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顴麵部鱗狀上皮細胞癌


    [病案]李某,女,87歲,患有嚴重的麵部腫瘤病症。自三個月前開始,她的右顴部出現了黃豆大小的結節贅生物,顏色呈現紅色,明顯高出皮膚表麵。起初,該結節無痛癢感,但兩周後,它破裂並逐漸向周圍皮膚浸潤,形成膿血,邊緣隆起,呈外翻狀,質地堅硬。


    經上海腫瘤醫院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右顴麵部轔狀上皮細胞癌i級”。李某對於放射治療有顧慮,因此選擇來到中醫診所尋求治療。她目前的病情令人憂慮,精神狀態不佳,麵部呈現出菜花狀的增殖性腫塊,大小約為3x3x4厘米,質地堅硬且固定。雖然壓力時並不明顯,但腫塊周圍皮膚出現灰褐色,伴有滲液物滲出,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惡臭。


    此外,李某的右頜下淋巴結腫大如黃豆大小,納差,食欲不振,大便不暢。在舌象方麵,她的舌質呈現淡紅色,舌苔呈白黃色,根部較為油膩,脈象細數。


    [治則]活血化瘀,利濕解毒,佐以散風。


    [方藥]丹參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當歸9克,幹蟾皮9克,澤瀉9克,僵蠶9克,川芎4.5克,蒲公英30克,茯苓皮12克,甘草4.5克,三七粉1.5克(吞)。外用:金黃膏,桃花散。上方共服20劑後,菜花樣腫塊自行脫落2\/3,但口幹,舌苔薄黃。原方去三七粉,加元參30克,生地12克,石斛12克,焦米仁30克。上方出入共服藥二月餘,腫塊基本消除,滲液已淨,基底部淡紅,為結痂和疤痕組成,頜下淋巴結消退,固守原法,以善其後。外用桃化散。1979年1月瘡口愈合良好,病理舌檢報告:右顴部交皮無顯著病變,其表皮層有炎性細胞浸潤,結締組織有透明性。


    [評析]本病在祖國醫學文獻中與“翻花瘡”、“翻花瘤”等疾病有相似之處,在治療過程中,以丹參、當歸、赤芍、蒲公英、幹蟾皮、銀花、茯苓皮、僵蠶等為主藥。然而,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患者出現了傷陰之症,為了平衡治療效果,治療方案中增加了大劑量生地、元參、石斛、天花粉等養陰之品。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病例,我們首先要了解“翻花瘡”和“翻花瘤”這兩種疾病的病因和症狀。翻花瘡是一種皮膚病,表現為皮膚表麵出現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嚴重時可能伴有潰瘍。而翻花瘤則是一種腫瘤性疾病,通常發生在皮膚和軟組織中,表現為腫瘤的生長和惡化。


    在治療過程中,采用內外兼治的方法,結合外用金黃膏以解毒消炎,同時使用桃花散來祛腐收澀。通過這種綜合治療方式,患者的病情逐漸得到控製,最終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愈後的這段時間裏,患者一直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已經過去一年多,病情未再複發。由此可見,祖國醫學在治療這類疾病時,具有很高的療效和安全性。


    此案例表明,在中醫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調整治療方案,靈活運用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通過內外兼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恢複健康。


    因此,祖國醫學在治療此類疾病方麵具有顯著優勢。未來,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將更加緊密,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麵、有效的治療方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