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血光之災
年代,小醫生的精彩人生 作者:分在五班的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耕真的是哭笑不得!
六舅竟然在這裏遇到了十幾年前的故人,袁先生!
袁先生是馬來華人,僑居馬來多年,在馬來的生意很大,有三個公司,42處房產,還有一個農場,一個山林。
六舅還是十幾年前一場風水辯論中認識他的。
袁先生在浙江有一處房產,眾多風水先生都說那處房產風水有問題,隻有六舅與眾不同,他說這裏的風水極好。
那一次,六舅騙到了袁先生300元人民幣。
今天在這裏見麵,真的是大為意外。
於是,通過袁先生的介紹,六舅李立夏頓時就身價倍增。
李立夏也懂得怎麽提升自己的地位,拿出本領,又是天南地北,講風水,講修身,講修行。
秦耕不得不佩服李立夏的口才,他竟然說得沒什麽漏洞,那一套理論,把在座的都聽愣了。
“修行者,求道之途也,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修行之法,千門萬戶,然其要旨,不外乎心之一字……”
“修行之境,有漸修與頓悟之分……頓悟者,靈光一閃,豁然開朗,瞬間領悟到修行的真諦……”
六舅李立夏說得滴水不漏,眾人也另眼相待,沒有把他當做普通農民,反而對他敬佩有加。
眾人散去之後,秦耕提醒六舅,“你還是趕緊迴去,把戶口遷過來,今後啊,盡量不要出來,你這次出來,驚動了多少人。”
六舅笑著說:“我進去之後,根本就沒有擔心,我知道你神通廣大,一定會救我出來的。”
秦耕苦笑,“你不知驚動了多少人!”
六舅忙說:“袁先生這樣的大人物你都搬動了,我是真的佩服你。還有那個淩總,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們都為你驅使,你的能力怎麽這麽大?”
秦耕苦笑著說:“我哪裏有這個本領?周西林,那個最不起眼的矮個子,坐在我邊上那個,他才是救你的主角。”
六舅“啊”的一聲,急切地說:“這人有血光之災!”
秦耕臉色一變,“你又在這裏胡說了!你別連我都騙啊!”
六舅哈哈一笑,忙說:“不好意思,我這是習慣了。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我師父教我的時候,這個周西林的麵相,確實是符合的,他印堂發黑,雙眼無光,很像那種有血光之災的麵相。”
秦耕鄙夷地苦笑了笑。
六舅也說:“有些東西,我也不信,風水之說,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甚至是我今天這樣認為,明天又是另外的想法,看心情。至於麵相,我還是這個意思,信其有!”
秦耕有些不耐煩,六舅硬是本性難移。
六舅認真地說:“秦耕,周西林是你的朋友,這次又出力幫助了我們。我想,雖然我也不信,但還是有所防範最好,你跟他說一聲,他睡的床鋪最好是換一個方向,也許能化解眼前的血光之災。”
扯蛋!
第二天,六舅坐上火車迴老家去了。
秦耕到了一轉陳主任那裏,雖然忙沒有幫上,但還是要感謝一句。
然後又見了周西林一次,他在看病,秦耕沒有打擾他太久,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離開了,至於六舅說的話,他早就忘記了,直到秦耕迴了猛養,他才記起這件事。
不過,他沒有太在意。
秦耕這次去昆明,前後用了3天時間,也因此積累了不少病人,他不得不加班加點趕緊看病人,迴到家裏,徐江月迎上來。
她一上來就是一個摟抱,在秦耕的耳朵上吻了一下。
“順利嗎?”
“還好,第二天就把舅舅救出來了。”
“噢,這個不省心的舅舅!你還沒有吃飯吧?”
“沒有。雖然食堂有好菜吃,做了紅燒肉和水煮魚,但我還是想迴家吃飯。”
徐江月微微笑了笑,“我幫大嫂做菜去。”
秦耕忙拉她一把,說:“你不是怕聞油煙味嗎?”
徐江月笑著說:“早孕反應好多了。我能夠聞油煙味了。吃東西也不吐了。”
秦耕高興地說:“那就好了。還有3個月。”
大嫂見秦耕進來,趕緊說:“快做好了,就兩個菜了。今天有新鮮雞樅吃。”
現在已經是雨季了,山裏麵很熱鬧,氣溫和水汽非常有利於菌類的生長,秦耕看著大嫂手裏潔白的雞樅,思緒已經到了山裏麵。
他很想約劉恆進山,雨季是采蘑菇的好季節,也是打獵的好季節,還是摘野果的好季節。
大嫂很快就把雞樅炒肉炒好了。
沒等多久,大哥和侄兒侄女都迴來了,大嫂把米飯端下來,放在架子上。
全都是白米飯!
一年之前,他們家吃的,還是那摻雜著大量紅薯絲的薯絲飯。每做一斤米飯都得放入足足一斤紅薯絲方可。若是餓得厲害時倒也還能將就吃下,可如今,他們早已習慣不了這種味道。
徐江月的家裏向來都是以白米飯為主食的。
年幼的徐江月曾無比豔羨鄰家小孩能夠吃到紅薯絲飯,經常纏著自己的母親非要嚐嚐不可。
母親無奈之下,隻得去隔壁人家討來一碗紅薯絲飯,好滿足女兒這小小的願望。
僅僅那麽一次嚐試之後,徐江月便感覺膩味極了,從此再也不肯碰那紅薯絲飯一口。
此時,放眼整個猛養農場,能夠天天吃白米飯的家庭怕是不會超過 100 戶。
秦耕家,已然徹徹底底地與那紅薯絲飯說了再見。
徐江月嫁入秦耕家,真可謂是門當戶對!
秦耕因為有前世的經曆,所以對菌類特別的有感情,以至於現在整個秦家都熱愛菌類,這和普通的猛養人還是有差別的。
普通猛養人家,對菌子,即便是雞樅,還不是特別的喜歡,更別說狂熱的地步,他們對菌類既愛又恨,因為菌類好吃,但是,需要比較多的油。
整個猛養,愛雞樅到了狂熱程度的,隻有幾個人,秦耕家和劉恆家是最典型的。
秦耕正高興地吃著雞樅炒肉,郵政所的小林過來了,手裏拿著一份電報,秦耕接過來一看。
糟糕!
周西林被砍了,現在處在危險期,想請秦耕參與搶救。
六舅竟然在這裏遇到了十幾年前的故人,袁先生!
袁先生是馬來華人,僑居馬來多年,在馬來的生意很大,有三個公司,42處房產,還有一個農場,一個山林。
六舅還是十幾年前一場風水辯論中認識他的。
袁先生在浙江有一處房產,眾多風水先生都說那處房產風水有問題,隻有六舅與眾不同,他說這裏的風水極好。
那一次,六舅騙到了袁先生300元人民幣。
今天在這裏見麵,真的是大為意外。
於是,通過袁先生的介紹,六舅李立夏頓時就身價倍增。
李立夏也懂得怎麽提升自己的地位,拿出本領,又是天南地北,講風水,講修身,講修行。
秦耕不得不佩服李立夏的口才,他竟然說得沒什麽漏洞,那一套理論,把在座的都聽愣了。
“修行者,求道之途也,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修行之法,千門萬戶,然其要旨,不外乎心之一字……”
“修行之境,有漸修與頓悟之分……頓悟者,靈光一閃,豁然開朗,瞬間領悟到修行的真諦……”
六舅李立夏說得滴水不漏,眾人也另眼相待,沒有把他當做普通農民,反而對他敬佩有加。
眾人散去之後,秦耕提醒六舅,“你還是趕緊迴去,把戶口遷過來,今後啊,盡量不要出來,你這次出來,驚動了多少人。”
六舅笑著說:“我進去之後,根本就沒有擔心,我知道你神通廣大,一定會救我出來的。”
秦耕苦笑,“你不知驚動了多少人!”
六舅忙說:“袁先生這樣的大人物你都搬動了,我是真的佩服你。還有那個淩總,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們都為你驅使,你的能力怎麽這麽大?”
秦耕苦笑著說:“我哪裏有這個本領?周西林,那個最不起眼的矮個子,坐在我邊上那個,他才是救你的主角。”
六舅“啊”的一聲,急切地說:“這人有血光之災!”
秦耕臉色一變,“你又在這裏胡說了!你別連我都騙啊!”
六舅哈哈一笑,忙說:“不好意思,我這是習慣了。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我師父教我的時候,這個周西林的麵相,確實是符合的,他印堂發黑,雙眼無光,很像那種有血光之災的麵相。”
秦耕鄙夷地苦笑了笑。
六舅也說:“有些東西,我也不信,風水之說,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甚至是我今天這樣認為,明天又是另外的想法,看心情。至於麵相,我還是這個意思,信其有!”
秦耕有些不耐煩,六舅硬是本性難移。
六舅認真地說:“秦耕,周西林是你的朋友,這次又出力幫助了我們。我想,雖然我也不信,但還是有所防範最好,你跟他說一聲,他睡的床鋪最好是換一個方向,也許能化解眼前的血光之災。”
扯蛋!
第二天,六舅坐上火車迴老家去了。
秦耕到了一轉陳主任那裏,雖然忙沒有幫上,但還是要感謝一句。
然後又見了周西林一次,他在看病,秦耕沒有打擾他太久,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離開了,至於六舅說的話,他早就忘記了,直到秦耕迴了猛養,他才記起這件事。
不過,他沒有太在意。
秦耕這次去昆明,前後用了3天時間,也因此積累了不少病人,他不得不加班加點趕緊看病人,迴到家裏,徐江月迎上來。
她一上來就是一個摟抱,在秦耕的耳朵上吻了一下。
“順利嗎?”
“還好,第二天就把舅舅救出來了。”
“噢,這個不省心的舅舅!你還沒有吃飯吧?”
“沒有。雖然食堂有好菜吃,做了紅燒肉和水煮魚,但我還是想迴家吃飯。”
徐江月微微笑了笑,“我幫大嫂做菜去。”
秦耕忙拉她一把,說:“你不是怕聞油煙味嗎?”
徐江月笑著說:“早孕反應好多了。我能夠聞油煙味了。吃東西也不吐了。”
秦耕高興地說:“那就好了。還有3個月。”
大嫂見秦耕進來,趕緊說:“快做好了,就兩個菜了。今天有新鮮雞樅吃。”
現在已經是雨季了,山裏麵很熱鬧,氣溫和水汽非常有利於菌類的生長,秦耕看著大嫂手裏潔白的雞樅,思緒已經到了山裏麵。
他很想約劉恆進山,雨季是采蘑菇的好季節,也是打獵的好季節,還是摘野果的好季節。
大嫂很快就把雞樅炒肉炒好了。
沒等多久,大哥和侄兒侄女都迴來了,大嫂把米飯端下來,放在架子上。
全都是白米飯!
一年之前,他們家吃的,還是那摻雜著大量紅薯絲的薯絲飯。每做一斤米飯都得放入足足一斤紅薯絲方可。若是餓得厲害時倒也還能將就吃下,可如今,他們早已習慣不了這種味道。
徐江月的家裏向來都是以白米飯為主食的。
年幼的徐江月曾無比豔羨鄰家小孩能夠吃到紅薯絲飯,經常纏著自己的母親非要嚐嚐不可。
母親無奈之下,隻得去隔壁人家討來一碗紅薯絲飯,好滿足女兒這小小的願望。
僅僅那麽一次嚐試之後,徐江月便感覺膩味極了,從此再也不肯碰那紅薯絲飯一口。
此時,放眼整個猛養農場,能夠天天吃白米飯的家庭怕是不會超過 100 戶。
秦耕家,已然徹徹底底地與那紅薯絲飯說了再見。
徐江月嫁入秦耕家,真可謂是門當戶對!
秦耕因為有前世的經曆,所以對菌類特別的有感情,以至於現在整個秦家都熱愛菌類,這和普通的猛養人還是有差別的。
普通猛養人家,對菌子,即便是雞樅,還不是特別的喜歡,更別說狂熱的地步,他們對菌類既愛又恨,因為菌類好吃,但是,需要比較多的油。
整個猛養,愛雞樅到了狂熱程度的,隻有幾個人,秦耕家和劉恆家是最典型的。
秦耕正高興地吃著雞樅炒肉,郵政所的小林過來了,手裏拿著一份電報,秦耕接過來一看。
糟糕!
周西林被砍了,現在處在危險期,想請秦耕參與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