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盲(一)


    [病案]劉某,女,19歲,於1965年6月前來就診。患者自述,當日清晨於室外閱讀書籍時,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的症狀,嚴重至一步之內無法辨識他人容貌,此症狀令其深感不安。患者平素麵色無華,缺乏血色,眼神常顯疲憊,似有長期勞倦之象。


    [治則]補養肝血。


    [取穴]針肝俞(補),右眼視力即見好轉;繼針足三裏(瀉),左眼隨之進步。再度行針,視力恢複。


    [評析]暴盲一證,屬眼科急症範疇,其病因病機頗為複雜。從中醫理論而言,多因肝氣上逆,氣滯血瘀,或元氣大虛等引起。蓋肝開竅於目,肝氣上逆則目失所養;氣滯血瘀則目絡受阻;元氣大虛則精氣不能上注於目,皆可致暴盲。其起病突然,正如明代醫家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所言:\"平日素無他病,外不傷輪廓,內不損瞳神,倏然盲而不見也。\"此證與現代醫學所稱之急性視神經炎、眼底出血、視網膜脫離等疾病所致之視力驟降頗為相似。


    本案患者之暴盲,當屬肝虛血少,不能上輸目竅所致。《玉龍歌》有雲:\"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加,更把三裏頻瀉動,還光益血自無差。\"此論切中肯綮,為治療本病之要旨。肝俞穴為肝之背俞穴,補之可滋養肝血;足三裏為胃經合穴,瀉之可健運脾胃,使氣血生化有源。故本案治療即師其法,單用針治,取補肝俞以養血,瀉足三裏以瀉實補虛。如此,則肝血充盈,目得血養,視力自可恢複。


    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針刺肝俞穴可調節肝髒功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針刺足三裏穴則可調節自主神經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二者相配,可改善眼部組織的營養狀況,促進視神經功能的恢複。此即中醫\"補虛瀉實\"之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具體應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特色。


    此外,在治療暴盲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應及早診治,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其二,可配合中藥內服,如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等,以增強療效;其三,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用眼過度;其四,飲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a、c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等,以輔助治療。


    總之,暴盲一證,病因複雜,治療需辨證施治。本案采用針刺療法,取補肝俞、瀉足三裏之法,體現了中醫\"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為治療肝虛血少型暴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暴盲的治療還需考慮患者的情誌因素。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情誌不暢可致肝氣鬱結,進而影響目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醫者應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焦慮或抑鬱。同時,可配合情誌療法,如音樂療法、冥想等,以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針灸治療的具體操作上,醫者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針刺的深度、力度和留針時間。對於肝虛血少型暴盲,針刺肝俞穴時,可采用補法,即輕刺、慢刺、淺刺,以滋養肝血;針刺足三裏穴時,可采用瀉法,即重刺、快刺、深刺,以健運脾胃。此外,還可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適當配合其他穴位,如太衝、光明、睛明等,以增強療效。


    在中藥治療方麵,除了常用的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外,還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證候,選用其他方劑。如肝氣鬱結者,可選用逍遙散加減;氣滯血瘀者,可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元氣大虛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同時,可配合使用一些具有明目作用的中藥,如菊花、決明子、枸杞子等,以增強療效。


    在飲食調理方麵,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陰養血、明目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桑葚等。同時,可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柑橘等,以促進眼部組織的修複和視力的恢複。


    在生活調護方麵,患者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過度用眼等不良行為。可適當進行一些眼部保健操,如眼球轉動、眼周按摩等,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同時,應保持室內光線適宜,避免強光直射,以減輕眼部負擔。


    在預後方麵,暴盲的預後與病因、病情輕重、治療及時與否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肝虛血少型暴盲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預後較好。但對於一些病因複雜、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和調護,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因此,醫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並進行長期的隨訪和觀察,以確保患者的視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複。


    綜上所述,暴盲一證,病因複雜,治療需辨證施治。本案采用針刺療法,取補肝俞、瀉足三裏之法,體現了中醫\"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為治療肝虛血少型暴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需注重情誌調理、中藥內服、飲食調理和生活調護等多方麵的綜合治療,以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和視力的恢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