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在中國,為什麽大乘佛教會盛行?而不是小乘佛教?這就是因為小乘佛教中講的那些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規矩,等等,在中國早就已經被儒家和道家給講完了。所以,佛教一開始流傳到中國來,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一直到大乘佛教的經典傳入中國後,才開始掀起一陣陣驚濤駭浪。在這些洶湧澎湃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一個高潮,就是達摩祖師來中國開創了“頓悟成佛”的禪宗一脈。
4.片片雪花片片歸
公元2004年2月27日,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二月初八,傳說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日。
按著明博的細心指點,我一大早從北京西站上火車。明博說,這樣中午到石家莊轉乘長途汽車,就可以趕在山門關閉前到達柏林禪寺了。
坐在車上,看窗外的風景飛馳而逝。內心裏,千頭萬緒。
忽然想起一個故事,一個有關柏林禪寺的禪宗故事,一個“庭前柏樹子”的故事。
那天叢峰陪我一起,去拜訪可盛堂時,主人明博兄又為我們專門地講述了一遍:
有一天,一個僧人請教趙州和尚,什麽是達摩祖師西來意?
趙州和尚迴答說,庭前柏樹子。
這個僧人聽了非常迷惑,就繼續說,請和尚不要打比喻可以嗎?趙州和尚說我沒有打比喻啊。
這個僧人就又問道,那到底什麽是達摩祖師西來意?趙州和尚也再次迴答說,庭前柏樹子!
此時此刻,我就站在柏樹下麵。這棵高大粗壯的柏樹,已然是曆經了千年的滄桑。樹上的銘牌上標明是樹齡有1300年。
我就站在這千年的古柏樹下,可是卻尋不見柏樹子在哪裏。
明明是看見樹上的有柏樹子,也有柏樹子落下後的果殼。可是就是看不到樹下的柏樹子在哪裏。是啊,每迴我經過古柏樹的旁邊,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找一下樹下的柏樹子。
關於柏樹子,還有一個相關的禪宗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位僧人請教趙州和尚,什麽時候可以成佛?趙州和尚迴答說,等到虛空落地。
這位僧人又問,什麽時候虛空落地?趙州和尚迴答說,等到柏樹子成佛。
這世上恐怕沒有比我更笨的人了。
別人恐怕會去參這個公案故事的深意,我卻管不了那麽許多,隻想先看看這庭前柏樹子,到底是個什麽模樣?
等有天真的到了柏林禪寺,看到了當年的柏樹從幼小的秧苗,一直長到如今的參天大樹。這期間,已是人世多少風雲變幻成以往,繁華落盡覓無蹤了。
而那神秘的柏樹子,在庭前仍是遍尋無著,我這不是癡心妄想又是什麽呢?
盡管如此,來到了柏林禪寺,就像寺裏的師傅們一直在說的,真的是到了自己的家一樣。
我先是認識了同一個宿舍的小趙、小劉和老於,然後又認識了經常來串門兒的小馮。
萬泉也是和我一個宿舍的,隻是第一次見到他,就看到他大白天的卻在睡覺,然後晚上大家都迴宿舍準備睡了,也很少見到他的影子。聽說他是北京大學計算機係的學生,是在方丈寮的電腦室裏幫忙的。剛開始時不知道這個情況,感覺他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搞得特別的神秘。
說實話,雖然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鄉音和生活習慣,卻因為都懷著同一個信仰,而感覺特別的親切。雖然彼此對這個信仰的理解會有所不同,有時也會爭論一番。但終究大家都知道,彼此都是有著同樣信仰的好兄弟,都是渴望著能同偉大的佛陀一樣,要去做“行為世範,學為人師”的好人。
小劉和小趙都比我來得早幾天。來自山東的小劉才16歲,我戲稱他是“劉德華的劉”,他也毫不客氣地迴敬我“蔣介石的蔣”。小趙看樣子是和小劉一樣來自山東,但所他自己說其實他老家是東北五大蓮池的,他的口音也是滿口的東北味兒,一看到師傅有東北的,立刻老鄉老鄉地套近乎,再加上他見了年長的都管叫哥,一下子鬧得寺廟裏的師傅們,幾乎沒有不知道小趙的,也都特別地喜歡他。
“哥啊,你來寺裏是做啥的啊?我是來出家的。這是我弟弟,姓劉,他是來看病的。哥啊,你的麵相不錯啊,哥啊,你今年多大了啊?”這就是小趙習慣的口氣,很有意思吧?
和小趙一樣,經常到我們宿舍來聊天的小馮,也是準備發心出家的行者。
凡是在寺廟裏有心出家的世人,都要經過一個考察期。考察期的長短,根據各個寺廟的規定各有不同。柏林禪寺的考察期據說是至少半年。在正式剃度之前,這些戴發修行的俗家弟子,就被稱為行者。當年六祖慧能去湖北黃梅山見五祖弘忍禪師的時候,一直到他接受了象征祖師真傳的衣缽,甚至他離開黃梅山的時候,都還是一個行者的身份。
和當年被稱為“盧行者”的六祖慧能一樣,小馮和小趙就被分別稱為“馮行者”和“趙行者”。其它來做義工的,或是來做佛事的等人,就約定俗成地一律稱為“某某居士”。像我就被他們稱為“蔣居士”,其實我知道這個居士,原來就和“和尚”一詞一樣,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尊稱。
不過,就像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稱人“老板”一樣,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是老板嘛。隻是這樣稱唿人的和被稱唿的都知道這隻是個尊稱,雖然未必就是事實。但雙方呢,一個愛說,一個愛聽,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個衛生室的嚴行者,是個非常認真也非常虔誠的好人。據說來之前是個醫生。看得出他是受過專門的醫學訓練的人。而且他的手還特別巧,我看過他親手做的鞋墊兒,上麵繡了各式各樣的圖案刹是好看,也真是難為他的耐心和細致了。
在柏林禪寺裏遇到的所有的居士、行者中,嚴行者是和我最為親近的好朋友。最後,當我決定離開柏林禪寺迴到塵世中去的時候,也是嚴行者特地引著我去拜過所有的佛菩薩,一直送我上到中巴車,直到車開動才揮手告別。
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如何來學會處理彼此相互之間的關係,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像中國的大聖人孔老夫子,他就非常強調和注重如何來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如,他對老師的態度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改之”。而趙州和尚當年也有“八十老兒不如我,我就要教他;七歲童兒超過我,我就向他學習”的說法。
對佛家子弟來講,所有的這些遇到的人,其實都是三生有緣的人,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或學生,都是應該相互幫助和共同進步,應該去珍惜彼此相處的時日,好讓我們的現實生活能夠通過不懈的努力,去進入到一個更加美好的良性循環的氛圍中去。
按照佛陀生前所教,佛弟子的團體生活,應該遵循“六和敬”的原則。這裏的“六和”分別是:身和同住,語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六和敬”是佛教徒在團體生活時所必須遵守的準則。遵守“六和敬”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它強調和重視“和平共處、說話和氣、相互敬重、遵守紀律、經濟平均和思想統一”是一個健全的團體所必備前提和根本保證。
事實上,寺廟裏的生活並非世俗社會裏的人們所能想像。至少對我來說,柏林禪寺裏的那段生活,是永遠值得迴憶的一段美好時光。
公元2004年3月9日,這天是農曆的二月十九日,民間的傳統是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
就在這一天,我和眾多準備皈依和受戒的人們一起,參加了在柏林禪寺中雄偉莊嚴的萬佛樓裏的皈依儀式,由當時還是代理方丈的明海師主持。
放眼望去,在這眾多參加儀式的人中,有隻受三皈依的;有早就受了三皈依,這次是來受五戒的;也有和我一樣,三皈依和五戒都一起受持了的;還有受了三皈依,也隻受了五戒中的其中某個戒的,總之,都是隨著每個人的自覺自願和量力而行。
我們前麵介紹過,三皈依,就是自皈依佛、自皈依法和自皈依僧。按照六祖慧能的解釋,佛就是覺悟,法就是正大,僧就是清淨。皈依三寶,最重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寶。就是說要皈依自性的覺悟,皈依自性的正大,皈依自性的清淨。
佛陀認為,每個人之所以會犯下種種錯誤過失,都是因為無始以來的貪嗔癡造成的。所以,要根除各種錯誤過失,就要從清淨自身的“身、口、意”三業開始做起。就是說,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意念和言行,要做到“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皈依儀式按照事先的安排,準時開始了。
首先要進行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懺悔。”然後接著發願正授三皈依:“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最後,作迴向,所謂“迴向”就是把所有的利益好處和功德,都和大眾及所有的生命一同來共享:“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能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等受完三皈依,開始受持五戒時,明海師在法座上如是問詢:“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
我們在下麵願意受持的,就會答應一聲:“能持!”
再接著問:“盡形壽,不偷盜,汝今能持否?”願意受持的就繼續迴答:“能持!”
“盡形壽,不邪淫,汝今能持否?”“能持!”
“盡形壽,不妄語,汝今能持否?”“能持!”
“盡形壽,不飲酒,汝今能持否?”“能持!”
公元1984年的冬天,蘇州上方山中,我與初戀女友紫青姑娘不期而遇。
那時的天空忽然就下起雪來。鵝毛般的雪花在無風的山中緩緩飄落,滿天滿天的到處都是,漸漸地整座山,整個天地,都是白花花的一片。
四周靜極了,仿佛都可以聽見雪花親吻大地的聲音,還有對方的心跳。
多年以前,也有一位禪者,當他看著滿天的雪花落下,就禁不住地讚歎:真是妙不可言哪,每一片雪花都落到了它應該落的地方。
4.片片雪花片片歸
公元2004年2月27日,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二月初八,傳說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日。
按著明博的細心指點,我一大早從北京西站上火車。明博說,這樣中午到石家莊轉乘長途汽車,就可以趕在山門關閉前到達柏林禪寺了。
坐在車上,看窗外的風景飛馳而逝。內心裏,千頭萬緒。
忽然想起一個故事,一個有關柏林禪寺的禪宗故事,一個“庭前柏樹子”的故事。
那天叢峰陪我一起,去拜訪可盛堂時,主人明博兄又為我們專門地講述了一遍:
有一天,一個僧人請教趙州和尚,什麽是達摩祖師西來意?
趙州和尚迴答說,庭前柏樹子。
這個僧人聽了非常迷惑,就繼續說,請和尚不要打比喻可以嗎?趙州和尚說我沒有打比喻啊。
這個僧人就又問道,那到底什麽是達摩祖師西來意?趙州和尚也再次迴答說,庭前柏樹子!
此時此刻,我就站在柏樹下麵。這棵高大粗壯的柏樹,已然是曆經了千年的滄桑。樹上的銘牌上標明是樹齡有1300年。
我就站在這千年的古柏樹下,可是卻尋不見柏樹子在哪裏。
明明是看見樹上的有柏樹子,也有柏樹子落下後的果殼。可是就是看不到樹下的柏樹子在哪裏。是啊,每迴我經過古柏樹的旁邊,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找一下樹下的柏樹子。
關於柏樹子,還有一個相關的禪宗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位僧人請教趙州和尚,什麽時候可以成佛?趙州和尚迴答說,等到虛空落地。
這位僧人又問,什麽時候虛空落地?趙州和尚迴答說,等到柏樹子成佛。
這世上恐怕沒有比我更笨的人了。
別人恐怕會去參這個公案故事的深意,我卻管不了那麽許多,隻想先看看這庭前柏樹子,到底是個什麽模樣?
等有天真的到了柏林禪寺,看到了當年的柏樹從幼小的秧苗,一直長到如今的參天大樹。這期間,已是人世多少風雲變幻成以往,繁華落盡覓無蹤了。
而那神秘的柏樹子,在庭前仍是遍尋無著,我這不是癡心妄想又是什麽呢?
盡管如此,來到了柏林禪寺,就像寺裏的師傅們一直在說的,真的是到了自己的家一樣。
我先是認識了同一個宿舍的小趙、小劉和老於,然後又認識了經常來串門兒的小馮。
萬泉也是和我一個宿舍的,隻是第一次見到他,就看到他大白天的卻在睡覺,然後晚上大家都迴宿舍準備睡了,也很少見到他的影子。聽說他是北京大學計算機係的學生,是在方丈寮的電腦室裏幫忙的。剛開始時不知道這個情況,感覺他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搞得特別的神秘。
說實話,雖然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鄉音和生活習慣,卻因為都懷著同一個信仰,而感覺特別的親切。雖然彼此對這個信仰的理解會有所不同,有時也會爭論一番。但終究大家都知道,彼此都是有著同樣信仰的好兄弟,都是渴望著能同偉大的佛陀一樣,要去做“行為世範,學為人師”的好人。
小劉和小趙都比我來得早幾天。來自山東的小劉才16歲,我戲稱他是“劉德華的劉”,他也毫不客氣地迴敬我“蔣介石的蔣”。小趙看樣子是和小劉一樣來自山東,但所他自己說其實他老家是東北五大蓮池的,他的口音也是滿口的東北味兒,一看到師傅有東北的,立刻老鄉老鄉地套近乎,再加上他見了年長的都管叫哥,一下子鬧得寺廟裏的師傅們,幾乎沒有不知道小趙的,也都特別地喜歡他。
“哥啊,你來寺裏是做啥的啊?我是來出家的。這是我弟弟,姓劉,他是來看病的。哥啊,你的麵相不錯啊,哥啊,你今年多大了啊?”這就是小趙習慣的口氣,很有意思吧?
和小趙一樣,經常到我們宿舍來聊天的小馮,也是準備發心出家的行者。
凡是在寺廟裏有心出家的世人,都要經過一個考察期。考察期的長短,根據各個寺廟的規定各有不同。柏林禪寺的考察期據說是至少半年。在正式剃度之前,這些戴發修行的俗家弟子,就被稱為行者。當年六祖慧能去湖北黃梅山見五祖弘忍禪師的時候,一直到他接受了象征祖師真傳的衣缽,甚至他離開黃梅山的時候,都還是一個行者的身份。
和當年被稱為“盧行者”的六祖慧能一樣,小馮和小趙就被分別稱為“馮行者”和“趙行者”。其它來做義工的,或是來做佛事的等人,就約定俗成地一律稱為“某某居士”。像我就被他們稱為“蔣居士”,其實我知道這個居士,原來就和“和尚”一詞一樣,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尊稱。
不過,就像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稱人“老板”一樣,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是老板嘛。隻是這樣稱唿人的和被稱唿的都知道這隻是個尊稱,雖然未必就是事實。但雙方呢,一個愛說,一個愛聽,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個衛生室的嚴行者,是個非常認真也非常虔誠的好人。據說來之前是個醫生。看得出他是受過專門的醫學訓練的人。而且他的手還特別巧,我看過他親手做的鞋墊兒,上麵繡了各式各樣的圖案刹是好看,也真是難為他的耐心和細致了。
在柏林禪寺裏遇到的所有的居士、行者中,嚴行者是和我最為親近的好朋友。最後,當我決定離開柏林禪寺迴到塵世中去的時候,也是嚴行者特地引著我去拜過所有的佛菩薩,一直送我上到中巴車,直到車開動才揮手告別。
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如何來學會處理彼此相互之間的關係,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像中國的大聖人孔老夫子,他就非常強調和注重如何來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如,他對老師的態度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改之”。而趙州和尚當年也有“八十老兒不如我,我就要教他;七歲童兒超過我,我就向他學習”的說法。
對佛家子弟來講,所有的這些遇到的人,其實都是三生有緣的人,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或學生,都是應該相互幫助和共同進步,應該去珍惜彼此相處的時日,好讓我們的現實生活能夠通過不懈的努力,去進入到一個更加美好的良性循環的氛圍中去。
按照佛陀生前所教,佛弟子的團體生活,應該遵循“六和敬”的原則。這裏的“六和”分別是:身和同住,語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六和敬”是佛教徒在團體生活時所必須遵守的準則。遵守“六和敬”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它強調和重視“和平共處、說話和氣、相互敬重、遵守紀律、經濟平均和思想統一”是一個健全的團體所必備前提和根本保證。
事實上,寺廟裏的生活並非世俗社會裏的人們所能想像。至少對我來說,柏林禪寺裏的那段生活,是永遠值得迴憶的一段美好時光。
公元2004年3月9日,這天是農曆的二月十九日,民間的傳統是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
就在這一天,我和眾多準備皈依和受戒的人們一起,參加了在柏林禪寺中雄偉莊嚴的萬佛樓裏的皈依儀式,由當時還是代理方丈的明海師主持。
放眼望去,在這眾多參加儀式的人中,有隻受三皈依的;有早就受了三皈依,這次是來受五戒的;也有和我一樣,三皈依和五戒都一起受持了的;還有受了三皈依,也隻受了五戒中的其中某個戒的,總之,都是隨著每個人的自覺自願和量力而行。
我們前麵介紹過,三皈依,就是自皈依佛、自皈依法和自皈依僧。按照六祖慧能的解釋,佛就是覺悟,法就是正大,僧就是清淨。皈依三寶,最重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寶。就是說要皈依自性的覺悟,皈依自性的正大,皈依自性的清淨。
佛陀認為,每個人之所以會犯下種種錯誤過失,都是因為無始以來的貪嗔癡造成的。所以,要根除各種錯誤過失,就要從清淨自身的“身、口、意”三業開始做起。就是說,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意念和言行,要做到“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皈依儀式按照事先的安排,準時開始了。
首先要進行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懺悔。”然後接著發願正授三皈依:“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最後,作迴向,所謂“迴向”就是把所有的利益好處和功德,都和大眾及所有的生命一同來共享:“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能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等受完三皈依,開始受持五戒時,明海師在法座上如是問詢:“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
我們在下麵願意受持的,就會答應一聲:“能持!”
再接著問:“盡形壽,不偷盜,汝今能持否?”願意受持的就繼續迴答:“能持!”
“盡形壽,不邪淫,汝今能持否?”“能持!”
“盡形壽,不妄語,汝今能持否?”“能持!”
“盡形壽,不飲酒,汝今能持否?”“能持!”
公元1984年的冬天,蘇州上方山中,我與初戀女友紫青姑娘不期而遇。
那時的天空忽然就下起雪來。鵝毛般的雪花在無風的山中緩緩飄落,滿天滿天的到處都是,漸漸地整座山,整個天地,都是白花花的一片。
四周靜極了,仿佛都可以聽見雪花親吻大地的聲音,還有對方的心跳。
多年以前,也有一位禪者,當他看著滿天的雪花落下,就禁不住地讚歎:真是妙不可言哪,每一片雪花都落到了它應該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