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氣管阻塞、


    [病案]林某,一個6歲的男孩,不幸於1959年2月20日晚遭遇了一場急診。他的病情非常嚴重,因為他不幸患上了麻疹,並且發展到了喉癰的程度,導致唿吸困難。


    在急診時,林某的體溫已經高達38.9攝氏度,脈搏跳得很快。他的全身都出現了紫色斑點,唿吸每分鍾達到了95次。經過檢查,醫生發現他的肺部有濕囉音,並且出現了腹式唿吸。此外,他的心音也很微弱,麵色呈現青紫,口唇發黑。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反射消失,四肢冰冷,這些症狀都表明林某的生命體征已經非常危險。


    醫生在檢查林某口腔時,發現他的喉部聲帶附近兩邊有兩塊指頭大小的灰白色假膜。經過西醫診斷,林某的病情為麻疹並發白喉氣管阻塞。由於病勢危急,醫生來不及將他轉送到其他醫院進行氣管切開術,隻能采用中藥單方驗方來搶救他的生命。


    [治則]化痰祛腐。


    [方藥]1.鬆須(鬆樹的針葉)30克,絞含約4湯匙和蜜糖2湯匙,每10分鍾灌服1匙。2.巴豆仁0.5克,朱砂0.5克(飛),研末,加凡士林適量調成膏,貼於印堂穴和天突穴兩處。於當晚11時30分開始進行治療,至12時30分,病孩開始咳嗽,繼則稍能轉動,口能張開。至明晨1時許,病孩蘇醒,能叫要開水,再灌與鬆須汁,隨即嘔吐1次,吐出白色粘痰及白膜,唿吸即轉緩和。3時許體溫37.8c,脈搏130次\/分,麵轉朱紅色,唿吸降為40次\/分,喉部灰白色假膜全脫,精神清醒。此後停服鬆須汁,使用青黴素、鏈黴素及吹喉散。第二天上午拆下巴豆膏時,局部有白色水泡,塗以吠喃西林油膏,並無後患。再經三天調理,即告痊愈出院。


    [評析]巴豆膏作為傳統中藥的驗方,在許多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發揮著重要作用。巴豆膏的成分複雜,其藥理作用豐富,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過敏和抗凝血等。這使得巴豆膏在治療多種疾病時具有較高的療效。


    在偏遠山區,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白喉氣管阻塞等嚴重病症常常給當地居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巴豆膏吹喉散作為一種有效且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對於緩解白喉氣管阻塞的症狀具有重要價值。吹喉散具有祛腐化痰、消除咽喉堵塞的作用,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擺脫白色假膜的困擾,使唿吸暢通無阻。


    然而,雖然巴豆膏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關於其作用原理的研究仍待深入。為了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巴豆膏的藥理機製,從而優化藥物使用和提高治療效果。


    此外,為了改善偏遠山區的醫療條件,提高當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推廣普及預防疾病的知識,確保居民在疾病發生時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救治。


    總之,巴豆膏吹喉散作為一種傳統中藥驗方,在偏遠山區的醫療條件下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通過深入研究其作用原理,我們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保障患者健康。同時,加強偏遠山區的醫療資源建設,有助於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