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擺頭運動症


    [病案]夏某,男,6歲。在初診時,其母親向醫生描述了孩子自出生後一個月開始出現的症狀:患兒常常擺頭,一天內發作數次,每次左右擺動20餘次。同時,孩子雙拳握緊,手指輕微顫抖,雙目向上凝視,神情呆滯。


    經過地區某醫院的檢查後,醫生懷疑患兒可能患有小兒擺頭運動症和大腦發育不全。在治療過程中,曾使用鎮靜劑等藥物,但療效並不明顯。此外,患兒還出現胸悶、脘悶、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乏力、精神恍惚等症狀。


    經過詳細檢查,發現患兒麵色萎黃,神情呆滯,雙目不靈活,光彩異於常人。此外,山根筋呈現青紫色,呈“1”形。舌頭呈現紅色,舌苔厚而滑膩。脈象表現為弦細。


    夏某的母親向醫生透露,在懷孕期間曾遭遇驚嚇,但並無產傷或腦炎病史。


    [治則]滌痰化濕,平肝熄風。


    [方藥]法半夏6克,陳皮6克,枳殼6克,竹茹6克,鉤滕6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當歸4.5克,白芍4.5克,僵蠶4.5克,龍齒60克,牡蠣60克(先煎),甘草3克。4劑後擺頭運動發作次數顯著減少,每次僅6~10次,納增,夜能入眠。再投上藥4劑後痊愈。隨訪四年未複發。


    [評析]本案涉及的擺頭運動症病機分析:一病在肝風,是由於胎兒時期驚嚇所致,導致肝髒疏泄功能失調,筋脈失去滋養,內風容易活動。因此,患者會出現頭部左右擺動,雙手緊握並輕微抽搐,雙目向上看等症狀。二病在脾虛,脾髒失去運化功能,導致痰濕內生。患者表現出胸悶、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等症狀。綜合脈象和舌象表現,診斷為肝虛生風、脾虛生痰,辨證為肝脾兩虛,風痰相搏的證候。


    針對這一病情,治療方案如下:首先,采用溫膽湯來滌痰化濕,以消除痰濕的病邪。溫膽湯是由陳皮、茯苓、半夏、枳殼、竹茹等中藥組成,具有滌痰化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次,使用黨參來健脾益氣,增強脾髒的運化功能。黨參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夠改善脾虛的症狀。再次,當歸和白芍可以養血柔肝,促進肝髒疏泄功能恢複。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通便的功效,而白芍則能夠柔肝止痛、養血調經。此外,龍齒和牡蠣能夠平肝安神潛陽,緩解內風引起的症狀。龍齒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牡蠣則能夠滋陰潛陽、收斂固澀。最後,鉤藤和僵蠶具有解痙熄風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抽搐等症狀。鉤藤具有清熱平肝、熄風定痙的作用,僵蠶則能夠祛風化痰、解痙止痛。


    通過以上綜合治療,患者的病情有望得到明顯改善。但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同時,建議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以利於病情的恢複。此外,患者還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促進身體健康。同時,適當進行身體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有助於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應對病情。總之,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調整心態,以期早日康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