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知道,你手下一個團損失了80%,另一個團損失了一半,阿諾德將軍的陸航損失了700多架飛機和近300個飛行員(機組),再加上島上駐軍的傷亡,我們整體傷亡或許會超過德軍數倍,但你要明白,評價一場戰役的目標絕對不是隻看傷亡,而是要看作戰目標是否完成最初預期。”馬歇爾道,“難道我們能因為顧忌傷亡而不打仗麽?這樣我們根本不必要對德國宣戰,因為隻要打仗總會有損失。你們損失固然不小,但與整體戰略形勢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
“在百慕大群島淪入敵手時,在東海岸數千萬民眾遭受德軍軍艦和飛機威脅時,82空降師奮勇出擊,奪迴了該島,擊破了敵人的宣傳攻勢,這是其一;你們救迴了島上被迫投降的友軍,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企圖,這是其二;你們用劣勢的裝備從空中突擊,展現了美國軍隊一往無前的銳氣和勇氣,團結並鼓舞了更多美國人民,這是其三……總統表示,整場戰役不僅要看軍事意義,還要看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
李奇微點頭不語:馬歇爾和羅斯福都已下了結論,自己當然隻能讚同。
“你可以看看這幾天的報紙……”馬歇爾隨手遞給他《華盛頓郵報》、《基督教箴言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出版的報紙,一個個誇張的標題映入眼簾:
“飛將軍自重霄入——馬修-李奇微將軍與82空降師百慕大浴血記……”
“偉大勝利的締造者、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的毀滅者——美國陸軍82空降師及其卓越指揮官馬修-李奇微將軍……”
“美利堅需要更多的李奇微和82空降師……”
“他以一己之力收複百慕大群島,殲滅德軍數千……本報認為,這種戰績絕不是偶然,因為記者在極其巧合的情況下采訪到了一位目擊者,出於保密原因不能透露他的身份和名字,他前幾天負責五角大樓外圍執勤,某天淩晨忽然發現有人全副武裝從天而降,直衝五角大樓,行動幹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他一開始以為是敵軍破壞,後來看到憲兵接應才知道是李奇微將軍連夜領受作戰任務……如果一師之長,一位將軍也能像李奇微先生那樣具備高超的戰鬥技巧,我們相信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一定不會弱……”李奇微看著這樣的報道,隻有苦笑,“記者們言過其實、吹捧過頭了,希望阿諾德將軍和英格索爾將軍不要怪我,沒有他們的支援和幫助,我們不會有這個結果。”
“他們都是通情達理的人,認為你完全配得上這些榮譽……好了,不說這些了,你先休息一下,給你太太和家人打個平安的電話,然後晚上準備覲見總統,他對你很關心,一直關注你在百慕大上的戰鬥情況,如果不是因為身體抱恙,他今天本來會親自來碼頭迎接你。”馬歇爾意猶未盡地說,“總統準備晉升你為中將,另外還建議把101空降師也歸你管轄,希望你盡快完成82空降師的重整,然後再加上一些特勤單元和指揮機構共同組成全美第18空降軍,他同時希望將來打亞速爾的戰役中能看到你再次率部出擊。這段時間你的任務會很重,一方麵你要負責部隊補充與整訓,另一方麵你要把與德軍交手的心得和經驗傳授全軍。”
李奇微頓時愕然,1941年戰爭爆發時他才是個上校而已,兩年時間裏接著跨越了準將和少將,這就要變中將了,這樣的火箭速度讓他感覺有點發蒙。更發暈的是要打亞速爾,一想起百慕大上那慘重的傷亡他就心有餘悸,不知下次去打亞速爾得死多少人。
馬歇爾看出了他的顧慮,寬慰道:“我們會有妥善的計劃和充分的支援,不會讓部隊貿然衝上去,至於晉升問題,陸軍係統一致通過,沒人表示異議,金上將還一個勁威脅我,如果陸軍不給你升官,他讓你去陸戰隊帶一個軍!哼,我怎麽能讓他如願?”
“感謝長官栽培。”
馬歇爾欣慰地點點頭,李奇微還是能幹的,也打出了成績,不枉自己當年把他調往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後來又推薦他出任82空降師師長的苦心栽培。這次戰役也是對馬歇爾本人的重大考驗,如果他推薦的將領人選作戰總是失敗,他相信不僅民眾會喪失信心,總統也會動搖對自己的信任,李奇微關鍵時候爭了氣,就是要大力表彰和獎勵,中將軍銜算什麽,如果將來對方繼續表現出色,總參謀長的位置也可以傳給他——馬修-李奇微可才隻有48歲啊!
“你還有什麽要求麽?”
“我個人沒有要求。”李奇微搖搖頭,“不過希望政府和軍方能對這次戰役的傷亡者和立功者從厚撫恤和表彰,因為損失畢竟太慘重了。”
“這是當然,過兩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將宣布有關決定,他們都是美利堅的英雄,總統和參聯會不會虧待他們的。”
圍繞百慕大戰役的結果,德美兩國打起了口水戰,“歐洲之聲”嘲笑美國人廉價的勝利:如果說被打成一片廢墟的百慕大島、傷亡幾倍於我軍的損失也能叫勝利,那我們不知道失敗該怎麽形容……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憤怒地還擊:你們不是說要進犯東海岸麽?你們不是說要擊沉我們出港的船隻嗎?現在我們就在這裏,你們的艦隊呢?你們的飛機呢?我們等著你們來!你們來多少,我們就幹掉多少!
不過,一向親自指導“歐洲之聲”工作的霍夫曼現在顧不上口水戰,他得到了比百慕大戰役更令人心煩意亂的消息。
“隆美爾不肯交出運輸機部隊?還要求把後續部隊派給他?增援中亞兵力到20萬?”霍夫曼聽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凱特爾道,“他這什麽意思?他要打到中國或印度去?”
“這當然不是……”凱特爾尷尬地笑笑,他以為這消息元首早就知道了,沒想到後者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就有點奇怪,眾所周知隆美爾是元首的愛將,他提出的要求幾乎就沒有什麽不滿足的,這次怎麽會?
他卻不知道霍夫曼最近一直在強調加強製度管理,增強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長的權威,增強聯合戰區司令部的指揮權威,避免以前那樣一點事就直接一杆子捅到柏林——他是陸軍總司令不假,但並不等於要直接管到每個集團軍,那樣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所以隆美爾很心領神會地將報告先發給了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
“他的理由是兩條,第一條,他發現俄國人在調集大軍準備圍剿他,很可能馬上要切斷其補給線,運輸機部隊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走;第二,他希望能在中亞戰區吸引更多敵軍,為‘曙光’戰役增加更多助力。”凱特爾道,“總參謀部也發現了情況有點不太對頭,敵軍調動情況極為詭異,蔡茨勒將軍因此給了其他的建議——讓他向南轉進伊朗。”
“轉進伊朗?”霍夫曼仔細看了看地圖,問道,“他是怎麽考慮的?”
“增兵10萬是可以做到的,但目前南線戰役尚未發起,我軍必須通過厲害進行人員增援和補給,再投放10萬兵力不成問題,可要再多投放10萬補給就非常困難了;其次,如果我軍增兵之後敵軍繼續增兵怎麽辦?我們不可能無限製往中亞派兵,敵人卻可以源源不斷地調兵遣將,他們放棄了中路焦土地帶的抵禦,騰出了大量兵力,中亞對他們是內線作戰,距離近、補給方便,我們不具備類似條件;然後,在中亞大打一場並不符合當前的戰略意圖,冬季雪季之後,機械化部隊移動將非常困難,隻有山地步兵才行,我軍最多的山地部隊全部集中在挪威,調往東線緩不濟急;最後,現在撤退也來不及了,或者說,人員大概能撤退,裝備是撤不下來的——全部搭乘運輸機離開,不管裝備。”
霍夫曼搖搖頭,變成徒手兵離開中亞顯然不是個好主意,這些裝備他損失得起,這麵子他丟不起,中亞各國剛剛宣布獨立並向軸心靠攏,如果這時德軍因為蘇軍威脅而丟盔曳甲地迴去——就像英美在非洲那樣,中亞各國好不容易扶持起來的民族政權馬上就會被蘇維埃撲殺,這對士氣、對民心、對德國在盟國麵前的威信都是重大打擊。隆美爾大概就是基於這一點才提出加強補給並增兵的要求。
於是,霍夫曼現在就麵臨兩個選擇,一個是按蔡茨勒的意見,曙光戰役繼續按部就班,隆美爾向伊朗轉進,大不了等明年開春再打迴來;另一個是按隆美爾的意見,加強中亞兵力並增強補給能力,至於曙光戰役,因為中亞戰局的牽製,或許不再需要這麽多補給力量。
兩種意見都有點兒道理,凱特爾不能明擺著發表意見,所以官司現在打到了柏林,現在輪到霍夫曼為選擇而頭疼了……
:。:
“在百慕大群島淪入敵手時,在東海岸數千萬民眾遭受德軍軍艦和飛機威脅時,82空降師奮勇出擊,奪迴了該島,擊破了敵人的宣傳攻勢,這是其一;你們救迴了島上被迫投降的友軍,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企圖,這是其二;你們用劣勢的裝備從空中突擊,展現了美國軍隊一往無前的銳氣和勇氣,團結並鼓舞了更多美國人民,這是其三……總統表示,整場戰役不僅要看軍事意義,還要看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
李奇微點頭不語:馬歇爾和羅斯福都已下了結論,自己當然隻能讚同。
“你可以看看這幾天的報紙……”馬歇爾隨手遞給他《華盛頓郵報》、《基督教箴言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出版的報紙,一個個誇張的標題映入眼簾:
“飛將軍自重霄入——馬修-李奇微將軍與82空降師百慕大浴血記……”
“偉大勝利的締造者、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的毀滅者——美國陸軍82空降師及其卓越指揮官馬修-李奇微將軍……”
“美利堅需要更多的李奇微和82空降師……”
“他以一己之力收複百慕大群島,殲滅德軍數千……本報認為,這種戰績絕不是偶然,因為記者在極其巧合的情況下采訪到了一位目擊者,出於保密原因不能透露他的身份和名字,他前幾天負責五角大樓外圍執勤,某天淩晨忽然發現有人全副武裝從天而降,直衝五角大樓,行動幹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他一開始以為是敵軍破壞,後來看到憲兵接應才知道是李奇微將軍連夜領受作戰任務……如果一師之長,一位將軍也能像李奇微先生那樣具備高超的戰鬥技巧,我們相信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一定不會弱……”李奇微看著這樣的報道,隻有苦笑,“記者們言過其實、吹捧過頭了,希望阿諾德將軍和英格索爾將軍不要怪我,沒有他們的支援和幫助,我們不會有這個結果。”
“他們都是通情達理的人,認為你完全配得上這些榮譽……好了,不說這些了,你先休息一下,給你太太和家人打個平安的電話,然後晚上準備覲見總統,他對你很關心,一直關注你在百慕大上的戰鬥情況,如果不是因為身體抱恙,他今天本來會親自來碼頭迎接你。”馬歇爾意猶未盡地說,“總統準備晉升你為中將,另外還建議把101空降師也歸你管轄,希望你盡快完成82空降師的重整,然後再加上一些特勤單元和指揮機構共同組成全美第18空降軍,他同時希望將來打亞速爾的戰役中能看到你再次率部出擊。這段時間你的任務會很重,一方麵你要負責部隊補充與整訓,另一方麵你要把與德軍交手的心得和經驗傳授全軍。”
李奇微頓時愕然,1941年戰爭爆發時他才是個上校而已,兩年時間裏接著跨越了準將和少將,這就要變中將了,這樣的火箭速度讓他感覺有點發蒙。更發暈的是要打亞速爾,一想起百慕大上那慘重的傷亡他就心有餘悸,不知下次去打亞速爾得死多少人。
馬歇爾看出了他的顧慮,寬慰道:“我們會有妥善的計劃和充分的支援,不會讓部隊貿然衝上去,至於晉升問題,陸軍係統一致通過,沒人表示異議,金上將還一個勁威脅我,如果陸軍不給你升官,他讓你去陸戰隊帶一個軍!哼,我怎麽能讓他如願?”
“感謝長官栽培。”
馬歇爾欣慰地點點頭,李奇微還是能幹的,也打出了成績,不枉自己當年把他調往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後來又推薦他出任82空降師師長的苦心栽培。這次戰役也是對馬歇爾本人的重大考驗,如果他推薦的將領人選作戰總是失敗,他相信不僅民眾會喪失信心,總統也會動搖對自己的信任,李奇微關鍵時候爭了氣,就是要大力表彰和獎勵,中將軍銜算什麽,如果將來對方繼續表現出色,總參謀長的位置也可以傳給他——馬修-李奇微可才隻有48歲啊!
“你還有什麽要求麽?”
“我個人沒有要求。”李奇微搖搖頭,“不過希望政府和軍方能對這次戰役的傷亡者和立功者從厚撫恤和表彰,因為損失畢竟太慘重了。”
“這是當然,過兩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將宣布有關決定,他們都是美利堅的英雄,總統和參聯會不會虧待他們的。”
圍繞百慕大戰役的結果,德美兩國打起了口水戰,“歐洲之聲”嘲笑美國人廉價的勝利:如果說被打成一片廢墟的百慕大島、傷亡幾倍於我軍的損失也能叫勝利,那我們不知道失敗該怎麽形容……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憤怒地還擊:你們不是說要進犯東海岸麽?你們不是說要擊沉我們出港的船隻嗎?現在我們就在這裏,你們的艦隊呢?你們的飛機呢?我們等著你們來!你們來多少,我們就幹掉多少!
不過,一向親自指導“歐洲之聲”工作的霍夫曼現在顧不上口水戰,他得到了比百慕大戰役更令人心煩意亂的消息。
“隆美爾不肯交出運輸機部隊?還要求把後續部隊派給他?增援中亞兵力到20萬?”霍夫曼聽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凱特爾道,“他這什麽意思?他要打到中國或印度去?”
“這當然不是……”凱特爾尷尬地笑笑,他以為這消息元首早就知道了,沒想到後者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就有點奇怪,眾所周知隆美爾是元首的愛將,他提出的要求幾乎就沒有什麽不滿足的,這次怎麽會?
他卻不知道霍夫曼最近一直在強調加強製度管理,增強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長的權威,增強聯合戰區司令部的指揮權威,避免以前那樣一點事就直接一杆子捅到柏林——他是陸軍總司令不假,但並不等於要直接管到每個集團軍,那樣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所以隆美爾很心領神會地將報告先發給了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
“他的理由是兩條,第一條,他發現俄國人在調集大軍準備圍剿他,很可能馬上要切斷其補給線,運輸機部隊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走;第二,他希望能在中亞戰區吸引更多敵軍,為‘曙光’戰役增加更多助力。”凱特爾道,“總參謀部也發現了情況有點不太對頭,敵軍調動情況極為詭異,蔡茨勒將軍因此給了其他的建議——讓他向南轉進伊朗。”
“轉進伊朗?”霍夫曼仔細看了看地圖,問道,“他是怎麽考慮的?”
“增兵10萬是可以做到的,但目前南線戰役尚未發起,我軍必須通過厲害進行人員增援和補給,再投放10萬兵力不成問題,可要再多投放10萬補給就非常困難了;其次,如果我軍增兵之後敵軍繼續增兵怎麽辦?我們不可能無限製往中亞派兵,敵人卻可以源源不斷地調兵遣將,他們放棄了中路焦土地帶的抵禦,騰出了大量兵力,中亞對他們是內線作戰,距離近、補給方便,我們不具備類似條件;然後,在中亞大打一場並不符合當前的戰略意圖,冬季雪季之後,機械化部隊移動將非常困難,隻有山地步兵才行,我軍最多的山地部隊全部集中在挪威,調往東線緩不濟急;最後,現在撤退也來不及了,或者說,人員大概能撤退,裝備是撤不下來的——全部搭乘運輸機離開,不管裝備。”
霍夫曼搖搖頭,變成徒手兵離開中亞顯然不是個好主意,這些裝備他損失得起,這麵子他丟不起,中亞各國剛剛宣布獨立並向軸心靠攏,如果這時德軍因為蘇軍威脅而丟盔曳甲地迴去——就像英美在非洲那樣,中亞各國好不容易扶持起來的民族政權馬上就會被蘇維埃撲殺,這對士氣、對民心、對德國在盟國麵前的威信都是重大打擊。隆美爾大概就是基於這一點才提出加強補給並增兵的要求。
於是,霍夫曼現在就麵臨兩個選擇,一個是按蔡茨勒的意見,曙光戰役繼續按部就班,隆美爾向伊朗轉進,大不了等明年開春再打迴來;另一個是按隆美爾的意見,加強中亞兵力並增強補給能力,至於曙光戰役,因為中亞戰局的牽製,或許不再需要這麽多補給力量。
兩種意見都有點兒道理,凱特爾不能明擺著發表意見,所以官司現在打到了柏林,現在輪到霍夫曼為選擇而頭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