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體血管瘤(二)
[病案]姚某,男,67歲。他最近出現了一些健康問題,需要醫生的幫助。在1981年3月17日,他來到一家醫院就診。
根據他的描述,他的舌體前部偏右側有一個腫塊,已經存在了一個月左右。這個腫塊的直徑大約為1厘米,隆起呈核狀,按之堅硬不移,稍有壓痛,表麵色澤正常。經過某醫院的口腔科檢查,醫生診斷為舌體血管瘤。
姚某曾經使用過普青等抗生素進行治療,但並沒有取得任何效果。隨後,醫生對他進行了腫塊的穿刺檢查,發現腫塊內部有空腔感,但沒有吸出任何液體。但是,在退針時,醫生帶出了少許血液。
盡管腫塊明顯縮小,但過了一會兒又恢複了原狀。除了這個腫塊,姚某還經常感到頭暈目糊,口幹腹脹。他的舌苔呈現黃膩、邊有紫點的狀況,脈搏呈現弦狀。
[治則]先擬化痰軟堅,兼清瘀熱。
[方藥]生白術9克,製半夏9克,夏枯草9克,丹參9克,丹皮9克,連翹9克,炒楂曲9克,赤芍15克,八月紮15克,煆瓦楞15克,白英15克,海藻12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服7劑後舌部腫塊依然,餘症如上。原方去八月紮、炒楂曲,加沙氏鹿茸草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炒黃芩9克,紫草9克。服藥一月餘後,腫塊已見縮小,但根底仍硬,仍感目糊、口幹、脘腹脹滿。脈弦,苔薄黃膩。肝脾未和,再宗效法:生白術9克,製半夏5克,炒陳皮5克,丹參9克,丹皮9克,紫草9克,連翹9克,夏枯草9克,炒赤芍15克,煆瓦楞15克,八月紮15克,沙氏鹿茸草15克,生苡仁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海藻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又服藥一月,舌體腫塊明顯縮小至綠豆大,時或升火麵紅,目糊,脘腹已舒,脈舌如前。再守前法,原方去連翹,加生石塊15克(先煎),嫩鉤藤9克(後下)。上方加減,連續進服,舌體腫塊平複,根底亦軟化,隨訪一年穩定。
[評析]本病的形成是由於肝鬱化熱,導致津液被燒灼形成痰,痰熱沿著心脾兩經上升至舌根,使絡脈瘀滯,從而形成痰核。這種病狀與中醫學中的“痰核”病非常相似。其病症的表麵表現為痰熱挾瘀,而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脾髒和肝髒。因此,治療時需要標本兼治,即治療病症的同時也要解決根本原因。
為了標本兼治,中醫師會采用多種草藥進行綜合治療。首先,針對病症的治療,采用連翹、白英、白花蛇舌草等草藥來清熱解毒,丹參、赤芍、丹皮等草藥具有涼血祛瘀的作用,半夏、陳皮、煆瓦楞、夏枯草、海藻、生牡蠣等草藥則能化痰軟堅。這樣可以從多個方麵緩解病症,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對於根本原因的治療,選用白術來健脾運濕,八月紮則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這兩種草藥能夠從根本上調整患者的體質,改善肝髒和脾髒的功能,從而消除痰核的根本原因。
此外,沙氏鹿茸草和紫草兩種草藥相輔相成,能夠提高清熱涼血的功效,從而促使血管炎症性增生物逐漸消退。這些草藥的協同作用有助於加速病症的康複。
患者按照醫囑連續服藥數月,果然取得了顯著的療效。這一治療方案充分體現了中醫學中標本兼治的原理,通過全麵調理,使患者病症得以改善,病體逐漸康複。這一成功案例也再次證明了中醫藥在治療疾病方麵的獨特優勢和神奇療效。
隨著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和認可,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嚐試采用中醫療法來治療各種疾病。對於痰核病這種病因複雜、症狀明顯的疾病,中醫學的標本兼治理論具有顯著的療效。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的人受益於這一古老的醫學智慧。
[病案]姚某,男,67歲。他最近出現了一些健康問題,需要醫生的幫助。在1981年3月17日,他來到一家醫院就診。
根據他的描述,他的舌體前部偏右側有一個腫塊,已經存在了一個月左右。這個腫塊的直徑大約為1厘米,隆起呈核狀,按之堅硬不移,稍有壓痛,表麵色澤正常。經過某醫院的口腔科檢查,醫生診斷為舌體血管瘤。
姚某曾經使用過普青等抗生素進行治療,但並沒有取得任何效果。隨後,醫生對他進行了腫塊的穿刺檢查,發現腫塊內部有空腔感,但沒有吸出任何液體。但是,在退針時,醫生帶出了少許血液。
盡管腫塊明顯縮小,但過了一會兒又恢複了原狀。除了這個腫塊,姚某還經常感到頭暈目糊,口幹腹脹。他的舌苔呈現黃膩、邊有紫點的狀況,脈搏呈現弦狀。
[治則]先擬化痰軟堅,兼清瘀熱。
[方藥]生白術9克,製半夏9克,夏枯草9克,丹參9克,丹皮9克,連翹9克,炒楂曲9克,赤芍15克,八月紮15克,煆瓦楞15克,白英15克,海藻12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服7劑後舌部腫塊依然,餘症如上。原方去八月紮、炒楂曲,加沙氏鹿茸草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炒黃芩9克,紫草9克。服藥一月餘後,腫塊已見縮小,但根底仍硬,仍感目糊、口幹、脘腹脹滿。脈弦,苔薄黃膩。肝脾未和,再宗效法:生白術9克,製半夏5克,炒陳皮5克,丹參9克,丹皮9克,紫草9克,連翹9克,夏枯草9克,炒赤芍15克,煆瓦楞15克,八月紮15克,沙氏鹿茸草15克,生苡仁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海藻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又服藥一月,舌體腫塊明顯縮小至綠豆大,時或升火麵紅,目糊,脘腹已舒,脈舌如前。再守前法,原方去連翹,加生石塊15克(先煎),嫩鉤藤9克(後下)。上方加減,連續進服,舌體腫塊平複,根底亦軟化,隨訪一年穩定。
[評析]本病的形成是由於肝鬱化熱,導致津液被燒灼形成痰,痰熱沿著心脾兩經上升至舌根,使絡脈瘀滯,從而形成痰核。這種病狀與中醫學中的“痰核”病非常相似。其病症的表麵表現為痰熱挾瘀,而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脾髒和肝髒。因此,治療時需要標本兼治,即治療病症的同時也要解決根本原因。
為了標本兼治,中醫師會采用多種草藥進行綜合治療。首先,針對病症的治療,采用連翹、白英、白花蛇舌草等草藥來清熱解毒,丹參、赤芍、丹皮等草藥具有涼血祛瘀的作用,半夏、陳皮、煆瓦楞、夏枯草、海藻、生牡蠣等草藥則能化痰軟堅。這樣可以從多個方麵緩解病症,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對於根本原因的治療,選用白術來健脾運濕,八月紮則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這兩種草藥能夠從根本上調整患者的體質,改善肝髒和脾髒的功能,從而消除痰核的根本原因。
此外,沙氏鹿茸草和紫草兩種草藥相輔相成,能夠提高清熱涼血的功效,從而促使血管炎症性增生物逐漸消退。這些草藥的協同作用有助於加速病症的康複。
患者按照醫囑連續服藥數月,果然取得了顯著的療效。這一治療方案充分體現了中醫學中標本兼治的原理,通過全麵調理,使患者病症得以改善,病體逐漸康複。這一成功案例也再次證明了中醫藥在治療疾病方麵的獨特優勢和神奇療效。
隨著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和認可,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嚐試采用中醫療法來治療各種疾病。對於痰核病這種病因複雜、症狀明顯的疾病,中醫學的標本兼治理論具有顯著的療效。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的人受益於這一古老的醫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