹燥,然後,點一把火,將毒麥全部燒光燒盡。


    生長的時候大家都一樣,但是,到了收獲的時候,就知道了結局。無論是在村裏,在機構裏,在社區裏,在國家裏,在學校裏,在軍隊裏,在公司裏,在工廠裏,在監獄裏,在任何地方,都有這樣的毒麥,這樣的毒麥盜取著養料,中飽私囊,自私自利,還裝作好麥子的樣子,不知悔改,不知廉恥,蒙騙善良的人們,實際上,人在做,天在看,良心在譴責,早晚都有結束的那一天,正如太陽升起,就會落下,月亮圓了,就會缺,此事都有定時,不是報應不到,是時候沒到。時候一到,如洪水一般,無人能擋;就像烈火,無人能將其撲滅,也像地震,無人預測;更像火山爆發,外邊很平靜,地火卻在底下運行,到了一定時候,就會噴薄而出,勢不可擋,無人可敵。


    德誌曾幾何時,也盼望著宮支書早點下台,自己跟一個新的支書合作,總期待著下一個會更好,但是,下一個沒準兒會更失望。因此,不要隨便對人抱有希望,一切順其自然,這樣才好,否則,會很痛苦。


    尹懋在野,肯定要埋怨,向德誌常發怨言,久而久之,德誌也學會了抱怨,因此,在向我說這話時,他就特別愛抱怨,我呢,也就忠實於原人原創原說,沒做任何篡改,如實反映事實了。


    因為作為一個作家,我有責任有義務反映德誌想法,也許,他的想法正是很多人的想法,我不寫,就說明我缺乏勇氣,不如德誌那樣勇敢和直率。這個世界有很多虛偽,德誌相信我,請我寫他的故事,我怎麽能將其屏蔽或者刪除呢?正如很多發微博的人,本來為了伸張社會正義,卻遭到莫名的刪除,那些帖子,剛才還在,轉瞬之間就沒了。這不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嗎?但是,小說不是帖子,不是微博,實名舉報,並非事實,都是虛構,即便德誌的故事,也有藝術的加工,並非全部是事實。閑話再說,言歸正傳。


    再說,白虎坡村大部分地方都去過了,隻是一些太偏遠的高山地區,德誌還沒去。尹懋才到白虎坡村的時候,還裝作很積極,經常詢問白虎坡村其 但是,新蓋的茅廁三天香,過了大半年,尹懋也不再積極催促,但是在工作報告裏,尹懋卻很忙碌,常常寫滿了內容,說到這裏、到那裏,仿佛走到了白虎坡村每一戶人家似的,其實根本不是這迴事。尹懋寫報告騙大家,白紙黑字、電腦文檔上,都清清楚楚地寫明工作日程,這個明顯的謊言,卻公開地展示於人前。


    尹懋不用到項目點,閉上眼睛一想,就知道今天幹了些什麽,雖然啥都沒幹,也能在報告裏寫上“幹了。”這就是尹懋的本事,要想德誌來編,恐怕就有些麻煩。說實話,造假的本事,德誌攆不上尹懋,這是有一說一,不說假話。


    領導劉小姐和齊老師,很是滿意於這種做法,久而久之,就成了寫報告的固定模式,想要改變,恐怕很難了。


    寫報告,如同天下大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很有意思,劉小姐在內地時間長了,對於香港那邊所要求的公義和真實,不再強調,變成隨波逐流,美其名曰即與時俱進,以不變應萬變是不合適的。


    這個做法真的很靈驗,如果不如此行,恐怕要挨批。假的東西,大家都說是真的,說假的要挨批,時間一長,自然就隨波逐流,不再堅持真理了。真的東西,大家都說是假的,如果堅持到底,肯定是眾叛親離,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沒有可能升遷,沒有可能漲工資,沒有可能受到重用,永不可能成為領導的心腹,因為領導擔心,一旦太堅持真理,那麽這個社會將變得無法收拾。


    白虎坡村基本上不需要再做什麽,也不需要和新村支書交代什麽,很明顯,即便以後老外來驗收,也隻是聽老支書的意見,看工程,也隻是走馬觀花,因時間急迫,不可能麵麵俱到,這一點,德誌很有信心,使項目得以順利驗收。如果出問題,也隻會出在內部,來自內部的傾軋更讓人心碎。


    這個自稱為基督教的扶貧機構名聲好聽,實際上卻有著各樣的問題,德誌不想仔細去計較,計較了也於事無補,幹脆聽之任之,讓他們跳梁小醜一個一個粉墨登場,你方唱罷我方唱,觀眾卻日漸減少,個個都成為其中的演員。比較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拍馬溜須的本事,看誰能博得領導的歡心,誰就得勢,誰就得寵,誰就可以在同事麵前耀武揚威、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恨不得走路都要橫著走,才顯得自己存在似的。


    可是德誌偏偏就是這脾氣,哪怕自己受罪、遭到誣陷或者誹謗,亦或中傷或冤枉,他也不為自己辯解,願意承擔相應或者不相應的責任,甚至包括那些本來不屬於自己應當肩負的責任,隻要領導讓他承擔,他也可以承擔。領導並非火眼金睛,看不出誰是人,誰是妖。


    這種毫無底線的退讓其實就是愚忠,是個蠢人,可是德誌就願意做到愚忠,他的目的就是借著目前的平台的便利,可以為將來孩子鋪墊一個好的前途,但是路途遙遠,需要好好地休息。而參與到口水仗之中,就不可能安靜得了,不可能靜下心來好好地學習,準備考試,說到底,還是要把大學本科文憑拿到手。


    看到返校學生隻為一紙文憑對其他漠不關心,德誌怎麽也想不通。如今的社會是功利社會,相互利用,利用完了,也就完了。至於誰笑在最後,那些誰會笑的,就是會工作和生活的。


    在這個機構,說到底,文憑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德誌大學、金蓮自稱讀到初二(實際上隻讀到小學,有人稱其未畢業。思想一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種民族,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學曆很低,文憑很薄,或者沒有文憑,也無所謂,這個時代,是談關係的時代,如果凡事都拿文憑說事,那不是愚蠢人就是孩子。


    德誌想不通,辛辛苦苦地學習,為了那張文憑,目的原來就是為了得到應有的尊重。實際上,德誌已有大專文憑,在同事們算是比較高的學曆,還是一樣不被重視,反而處處受到排擠和打擊。排擠來自同事,打擊來自領導。在機構裏,德誌幹得並不開心。


    但是,有些人不用拿文憑,就能得到尊重,有些人沒有文憑得不到尊重,有的人拿到了文憑卻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到底誰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個真不好一概而論。


    白虎坡村的宿舍仍很簡陋,賈友牛的女兒在廣東打工,建房子的錢估計還沒還完,房子基本還是毛坯房,一切都是原色,比如水泥磚、現澆板,梁柱,地板是水泥的,沒有鋪地磚,外牆沒有釉麵牆磚,電線如蜘蛛網,橫七豎八地交錯,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由賈友牛夫婦來帶,基本上是隔代撫養。


    這個問題誰也沒辦法來解釋,按說打工可以賺點錢的,可事實上,房子還是老樣子,還是因為養孩子很花錢,或者是賈友牛老倆口根本沒辦法來攢住錢?


    賈友牛收養的女兒,也算是知識分子,可惜現在打工,做著普工的工作,和其他沒讀過書的,或者學曆很低的,或者曾是她的學生的人在一起打工,這不是也說明了社會不重視知識、不尊重老師,特別是民辦老師,根本沒有出路的表現嗎?想到這裏,德誌就感到寒心,不知道國家將要向哪個方向走,也不知道尊師重教始終是個口號,還是確有其事。


    說來說去,都是錢少,雖說一家五口,有四口都是勞動力,都能賺錢了,可是錢還是不夠,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哪座梁,白虎坡還是那白虎坡,毛坯房還是那毛坯房,一切都沒改變,變的是那逝去的青春,還有不返迴的溪流,那藍天上的白雲,那夜空裏的星辰。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 , //- .. ,您的最佳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毒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舒並收藏毒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