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唿籲:求收藏,求推薦,求支持
---------------------------------------
高行周下令一團二團分離,是因為前方有個大湖,叫做晉陽湖。兩團分開後,單數團要從晉陽湖左側通過,複數團從晉陽湖的右側通過。
磅礴大雨中,行走在左側的唐軍一團左郎將韓叢服騎在戰馬上,前方隱約可以看到晉陽湖的湖岸,大軍正在向左前方前進。
雨越下越大,韓叢服眼睛都睜不開了,胯下戰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了。
韓叢服可不敢擅自下令手下步卒們停止前進。自從高行周掌權後,唐軍的軍紀變得非常嚴厲,短短幾天裏,已經有上百名各級將領和士兵因為各種違反軍紀的行為被砍掉了腦袋。
所以,高大帥沒有下令停止,大軍絕不可以停下。
韓叢服也是幹脆的人,索性就滾下馬鞍,徒步在埋過腳裸的泥水中快速前進,身邊幾個親兵也連忙下馬跟上,緊緊護衛在郎將的身邊。
與張敬達根本不管底層士兵裝備的做法不同,高行周卻是非常注重戰爭細節,尤其對衝在第一線的士兵手上的武器,是有所考慮的。現在前三排的士兵都是刀牌手,第四排到第六排是弓箭手,後麵才是剩下的一大群亂哄哄的長矛手。
唐軍為了節省成本,刀牌手並不多,全部被高行周集中到最前線的一團和二團去了。
見到晉陽湖後不久,一團的士兵們就被第一條晉陽湖支流給擋住了去路。所謂的支流,其實就是一條寬度三米到五米的一條小河湧,正好因為暴雨,現在已經有十幾米寬了。對岸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晉軍和契丹軍的弓箭手。
唐軍出現在晉軍視線裏的時候,雙方距離已經不到一百米,隻聽晉軍一聲令下,唿啦啦一片箭雨便灑了過來。
唐軍這邊頓時大亂,人人大唿小叫,有盾牌的連忙舉起盾牌,全身蹲下躲箭,沒盾牌的馬上到處瞎跑,看看哪裏有條溝可以藏身,被弓箭射傷的慘叫聲也此起彼伏地響起了起來。原本前方烏泱烏泱的大堆唐兵紛紛伏倒,一下子倒看不清是被射死了還是在裝死。
韓叢服此時大概在十排左右的位置,一聽到前麵打了起來,連忙右手長刀高舉,左手拖著盾牌,在泥地裏一步一個跳躍地快速向前衝去,一邊開始大聲發布指令。
“弓兵還擊!弓兵還擊!”
“鳴鼓,鳴鼓進擊!”
“草船,草船遞上來,遞上來!”
看到左郎將奮勇向前衝去,各級校尉和隊長們也打了雞血似的又罵又踢,將唐軍兵卒們重新趕起來,繼續向前方衝去。
左郎將韓叢服動作很快,幾個唿吸便衝到了河湧邊上,此時對麵的晉軍弓兵已發完兩輪箭,後方的契丹軍騎射手們也開始發箭。
嗡嗡嗡又是一陣響亮的密集箭雨,劃破空中的雨簾向唐軍直撲過來。
韓叢服當即舉起盾牌,擋掉了三支射向他的羽箭,迴頭看去,排在前麵的刀盾手們倒下了十分之一左右,其他人似乎怒氣也上來了,正滿身泥水連滾帶爬地衝向了河邊。
排在一團五千兵卒的最後麵,剛剛接到命令的唐軍鼓隊,這時開始敲起了密集的衝鋒鼓,咚咚咚咚喧鬧不已,響成一片,掩蓋住了受傷唐軍士兵的慘叫。
唐軍這邊的弓手們也開始還手了,唿啦啦兩輪箭雨射過去,對麵的晉軍射手和契丹騎射手們當場倒下了一片。
草船也遞上來了!
所謂草船,就是為了應付這些窄河湧的,其實就是一塊幾米長的門板,外麵紮上許多幹草,扔進水裏可以浮起來。
撲通撲通一通亂響,十幾個草船被扔下了河湧,最前排的刀盾手們也跟著跳進了河裏,用手搭著草船,隻把腦袋露出水麵,然後快速渡過十米寬的小河湧,向對岸衝去。
從後方遞上來的草船越來越多,扔進河湧裏的也越來越多,很快就將這百來米長的小河湧填得滿滿的,唐軍們爭先恐後地跳進河湧裏,扶著草船快速渡河。
對岸上,晉軍弓手們已經後退,一排十幾名重騎兵裝備的契丹兵,也是不敢騎馬,步行站在地上,手中揮舞著大刀,向著衝上岸來的唐軍們殺來,他們身後就是數百名的晉軍長矛兵!
純粹的肉搏開始了!
在這個時代,契丹人的體能確實遠超營養不良的唐軍,那些手持盾牌長刀的唐軍看起來人模人樣的,聚在一起大喊著衝上去,卻被契丹重騎兵揮起手中長長馬刀,一掃就是一大片倒在地上,簡直比割草還要容易,頃刻間就血肉飛濺,殘肢四射,好不淒涼。
韓叢服才不管那麽多,隨手指揮那些弓手們讓開,後麵無數的長矛兵一排接一排地跳進了河湧裏,然後蜂擁而上,向著對岸的敵軍衝去!
契丹重騎兵下馬作戰,每一刀都要自己用力砍過去,耗費的力氣遠比騎在馬上要多得多!無窮無盡如螞蟻一般衝上來的唐軍,最終還是耗盡了這些契丹勇士的力氣,憑著二三十條人命換一個契丹重騎兵的消耗,迅速撲倒了這些全身盔甲的契丹人,與後麵的大群晉軍長矛兵撞在了一起!
冷兵器時代打仗,隻要打成了這種混戰,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大家拚人多,用人命去堆就是了!
無數的長矛在人群中相互捅來捅去,感覺前麵有東西擋住了,再使把勁向前推一下,就會感覺似乎捅進了肉裏。也不知道捅到了誰,反正就是那個方向。然後自己也站不住了,被後麵的人推著,跌跌撞撞一路向前頂過去,要麽接著捅下一個人,要麽被對方不知哪裏冒出來的長矛捅倒。
越來越多唐軍長矛兵渡過了河湧,河對岸的唐軍人數迅速超過了晉軍,連弓兵也開始過河了。
這幾百名螳螂擋車的晉軍,沒幾分鍾就被淹沒掉,逃都沒地方逃!
殺透晉軍陣地的唐軍步卒們,狂熱地喊著必勝的口號,繼續向前衝鋒。等他們前方已經出現一大塊空地時,卻是笑不出來!
前方兩百米處,密密麻麻的契丹騎兵已經排列整齊,擺好了衝鋒的陣型!
大雨還在下,雨中騎兵是不能作戰的。但是顯然,契丹人也拚了!
“哇咧!”
一聲令下,大群契丹騎兵便破開密集的雨簾,朝著唐兵衝了過來!
也許是契丹人騎術高,也許是他們早就選定了這塊相對幹燥的地形,這幾百名契丹騎兵冒著大雨衝過來時,隻有十幾騎自己跌倒,其他人全部衝進了密密麻麻的唐軍步卒陣營中!
騎兵衝鋒,步卒哪裏擋得住!
頃刻間密集的唐軍步卒們便炸了營,四散飛逃,衝在前麵的契丹騎兵們也一個接一個地跌倒翻滾,隻是每一個契丹騎兵倒下前,都會帶走三五個唐軍士兵的性命。
狂風暴雨中,每個人都要分出七成的注意力與天氣搏鬥,再拿出三成的注意力去麵對前方的敵人!戰場上煙雨彌漫,啥也看不清,驚惶失措的唐軍步卒們看到有騎兵衝過來就逃,逃不了的,看見騎馬的人就捅,契丹軍也簡單,反正看見走路的就砍。
打到後來一團混亂,許多契丹騎兵失足跌下馬來,變成步行作戰時,唐軍卻分辨不出來,被這些步行的契丹人一刀砍掉了腦袋也不知是怎麽迴事,也有好多還騎在馬上的契丹兵,看到走路的就砍,也是砍死不少在地上堅持作戰的契丹同胞!
亂哄哄的場麵持續在大雨中演變,在這五百契丹輕騎兵的亡命衝擊下,剛剛渡過河去的將近兩千名唐兵被打得四處奔逃,在泥濘的田野上變成一堆一堆碎屍。
左郎將韓叢服也渡過了河,大步流星走在戰場上,單手提著一支撿來的長矛,揮手間打飛兩騎衝過來找便宜的契丹人,眼見這五百契丹騎兵也差不多消耗殆盡了,便趕緊讓後麵沒渡河的兵卒們繼續過來。
差不多快到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唐軍一團的五千步卒,在左郎將韓叢服的帶領下,付出了三千人的代價,消滅了一千多晉軍與契丹軍聯軍,終於在晉陽湖岸邊的一塊小高地上站穩了腳跟。
後麵的三團也已經開始跨越小河湧,紛紛擾擾地奔了上來,越過一團的位置,向前繼續搜尋敵軍。
雨勢現在已經小了很多,快要停了。
站在小山坡上,韓叢服眼前的視野開始變得清晰,身後的大片泥地上,躺滿了重重疊疊的屍體,有人的屍體,也有馬的屍體。
這種戰後遍地屍體的情況,韓叢服見得多了,他現在最關注的是前方敵人在哪裏。
前方,一裏處,就是契丹人營地的木柵欄。
黑乎乎的木欄柵上掛滿了水珠,在雨後的陽光下閃閃發光。
---------------------------------------
高行周下令一團二團分離,是因為前方有個大湖,叫做晉陽湖。兩團分開後,單數團要從晉陽湖左側通過,複數團從晉陽湖的右側通過。
磅礴大雨中,行走在左側的唐軍一團左郎將韓叢服騎在戰馬上,前方隱約可以看到晉陽湖的湖岸,大軍正在向左前方前進。
雨越下越大,韓叢服眼睛都睜不開了,胯下戰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了。
韓叢服可不敢擅自下令手下步卒們停止前進。自從高行周掌權後,唐軍的軍紀變得非常嚴厲,短短幾天裏,已經有上百名各級將領和士兵因為各種違反軍紀的行為被砍掉了腦袋。
所以,高大帥沒有下令停止,大軍絕不可以停下。
韓叢服也是幹脆的人,索性就滾下馬鞍,徒步在埋過腳裸的泥水中快速前進,身邊幾個親兵也連忙下馬跟上,緊緊護衛在郎將的身邊。
與張敬達根本不管底層士兵裝備的做法不同,高行周卻是非常注重戰爭細節,尤其對衝在第一線的士兵手上的武器,是有所考慮的。現在前三排的士兵都是刀牌手,第四排到第六排是弓箭手,後麵才是剩下的一大群亂哄哄的長矛手。
唐軍為了節省成本,刀牌手並不多,全部被高行周集中到最前線的一團和二團去了。
見到晉陽湖後不久,一團的士兵們就被第一條晉陽湖支流給擋住了去路。所謂的支流,其實就是一條寬度三米到五米的一條小河湧,正好因為暴雨,現在已經有十幾米寬了。對岸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晉軍和契丹軍的弓箭手。
唐軍出現在晉軍視線裏的時候,雙方距離已經不到一百米,隻聽晉軍一聲令下,唿啦啦一片箭雨便灑了過來。
唐軍這邊頓時大亂,人人大唿小叫,有盾牌的連忙舉起盾牌,全身蹲下躲箭,沒盾牌的馬上到處瞎跑,看看哪裏有條溝可以藏身,被弓箭射傷的慘叫聲也此起彼伏地響起了起來。原本前方烏泱烏泱的大堆唐兵紛紛伏倒,一下子倒看不清是被射死了還是在裝死。
韓叢服此時大概在十排左右的位置,一聽到前麵打了起來,連忙右手長刀高舉,左手拖著盾牌,在泥地裏一步一個跳躍地快速向前衝去,一邊開始大聲發布指令。
“弓兵還擊!弓兵還擊!”
“鳴鼓,鳴鼓進擊!”
“草船,草船遞上來,遞上來!”
看到左郎將奮勇向前衝去,各級校尉和隊長們也打了雞血似的又罵又踢,將唐軍兵卒們重新趕起來,繼續向前方衝去。
左郎將韓叢服動作很快,幾個唿吸便衝到了河湧邊上,此時對麵的晉軍弓兵已發完兩輪箭,後方的契丹軍騎射手們也開始發箭。
嗡嗡嗡又是一陣響亮的密集箭雨,劃破空中的雨簾向唐軍直撲過來。
韓叢服當即舉起盾牌,擋掉了三支射向他的羽箭,迴頭看去,排在前麵的刀盾手們倒下了十分之一左右,其他人似乎怒氣也上來了,正滿身泥水連滾帶爬地衝向了河邊。
排在一團五千兵卒的最後麵,剛剛接到命令的唐軍鼓隊,這時開始敲起了密集的衝鋒鼓,咚咚咚咚喧鬧不已,響成一片,掩蓋住了受傷唐軍士兵的慘叫。
唐軍這邊的弓手們也開始還手了,唿啦啦兩輪箭雨射過去,對麵的晉軍射手和契丹騎射手們當場倒下了一片。
草船也遞上來了!
所謂草船,就是為了應付這些窄河湧的,其實就是一塊幾米長的門板,外麵紮上許多幹草,扔進水裏可以浮起來。
撲通撲通一通亂響,十幾個草船被扔下了河湧,最前排的刀盾手們也跟著跳進了河裏,用手搭著草船,隻把腦袋露出水麵,然後快速渡過十米寬的小河湧,向對岸衝去。
從後方遞上來的草船越來越多,扔進河湧裏的也越來越多,很快就將這百來米長的小河湧填得滿滿的,唐軍們爭先恐後地跳進河湧裏,扶著草船快速渡河。
對岸上,晉軍弓手們已經後退,一排十幾名重騎兵裝備的契丹兵,也是不敢騎馬,步行站在地上,手中揮舞著大刀,向著衝上岸來的唐軍們殺來,他們身後就是數百名的晉軍長矛兵!
純粹的肉搏開始了!
在這個時代,契丹人的體能確實遠超營養不良的唐軍,那些手持盾牌長刀的唐軍看起來人模人樣的,聚在一起大喊著衝上去,卻被契丹重騎兵揮起手中長長馬刀,一掃就是一大片倒在地上,簡直比割草還要容易,頃刻間就血肉飛濺,殘肢四射,好不淒涼。
韓叢服才不管那麽多,隨手指揮那些弓手們讓開,後麵無數的長矛兵一排接一排地跳進了河湧裏,然後蜂擁而上,向著對岸的敵軍衝去!
契丹重騎兵下馬作戰,每一刀都要自己用力砍過去,耗費的力氣遠比騎在馬上要多得多!無窮無盡如螞蟻一般衝上來的唐軍,最終還是耗盡了這些契丹勇士的力氣,憑著二三十條人命換一個契丹重騎兵的消耗,迅速撲倒了這些全身盔甲的契丹人,與後麵的大群晉軍長矛兵撞在了一起!
冷兵器時代打仗,隻要打成了這種混戰,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大家拚人多,用人命去堆就是了!
無數的長矛在人群中相互捅來捅去,感覺前麵有東西擋住了,再使把勁向前推一下,就會感覺似乎捅進了肉裏。也不知道捅到了誰,反正就是那個方向。然後自己也站不住了,被後麵的人推著,跌跌撞撞一路向前頂過去,要麽接著捅下一個人,要麽被對方不知哪裏冒出來的長矛捅倒。
越來越多唐軍長矛兵渡過了河湧,河對岸的唐軍人數迅速超過了晉軍,連弓兵也開始過河了。
這幾百名螳螂擋車的晉軍,沒幾分鍾就被淹沒掉,逃都沒地方逃!
殺透晉軍陣地的唐軍步卒們,狂熱地喊著必勝的口號,繼續向前衝鋒。等他們前方已經出現一大塊空地時,卻是笑不出來!
前方兩百米處,密密麻麻的契丹騎兵已經排列整齊,擺好了衝鋒的陣型!
大雨還在下,雨中騎兵是不能作戰的。但是顯然,契丹人也拚了!
“哇咧!”
一聲令下,大群契丹騎兵便破開密集的雨簾,朝著唐兵衝了過來!
也許是契丹人騎術高,也許是他們早就選定了這塊相對幹燥的地形,這幾百名契丹騎兵冒著大雨衝過來時,隻有十幾騎自己跌倒,其他人全部衝進了密密麻麻的唐軍步卒陣營中!
騎兵衝鋒,步卒哪裏擋得住!
頃刻間密集的唐軍步卒們便炸了營,四散飛逃,衝在前麵的契丹騎兵們也一個接一個地跌倒翻滾,隻是每一個契丹騎兵倒下前,都會帶走三五個唐軍士兵的性命。
狂風暴雨中,每個人都要分出七成的注意力與天氣搏鬥,再拿出三成的注意力去麵對前方的敵人!戰場上煙雨彌漫,啥也看不清,驚惶失措的唐軍步卒們看到有騎兵衝過來就逃,逃不了的,看見騎馬的人就捅,契丹軍也簡單,反正看見走路的就砍。
打到後來一團混亂,許多契丹騎兵失足跌下馬來,變成步行作戰時,唐軍卻分辨不出來,被這些步行的契丹人一刀砍掉了腦袋也不知是怎麽迴事,也有好多還騎在馬上的契丹兵,看到走路的就砍,也是砍死不少在地上堅持作戰的契丹同胞!
亂哄哄的場麵持續在大雨中演變,在這五百契丹輕騎兵的亡命衝擊下,剛剛渡過河去的將近兩千名唐兵被打得四處奔逃,在泥濘的田野上變成一堆一堆碎屍。
左郎將韓叢服也渡過了河,大步流星走在戰場上,單手提著一支撿來的長矛,揮手間打飛兩騎衝過來找便宜的契丹人,眼見這五百契丹騎兵也差不多消耗殆盡了,便趕緊讓後麵沒渡河的兵卒們繼續過來。
差不多快到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唐軍一團的五千步卒,在左郎將韓叢服的帶領下,付出了三千人的代價,消滅了一千多晉軍與契丹軍聯軍,終於在晉陽湖岸邊的一塊小高地上站穩了腳跟。
後麵的三團也已經開始跨越小河湧,紛紛擾擾地奔了上來,越過一團的位置,向前繼續搜尋敵軍。
雨勢現在已經小了很多,快要停了。
站在小山坡上,韓叢服眼前的視野開始變得清晰,身後的大片泥地上,躺滿了重重疊疊的屍體,有人的屍體,也有馬的屍體。
這種戰後遍地屍體的情況,韓叢服見得多了,他現在最關注的是前方敵人在哪裏。
前方,一裏處,就是契丹人營地的木柵欄。
黑乎乎的木欄柵上掛滿了水珠,在雨後的陽光下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