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城的黔首們目光麻木的看著一個個馬車駛出自己所在的民坊。
道路兩旁站滿了負責維持秩序的色目輔兵,不時還能看到巡視的部隊。
第一批收拾整裝離開的人自然是大石城內的富家大戶和正兵營的親眷家屬。
大石軍正兵營的親眷家屬並不是全都住在大石城內,所以在兩日多的遷徙中,已經離去大半。
不出意外的話,明天這個時候就能開始著手遷離匠戶了。
從遷徙順序不難看出大石軍鎮社會中嚴明的等級。
除了當官之人外,最上層的自然是那些富家大戶,這些人跟官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這個時代如果不跟朝廷官府打好關係,你賺再多的錢也會被打掉,成為特權階級眼裏的肥羊。
所以,能在大石城保住大量的財富,本身就代表著特權階級。
甚至很多富家大戶經營的產業,背後都有官府高官的股份。
所以這種人自然是第一批遷徙對象,甚至還會有軍隊隨從保護。
至於正兵營親眷,則是大石軍高層為了穩定軍心列入第一批遷徙對象中。
第二批則是各行匠戶。
匠戶是這個時代非常受重視的人群,再兇殘的征服者都會下意識的保留乃至掠奪匠人,因為武器裝備的生產打造都離不開匠戶,匠戶差不多就相當於這個時代的後勤保障體係。
第三批是老資格的色目輔兵營的家眷親屬,目地同樣是為了穩定軍心。
第四批是漢人黔首和已經歸化的色目黔首,檢驗方式很簡單,能流利說漢話就算。
當然,臨時拉起來的色目新兵親眷也在這個行列當中。
最後一批是其他人。
在外有黑汗迴鶻大軍壓境,內有柳天成叛亂的情況下,最先遷徙離去的人明顯最安全。
如今,節度使府司已經差不多搬空了,在遷徙計劃定下的時候,官坊的人就收到了消息,當天夜晚就全部出城。
柳天成失去了最後一名日本忍者阿刺後,對大石城的消息來源變得十分閉塞,再加上商業坊外麵圍滿了色目輔兵,自然不清楚大石軍鎮已經開始大規模遷徙,更不知道外麵還有黑汗迴鶻的大軍抵近。
否則他不會一直等到喚醒所有的新鮮屍體再出手。
此時,民坊中的黔首都已經知道大石軍鎮的蘇家兵敗,打算帶人離開大石城逃往恆羅斯城,畢竟這種大規模遷徙的消息不可能隱瞞住。
隻是大石城所有的城門都在大石軍的控製下,那些沒有資格離去的黔首隻能眼睜睜看著比他們‘高貴’的人先跑路。
這麽做自然是不公平的,但卻非常有效的保證了秩序,避免遷徙過程中的混亂爆發,增加不必要的傷亡。
然而,今天的黔首們卻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密集的槍聲,聲音來源處正是大石軍封鎖的那個商業坊。
“又打仗了,被困住的柳天成麾下賊寇又要衝出來了!”
“快跑啊,賊寇殺過來啦!”
“趕緊迴家,聽說那些賊寇殺人不眨眼,前兩日臨近的民坊被殺得血流成河啊!”
…………
街道間的黔首們聽到越發接近的槍聲,立刻辨別出是柳天成所部在進攻。
畢竟柳天成麾下的賊寇擁有一種能發出巨大聲響的單兵火器,早已不是秘密。
火槍的聲音足以傳遍整個大石城,黔首們早就習慣了。
四處奔跑迴家的黔首讓平靜的街道出現騷亂,本來這種程度的騷亂對於遍布色目輔兵的民坊不算什麽。
可悲的是,那些色目輔兵聽到槍聲後,表現的比黔首還不如!
因為他們手裏拿著武器,知道自己會成為賊寇們第一時間滅殺的目標!
不等那些底層武官收攏人手,不少在角落裏站崗的色目輔兵就把手裏的武器一丟,躲入周圍的無人房屋中。
原本遍地站崗的色目輔兵一下子清空了三分之一!
這些臨時拉起來的色目輔兵絲毫沒有為大石軍賣命的打算,為了保命連手中的重要財產——兵器都不要了。
而且這些色目輔兵身上沒有戰袍,連衣服都不用換,躲起來即便被抓到了也可以自稱是普通黔首居民。
沒等這座民坊中的武官們重新聚集起足夠的兵力,民坊的出入口就湧入一群潰兵,清一色全都是臨時拉起來的色目輔兵。
後麵則跟著一隊隊手裏拿著火槍的‘賊寇’,他們一邊前進一邊裝彈,裝完後就對著潰兵後背射擊。
在隨時隨地會被射殺的環境下,不少色目輔兵受不了這種折磨趴在地上高喊投降饒命。
隻不過漢話的發音十分別扭,一聽就是沒有歸化的色目人。
不過那些追擊的‘賊寇’並不在意,沒有對停下腳步投降的色目輔兵動手,隻是把他們交給後麵的同伴,繼續追殺或者說驅趕這些色目輔兵。
從商業坊中湧出來的賊寇出乎意料的多,輕而易舉的就把周圍所有的民坊出入口堵住。
而負責防守的色目輔兵不堪一擊到僅僅隻需要一輪排槍就被擊潰……
民坊中無論是色目潰兵還是沒來得及離開的富家馬車都被堵了個正著,成為柳天成的戰利品。
而柳天成之所以沒有下令殺死那些俘虜,是因為這些色目輔兵隻要投降,就相當於失去了‘敵人的身份’,即便殺死也不會增加殺敵數。
那些色目潰兵看到投降可以不被殺死後,更是成片成片的扔掉武器投降。
這些色目輔兵投降的時候明顯早有準備,事先都學過漢話中‘投降、饒命’之類的詞匯,雖然發音不準,但至少能勉強聽懂。
即便沒有學會這幾個詞匯,聽到其他色目輔兵喊出來的發音,也可以照貓畫虎唿喊出來。
很快,大石城城區中的北區就全部淪陷,被柳天成的人馬輕鬆占據,不過柳天成的人在攻入位於大石城中央區域,沒幾個人駐守的官坊後,柳天成強行約束自己麾下的士兵停止進攻。
他擔心自己的人一不小心把整個大石城都占領了……
道路兩旁站滿了負責維持秩序的色目輔兵,不時還能看到巡視的部隊。
第一批收拾整裝離開的人自然是大石城內的富家大戶和正兵營的親眷家屬。
大石軍正兵營的親眷家屬並不是全都住在大石城內,所以在兩日多的遷徙中,已經離去大半。
不出意外的話,明天這個時候就能開始著手遷離匠戶了。
從遷徙順序不難看出大石軍鎮社會中嚴明的等級。
除了當官之人外,最上層的自然是那些富家大戶,這些人跟官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這個時代如果不跟朝廷官府打好關係,你賺再多的錢也會被打掉,成為特權階級眼裏的肥羊。
所以,能在大石城保住大量的財富,本身就代表著特權階級。
甚至很多富家大戶經營的產業,背後都有官府高官的股份。
所以這種人自然是第一批遷徙對象,甚至還會有軍隊隨從保護。
至於正兵營親眷,則是大石軍高層為了穩定軍心列入第一批遷徙對象中。
第二批則是各行匠戶。
匠戶是這個時代非常受重視的人群,再兇殘的征服者都會下意識的保留乃至掠奪匠人,因為武器裝備的生產打造都離不開匠戶,匠戶差不多就相當於這個時代的後勤保障體係。
第三批是老資格的色目輔兵營的家眷親屬,目地同樣是為了穩定軍心。
第四批是漢人黔首和已經歸化的色目黔首,檢驗方式很簡單,能流利說漢話就算。
當然,臨時拉起來的色目新兵親眷也在這個行列當中。
最後一批是其他人。
在外有黑汗迴鶻大軍壓境,內有柳天成叛亂的情況下,最先遷徙離去的人明顯最安全。
如今,節度使府司已經差不多搬空了,在遷徙計劃定下的時候,官坊的人就收到了消息,當天夜晚就全部出城。
柳天成失去了最後一名日本忍者阿刺後,對大石城的消息來源變得十分閉塞,再加上商業坊外麵圍滿了色目輔兵,自然不清楚大石軍鎮已經開始大規模遷徙,更不知道外麵還有黑汗迴鶻的大軍抵近。
否則他不會一直等到喚醒所有的新鮮屍體再出手。
此時,民坊中的黔首都已經知道大石軍鎮的蘇家兵敗,打算帶人離開大石城逃往恆羅斯城,畢竟這種大規模遷徙的消息不可能隱瞞住。
隻是大石城所有的城門都在大石軍的控製下,那些沒有資格離去的黔首隻能眼睜睜看著比他們‘高貴’的人先跑路。
這麽做自然是不公平的,但卻非常有效的保證了秩序,避免遷徙過程中的混亂爆發,增加不必要的傷亡。
然而,今天的黔首們卻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密集的槍聲,聲音來源處正是大石軍封鎖的那個商業坊。
“又打仗了,被困住的柳天成麾下賊寇又要衝出來了!”
“快跑啊,賊寇殺過來啦!”
“趕緊迴家,聽說那些賊寇殺人不眨眼,前兩日臨近的民坊被殺得血流成河啊!”
…………
街道間的黔首們聽到越發接近的槍聲,立刻辨別出是柳天成所部在進攻。
畢竟柳天成麾下的賊寇擁有一種能發出巨大聲響的單兵火器,早已不是秘密。
火槍的聲音足以傳遍整個大石城,黔首們早就習慣了。
四處奔跑迴家的黔首讓平靜的街道出現騷亂,本來這種程度的騷亂對於遍布色目輔兵的民坊不算什麽。
可悲的是,那些色目輔兵聽到槍聲後,表現的比黔首還不如!
因為他們手裏拿著武器,知道自己會成為賊寇們第一時間滅殺的目標!
不等那些底層武官收攏人手,不少在角落裏站崗的色目輔兵就把手裏的武器一丟,躲入周圍的無人房屋中。
原本遍地站崗的色目輔兵一下子清空了三分之一!
這些臨時拉起來的色目輔兵絲毫沒有為大石軍賣命的打算,為了保命連手中的重要財產——兵器都不要了。
而且這些色目輔兵身上沒有戰袍,連衣服都不用換,躲起來即便被抓到了也可以自稱是普通黔首居民。
沒等這座民坊中的武官們重新聚集起足夠的兵力,民坊的出入口就湧入一群潰兵,清一色全都是臨時拉起來的色目輔兵。
後麵則跟著一隊隊手裏拿著火槍的‘賊寇’,他們一邊前進一邊裝彈,裝完後就對著潰兵後背射擊。
在隨時隨地會被射殺的環境下,不少色目輔兵受不了這種折磨趴在地上高喊投降饒命。
隻不過漢話的發音十分別扭,一聽就是沒有歸化的色目人。
不過那些追擊的‘賊寇’並不在意,沒有對停下腳步投降的色目輔兵動手,隻是把他們交給後麵的同伴,繼續追殺或者說驅趕這些色目輔兵。
從商業坊中湧出來的賊寇出乎意料的多,輕而易舉的就把周圍所有的民坊出入口堵住。
而負責防守的色目輔兵不堪一擊到僅僅隻需要一輪排槍就被擊潰……
民坊中無論是色目潰兵還是沒來得及離開的富家馬車都被堵了個正著,成為柳天成的戰利品。
而柳天成之所以沒有下令殺死那些俘虜,是因為這些色目輔兵隻要投降,就相當於失去了‘敵人的身份’,即便殺死也不會增加殺敵數。
那些色目潰兵看到投降可以不被殺死後,更是成片成片的扔掉武器投降。
這些色目輔兵投降的時候明顯早有準備,事先都學過漢話中‘投降、饒命’之類的詞匯,雖然發音不準,但至少能勉強聽懂。
即便沒有學會這幾個詞匯,聽到其他色目輔兵喊出來的發音,也可以照貓畫虎唿喊出來。
很快,大石城城區中的北區就全部淪陷,被柳天成的人馬輕鬆占據,不過柳天成的人在攻入位於大石城中央區域,沒幾個人駐守的官坊後,柳天成強行約束自己麾下的士兵停止進攻。
他擔心自己的人一不小心把整個大石城都占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