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載!”
9月6日傍晚,中將師團長栗林忠道和上萬名近衛第二師團官兵一樣,振臂高唿。
經過兩天三夜激戰,在海軍艦炮、飛機掩護下,栗林忠道終於擊破在聖誕島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6師(欠一團)抵抗,完整占領了該島。
在這場殊死搏殺中,陸戰6師打得非常頑強,雖然第二天就失去了空中掩護和炮兵優勢,但他們充分發揮物資充足、步兵火力兇猛、熟悉島礁地形的特點,給予對手重大殺傷,近衛第二師團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人數超過3000餘,損失80多輛坦克。
這代價讓栗林忠道本人很吃驚,也讓近衛第二師團從上到下收起了小看美軍的心態。
近衛第二師團不是一般的陸軍部隊,出發前是經過火力和裝甲強化的,連一般部隊沒有的虎式坦克在第二師團也能找到12輛,其他新銳武器更是不少,如從德國引入半履帶裝甲車、希姆萊管風琴、追獵者坦殲,戰車聯隊重點裝備了日本新生產的四式坦克——奇托。說是新坦克,其實是t-34日本拉皮版,使用坦克炮,倒更像是t-34底盤搭載改良後的德國4號炮塔的雜交品種,相對謝爾曼們剛好半斤八兩。
其他步兵手中的武器也不差,全員裝備99式步機槍,另外諸如stg43突擊步槍、美國勃朗寧重機槍也裝備了一批,還擁有對日本陸軍而言非常罕見的無後坐力炮等武器,完全稱得上裝備精良,在技術裝備上稱得上完全碾壓普通陸軍師團。
但這種裝備對付美國部隊打起來還是有些吃力,特別是在近戰中,99式步槍雖比以前的38步槍強不少,但99式步、機槍組合還是壓不住美國人用m1加蘭德+bar的組合,至於勃朗寧重機槍美國人也有且更多,要不是靠部分stg43撐場子和少量從裝甲車上拆下來的mg42壓住陣腳,在夜間火力對射時還打不過美國人。
當然白天美國人就隻能被動挨打,聯合艦隊的艦炮炮火和頭頂盤旋的攻擊機為栗林忠道提供了極大的火力壓製。
快速拿下聖誕島是塚原對第二師團唯一的要求,每多拖一天,聯合艦隊就麵臨珍珠港陸航的威脅,雖然美軍現在不敢大模大樣來進攻機動艦隊會炮擊艦隊,但不等於不對運輸部隊特別是油輪下手,角田覺治統帥的機動艦隊最近這段時間艦載機損失不小,現在又要配合地麵進攻,掩護運輸艦隊的力度隻降不增。時間拖得越久,對艦隊越不利——塚原是拚著油輪損失在打這個登陸戰!
美國高層同樣十分震動:僅僅60來個小時,一個人數高達1.4萬餘人的陸戰師便被打光,這已是第4個折在日本手裏的陸戰師了。
海軍陸戰隊到目前為止一共編成6個現役師,陸戰1師在瓜島被堀悌吉用上百門艦炮打垮了,至今恢複不過來,心有餘悸;另外2個陸戰師在塔拉瓦戰役中先後遭受重創;現在陸戰6師的下場也很糟糕,除一個團以外全軍覆滅(最後被俘美軍將近4000人)。
金上將當初為彌補塔拉瓦戰役後陸戰隊損失,除進行人員補充外,還額外編練了第7、8兩個陸戰隊後備師,現在這兩支部隊還未建成,一線隊伍已遭受重創,現在能拉出去打仗的陸戰隊隻有2個師。
但華盛頓沒時間為聖誕島的損失而長籲短歎,丟掉該島本就在參聯會預期內,無非是時間長短而已。
雖然丟掉的速度快了一點,但取得的戰果甚至比最初估計得要樂觀。在擊沉日軍40萬噸各類艦艇的成績麵前,軍心浮動的陸航稍微安定,大家都承認一個現實:陸航犧牲很大,戰果不小,這40萬噸軍艦戰果超過了海軍在南美戰場的擊沉成績!(當然質量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杜魯門給陸航畫的大餅——戰後建設獨立空軍得到了各方麵的讚許和同意。
現在讓參聯會揪心的是南美越來越趨於惡化的局勢:
南美盟軍主力是美國陸軍第五集團軍,原一共擁有11個師級單位(部分師不滿員),20多萬人,後又增加了3個師級單位,總人數將近27萬,是美軍編製規模最大的集團軍,戰鬥力也算首屈一指。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陸軍一直全速擴充,到目前為止一共已正式編練成近80個師(不含國民警衛隊師),另外還有20多個師在編練。80個師中包括14個裝甲師、2個騎兵師(其實也是裝甲師),而光第五集團軍就擁有14個師級單位,其中包括大紅1師、騎兵1師、裝甲3師等老牌勁旅,也包括裝甲12師等新成軍部隊。
當初除小羅斯福集群突前的2萬人外,其餘大體分布如下:厄瓜多爾2萬餘,哥倫比亞加委內瑞拉近4萬,法屬、荷屬、英屬圭亞那合計近2萬(另有三國盟軍總計8000餘人),薩爾瓦多是美軍主力,擁有11萬多官兵,累西腓地區有5萬餘人。加上各盟軍的部隊,南美戰區地麵部隊總兵力已突破30萬。
但這個兵力優勢並未轉化為戰場優勢。
在德軍突襲薩爾瓦多後,第一支崩潰的部隊就是巴西師,敗軍不但衝散了美軍的陣腳,還把恐慌氣氛渲染到了極致,然後克拉克指揮一部分丟掉重裝備的部隊撤退,並要求小羅斯福集群快速靠攏。
在巴頓抵達薩爾瓦多前,該地美軍變成9萬多人,另有近2萬部隊正從薩爾瓦多向累西腓撤退。巴頓一接受集團軍指揮職務後,立即讓各部穩住陣腳,並還和克拉克吵了一架——後者堅持快速撤退,認為固守、反擊都沒有意義,巴頓則持有完全相反的觀點。
馬歇爾和參聯會大部分人讚同巴頓的意見——薩爾瓦多美軍好歹將近10萬,德軍還不到1萬,為什麽不進攻反而選擇撤退?命令一下達後,克拉克怏怏不快地把全部指揮權交給巴頓,自己帶著一部分分飛往了累西腓。
但這種稍縱即逝的戰機很快就變成了泡影:戰場嗅覺敏銳的隆美爾緊接著往薩爾瓦多投放了1個步兵師、2個陸戰旅、1個重裝甲營和1個空軍聯隊3萬餘人,同時命令紹肯不顧一切發起猛攻。
增兵防止了薩爾瓦多被美軍奪迴,紹肯的進攻則加劇了南翼美軍的恐慌。
4天後戰局急轉直下,隨著小羅斯福集群被殲滅及巴頓反擊薩爾瓦多失敗,第五集團軍的處境變得非常不妙。
連日與隆美爾所部激戰的第5集團軍總數下降到隻有8萬出頭(還包括小羅斯福派遣掩護海軍的3個營加海軍休伊特的4000餘人),在多名師長聯合請求下,巴頓終於下達了撤退命令。
為防德軍大肆追擊,巴頓將後撤部隊分成3波,依次滾動撤退,海軍集群、跳傘後被營救的陸航官兵都跟著集團軍司令部走,3個羅斯福集群步兵營成了司令部唯一的直屬部隊。
但隆美爾偏偏粘住不放,以猛烈的短促突擊打得美軍後衛部隊苦不堪言,仿佛一條兇猛的鬣狗,沒能力扼殺整頭大象,但卻一次次利用自己的靈活和兇猛撲到對方身上撕咬下肉來,直到對方遍體鱗傷、傷痕累累。
巴頓不止一次包圍過隆美爾突前的裝甲部隊,但隻包圍沒用,美軍裝甲部隊根本啃不動以虎2為核心的重裝甲營矛頭,一旦時間拖長,德軍後續部隊和龐大的攻擊機群馬上會飛撲過來支援,包圍圈裏的德軍戰鬥群非常坦然自若,似乎對包圍極有經驗,美軍崩壞了牙齒也難以下咽,隻能悻悻然放棄。
隆美爾吃準了巴頓兵無戰心的特點而靠這種手段加以掩殺——我就是喜歡你看我不爽但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巴頓現在也看出來了,之所以第五集團軍這幾個師長要求一起抱團撤退,根本不是為了更好地保存實力,而是誰都害怕被單獨留下來斷後!——那意味著全師覆滅。一個師長如果部隊打光了而自己獨存,還有什麽麵目再迴國去?
這幾個師長也不同意巴頓率部斷後,斷後風險太大,何況哪有集團軍司令官為師長們斷後的?一旦巴頓戰死,暴跳如雷的馬歇爾一定會拿他們開刀——眾人還不知道馬歇爾已重病住院了。再退一步說,即便巴頓斷後也需要部隊,現在集團軍直屬部隊雖然還有名頭,但丟光了重裝備,總不能讓3個營步兵和海軍戰鬥群上陣吧?
現在這些高級軍官既不願自己去死,也不願讓巴頓去死,因此全集團軍隻能在這種彼此心照不宣的無可奈何中選擇了次優的撤退辦法,雖然速度不快,比起一部斷後、主力突進要慢得多,但比各自為戰,亂糟糟奪路而逃顯然要有秩序得多,士氣、補給也能勉強維持,華盛頓默認了這種做法,隻希望巴頓能將大部分主力帶迴累西腓去。
可隆美爾絕不肯如此輕易地放第五集團軍迴去,9月7日淩晨,代號“右勾拳”的登陸攔截行動展開,德軍海軍運輸部隊運送第2裝甲擲彈兵師準備去阿拉卡盧登陸,他們的目標是截斷美軍退路……
9月6日傍晚,中將師團長栗林忠道和上萬名近衛第二師團官兵一樣,振臂高唿。
經過兩天三夜激戰,在海軍艦炮、飛機掩護下,栗林忠道終於擊破在聖誕島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6師(欠一團)抵抗,完整占領了該島。
在這場殊死搏殺中,陸戰6師打得非常頑強,雖然第二天就失去了空中掩護和炮兵優勢,但他們充分發揮物資充足、步兵火力兇猛、熟悉島礁地形的特點,給予對手重大殺傷,近衛第二師團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人數超過3000餘,損失80多輛坦克。
這代價讓栗林忠道本人很吃驚,也讓近衛第二師團從上到下收起了小看美軍的心態。
近衛第二師團不是一般的陸軍部隊,出發前是經過火力和裝甲強化的,連一般部隊沒有的虎式坦克在第二師團也能找到12輛,其他新銳武器更是不少,如從德國引入半履帶裝甲車、希姆萊管風琴、追獵者坦殲,戰車聯隊重點裝備了日本新生產的四式坦克——奇托。說是新坦克,其實是t-34日本拉皮版,使用坦克炮,倒更像是t-34底盤搭載改良後的德國4號炮塔的雜交品種,相對謝爾曼們剛好半斤八兩。
其他步兵手中的武器也不差,全員裝備99式步機槍,另外諸如stg43突擊步槍、美國勃朗寧重機槍也裝備了一批,還擁有對日本陸軍而言非常罕見的無後坐力炮等武器,完全稱得上裝備精良,在技術裝備上稱得上完全碾壓普通陸軍師團。
但這種裝備對付美國部隊打起來還是有些吃力,特別是在近戰中,99式步槍雖比以前的38步槍強不少,但99式步、機槍組合還是壓不住美國人用m1加蘭德+bar的組合,至於勃朗寧重機槍美國人也有且更多,要不是靠部分stg43撐場子和少量從裝甲車上拆下來的mg42壓住陣腳,在夜間火力對射時還打不過美國人。
當然白天美國人就隻能被動挨打,聯合艦隊的艦炮炮火和頭頂盤旋的攻擊機為栗林忠道提供了極大的火力壓製。
快速拿下聖誕島是塚原對第二師團唯一的要求,每多拖一天,聯合艦隊就麵臨珍珠港陸航的威脅,雖然美軍現在不敢大模大樣來進攻機動艦隊會炮擊艦隊,但不等於不對運輸部隊特別是油輪下手,角田覺治統帥的機動艦隊最近這段時間艦載機損失不小,現在又要配合地麵進攻,掩護運輸艦隊的力度隻降不增。時間拖得越久,對艦隊越不利——塚原是拚著油輪損失在打這個登陸戰!
美國高層同樣十分震動:僅僅60來個小時,一個人數高達1.4萬餘人的陸戰師便被打光,這已是第4個折在日本手裏的陸戰師了。
海軍陸戰隊到目前為止一共編成6個現役師,陸戰1師在瓜島被堀悌吉用上百門艦炮打垮了,至今恢複不過來,心有餘悸;另外2個陸戰師在塔拉瓦戰役中先後遭受重創;現在陸戰6師的下場也很糟糕,除一個團以外全軍覆滅(最後被俘美軍將近4000人)。
金上將當初為彌補塔拉瓦戰役後陸戰隊損失,除進行人員補充外,還額外編練了第7、8兩個陸戰隊後備師,現在這兩支部隊還未建成,一線隊伍已遭受重創,現在能拉出去打仗的陸戰隊隻有2個師。
但華盛頓沒時間為聖誕島的損失而長籲短歎,丟掉該島本就在參聯會預期內,無非是時間長短而已。
雖然丟掉的速度快了一點,但取得的戰果甚至比最初估計得要樂觀。在擊沉日軍40萬噸各類艦艇的成績麵前,軍心浮動的陸航稍微安定,大家都承認一個現實:陸航犧牲很大,戰果不小,這40萬噸軍艦戰果超過了海軍在南美戰場的擊沉成績!(當然質量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杜魯門給陸航畫的大餅——戰後建設獨立空軍得到了各方麵的讚許和同意。
現在讓參聯會揪心的是南美越來越趨於惡化的局勢:
南美盟軍主力是美國陸軍第五集團軍,原一共擁有11個師級單位(部分師不滿員),20多萬人,後又增加了3個師級單位,總人數將近27萬,是美軍編製規模最大的集團軍,戰鬥力也算首屈一指。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陸軍一直全速擴充,到目前為止一共已正式編練成近80個師(不含國民警衛隊師),另外還有20多個師在編練。80個師中包括14個裝甲師、2個騎兵師(其實也是裝甲師),而光第五集團軍就擁有14個師級單位,其中包括大紅1師、騎兵1師、裝甲3師等老牌勁旅,也包括裝甲12師等新成軍部隊。
當初除小羅斯福集群突前的2萬人外,其餘大體分布如下:厄瓜多爾2萬餘,哥倫比亞加委內瑞拉近4萬,法屬、荷屬、英屬圭亞那合計近2萬(另有三國盟軍總計8000餘人),薩爾瓦多是美軍主力,擁有11萬多官兵,累西腓地區有5萬餘人。加上各盟軍的部隊,南美戰區地麵部隊總兵力已突破30萬。
但這個兵力優勢並未轉化為戰場優勢。
在德軍突襲薩爾瓦多後,第一支崩潰的部隊就是巴西師,敗軍不但衝散了美軍的陣腳,還把恐慌氣氛渲染到了極致,然後克拉克指揮一部分丟掉重裝備的部隊撤退,並要求小羅斯福集群快速靠攏。
在巴頓抵達薩爾瓦多前,該地美軍變成9萬多人,另有近2萬部隊正從薩爾瓦多向累西腓撤退。巴頓一接受集團軍指揮職務後,立即讓各部穩住陣腳,並還和克拉克吵了一架——後者堅持快速撤退,認為固守、反擊都沒有意義,巴頓則持有完全相反的觀點。
馬歇爾和參聯會大部分人讚同巴頓的意見——薩爾瓦多美軍好歹將近10萬,德軍還不到1萬,為什麽不進攻反而選擇撤退?命令一下達後,克拉克怏怏不快地把全部指揮權交給巴頓,自己帶著一部分分飛往了累西腓。
但這種稍縱即逝的戰機很快就變成了泡影:戰場嗅覺敏銳的隆美爾緊接著往薩爾瓦多投放了1個步兵師、2個陸戰旅、1個重裝甲營和1個空軍聯隊3萬餘人,同時命令紹肯不顧一切發起猛攻。
增兵防止了薩爾瓦多被美軍奪迴,紹肯的進攻則加劇了南翼美軍的恐慌。
4天後戰局急轉直下,隨著小羅斯福集群被殲滅及巴頓反擊薩爾瓦多失敗,第五集團軍的處境變得非常不妙。
連日與隆美爾所部激戰的第5集團軍總數下降到隻有8萬出頭(還包括小羅斯福派遣掩護海軍的3個營加海軍休伊特的4000餘人),在多名師長聯合請求下,巴頓終於下達了撤退命令。
為防德軍大肆追擊,巴頓將後撤部隊分成3波,依次滾動撤退,海軍集群、跳傘後被營救的陸航官兵都跟著集團軍司令部走,3個羅斯福集群步兵營成了司令部唯一的直屬部隊。
但隆美爾偏偏粘住不放,以猛烈的短促突擊打得美軍後衛部隊苦不堪言,仿佛一條兇猛的鬣狗,沒能力扼殺整頭大象,但卻一次次利用自己的靈活和兇猛撲到對方身上撕咬下肉來,直到對方遍體鱗傷、傷痕累累。
巴頓不止一次包圍過隆美爾突前的裝甲部隊,但隻包圍沒用,美軍裝甲部隊根本啃不動以虎2為核心的重裝甲營矛頭,一旦時間拖長,德軍後續部隊和龐大的攻擊機群馬上會飛撲過來支援,包圍圈裏的德軍戰鬥群非常坦然自若,似乎對包圍極有經驗,美軍崩壞了牙齒也難以下咽,隻能悻悻然放棄。
隆美爾吃準了巴頓兵無戰心的特點而靠這種手段加以掩殺——我就是喜歡你看我不爽但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巴頓現在也看出來了,之所以第五集團軍這幾個師長要求一起抱團撤退,根本不是為了更好地保存實力,而是誰都害怕被單獨留下來斷後!——那意味著全師覆滅。一個師長如果部隊打光了而自己獨存,還有什麽麵目再迴國去?
這幾個師長也不同意巴頓率部斷後,斷後風險太大,何況哪有集團軍司令官為師長們斷後的?一旦巴頓戰死,暴跳如雷的馬歇爾一定會拿他們開刀——眾人還不知道馬歇爾已重病住院了。再退一步說,即便巴頓斷後也需要部隊,現在集團軍直屬部隊雖然還有名頭,但丟光了重裝備,總不能讓3個營步兵和海軍戰鬥群上陣吧?
現在這些高級軍官既不願自己去死,也不願讓巴頓去死,因此全集團軍隻能在這種彼此心照不宣的無可奈何中選擇了次優的撤退辦法,雖然速度不快,比起一部斷後、主力突進要慢得多,但比各自為戰,亂糟糟奪路而逃顯然要有秩序得多,士氣、補給也能勉強維持,華盛頓默認了這種做法,隻希望巴頓能將大部分主力帶迴累西腓去。
可隆美爾絕不肯如此輕易地放第五集團軍迴去,9月7日淩晨,代號“右勾拳”的登陸攔截行動展開,德軍海軍運輸部隊運送第2裝甲擲彈兵師準備去阿拉卡盧登陸,他們的目標是截斷美軍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