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降服高句麗
戰神薛仁貴,大唐第一猛將 作者:百樹梅花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仁貴問:“信誠法師有什麽吩咐嗎?”
“沒有,他隻是叫我跟將軍說明,如果願意接收的話,他便在五天後打開城門歡迎唐軍,如果不接受的話隻能抵抗到底了。”
“好!就依他的,五天後我們見真章,如果不投降我們就要強攻了,你迴去向他匯報工作吧!”
“是!”
五天後,也就是總章元年九月十二日這天,信誠率領部眾打開城門,歡迎李績、薛仁貴等人入城。
高句麗皇宮內,淵南建正在批閱文件,一位近臣匆匆跑進來,說:“莫離支,信誠叛變投敵了。”
“啊!連他都投敵了,看來大勢已去了。”說完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隨後他來到城樓上,麵色凝重地望著大門的方向,無數的唐軍正在有序地走進城內,顯得十分繁忙,而城外薛仁貴則率領本部人馬加強戒備,準備隨時給反抗到底的人致命一擊。
忽然,淵南建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都說唐軍打起仗來勇猛,今天見到這支訓練有素、士氣高漲的唐軍,算是開了眼,高句麗軍跟他們比起來,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難怪要付出這麽大的代價,而且連自己身邊的人都要背叛自己,這仗怎麽能取得勝利呢?算了,還是自行了斷吧!”
說完,淵南建將一條白綾拴在樹上,準備自盡謝天下,就在這時,薛仁貴親率大軍趕到了他的身邊,薛仁貴大聲說:“你就是淵南建吧?想死可沒那麽容易,趕快把他給我放下來。”
就這樣,淵南建成為了薛仁貴的俘虜,隨後,薛仁貴又衝進王宮,成功將高句麗國王高藏生擒,其餘文武官員被生擒的不計其數。
至此,建國七百零五年的高句麗走向了曆史,這一戰,唐朝共獲得一百七十六座城池,人口共七十多萬戶,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為了管理好遼東,唐朝廷設置安東都護府,任命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薛仁貴因為在這場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而被封為平陽郡公,他率領本部兩萬人馬與劉仁軌一起留守平壤城。
在這期間,薛仁貴為了安撫平定後的民心,他不遺餘力,大力花銀子撫養因戰亂造成的,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對於那些失去兒子的家庭,薛仁貴也花錢為他們養老送終,能做到這個份上,可以說薛仁貴已經仁至義盡。
但對於那些遊手好閑、不思進取,一味想著不勞而獲的人,他從來不手軟,目的是給老百姓一個安寧承平的生活環境。
在用人方麵,薛仁貴也大力提拔本地居民,隻要是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在他的任期內,他的好名聲傳播四海,當地的老百姓將他奉若神靈,他的口碑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
但也有高句麗遺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國仇恨,他們暗中聯合反唐勢力,隨時對薛仁貴領導的安東都護府進行騷擾。
這天,薛仁貴正在批閱各地上報的文件,一名斥候走了進來,對他說:“平陽公,據可靠消息,高句麗遺民簡位居聯合不甘退出曆史舞台的人,準備在合適的時間發起進攻,妄圖恢複高句麗的江山。”
“是嗎?和諧人太不安分了,必須用霹靂手段對付他們,否則對他們將毫無辦法,如果不采取措施,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勢啊!來人,把周青給我叫來。”
“是!”
周青很快就來到薛仁貴的身邊,周青說:“平陽公找我有什麽事情呢?”
“這麽快就改口了?你我可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啊!還是叫一聲哥哥吧!我這次叫你來,主要是為了平定高句麗遺民的叛亂,我決定讓你和眾位兄弟,帶領一萬兵馬前去,將他們一舉蕩平,恢複往日的平靜,這個有什麽問題嗎?”
“多謝哥哥信任,隻要你吩咐的事情,即使下地獄也要處理得完美無瑕。”
“好!既然你有這個自信,那就率領本部人馬趕往泉井,如果不願意投降,那就全部殲滅。”
“是!”
周青接到命令後,一刻也沒有停留,便和王心鶴等人率領一萬人馬,星夜兼程趕往泉井,在三十裏外的地方安下營寨。
簡位居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急忙召集參加起事的各路將領商量,他首先說:“在座的各位,為了恢複高句麗的江山,我們不遺餘力,四處奔走,在這個節骨眼上,薛仁貴偏偏和我過意不去,派遣大軍前來征剿,你們都說說吧!是抵抗到底還是選擇投降。”
一位叫然人的負責人說:“兵來將擋,怕他做什麽?大不了就是同歸於盡。”
“你有想過嗎?我們拉起來的隊伍,在唐軍的麵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與其正麵交鋒,不如退守卑列。”大將尉仇台說。
簡位居說:“現在退守已經來不及了,如果周青發起追擊,恐怕還沒到卑列就全軍覆沒了。因為我們的隊伍才剛剛拉起來,還沒有經過訓練。”
然人說:“那就隻能堅守不出,和他們戰鬥到底了。”
簡位居說:“現在隻能如此了。”說完,他對自己能不能戰勝周青,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跑了進來,對簡位居說:“現在唐軍已經來到城外。”
眾位將領聽說來了一萬精兵,不禁後脊背發涼。
簡位居說:“大家不用驚慌,現在高句麗國內到處都有反唐勢力,隻要我們運用得當,取得勝利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戰勝周青,這樣才能對各地反唐勢力發號施令。”
雖然簡位居號稱三萬人馬,但大多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哪裏能與周青率領的唐軍想比較,剛一交手就潰不成軍,很快就遭到慘敗,簡位居等人也自殺殉節。
戰後,為了能有一個安靜的辦公環境,以及能第一時間與中原聯係,薛仁貴決定將安東都護府搬遷到新城。
“沒有,他隻是叫我跟將軍說明,如果願意接收的話,他便在五天後打開城門歡迎唐軍,如果不接受的話隻能抵抗到底了。”
“好!就依他的,五天後我們見真章,如果不投降我們就要強攻了,你迴去向他匯報工作吧!”
“是!”
五天後,也就是總章元年九月十二日這天,信誠率領部眾打開城門,歡迎李績、薛仁貴等人入城。
高句麗皇宮內,淵南建正在批閱文件,一位近臣匆匆跑進來,說:“莫離支,信誠叛變投敵了。”
“啊!連他都投敵了,看來大勢已去了。”說完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隨後他來到城樓上,麵色凝重地望著大門的方向,無數的唐軍正在有序地走進城內,顯得十分繁忙,而城外薛仁貴則率領本部人馬加強戒備,準備隨時給反抗到底的人致命一擊。
忽然,淵南建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都說唐軍打起仗來勇猛,今天見到這支訓練有素、士氣高漲的唐軍,算是開了眼,高句麗軍跟他們比起來,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難怪要付出這麽大的代價,而且連自己身邊的人都要背叛自己,這仗怎麽能取得勝利呢?算了,還是自行了斷吧!”
說完,淵南建將一條白綾拴在樹上,準備自盡謝天下,就在這時,薛仁貴親率大軍趕到了他的身邊,薛仁貴大聲說:“你就是淵南建吧?想死可沒那麽容易,趕快把他給我放下來。”
就這樣,淵南建成為了薛仁貴的俘虜,隨後,薛仁貴又衝進王宮,成功將高句麗國王高藏生擒,其餘文武官員被生擒的不計其數。
至此,建國七百零五年的高句麗走向了曆史,這一戰,唐朝共獲得一百七十六座城池,人口共七十多萬戶,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為了管理好遼東,唐朝廷設置安東都護府,任命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薛仁貴因為在這場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而被封為平陽郡公,他率領本部兩萬人馬與劉仁軌一起留守平壤城。
在這期間,薛仁貴為了安撫平定後的民心,他不遺餘力,大力花銀子撫養因戰亂造成的,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對於那些失去兒子的家庭,薛仁貴也花錢為他們養老送終,能做到這個份上,可以說薛仁貴已經仁至義盡。
但對於那些遊手好閑、不思進取,一味想著不勞而獲的人,他從來不手軟,目的是給老百姓一個安寧承平的生活環境。
在用人方麵,薛仁貴也大力提拔本地居民,隻要是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在他的任期內,他的好名聲傳播四海,當地的老百姓將他奉若神靈,他的口碑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
但也有高句麗遺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國仇恨,他們暗中聯合反唐勢力,隨時對薛仁貴領導的安東都護府進行騷擾。
這天,薛仁貴正在批閱各地上報的文件,一名斥候走了進來,對他說:“平陽公,據可靠消息,高句麗遺民簡位居聯合不甘退出曆史舞台的人,準備在合適的時間發起進攻,妄圖恢複高句麗的江山。”
“是嗎?和諧人太不安分了,必須用霹靂手段對付他們,否則對他們將毫無辦法,如果不采取措施,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勢啊!來人,把周青給我叫來。”
“是!”
周青很快就來到薛仁貴的身邊,周青說:“平陽公找我有什麽事情呢?”
“這麽快就改口了?你我可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啊!還是叫一聲哥哥吧!我這次叫你來,主要是為了平定高句麗遺民的叛亂,我決定讓你和眾位兄弟,帶領一萬兵馬前去,將他們一舉蕩平,恢複往日的平靜,這個有什麽問題嗎?”
“多謝哥哥信任,隻要你吩咐的事情,即使下地獄也要處理得完美無瑕。”
“好!既然你有這個自信,那就率領本部人馬趕往泉井,如果不願意投降,那就全部殲滅。”
“是!”
周青接到命令後,一刻也沒有停留,便和王心鶴等人率領一萬人馬,星夜兼程趕往泉井,在三十裏外的地方安下營寨。
簡位居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急忙召集參加起事的各路將領商量,他首先說:“在座的各位,為了恢複高句麗的江山,我們不遺餘力,四處奔走,在這個節骨眼上,薛仁貴偏偏和我過意不去,派遣大軍前來征剿,你們都說說吧!是抵抗到底還是選擇投降。”
一位叫然人的負責人說:“兵來將擋,怕他做什麽?大不了就是同歸於盡。”
“你有想過嗎?我們拉起來的隊伍,在唐軍的麵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與其正麵交鋒,不如退守卑列。”大將尉仇台說。
簡位居說:“現在退守已經來不及了,如果周青發起追擊,恐怕還沒到卑列就全軍覆沒了。因為我們的隊伍才剛剛拉起來,還沒有經過訓練。”
然人說:“那就隻能堅守不出,和他們戰鬥到底了。”
簡位居說:“現在隻能如此了。”說完,他對自己能不能戰勝周青,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跑了進來,對簡位居說:“現在唐軍已經來到城外。”
眾位將領聽說來了一萬精兵,不禁後脊背發涼。
簡位居說:“大家不用驚慌,現在高句麗國內到處都有反唐勢力,隻要我們運用得當,取得勝利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戰勝周青,這樣才能對各地反唐勢力發號施令。”
雖然簡位居號稱三萬人馬,但大多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哪裏能與周青率領的唐軍想比較,剛一交手就潰不成軍,很快就遭到慘敗,簡位居等人也自殺殉節。
戰後,為了能有一個安靜的辦公環境,以及能第一時間與中原聯係,薛仁貴決定將安東都護府搬遷到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