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脫性皮炎
[病案]邱某,女性,49歲,於1982年8月19日急診。主訴為:持續發熱、全身皮膚潮紅、腫脹等症狀已有一整天。患者因患有糖尿病,故長時間在家休息,兩周前開始出現腿部瘙癢,隨後逐漸波及全身,並出現類似粟粒的皮疹。
在就診前,患者曾前往某醫院接受治療,被給予克感敏和銀翹解毒片,但病情並未得到緩解,反而出現全身皮膚潮紅、腫脹、發熱(體溫達37.5c)等症狀。傍晚時分,患者來到另一家醫院急診室就診,被診斷為“藥物疹”,並接受了苯海拉明等藥物注射治療,但體溫繼續上升,病情進一步加重。
此時,患者的體溫已升至38.9c,眼瞼、口唇出現腫脹,耳後腫脹部位覆蓋著少許皮屑。全身皮膚呈現出彌漫性潮紅,輕微瘙癢,腫脹感明顯。患者還出現了咽喉幹燥、口渴、心煩不安、輾轉難眠、食欲不振等症狀。
檢查發現,患者的舌苔呈黃色且幹燥,舌質呈紅色,脈象表現為弦細。
[治則]涼血解毒,熄風止癢。
[方藥]生石膏100克,生麻黃6克,知母9克,黃芩30克,紅藤30克,連翹30克,牡丹皮9克,丹參30克,生甘草6克,玄參9克,玉竹12克,地膚子9克,白蘚皮9克。水煎,每日2劑。服上方二天後,體溫降至37.7c,全身腫脹逐漸消退,但麵部皮膚如麩皮樣脫落,上肢及下肢皮膚成大片狀脫落,口幹思飲,大便不暢,苔黃而燥、舌質紅,脈弦滑。擬滋陰生津,清營解毒,潤膚。方藥:銀花30克,連翹30克,黃芩30克,生地30克,元參15克,玉竹30克,石斛15克(先煎),炙龜版12克,炙鱉甲12克,牡丹皮9克,火麻仁9克,赤芍12克,麥冬9克,丹參30克,花粉12克。服上方7劑後,體溫正常,雙上肢長出新皮膚,雙膝以下至足背見到脫落之厚皮,皮膚潮紅減輕,口幹亦減輕,胃納較前有好轉,舌苔轉潤,脈弦細。擬補脾胃,養血固液,潤膚熄風。宗前方加生牡蠣9克,熟地12克,淮山藥30克,白芍12克,地膚子9克,烏蛸蛇9克。調治旬日,病愈。
[評析]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容易出現熱毒灼傷血分的症狀。熱毒侵入皮膚,導致全身皮膚發紅,這稱為潮紅。隨著病情的發展,熱毒逐漸侵入內髒,引發心煩不寧、胃納呆滯等症狀。心煩不寧表現為心情煩躁、失眠多夢,而胃納呆滯則表現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針對這種症狀,中醫認為應該采用清營湯進行治療。清營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的功效。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如加入生地黃、赤芍、牡丹皮等藥物以加強清熱涼血的作用,或加入黃芪、黨參等藥物以增強補氣養血的功效。
運用清營湯加減治療後,熱毒得以清除,肌膚恢複正常的紅潤色澤,心煩不寧和胃納呆滯等症狀也隨之消失。因此,藥到病除,患者得以恢複健康。
此外,在預防熱毒侵襲方麵,我們也可以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時補充水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都有助於預防熱毒的侵襲。同時,在夏季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防止中暑,以降低熱毒對身體的危害。
總之,這段文字描述了熱毒灼血引起的全身潮紅、心煩不寧和胃納呆滯等症狀,以及采用清營湯加減治療的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患者的康複具有積極作用。在現代社會,了解和學習中醫治療熱毒灼血的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保護身體健康,應對各種疾病。
[病案]邱某,女性,49歲,於1982年8月19日急診。主訴為:持續發熱、全身皮膚潮紅、腫脹等症狀已有一整天。患者因患有糖尿病,故長時間在家休息,兩周前開始出現腿部瘙癢,隨後逐漸波及全身,並出現類似粟粒的皮疹。
在就診前,患者曾前往某醫院接受治療,被給予克感敏和銀翹解毒片,但病情並未得到緩解,反而出現全身皮膚潮紅、腫脹、發熱(體溫達37.5c)等症狀。傍晚時分,患者來到另一家醫院急診室就診,被診斷為“藥物疹”,並接受了苯海拉明等藥物注射治療,但體溫繼續上升,病情進一步加重。
此時,患者的體溫已升至38.9c,眼瞼、口唇出現腫脹,耳後腫脹部位覆蓋著少許皮屑。全身皮膚呈現出彌漫性潮紅,輕微瘙癢,腫脹感明顯。患者還出現了咽喉幹燥、口渴、心煩不安、輾轉難眠、食欲不振等症狀。
檢查發現,患者的舌苔呈黃色且幹燥,舌質呈紅色,脈象表現為弦細。
[治則]涼血解毒,熄風止癢。
[方藥]生石膏100克,生麻黃6克,知母9克,黃芩30克,紅藤30克,連翹30克,牡丹皮9克,丹參30克,生甘草6克,玄參9克,玉竹12克,地膚子9克,白蘚皮9克。水煎,每日2劑。服上方二天後,體溫降至37.7c,全身腫脹逐漸消退,但麵部皮膚如麩皮樣脫落,上肢及下肢皮膚成大片狀脫落,口幹思飲,大便不暢,苔黃而燥、舌質紅,脈弦滑。擬滋陰生津,清營解毒,潤膚。方藥:銀花30克,連翹30克,黃芩30克,生地30克,元參15克,玉竹30克,石斛15克(先煎),炙龜版12克,炙鱉甲12克,牡丹皮9克,火麻仁9克,赤芍12克,麥冬9克,丹參30克,花粉12克。服上方7劑後,體溫正常,雙上肢長出新皮膚,雙膝以下至足背見到脫落之厚皮,皮膚潮紅減輕,口幹亦減輕,胃納較前有好轉,舌苔轉潤,脈弦細。擬補脾胃,養血固液,潤膚熄風。宗前方加生牡蠣9克,熟地12克,淮山藥30克,白芍12克,地膚子9克,烏蛸蛇9克。調治旬日,病愈。
[評析]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容易出現熱毒灼傷血分的症狀。熱毒侵入皮膚,導致全身皮膚發紅,這稱為潮紅。隨著病情的發展,熱毒逐漸侵入內髒,引發心煩不寧、胃納呆滯等症狀。心煩不寧表現為心情煩躁、失眠多夢,而胃納呆滯則表現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針對這種症狀,中醫認為應該采用清營湯進行治療。清營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的功效。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如加入生地黃、赤芍、牡丹皮等藥物以加強清熱涼血的作用,或加入黃芪、黨參等藥物以增強補氣養血的功效。
運用清營湯加減治療後,熱毒得以清除,肌膚恢複正常的紅潤色澤,心煩不寧和胃納呆滯等症狀也隨之消失。因此,藥到病除,患者得以恢複健康。
此外,在預防熱毒侵襲方麵,我們也可以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時補充水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都有助於預防熱毒的侵襲。同時,在夏季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防止中暑,以降低熱毒對身體的危害。
總之,這段文字描述了熱毒灼血引起的全身潮紅、心煩不寧和胃納呆滯等症狀,以及采用清營湯加減治療的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患者的康複具有積極作用。在現代社會,了解和學習中醫治療熱毒灼血的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保護身體健康,應對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