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空軍第17集團軍的犧牲並非毫無價值,由於連續兩天發生大規模戰鬥機交戰,出於安全起見,第四航空隊停止對坦波夫附近轟炸,利用這段極為寶貴的時間,布良斯克方麵軍不但全數縮迴坦波夫,還拚命構築了不少街壘工事。但這個損失結果是隱瞞不住的,很快就報給了莫斯科。
坦波夫空戰損失之大連斯大林都被驚動了,準備親自過問空軍問題,就如同當初他每天過問伊爾-2強擊機的產量一樣,他讓人招來了原先分管空軍的副國防人民委員、上個月剛出任空軍總司令的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大將,一見麵就劈頭蓋腦地問道:
“諾維科夫同誌,前線損失如此巨大您知道否?”
“我完全清楚,實際上我反對他們這麽蠻幹,不過您知道的,現在調配空軍集團軍、發布作戰命令的決定權並不在我手裏,空軍司令部隻是起協調作用。”諾維科夫平靜地說道,但這種平靜下蘊藏的不滿讓斯大林忍不住皺起眉頭。
“你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德國人那一套,搞空軍建製、指揮?”
“這……”諾維科夫也有點躊躇,不知道應該怎麽說,後麵半句他是讚同的,但一旦前麵扣了“學習德國人”的帽子,這話就不能說了,他雖然政治鬥爭經驗不算豐富,但起碼的辨別能力還是有的,隻能避重就輕地解釋,“空軍配合方麵軍司令員參與作戰理所當然,接受大本營和總參謀部指揮也完全沒問題,關鍵是有關作戰任務英國聽取空軍指戰員的建議,不能盲目亂來,更不能套用陸軍的作戰方式安排到空軍上,列伊捷爾同誌對這次空戰的期望就犯了操之過急的毛病。”
“那您說說,坦波夫空戰到底犯了什麽原則錯誤?”
“不應該出動大編隊機群與德軍主動空戰,戰鬥機部隊應該以多隊伍、小編隊、大範圍的方式掩護伊爾-2強擊機對地麵發動突擊,以空戰遊擊戰形式迫使敵人疲於奔命,我們的目標不是敵人的戰鬥機或轟炸機,我們主要進攻目標應該是敵人裝甲部隊。”
“那為什麽德國人的進攻目標不是我們的裝甲部隊呢?”
這問題諾維科夫就不好迴答了,他總不能明擺著告訴斯大林:德國人用不著費心費力攻擊紅軍裝甲部隊,他們不用飛機,光憑裝甲力量足夠掃清紅軍了。
斯大林問了半天沒問出他所需要的東西來,又覺得諾維科夫說得有一定道理,便揮揮手示意對方停止就這個話題的爭論,問他如何能改變空軍敵強我弱的局麵。
這一點連諾維科夫也沒招。戰爭初期,紅軍普遍采用的i-16戰鬥機性能落後,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飛行員成批陣亡或被俘虜;戰爭過了兩年,一線紅軍總算擁有拉5、雅克9這些還算不錯的飛機,但飛行員素質卻大大下降,很多人按德國的標準來衡量距離航校畢業的合格水平都差得老遠——頂多就能把飛機開起來,會對準目標開火,連降落過程都顫顫巍巍得讓人很不放心。
這種素質的飛行員目前占了紅軍飛行員多數。一個典型的依據是,由於工業能力下降與資源限製,為保障產量,這些新飛機采用了很多粗劣配件和木結構替代品,整體無故障時間不超過50小時,但可憐的飛行員們連這50個小時都飛不完——大多數飛行員的飛行生命不超過12小時。而第17空軍集團軍的戰鬥力嚴格說起來還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
東線雙方飛機損失比一直維持在1:7至1:8之間,當初德軍飛機月產量不到蘇聯一半,同時還要分心北非、西歐戰事時都能占據主要優勢,等德國空軍將產量提升到3000架一個月(差不多相當於蘇聯月產量)並加大戰鬥機生產比例後,原本在東線神氣活現的伊爾-2強擊機就遭到重創再也恢複不過來了——虎式坦克固然拿伊爾-2沒辦法,但bf-219卻能輕輕鬆鬆擊落伊爾-2。如果不是空軍第17集團軍飛行員平均水平還可以,裝備又大多數屬新銳戰鬥機,交換比遠遠不是能打住的。
但當斯大林把諾維科夫的意見轉告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時,卻遭到了兩人嚴重抗議。
“總書記同誌,不是我推卸責任,更不是總參謀部胡亂指揮,集中使用該空軍集團軍力爭奪迴製空權的方針是我們一致討論並認可的,歸根到底還在於目前空軍戰鬥力不行,飛行員素質也差一些,所以才有比較大損失,但我們能因為損失過大就不打仗了?”朱可夫反駁道,“不管怎麽說,德國轟炸機至少消停了兩天,讓布良斯克方麵軍成功撤迴了坦波夫並有機會構築防線,如果按諾維科夫同誌的意見,我們去打敵人的坦克而不管敵人飛機,敵轟炸機照樣能把我們炸得損失慘重,如果坦波夫都丟了,我留著這個空軍集團軍給誰用?”
“德國人坦克大概在2500輛左右,按諾維科夫同誌的意見去打坦克的話,我們能打掉多少輛坦克??我從未聽說一次大型戰役僅通過強擊機就能摧毀300輛坦克,就算是這次消滅了500輛坦克又如何?敵人照樣還有2000輛。”華西列夫斯基的語氣又快又急,口氣很不中聽,“說到底還是某些空軍同誌貪生怕死,不敢和敵人刺刀見紅,隻想去打坦克——因為他們知道哪怕最糟糕情況下,敵人坦克也不會對我們的飛機構成威脅。”
庫茨涅佐夫跟著補了一刀:“總書記同誌,我一直分管海軍,不太懂空軍,但英、美、德三國空軍力量強於我們顯然是個事實,隻聽說他們發展戰鬥機或轟炸機的,沒聽說他們把空軍作戰重心放在對地攻擊上的,一支空軍連製空權都不敢去爭奪那還叫什麽空軍?”
斯大林聽了,臉上陰晴不定,最終什麽都沒說,隻示意三人退下。
諾維科夫不知道當初一時口快給自己惹了多大的麻煩——他以為出動大編隊作戰是列伊捷爾一時頭腦發熱,沒想到是得到大本營點頭過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庫茨涅佐夫都讚同這個意見,他一句“瞎指揮”把三人全罵進去了,其他人當然要奮起反擊。
如果事情僅僅到此為止,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諾維科夫運氣顯然背到家了。當天夜裏,斯大林擔任空軍少校的兒子瓦西裏忽然迴來了,理由是代表集團軍向大本營匯報最近工作情況,實際上是集團軍司令員放瓦西裏去見自己父親,同時想為集團軍多要些補給和裝備——斯大林兒子出麵誰敢不買賬。
當斯大林問起兒子對這件事的看法時,瓦西裏眼珠子一轉,輕輕巧巧迴答道:“飛機尤其是戰鬥機造出來肯定是為了對付敵人的飛機,不過諾維科夫司令員說得也有一定道理,我們很多飛行員技術不行,打飛機可能挨不著邊,打坦克或許更適合,但將老飛行員用於打坦克就是浪費。”
前麵還算是中規中矩、兩不得罪,但下麵跟著的話就耐人尋味了:“空戰經驗隻有麵對麵交戰才能積累,越是勇敢的飛行員越容易活下來並取得戰果,您看我,到現在不也擊落5架敵機算是王牌飛行員了?如果我隻敢躲在後方打坦克,什麽時候才能成為王牌飛行員呢?”
瓦西裏關於擊落5架的戰果當然是真的——這種事沒人敢謊報戰功,問題是在他上天執行任務時,旁邊都有一堆優秀飛行員保駕護航,然後又把最容易擊落的目標讓給“皇太子”打,偏偏斯大林本人位居中樞不知情,還以為兒子進步很快。
這幾句話一說,諾維科夫在斯大林同誌心目中一下子就和“妥協動搖、有畏難情緒”等聯係在一起了,麵上雖然看上去一如既往,但印象這東西一旦壞了是很難彌補迴來的。
莫斯科本還準備把繼續將空軍第2集團軍也調過來,但巴格拉米揚報告突擊部隊麵臨空中威脅十分嚴重,希望過6月1日再轉場,華西列夫斯基考慮再三,認為中央方麵軍同樣要緊,何況坦波夫對空中力量的需求已不再是那麽迫切,便決定隻從莫斯科方向再抽調2個航空殲擊師給列伊捷爾,然後暫時放棄坦波夫上空製空權。但他絕口不提巴格拉米揚的請求,隻告訴列伊捷爾說因為上次空戰損失過大,是諾維科夫極力反對所致,氣得列伊捷爾在司令部裏罵了一下午諾維科夫,他最後隻能硬著頭皮在坦波夫死守。
眼看俄國人不上當,莫德爾隻能讓部隊先將缺口圍起來,但對於要不要根據原計劃立即進攻坦波夫,負責包圍的兩個裝甲集團軍司令官卻發生了分歧。
...
坦波夫空戰損失之大連斯大林都被驚動了,準備親自過問空軍問題,就如同當初他每天過問伊爾-2強擊機的產量一樣,他讓人招來了原先分管空軍的副國防人民委員、上個月剛出任空軍總司令的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大將,一見麵就劈頭蓋腦地問道:
“諾維科夫同誌,前線損失如此巨大您知道否?”
“我完全清楚,實際上我反對他們這麽蠻幹,不過您知道的,現在調配空軍集團軍、發布作戰命令的決定權並不在我手裏,空軍司令部隻是起協調作用。”諾維科夫平靜地說道,但這種平靜下蘊藏的不滿讓斯大林忍不住皺起眉頭。
“你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德國人那一套,搞空軍建製、指揮?”
“這……”諾維科夫也有點躊躇,不知道應該怎麽說,後麵半句他是讚同的,但一旦前麵扣了“學習德國人”的帽子,這話就不能說了,他雖然政治鬥爭經驗不算豐富,但起碼的辨別能力還是有的,隻能避重就輕地解釋,“空軍配合方麵軍司令員參與作戰理所當然,接受大本營和總參謀部指揮也完全沒問題,關鍵是有關作戰任務英國聽取空軍指戰員的建議,不能盲目亂來,更不能套用陸軍的作戰方式安排到空軍上,列伊捷爾同誌對這次空戰的期望就犯了操之過急的毛病。”
“那您說說,坦波夫空戰到底犯了什麽原則錯誤?”
“不應該出動大編隊機群與德軍主動空戰,戰鬥機部隊應該以多隊伍、小編隊、大範圍的方式掩護伊爾-2強擊機對地麵發動突擊,以空戰遊擊戰形式迫使敵人疲於奔命,我們的目標不是敵人的戰鬥機或轟炸機,我們主要進攻目標應該是敵人裝甲部隊。”
“那為什麽德國人的進攻目標不是我們的裝甲部隊呢?”
這問題諾維科夫就不好迴答了,他總不能明擺著告訴斯大林:德國人用不著費心費力攻擊紅軍裝甲部隊,他們不用飛機,光憑裝甲力量足夠掃清紅軍了。
斯大林問了半天沒問出他所需要的東西來,又覺得諾維科夫說得有一定道理,便揮揮手示意對方停止就這個話題的爭論,問他如何能改變空軍敵強我弱的局麵。
這一點連諾維科夫也沒招。戰爭初期,紅軍普遍采用的i-16戰鬥機性能落後,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飛行員成批陣亡或被俘虜;戰爭過了兩年,一線紅軍總算擁有拉5、雅克9這些還算不錯的飛機,但飛行員素質卻大大下降,很多人按德國的標準來衡量距離航校畢業的合格水平都差得老遠——頂多就能把飛機開起來,會對準目標開火,連降落過程都顫顫巍巍得讓人很不放心。
這種素質的飛行員目前占了紅軍飛行員多數。一個典型的依據是,由於工業能力下降與資源限製,為保障產量,這些新飛機采用了很多粗劣配件和木結構替代品,整體無故障時間不超過50小時,但可憐的飛行員們連這50個小時都飛不完——大多數飛行員的飛行生命不超過12小時。而第17空軍集團軍的戰鬥力嚴格說起來還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
東線雙方飛機損失比一直維持在1:7至1:8之間,當初德軍飛機月產量不到蘇聯一半,同時還要分心北非、西歐戰事時都能占據主要優勢,等德國空軍將產量提升到3000架一個月(差不多相當於蘇聯月產量)並加大戰鬥機生產比例後,原本在東線神氣活現的伊爾-2強擊機就遭到重創再也恢複不過來了——虎式坦克固然拿伊爾-2沒辦法,但bf-219卻能輕輕鬆鬆擊落伊爾-2。如果不是空軍第17集團軍飛行員平均水平還可以,裝備又大多數屬新銳戰鬥機,交換比遠遠不是能打住的。
但當斯大林把諾維科夫的意見轉告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時,卻遭到了兩人嚴重抗議。
“總書記同誌,不是我推卸責任,更不是總參謀部胡亂指揮,集中使用該空軍集團軍力爭奪迴製空權的方針是我們一致討論並認可的,歸根到底還在於目前空軍戰鬥力不行,飛行員素質也差一些,所以才有比較大損失,但我們能因為損失過大就不打仗了?”朱可夫反駁道,“不管怎麽說,德國轟炸機至少消停了兩天,讓布良斯克方麵軍成功撤迴了坦波夫並有機會構築防線,如果按諾維科夫同誌的意見,我們去打敵人的坦克而不管敵人飛機,敵轟炸機照樣能把我們炸得損失慘重,如果坦波夫都丟了,我留著這個空軍集團軍給誰用?”
“德國人坦克大概在2500輛左右,按諾維科夫同誌的意見去打坦克的話,我們能打掉多少輛坦克??我從未聽說一次大型戰役僅通過強擊機就能摧毀300輛坦克,就算是這次消滅了500輛坦克又如何?敵人照樣還有2000輛。”華西列夫斯基的語氣又快又急,口氣很不中聽,“說到底還是某些空軍同誌貪生怕死,不敢和敵人刺刀見紅,隻想去打坦克——因為他們知道哪怕最糟糕情況下,敵人坦克也不會對我們的飛機構成威脅。”
庫茨涅佐夫跟著補了一刀:“總書記同誌,我一直分管海軍,不太懂空軍,但英、美、德三國空軍力量強於我們顯然是個事實,隻聽說他們發展戰鬥機或轟炸機的,沒聽說他們把空軍作戰重心放在對地攻擊上的,一支空軍連製空權都不敢去爭奪那還叫什麽空軍?”
斯大林聽了,臉上陰晴不定,最終什麽都沒說,隻示意三人退下。
諾維科夫不知道當初一時口快給自己惹了多大的麻煩——他以為出動大編隊作戰是列伊捷爾一時頭腦發熱,沒想到是得到大本營點頭過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庫茨涅佐夫都讚同這個意見,他一句“瞎指揮”把三人全罵進去了,其他人當然要奮起反擊。
如果事情僅僅到此為止,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諾維科夫運氣顯然背到家了。當天夜裏,斯大林擔任空軍少校的兒子瓦西裏忽然迴來了,理由是代表集團軍向大本營匯報最近工作情況,實際上是集團軍司令員放瓦西裏去見自己父親,同時想為集團軍多要些補給和裝備——斯大林兒子出麵誰敢不買賬。
當斯大林問起兒子對這件事的看法時,瓦西裏眼珠子一轉,輕輕巧巧迴答道:“飛機尤其是戰鬥機造出來肯定是為了對付敵人的飛機,不過諾維科夫司令員說得也有一定道理,我們很多飛行員技術不行,打飛機可能挨不著邊,打坦克或許更適合,但將老飛行員用於打坦克就是浪費。”
前麵還算是中規中矩、兩不得罪,但下麵跟著的話就耐人尋味了:“空戰經驗隻有麵對麵交戰才能積累,越是勇敢的飛行員越容易活下來並取得戰果,您看我,到現在不也擊落5架敵機算是王牌飛行員了?如果我隻敢躲在後方打坦克,什麽時候才能成為王牌飛行員呢?”
瓦西裏關於擊落5架的戰果當然是真的——這種事沒人敢謊報戰功,問題是在他上天執行任務時,旁邊都有一堆優秀飛行員保駕護航,然後又把最容易擊落的目標讓給“皇太子”打,偏偏斯大林本人位居中樞不知情,還以為兒子進步很快。
這幾句話一說,諾維科夫在斯大林同誌心目中一下子就和“妥協動搖、有畏難情緒”等聯係在一起了,麵上雖然看上去一如既往,但印象這東西一旦壞了是很難彌補迴來的。
莫斯科本還準備把繼續將空軍第2集團軍也調過來,但巴格拉米揚報告突擊部隊麵臨空中威脅十分嚴重,希望過6月1日再轉場,華西列夫斯基考慮再三,認為中央方麵軍同樣要緊,何況坦波夫對空中力量的需求已不再是那麽迫切,便決定隻從莫斯科方向再抽調2個航空殲擊師給列伊捷爾,然後暫時放棄坦波夫上空製空權。但他絕口不提巴格拉米揚的請求,隻告訴列伊捷爾說因為上次空戰損失過大,是諾維科夫極力反對所致,氣得列伊捷爾在司令部裏罵了一下午諾維科夫,他最後隻能硬著頭皮在坦波夫死守。
眼看俄國人不上當,莫德爾隻能讓部隊先將缺口圍起來,但對於要不要根據原計劃立即進攻坦波夫,負責包圍的兩個裝甲集團軍司令官卻發生了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