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柳天成的人將城外所有的攻城雲梯都燒毀,但黑汗迴鶻卻絲毫沒有出兵幹涉的意思。
一切似乎正在朝著潘不武估測的局麵發展。
畢竟大石城城內的糧食一直是坐吃山空,柳天成玩不起長時間的消耗戰。
雖說城外的黑汗迴鶻大軍數量更多,消耗的糧草遠超自己,但天知道黑汗迴鶻大軍的後勤供給能力如何,若是糧草運輸通暢的話,黑汗迴鶻大軍完全可以耗在這裏。
柳天成不知道的是,城外的黑汗迴鶻大軍高層已經吵翻了天。
一派認為城內的靖難軍戰力彪悍,火器強大,強攻隻能將己方士氣消耗殆盡。
這可不是漲他人士氣的說辭,如今非正規誌願軍中的士氣明顯出現下滑,因為大部分非正規誌願軍都親自跟靖難軍交過手,消息根本無法隱瞞。
靖難軍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已經在非正規誌願軍中悄悄流傳。
前前後後的戰鬥,非正規誌願軍折損了超過萬人軍隊,已經達到非正規誌願軍的一成!
若是繼續不顧損失的強攻,恐怕連最後這點遮羞布都會被扯掉……
所以這一派認為大家應該圍困大石城,靜等喀喇可汗帶著主力過來,再解決眼前小小的大石城。
然而,這麽做必然會遭到喀喇可汗的斥責,要是大石城內的靖難軍在對抗喀喇可汗的時候,沒有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這些指揮非正規誌願軍的高層權貴都得被喀喇可汗貼上廢物的標簽……
因此,有部分為了自己前途和背後家族利益的權貴,想在喀喇可汗主力抵達前解決大石城,隻要達到這個目地,無論死傷多少非正規誌願軍都是值得的!
反正非正規誌願軍本就不是黑汗迴鶻兵冊上的常備軍,死多少都不會傷及黑汗迴鶻的統治根基。
當然,要是光憑死人消耗能拿下大石城的話,黑汗迴鶻非正規誌願軍的高層肯定樂意那麽做。
但問題是,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繼續打下去,恐怕先撐不住的會是自己!
非正規誌願軍是什麽貨色他們都知道,下麵的頭人和戰士是過來發財的,而不是過來拚命的,見識到靖難軍的強大戰力後,他們還有多少勇氣去進攻?
要是逼出兵變的話,那就有樂子了!
兩派各有各的說辭和利益,爭吵不休。
非正規誌願軍成分複雜,除了喀喇可汗外其他將領單獨一人是無法壓服所有人的,所以才任命多個將領負責。
本來這可以很好的平衡安撫非正規誌願軍中錯中複雜的關係網,但現在卻成為殆誤戰機的絆腳石。
柳天成很顯然不會等待黑汗迴鶻非正規誌願軍的高層吵出一個統一意見。
正午時分,用過午食,完成兵力調配的靖難軍,再次打開大石城的東城門。
首先是不到300名係統騎兵組成的騎兵隊緩步踏出,係統騎兵並沒有騎乘在戰馬上,而是步行牽著自己的戰馬走出來,保持馬力。
隨後是一臉兇相的持槍叛兵和馬拉塔暴徒組成的火槍縱隊。
再往後是曼沙達爾軟劍兵組成的輕裝肉搏部隊。
然後是都卜勒武士組成的重裝肉搏部隊!
最後則是遠近皆可的重裝德國步兵部隊。
潘不武騎著一匹繳獲而來的高頭戰馬墜在後麵離開城門。
柳天成仍然留在城內負責統籌全局,並繼續喚醒係統士兵。
4000多係統士兵組成的隊伍離開城門後,迅速列出作戰陣形。
前排是火槍兵,中間是裝備了火繩槍遠近皆可的重裝德國步兵,最後是純肉搏的重裝都卜勒武士。
側翼是曼沙達爾軟劍兵護衛,同時也作為快速突擊部隊使用,不到300名騎兵隊被潘不武放在身邊。
就這樣,一個長方形的野戰大陣浩浩蕩蕩壓向東城門外的黑汗迴鶻臨時大營。
黑汗迴鶻的臨時大營防禦力很差,黑汗迴鶻也沒指望過利用大營堅守,這隻是他們為自己搭建的休息之所。
所以東城門外的黑汗迴鶻大軍接到警訊後,立刻碼人出營開始列陣。
打算跟出城的靖難軍打一場堂堂戰陣!
同時,傳令遊騎已經奔向其他各個方向的黑汗迴鶻大營,準備拉援兵將悍然出城野戰的靖難軍殲滅。
這一刻,爭吵的兩派終於取得了一致意見——先把出城的敵軍全殲!
如果沒有昨日那場勝利,打死潘不武也不敢帶著軍隊出城野戰,現在嘛……
潘不武看著遠處列成歪扭陣形的黑汗迴鶻大軍,和周圍遊弋的成群騎兵,眼神裏充滿了居高臨下的蔑視。
哪怕是係統士兵中最不喜歡列陣的不法之徒,列出來的陣形也比對麵要強。
黑汗迴鶻的非正規誌願軍雖然在靖難軍手裏吃了很多敗仗,但他們的底子畢竟擺在那裏,超過十萬大軍即便折損上萬人,仍然超過十萬之數……
東城門外的大營擺放的不是先鋒軍團的主力,所以伊克塔騎兵數量很少,非正規誌願軍也就兩萬人左右。
這兩萬多人還不全都是戰兵,先鋒軍團人數十多萬,但不代表這十多萬都是戰鬥人員。
其中有不少民夫仆從之類的青壯,這些青壯雖然也能拿起武器戰鬥,但那是在生死存亡之際,現在很顯然沒到那個時候。
所以,數千民夫仆役被留在營地裏看家,出陣的隻有大概一萬六千人左右,這裏麵包括了負責督戰的伊克塔騎兵和他們的侍從騎手。
比起靖難軍這麵統一的靖難軍旗,對麵黑汗迴鶻的旗幟就顯得十分駁雜。
有地方城市的旗幟,有伊克塔貴族的家輝旗幟,也有黑汗迴鶻的‘國旗’等等。
當然,如今的時代沒有正兒八經的國旗,代表國家的旗幟主要是王室的旗幟。
算是朕即國家的延伸。
為了表達自身立場和對喀喇可汗的尊重,這支軍隊自然要打出喀喇可汗的王室大旗作為帥旗使用,王室大旗和負責指揮的將領家族旗幟是並排在一起的。
沉悶的號角聲響徹天地,一萬六千多人的黑汗迴鶻大陣開始緩緩向靖難軍靠近!
一切似乎正在朝著潘不武估測的局麵發展。
畢竟大石城城內的糧食一直是坐吃山空,柳天成玩不起長時間的消耗戰。
雖說城外的黑汗迴鶻大軍數量更多,消耗的糧草遠超自己,但天知道黑汗迴鶻大軍的後勤供給能力如何,若是糧草運輸通暢的話,黑汗迴鶻大軍完全可以耗在這裏。
柳天成不知道的是,城外的黑汗迴鶻大軍高層已經吵翻了天。
一派認為城內的靖難軍戰力彪悍,火器強大,強攻隻能將己方士氣消耗殆盡。
這可不是漲他人士氣的說辭,如今非正規誌願軍中的士氣明顯出現下滑,因為大部分非正規誌願軍都親自跟靖難軍交過手,消息根本無法隱瞞。
靖難軍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已經在非正規誌願軍中悄悄流傳。
前前後後的戰鬥,非正規誌願軍折損了超過萬人軍隊,已經達到非正規誌願軍的一成!
若是繼續不顧損失的強攻,恐怕連最後這點遮羞布都會被扯掉……
所以這一派認為大家應該圍困大石城,靜等喀喇可汗帶著主力過來,再解決眼前小小的大石城。
然而,這麽做必然會遭到喀喇可汗的斥責,要是大石城內的靖難軍在對抗喀喇可汗的時候,沒有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這些指揮非正規誌願軍的高層權貴都得被喀喇可汗貼上廢物的標簽……
因此,有部分為了自己前途和背後家族利益的權貴,想在喀喇可汗主力抵達前解決大石城,隻要達到這個目地,無論死傷多少非正規誌願軍都是值得的!
反正非正規誌願軍本就不是黑汗迴鶻兵冊上的常備軍,死多少都不會傷及黑汗迴鶻的統治根基。
當然,要是光憑死人消耗能拿下大石城的話,黑汗迴鶻非正規誌願軍的高層肯定樂意那麽做。
但問題是,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繼續打下去,恐怕先撐不住的會是自己!
非正規誌願軍是什麽貨色他們都知道,下麵的頭人和戰士是過來發財的,而不是過來拚命的,見識到靖難軍的強大戰力後,他們還有多少勇氣去進攻?
要是逼出兵變的話,那就有樂子了!
兩派各有各的說辭和利益,爭吵不休。
非正規誌願軍成分複雜,除了喀喇可汗外其他將領單獨一人是無法壓服所有人的,所以才任命多個將領負責。
本來這可以很好的平衡安撫非正規誌願軍中錯中複雜的關係網,但現在卻成為殆誤戰機的絆腳石。
柳天成很顯然不會等待黑汗迴鶻非正規誌願軍的高層吵出一個統一意見。
正午時分,用過午食,完成兵力調配的靖難軍,再次打開大石城的東城門。
首先是不到300名係統騎兵組成的騎兵隊緩步踏出,係統騎兵並沒有騎乘在戰馬上,而是步行牽著自己的戰馬走出來,保持馬力。
隨後是一臉兇相的持槍叛兵和馬拉塔暴徒組成的火槍縱隊。
再往後是曼沙達爾軟劍兵組成的輕裝肉搏部隊。
然後是都卜勒武士組成的重裝肉搏部隊!
最後則是遠近皆可的重裝德國步兵部隊。
潘不武騎著一匹繳獲而來的高頭戰馬墜在後麵離開城門。
柳天成仍然留在城內負責統籌全局,並繼續喚醒係統士兵。
4000多係統士兵組成的隊伍離開城門後,迅速列出作戰陣形。
前排是火槍兵,中間是裝備了火繩槍遠近皆可的重裝德國步兵,最後是純肉搏的重裝都卜勒武士。
側翼是曼沙達爾軟劍兵護衛,同時也作為快速突擊部隊使用,不到300名騎兵隊被潘不武放在身邊。
就這樣,一個長方形的野戰大陣浩浩蕩蕩壓向東城門外的黑汗迴鶻臨時大營。
黑汗迴鶻的臨時大營防禦力很差,黑汗迴鶻也沒指望過利用大營堅守,這隻是他們為自己搭建的休息之所。
所以東城門外的黑汗迴鶻大軍接到警訊後,立刻碼人出營開始列陣。
打算跟出城的靖難軍打一場堂堂戰陣!
同時,傳令遊騎已經奔向其他各個方向的黑汗迴鶻大營,準備拉援兵將悍然出城野戰的靖難軍殲滅。
這一刻,爭吵的兩派終於取得了一致意見——先把出城的敵軍全殲!
如果沒有昨日那場勝利,打死潘不武也不敢帶著軍隊出城野戰,現在嘛……
潘不武看著遠處列成歪扭陣形的黑汗迴鶻大軍,和周圍遊弋的成群騎兵,眼神裏充滿了居高臨下的蔑視。
哪怕是係統士兵中最不喜歡列陣的不法之徒,列出來的陣形也比對麵要強。
黑汗迴鶻的非正規誌願軍雖然在靖難軍手裏吃了很多敗仗,但他們的底子畢竟擺在那裏,超過十萬大軍即便折損上萬人,仍然超過十萬之數……
東城門外的大營擺放的不是先鋒軍團的主力,所以伊克塔騎兵數量很少,非正規誌願軍也就兩萬人左右。
這兩萬多人還不全都是戰兵,先鋒軍團人數十多萬,但不代表這十多萬都是戰鬥人員。
其中有不少民夫仆從之類的青壯,這些青壯雖然也能拿起武器戰鬥,但那是在生死存亡之際,現在很顯然沒到那個時候。
所以,數千民夫仆役被留在營地裏看家,出陣的隻有大概一萬六千人左右,這裏麵包括了負責督戰的伊克塔騎兵和他們的侍從騎手。
比起靖難軍這麵統一的靖難軍旗,對麵黑汗迴鶻的旗幟就顯得十分駁雜。
有地方城市的旗幟,有伊克塔貴族的家輝旗幟,也有黑汗迴鶻的‘國旗’等等。
當然,如今的時代沒有正兒八經的國旗,代表國家的旗幟主要是王室的旗幟。
算是朕即國家的延伸。
為了表達自身立場和對喀喇可汗的尊重,這支軍隊自然要打出喀喇可汗的王室大旗作為帥旗使用,王室大旗和負責指揮的將領家族旗幟是並排在一起的。
沉悶的號角聲響徹天地,一萬六千多人的黑汗迴鶻大陣開始緩緩向靖難軍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