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虎口冒血


    [病案]賈某,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在1980年的元月就診。他感覺自己的左手虎口上端有些發癢,於是用手去搔癢,癢感暫時消失,但隨後胃部開始出血,血珠出現在胃部表麵。他用紙巾揩去血珠,但幾分鍾後血又重新冒出來。經過外科治療十幾天,但出血仍然不止。


    病孩的麵色紅赤,眼睛發黃,舌苔幹燥粗糙缺乏津液,脈搏跳動有力而快速。除了胃納不佳之外,他沒有其他症狀。


    [治則]涼血止血。


    [方藥]生石膏25克,生地2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血餘炭15克,牛膝12克,藕節30克,小薊15克,陳棕炭15克,麝香約綠豆大小放齒上咀嚼,覺滿口香味時,立即將藥汁咽下。4劑後,冒血即減,原方去麝香,續服4劑,血止,脈平而愈。


    [評析]脈洪為氣熱,數是液傷,這表明體內的氣血出現了異常。舌幹白粗糙乏津,這不僅說明氣熱,而且也意味著血燥。眼黃則是液傷血熱佛鬱的表現。冒血部位恰在上廉、合穀兩穴之間,這是由於氣血失調所致。《靈樞·經脈篇》指出,兩穴位於陽明之穴,陽明本燥金,燥則氣鬱而壅,過度的壅鬱會導致氣逆迫血妄行,從而沿著上廉、合穀兩穴而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種疾病之所以會產生,其最根本的緣由竟是由於體內氣血躁動且燥熱異常,使得血液猶如脫韁野馬般肆意奔流,偏離了正常的運行軌道。針對這樣的病症,治療方案應當側重於運用具有強烈辛辣和寒涼特性的味道來平息體內的燥熱之氣。與此同時,還要輔以甘甜寒冷之物用以清除血液中的熱毒、滋養陰虛之體,再佐以略微帶苦味的藥材來傾瀉過度熾熱的血液。不僅如此,還需采用一些經過炒製後帶有焦味的藥物,它們能夠巧妙地引領著血液重新迴到原本應有的經脈之中。除此之外,不妨添加極其微量的一味香氣四溢且善於走竄的藥物,借由它那獨特的藥性,將其餘各類藥物的藥力精準無誤地導向病變所在之處,從而實現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理想療效。


    為了解決這種氣血失調的狀況,中醫會采用多種治療方法。首先,針對氣燥血熱的根本原因,使用具有清熱降火、潤燥養陰等功效的中藥。例如,可以用金銀花、連翹、黃芩等中草藥來治療氣燥血熱。同時,適當加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藥材,如茯苓、澤瀉等,有助於消除體內多餘的熱邪。


    其次,在治療過程中,應保持飲食的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煎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時,多食用具有清熱潤燥作用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百合等,有助於調整身體的氣血平衡。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幫助身體更好地恢複。同時,進行適當的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氣血循環,提高療效。


    總之,治療氣血失調的根本方法是調整身體的氣血平衡,通過中藥、飲食、作息及鍛煉等多方麵的調整,達到恢複身體健康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耐心地堅持,並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