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上一個這麽勇敢的人,是張角!
多子多福,大明最強太子! 作者:愛吃老鴨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謂巨商,其實隻是依附在那些世家大族之下而已,不然以他們的政治地位,怎麽可能橫跨數省做生意,甚至將生意做到海外去了?”
“這一次的糧食價格暴漲,不就是這些世家大族的手筆,他們的目的,就是針對兒子你的這大米訂單啊!”
朱慈烺心道果然,父皇也不是個傻子,隻是這個時代的地主階級太過強大了,以至於他即便想做什麽,也是有心無力,不然要是在和平年代,也應該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守成之君才是。
“的確,這些的確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手筆。”
“但父皇認為,兒臣為何會吃力不討好?去做這糧食生意?”朱慈烺問道。
朱由檢也不理解這一點,兒子明明隻是賣酒賣肥皂、再賣億點軍火,就可以將窟窿給補齊,而銀行的欠款加利息,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可以慢慢來,不必著急。
完全沒必要做糧食生意啊,而且價格賣的那麽低,幾乎是沒有什麽賺頭那種。
莫非這裏麵,也有兒子的算計?
但是他實在是看不出來這其中有什麽陰謀,連這也能算計嗎?
“父皇不知道。”朱由檢放棄思考。
朱慈烺淡淡說道:“無非是削弱這些世家大族的實力罷了。”
“他們在大明當蛀蟲當了兩百多年,一個個的膘肥體壯,不知道有多少銀子在他們的身上,地窖裏麵的銀子要是可以長蟲,蟲子怕都長滿了。”
“而反觀百姓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而即便是咱們皇族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就像父皇你,一年有多少銀子是花在自己身上的?”
說道這,朱由檢的臉色頓時就變得苦澀起來。
有多少銀子是花在自己身上的?他都不敢細算,怕自己會忍不住哭出聲。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很少!比曆朝曆代的都要少!
而且都是從那些世家大族指甲縫裏麵流出來的,他多收一點稅,這些世家大族就會說他不是個好東西,不是個好皇帝,竟然與民爭利。
從登基到現在,十幾年了,花費到自己身上的,有二十萬兩銀子嗎?朱由檢在想。
看到父親這個表情,朱慈烺就知道他這個做父親的日子過得到底有多慘了。
事實上,明朝的皇帝,普遍日子都過得比較慘,即便是最擅長搞錢的萬曆皇帝,一年的收入,也就是數百萬兩銀子而已。
但是反觀辮子王朝呢?各種草場、養馬場之類的,還要國庫還要出幾百萬兩給皇帝享用。
那時候的皇帝,哪個不是一年有千萬兩銀子供他們隨意玩耍?
上下兩頭都窮啊!就隻有中間富得流油,所以必須將這中間這一截給他瘦身,不然大明想要富裕,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咱們大明的財富,其實都是集中在那些世家大族的身上,咱們必須從他們身上掏銀子,大明才能長治久安。”
一旁的趙華池暗暗感慨,這就是太子殿下,這就是百姓的太子殿下啊!
當初自己毛遂自薦,成為太子殿下的人,實在是一個最聰明的選擇。
他可以為天下蒼生,做很多的事情,和太子殿下一起,為天下蒼生做甚多的事情。
以往的那些統治者,無不是和世家大族一起狼狽為奸,共同掠奪底層百姓!直到讓那些底層百姓活不下去才算終止。
他們狼狽為奸,誰造反就殺誰,糧食不夠吃,那就殺一批人,這樣糧食就夠吃了。
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殺一些人,矛盾自然就被轉移了。
土地兼並到沒有辦法的時候,老百姓揭竿起義的時候,那就更好,將人殺一些,剩下的土地就夠種了……
百姓苦不堪言。
隻有太子殿下,敢向這樣的人舉起屠刀。
上一個這麽勇敢的人,是張角。
“本來亂世的時候,有可能會產生階級重組的情況,但是兒臣太強,以至於李自成、建奴他們敗得太快,大明穩定的太快,所以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和地位,其實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朱由檢點了點頭,的確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太禮貌,但是的確是事實。
李自成敗得那麽快,敗的那麽徹底,是他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這些世家大族,的確沒有太多的損失,他們當官的還是在當官,他們的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都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他們還是那麽強大。
但是他還是不懂,兒子這麽搞,能對這些世家大族有什麽影響嗎?
朱慈烺繼續說道:“如果李自成攻破的地方再多一些,比如將江西和南直隸,以及浙江福建這些地方給攻占了,然後將這些地方的士大夫全部殺了,那這些世家大族才算是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那個時候,兒臣就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大明,但是代價同樣沉重,臣不願意選擇。”
趙華池心道殿下是真狠啊,這些世家大族發展到今日,已經是大明的毒瘤了,想要將這毒瘤解決,實在是太難,甚至要穢土重生才行。
但是那樣做,和神州陸沉有什麽分別?這個過程要死多少人,誰都不知道。
借助李自成的手殺這些人,那李自成又會膨脹到什麽地步?
誰都不知道,所以太子殿下不能選擇這樣的方式,隻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和世家大族鬥智鬥勇。
“所以兒臣隻能用更溫和的方式掏空他們,用各種各樣的花樣掏空他們的錢包,以前的肥皂香皂鏡子是,這一次同樣也是。”
“這天下有多少糧食,兒臣其實非常清楚,糧食的價格,也非常清楚,臣說給藩國使臣的價格,即便沒有任何幹擾,也隻能讓兒臣小賺一筆。”
“但顯然,這些世家大族們,連這小賺一筆都不想成全兒臣,他們害怕兒臣,害怕兒臣真的賺到了錢,將那八百萬兩的窟窿給補齊了。”
“所以他們一定會幹擾兒臣這件事,哄抬糧價,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
“這一次的糧食價格暴漲,不就是這些世家大族的手筆,他們的目的,就是針對兒子你的這大米訂單啊!”
朱慈烺心道果然,父皇也不是個傻子,隻是這個時代的地主階級太過強大了,以至於他即便想做什麽,也是有心無力,不然要是在和平年代,也應該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守成之君才是。
“的確,這些的確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手筆。”
“但父皇認為,兒臣為何會吃力不討好?去做這糧食生意?”朱慈烺問道。
朱由檢也不理解這一點,兒子明明隻是賣酒賣肥皂、再賣億點軍火,就可以將窟窿給補齊,而銀行的欠款加利息,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可以慢慢來,不必著急。
完全沒必要做糧食生意啊,而且價格賣的那麽低,幾乎是沒有什麽賺頭那種。
莫非這裏麵,也有兒子的算計?
但是他實在是看不出來這其中有什麽陰謀,連這也能算計嗎?
“父皇不知道。”朱由檢放棄思考。
朱慈烺淡淡說道:“無非是削弱這些世家大族的實力罷了。”
“他們在大明當蛀蟲當了兩百多年,一個個的膘肥體壯,不知道有多少銀子在他們的身上,地窖裏麵的銀子要是可以長蟲,蟲子怕都長滿了。”
“而反觀百姓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而即便是咱們皇族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就像父皇你,一年有多少銀子是花在自己身上的?”
說道這,朱由檢的臉色頓時就變得苦澀起來。
有多少銀子是花在自己身上的?他都不敢細算,怕自己會忍不住哭出聲。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很少!比曆朝曆代的都要少!
而且都是從那些世家大族指甲縫裏麵流出來的,他多收一點稅,這些世家大族就會說他不是個好東西,不是個好皇帝,竟然與民爭利。
從登基到現在,十幾年了,花費到自己身上的,有二十萬兩銀子嗎?朱由檢在想。
看到父親這個表情,朱慈烺就知道他這個做父親的日子過得到底有多慘了。
事實上,明朝的皇帝,普遍日子都過得比較慘,即便是最擅長搞錢的萬曆皇帝,一年的收入,也就是數百萬兩銀子而已。
但是反觀辮子王朝呢?各種草場、養馬場之類的,還要國庫還要出幾百萬兩給皇帝享用。
那時候的皇帝,哪個不是一年有千萬兩銀子供他們隨意玩耍?
上下兩頭都窮啊!就隻有中間富得流油,所以必須將這中間這一截給他瘦身,不然大明想要富裕,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咱們大明的財富,其實都是集中在那些世家大族的身上,咱們必須從他們身上掏銀子,大明才能長治久安。”
一旁的趙華池暗暗感慨,這就是太子殿下,這就是百姓的太子殿下啊!
當初自己毛遂自薦,成為太子殿下的人,實在是一個最聰明的選擇。
他可以為天下蒼生,做很多的事情,和太子殿下一起,為天下蒼生做甚多的事情。
以往的那些統治者,無不是和世家大族一起狼狽為奸,共同掠奪底層百姓!直到讓那些底層百姓活不下去才算終止。
他們狼狽為奸,誰造反就殺誰,糧食不夠吃,那就殺一批人,這樣糧食就夠吃了。
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殺一些人,矛盾自然就被轉移了。
土地兼並到沒有辦法的時候,老百姓揭竿起義的時候,那就更好,將人殺一些,剩下的土地就夠種了……
百姓苦不堪言。
隻有太子殿下,敢向這樣的人舉起屠刀。
上一個這麽勇敢的人,是張角。
“本來亂世的時候,有可能會產生階級重組的情況,但是兒臣太強,以至於李自成、建奴他們敗得太快,大明穩定的太快,所以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和地位,其實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朱由檢點了點頭,的確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太禮貌,但是的確是事實。
李自成敗得那麽快,敗的那麽徹底,是他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這些世家大族,的確沒有太多的損失,他們當官的還是在當官,他們的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都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他們還是那麽強大。
但是他還是不懂,兒子這麽搞,能對這些世家大族有什麽影響嗎?
朱慈烺繼續說道:“如果李自成攻破的地方再多一些,比如將江西和南直隸,以及浙江福建這些地方給攻占了,然後將這些地方的士大夫全部殺了,那這些世家大族才算是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那個時候,兒臣就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大明,但是代價同樣沉重,臣不願意選擇。”
趙華池心道殿下是真狠啊,這些世家大族發展到今日,已經是大明的毒瘤了,想要將這毒瘤解決,實在是太難,甚至要穢土重生才行。
但是那樣做,和神州陸沉有什麽分別?這個過程要死多少人,誰都不知道。
借助李自成的手殺這些人,那李自成又會膨脹到什麽地步?
誰都不知道,所以太子殿下不能選擇這樣的方式,隻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和世家大族鬥智鬥勇。
“所以兒臣隻能用更溫和的方式掏空他們,用各種各樣的花樣掏空他們的錢包,以前的肥皂香皂鏡子是,這一次同樣也是。”
“這天下有多少糧食,兒臣其實非常清楚,糧食的價格,也非常清楚,臣說給藩國使臣的價格,即便沒有任何幹擾,也隻能讓兒臣小賺一筆。”
“但顯然,這些世家大族們,連這小賺一筆都不想成全兒臣,他們害怕兒臣,害怕兒臣真的賺到了錢,將那八百萬兩的窟窿給補齊了。”
“所以他們一定會幹擾兒臣這件事,哄抬糧價,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