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嚴複
1921,從人力車夫開始 作者:三秋空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祥子出門沒多久就急匆匆迴來了。
“九子!九子!”他大喊道。
秦九章推門問道:“咋了?”
“你認識曹先生?”祥子說。
“對啊。”
“曹先生是個大好人,以前我在他家拉過包月!也對,你去過大學堂,當然認識曹先生。”
祥子嘰裏咕嚕自言自語了一大通。
秦九章問:“曹先生有什麽事?”
祥子這才想起正事:“曹先生找你,讓我來托個信。”
“他在哪?”
“曹先生說,他和嚴,嚴什麽來著,”祥子沒記清名字,“反正和一個姓嚴的在二院等你。”
“嚴複?”秦九章問。
“對,就是叫這個名字!”祥子說。
“嚴先生不是身體不好嘛,怎麽又來京城了?”這次是秦九章自言自語,“謝了,祥子,我馬上就去。”
祥子說的“二院”,就是北大二院,也就是北大最初的校區——和碩公主府。
至於為何稱為“二院”,前文有過描述,是因為紅樓強勢崛起成為了一院。
秦九章猜得出為什麽嚴複要去二院,而不是紅樓。
因為嚴複和北大這批新人有些矛盾。
早在五四之前,北大內部就有“新舊之爭”,具體比較複雜,但大體就是崇尚新文化的一批人,與崇尚舊文化的人的鬥爭。
北大的新舊之爭持續了好幾年,自然是新派勝利了。
嚴複、林紓等人都被算在了守舊派中,黯然離場。
但嚴複比較特別,他是在新舊鬥爭最初的領導權鬥爭中敗下來的,他本質上並不反對新文化。
嚴複是袁世凱的人,被委派當了北大第一任校長後,與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關係不佳(蔡是南方孫先生的人,不喜歡袁世凱跳過教育部和國會直接任命校長的方式。)。
後來嚴複更是因為參與了袁世凱複辟的“籌安會”,被京城所不容。
此後,就再未踏足京城。
這次算是破了例。
二院是從公主府改過來的,風格完全就是傳統中式,而且這一塊校區麵積也不算大。
來到校門口,守門的看了看秦九章,又看了看手裏的報紙:“你是那個車夫秦九章?”
“沒錯。”秦九章說。
守衛對照無誤後,放行說:“進吧。”
邁進大門沒多久,秦九章便看到了曹先生,招唿了一聲。
曹先生立刻說:“快來!嚴先生一直在等你。”
秦九章快步過去,果然看到了嚴複。
此時的他已經67歲,生命不剩百日,神情也頗有老態龍鍾之感。
秦九章恭敬道:“嚴先生,久聞您《天演論》大名,今日一見,學生不勝榮幸。”
嚴複慢慢抬起手,“後生可畏,坐下吧!”
秦九章坐在凳子上,曹先生說:“原來秦兄弟也看過《天演論》,知曉進化論?”
“這種驚世理論,自然有所耳聞。”秦九章說。
“見多識廣,很好,”嚴複的聲音很緩慢,“我看了你的幾篇譯文,姑且不論行文白話擬或文言,至少看得出,你的英文功底非常好。”
秦九章說:“這年月,不學英文,還真不行。”
“還是先不談文言與白話,”嚴複又說,“我發現你的文章用了那幫年輕後生的新式標點,且頗為標準。”
標點符號這東西對秦九章來說,如同唿吸一樣,根深蒂固,甚至察覺不到,自然而然就用了。
新文化運動一直在推行新式標點,但還需要好多年才能完全流行開。
“好用的東西,當然要拿過來用,”秦九章說,“而且,這樣利於知識的推廣,縱觀西方各國,掃盲的重要性要遠大於精英教育。隻有足夠多有知識的工人出現,才能成為強國。”
這句在後世人看來就是常識,但在二十世紀初,還是挺振聾發聵的。
嚴複眼睛亮了亮,對旁邊的曹先生說:“他比你說的還厲害。”
曹先生俯身道:“其實我也隻見過秦兄弟兩三麵而已,沒來得及深入交流。”
“不用聊得太多,剛才幾句話,我就了解了,你很高明啊!”嚴複笑了笑,然後咳嗽了幾聲。
一直站在嚴複身後的嚴夫人連忙撫了撫他的後背,接著端了一杯熱茶讓他喝下。
熱茶下肚,嚴複的氣息順暢了很多,對夫人說:“明麗,你曉得嘛,他原本隻是個車夫。”
嚴複的這位夫人叫做朱明麗。嚴格講,是嚴複娶的第三個夫人、第二個正妻。
他原配死得比較早,後來迎娶了第二位夫人江鶯娘,江鶯娘是個大家閨秀,但他父母偏偏相信算命先生的胡謅,說什麽江鶯娘必須給人當偏房,才能白頭偕老。
於是江鶯娘就嫁作了嚴複的姨太太。
又過了幾年,嚴複在南京與小他二十歲的朱明麗相識。朱明麗崇拜嚴複的學問,一定要嫁給他,正好嚴複沒有正房,便娶為正妻。
就是江鶯娘和朱明麗脾氣都不小,根本沒有和平相處一說,所以一般嚴複外出時隻帶著一位夫人。
朱明麗說:“京城的車夫,真不簡單。”
嚴複笑嗬嗬道:“十年前,你在上海,也經營過一家黃包車廠吧?”
朱明麗說:“確有此事,而且已經運營到30輛黃包車,後來因為太過勞累,轉讓給了別人。”
秦九章沒想到,嚴家還幹過人力車的買賣。30輛黃包車,每個月收車份兒也有130多元。
但對於嚴複來說,確實不是什麽大錢。
嚴複說:“京城果然有奇聞!曹先生昨天在天津給我講了你的事跡後,請我寫篇文,推介推介小兄弟。我也確實準備給上海的老友張元濟寫封信。”
“多謝嚴先生,”秦九章說,“不過幾日前,上海的張元濟老板和《申報》的史老板已經派駐京記者聯絡過我,要我給他們兩家供稿。”
“哦?”嚴複問,“譯稿?”
“是的,《申報》的稿子估計月底就會發出,商務印書館則約了一本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應該下月中旬完稿。”秦九章如實道。
嚴複有些小驚訝:“速度竟然這樣快!我到上海後,莫不成就能看到?”
“還請先生斧正。”秦九章說。
“仍是新式白話文?”嚴複問。
“是的。”
嚴複頓了頓,抬起頭:“看來我真是老了哪!”
“九子!九子!”他大喊道。
秦九章推門問道:“咋了?”
“你認識曹先生?”祥子說。
“對啊。”
“曹先生是個大好人,以前我在他家拉過包月!也對,你去過大學堂,當然認識曹先生。”
祥子嘰裏咕嚕自言自語了一大通。
秦九章問:“曹先生有什麽事?”
祥子這才想起正事:“曹先生找你,讓我來托個信。”
“他在哪?”
“曹先生說,他和嚴,嚴什麽來著,”祥子沒記清名字,“反正和一個姓嚴的在二院等你。”
“嚴複?”秦九章問。
“對,就是叫這個名字!”祥子說。
“嚴先生不是身體不好嘛,怎麽又來京城了?”這次是秦九章自言自語,“謝了,祥子,我馬上就去。”
祥子說的“二院”,就是北大二院,也就是北大最初的校區——和碩公主府。
至於為何稱為“二院”,前文有過描述,是因為紅樓強勢崛起成為了一院。
秦九章猜得出為什麽嚴複要去二院,而不是紅樓。
因為嚴複和北大這批新人有些矛盾。
早在五四之前,北大內部就有“新舊之爭”,具體比較複雜,但大體就是崇尚新文化的一批人,與崇尚舊文化的人的鬥爭。
北大的新舊之爭持續了好幾年,自然是新派勝利了。
嚴複、林紓等人都被算在了守舊派中,黯然離場。
但嚴複比較特別,他是在新舊鬥爭最初的領導權鬥爭中敗下來的,他本質上並不反對新文化。
嚴複是袁世凱的人,被委派當了北大第一任校長後,與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關係不佳(蔡是南方孫先生的人,不喜歡袁世凱跳過教育部和國會直接任命校長的方式。)。
後來嚴複更是因為參與了袁世凱複辟的“籌安會”,被京城所不容。
此後,就再未踏足京城。
這次算是破了例。
二院是從公主府改過來的,風格完全就是傳統中式,而且這一塊校區麵積也不算大。
來到校門口,守門的看了看秦九章,又看了看手裏的報紙:“你是那個車夫秦九章?”
“沒錯。”秦九章說。
守衛對照無誤後,放行說:“進吧。”
邁進大門沒多久,秦九章便看到了曹先生,招唿了一聲。
曹先生立刻說:“快來!嚴先生一直在等你。”
秦九章快步過去,果然看到了嚴複。
此時的他已經67歲,生命不剩百日,神情也頗有老態龍鍾之感。
秦九章恭敬道:“嚴先生,久聞您《天演論》大名,今日一見,學生不勝榮幸。”
嚴複慢慢抬起手,“後生可畏,坐下吧!”
秦九章坐在凳子上,曹先生說:“原來秦兄弟也看過《天演論》,知曉進化論?”
“這種驚世理論,自然有所耳聞。”秦九章說。
“見多識廣,很好,”嚴複的聲音很緩慢,“我看了你的幾篇譯文,姑且不論行文白話擬或文言,至少看得出,你的英文功底非常好。”
秦九章說:“這年月,不學英文,還真不行。”
“還是先不談文言與白話,”嚴複又說,“我發現你的文章用了那幫年輕後生的新式標點,且頗為標準。”
標點符號這東西對秦九章來說,如同唿吸一樣,根深蒂固,甚至察覺不到,自然而然就用了。
新文化運動一直在推行新式標點,但還需要好多年才能完全流行開。
“好用的東西,當然要拿過來用,”秦九章說,“而且,這樣利於知識的推廣,縱觀西方各國,掃盲的重要性要遠大於精英教育。隻有足夠多有知識的工人出現,才能成為強國。”
這句在後世人看來就是常識,但在二十世紀初,還是挺振聾發聵的。
嚴複眼睛亮了亮,對旁邊的曹先生說:“他比你說的還厲害。”
曹先生俯身道:“其實我也隻見過秦兄弟兩三麵而已,沒來得及深入交流。”
“不用聊得太多,剛才幾句話,我就了解了,你很高明啊!”嚴複笑了笑,然後咳嗽了幾聲。
一直站在嚴複身後的嚴夫人連忙撫了撫他的後背,接著端了一杯熱茶讓他喝下。
熱茶下肚,嚴複的氣息順暢了很多,對夫人說:“明麗,你曉得嘛,他原本隻是個車夫。”
嚴複的這位夫人叫做朱明麗。嚴格講,是嚴複娶的第三個夫人、第二個正妻。
他原配死得比較早,後來迎娶了第二位夫人江鶯娘,江鶯娘是個大家閨秀,但他父母偏偏相信算命先生的胡謅,說什麽江鶯娘必須給人當偏房,才能白頭偕老。
於是江鶯娘就嫁作了嚴複的姨太太。
又過了幾年,嚴複在南京與小他二十歲的朱明麗相識。朱明麗崇拜嚴複的學問,一定要嫁給他,正好嚴複沒有正房,便娶為正妻。
就是江鶯娘和朱明麗脾氣都不小,根本沒有和平相處一說,所以一般嚴複外出時隻帶著一位夫人。
朱明麗說:“京城的車夫,真不簡單。”
嚴複笑嗬嗬道:“十年前,你在上海,也經營過一家黃包車廠吧?”
朱明麗說:“確有此事,而且已經運營到30輛黃包車,後來因為太過勞累,轉讓給了別人。”
秦九章沒想到,嚴家還幹過人力車的買賣。30輛黃包車,每個月收車份兒也有130多元。
但對於嚴複來說,確實不是什麽大錢。
嚴複說:“京城果然有奇聞!曹先生昨天在天津給我講了你的事跡後,請我寫篇文,推介推介小兄弟。我也確實準備給上海的老友張元濟寫封信。”
“多謝嚴先生,”秦九章說,“不過幾日前,上海的張元濟老板和《申報》的史老板已經派駐京記者聯絡過我,要我給他們兩家供稿。”
“哦?”嚴複問,“譯稿?”
“是的,《申報》的稿子估計月底就會發出,商務印書館則約了一本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應該下月中旬完稿。”秦九章如實道。
嚴複有些小驚訝:“速度竟然這樣快!我到上海後,莫不成就能看到?”
“還請先生斧正。”秦九章說。
“仍是新式白話文?”嚴複問。
“是的。”
嚴複頓了頓,抬起頭:“看來我真是老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