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這個表態哭笑不得:法國人確實對付不了謝爾曼,可現在德國人就在托卜魯克,他們手裏的坦克可是會吃人的老虎。一旦英美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反應過來的德國人必然會從******大舉衝殺過來,沒有可靠的裝甲部隊隻怕鞏固不了登陸場。但英國人不管這些,他們好不容易逮到一個願意支持他們觀點的美國將軍,頓時來了勁,將剛才已重複過的觀點又翻來覆去說了幾遍,聽得休伊特大皺眉頭,其他人也是哈欠連天,一副不耐煩的表情。
巴頓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後他看到了休伊特並主動伸出手來握手。即便和巴頓握了手且彼此間微笑示意,休伊特對這個火炬行動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覺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這個怪人,他顯然是一位天賦異稟、魅力四射、為榮譽而戰的軍人,但那種魅力維持的時間太短了,很快就會露出口出狂言、桀驁不馴的一麵。休伊特原來沒和巴頓打過交道,一開始還比較佩服這個看上去熱情奔放、鐵血冷酷的裝甲兵少將,但為了籌備火炬計劃相關方案,他對巴頓的印象一落千丈。
34特遣艦隊的參謀們提出,一場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役從接受命令到艦隊啟程至少需要6個月的準備,但因為英美彼此間的無盡爭吵,最後隻給了34特遣艦隊7周的準備時間——這可是美國曆史上最複雜的一次軍事行動。本來時間不夠已讓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頓那漫不經心的態度更讓陸海軍協同變成了煎熬。盡管巴頓口口聲聲罵華盛頓那幫該死的白癡遲遲不下戰役決心,可他自己非但不把司令部搬遷至漢普頓錨地,反而繼續待在華盛頓國家廣場軍需大廈頂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裏無所事事。
++++++++++++++++++++++++++++版權聲明++++++++++++++++
如果您看到本聲明,說明是實行了防盜機製後的錯誤章節,請不要著急,按照以下步驟就可以恢複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點pc閱讀本文,請過45分鍾後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點手機端看,同樣過45分鍾重新下載一次章節內容即可,具體操作步驟為:輕擊閱讀頁麵中央。在上端出現下載箭頭後重新下載錯誤章節覆蓋,如果還不行退出軟件重試一次;當然最好的辦法是看到有更新後別理會,過45分鍾再閱讀則一切均會正常;
3、如果您在別處閱讀本文,請您去起點中文網注冊vip賬號觀看本書。用實際行動鼓勵作者更好地創作;
4、如果您不願意為此付錢,那就請耐心等待,屆時肯定會有正常版本。
謝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對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將盡力寫作。
++++++++++++++++++++++++++++版權聲明++++++++++++++++
7月份美英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又在倫敦舉行兩次會議。最後在丘吉爾的倡議下將作戰計劃改名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並確定由美國人艾森豪威爾中將擔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選雙方達成一致外,時間和地點上的分歧卻更大。由於急於為北非部隊解圍,英國方麵建議以10月7日為目標日期,而美國方麵卻建議11月7日,最後羅斯福總統和了稀泥,要求登陸日期不得遲於10月30日。而關於登陸地點的選擇雙方意見相去更遠——英方極力主張在地中海內的非洲北海岸登陸,以便能向******迅速推進迫使德意軍迴師。但美國方麵顯然不想為英國人火中取栗,便翻出6月間修訂的“體育家計劃”初稿,認為登陸地點局限在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薩布蘭卡才最合理。在華盛頓最炎熱的7、8兩個月間,休伊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雙方無盡的爭吵中度過,他覺得自己每天都需要爆發一次才能泄去那股無名火,隻可惜參會的人中就屬他的軍銜最低,想發火也找不到對象。
最後是行動總指揮艾森豪威爾提了折中方案:建議在地中海內外同時登陸,但不越過阿爾及爾以東,因為德軍可能從西西裏和撒丁派飛機空襲,隻在波尼可進行小規模登陸以奪取機場。可惜英方不滿意。堅持要在波尼或者更東的地點進行大規模登陸。又經過半個多月的爭吵,在羅斯福與丘吉爾無數的電報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雙方最終達成一致:以11月8日為指定登陸日,同意阿爾及爾登陸列入計劃。但美軍隻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登陸,由英軍在阿爾及爾和更東麵的地方登陸。
休伊特領到的命令就是率領美國第34特遣艦隊,帶著102艘美**艦(包括29艘運輸艦)共計3萬餘名美軍從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去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執行一場跨越4500海裏的遠征。而奪取奧蘭的任務則交給中路特混艦隊,計有近2萬美軍,由勞埃德?弗雷登德爾少將指揮。由海軍準將托馬斯?特魯布裏奇指揮英國海軍部隊護航——因為這批部隊8月初就運到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他們已在雙方高層無數次爭吵中度過了無所事事的2個月了。
本以為計劃就這樣確定了下來,沒想到僅僅過了10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開會,還沒進門就聽到激烈的爭吵聲。
“敵情發生了劇烈變化,我們不能簡單地按照原定計劃執行。”一名美國參謀軍官正麵紅耳赤地說些什麽,而英國派駐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聯絡軍官臉上卻是義憤填膺的模樣。
“發生了什麽事?湯姆?”休伊特拉住和他相熟的一名中校,指了指情緒激烈地兩撥人馬,“他們怎麽又吵起來了?”
“您不知道?難怪。”對方遞過來一份文件,悄聲說道,“這是情報部門最近收集整理的,英國人有很多事情瞞著我們。”
“惡意隱瞞?”休伊特心頭一陣突突跳動,沒來由地先進行了一番揣測,打開文件一看發現事實居然比他想象的更離譜:
首先,英國人吹噓的阿拉曼戰役大捷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英國第8集團軍損失了5萬餘人、700-800不等的坦克和飛機、1000餘門大炮和大量軍需物資,4個主力裝甲師中的3個被擊潰或重創,另有2個師又2個旅的步兵部隊被重創或中創,光被俘人員就有準將以下5000多人;而他們所獲得的戰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個不戰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師外,德國人的損失不到英國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國人確實如戰報所說的那樣退迴托卜魯克防守,但他們的實力在飛速增長,根據托卜魯克情報人員發來的報告,古德裏安又獲得了從國內來的1個裝甲師(第4裝甲師)和1個裝甲旅(飛行堡壘裝甲旅)增援,另外還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員補充,光各類燃油就有2-3萬噸,馬耳他英軍基地沒能攔截住這些船隊,他們的轟炸機遭到護航的德國人戰鬥機聯隊痛擊,損失30餘架飛機隻擊沉、擊傷各1條船,被擊傷的那條運輸艦還掙紮著在托布魯克港口靠了岸。
最後,雖然德國人手裏的坦克數量較第8集團軍還稍遜一籌,但質量卻遠遠勝過,新增補的德國坦克全部是新下線的4號g型,這種有著長身管火炮且正麵裝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難對付,另外德國人還投入了從俄國前線繳獲的t-34坦克,數量接近200輛。經過對北非戰場上德軍遺留的殘骸分析再結合從俄國得到的技術參數,目前美軍所擁有的坦克——無論是m3格蘭特李將軍還是m4謝爾曼都很難構成威脅。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於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
考慮到這份報告有可能送給海軍軍官看,他們或許不懂坦克,戰役參謀部還貼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對比分析報告:
謝爾曼坦克裝備了75mml/40坦克炮,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於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實際要到600米以內才能有效殺傷,而麵對德軍加厚裝甲的4號g型80mm正麵裝甲時,在100米處才能有效擊穿——在坦克交火距離普遍還停留在800-1000米時,這幾乎是個自殺的距離。
謝爾曼坦克裝備了75mml/40坦克炮,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於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未完待續。)
巴頓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後他看到了休伊特並主動伸出手來握手。即便和巴頓握了手且彼此間微笑示意,休伊特對這個火炬行動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覺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這個怪人,他顯然是一位天賦異稟、魅力四射、為榮譽而戰的軍人,但那種魅力維持的時間太短了,很快就會露出口出狂言、桀驁不馴的一麵。休伊特原來沒和巴頓打過交道,一開始還比較佩服這個看上去熱情奔放、鐵血冷酷的裝甲兵少將,但為了籌備火炬計劃相關方案,他對巴頓的印象一落千丈。
34特遣艦隊的參謀們提出,一場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役從接受命令到艦隊啟程至少需要6個月的準備,但因為英美彼此間的無盡爭吵,最後隻給了34特遣艦隊7周的準備時間——這可是美國曆史上最複雜的一次軍事行動。本來時間不夠已讓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頓那漫不經心的態度更讓陸海軍協同變成了煎熬。盡管巴頓口口聲聲罵華盛頓那幫該死的白癡遲遲不下戰役決心,可他自己非但不把司令部搬遷至漢普頓錨地,反而繼續待在華盛頓國家廣場軍需大廈頂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裏無所事事。
++++++++++++++++++++++++++++版權聲明++++++++++++++++
如果您看到本聲明,說明是實行了防盜機製後的錯誤章節,請不要著急,按照以下步驟就可以恢複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點pc閱讀本文,請過45分鍾後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點手機端看,同樣過45分鍾重新下載一次章節內容即可,具體操作步驟為:輕擊閱讀頁麵中央。在上端出現下載箭頭後重新下載錯誤章節覆蓋,如果還不行退出軟件重試一次;當然最好的辦法是看到有更新後別理會,過45分鍾再閱讀則一切均會正常;
3、如果您在別處閱讀本文,請您去起點中文網注冊vip賬號觀看本書。用實際行動鼓勵作者更好地創作;
4、如果您不願意為此付錢,那就請耐心等待,屆時肯定會有正常版本。
謝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對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將盡力寫作。
++++++++++++++++++++++++++++版權聲明++++++++++++++++
7月份美英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又在倫敦舉行兩次會議。最後在丘吉爾的倡議下將作戰計劃改名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並確定由美國人艾森豪威爾中將擔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選雙方達成一致外,時間和地點上的分歧卻更大。由於急於為北非部隊解圍,英國方麵建議以10月7日為目標日期,而美國方麵卻建議11月7日,最後羅斯福總統和了稀泥,要求登陸日期不得遲於10月30日。而關於登陸地點的選擇雙方意見相去更遠——英方極力主張在地中海內的非洲北海岸登陸,以便能向******迅速推進迫使德意軍迴師。但美國方麵顯然不想為英國人火中取栗,便翻出6月間修訂的“體育家計劃”初稿,認為登陸地點局限在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薩布蘭卡才最合理。在華盛頓最炎熱的7、8兩個月間,休伊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雙方無盡的爭吵中度過,他覺得自己每天都需要爆發一次才能泄去那股無名火,隻可惜參會的人中就屬他的軍銜最低,想發火也找不到對象。
最後是行動總指揮艾森豪威爾提了折中方案:建議在地中海內外同時登陸,但不越過阿爾及爾以東,因為德軍可能從西西裏和撒丁派飛機空襲,隻在波尼可進行小規模登陸以奪取機場。可惜英方不滿意。堅持要在波尼或者更東的地點進行大規模登陸。又經過半個多月的爭吵,在羅斯福與丘吉爾無數的電報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雙方最終達成一致:以11月8日為指定登陸日,同意阿爾及爾登陸列入計劃。但美軍隻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登陸,由英軍在阿爾及爾和更東麵的地方登陸。
休伊特領到的命令就是率領美國第34特遣艦隊,帶著102艘美**艦(包括29艘運輸艦)共計3萬餘名美軍從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去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執行一場跨越4500海裏的遠征。而奪取奧蘭的任務則交給中路特混艦隊,計有近2萬美軍,由勞埃德?弗雷登德爾少將指揮。由海軍準將托馬斯?特魯布裏奇指揮英國海軍部隊護航——因為這批部隊8月初就運到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他們已在雙方高層無數次爭吵中度過了無所事事的2個月了。
本以為計劃就這樣確定了下來,沒想到僅僅過了10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開會,還沒進門就聽到激烈的爭吵聲。
“敵情發生了劇烈變化,我們不能簡單地按照原定計劃執行。”一名美國參謀軍官正麵紅耳赤地說些什麽,而英國派駐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聯絡軍官臉上卻是義憤填膺的模樣。
“發生了什麽事?湯姆?”休伊特拉住和他相熟的一名中校,指了指情緒激烈地兩撥人馬,“他們怎麽又吵起來了?”
“您不知道?難怪。”對方遞過來一份文件,悄聲說道,“這是情報部門最近收集整理的,英國人有很多事情瞞著我們。”
“惡意隱瞞?”休伊特心頭一陣突突跳動,沒來由地先進行了一番揣測,打開文件一看發現事實居然比他想象的更離譜:
首先,英國人吹噓的阿拉曼戰役大捷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英國第8集團軍損失了5萬餘人、700-800不等的坦克和飛機、1000餘門大炮和大量軍需物資,4個主力裝甲師中的3個被擊潰或重創,另有2個師又2個旅的步兵部隊被重創或中創,光被俘人員就有準將以下5000多人;而他們所獲得的戰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個不戰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師外,德國人的損失不到英國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國人確實如戰報所說的那樣退迴托卜魯克防守,但他們的實力在飛速增長,根據托卜魯克情報人員發來的報告,古德裏安又獲得了從國內來的1個裝甲師(第4裝甲師)和1個裝甲旅(飛行堡壘裝甲旅)增援,另外還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員補充,光各類燃油就有2-3萬噸,馬耳他英軍基地沒能攔截住這些船隊,他們的轟炸機遭到護航的德國人戰鬥機聯隊痛擊,損失30餘架飛機隻擊沉、擊傷各1條船,被擊傷的那條運輸艦還掙紮著在托布魯克港口靠了岸。
最後,雖然德國人手裏的坦克數量較第8集團軍還稍遜一籌,但質量卻遠遠勝過,新增補的德國坦克全部是新下線的4號g型,這種有著長身管火炮且正麵裝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難對付,另外德國人還投入了從俄國前線繳獲的t-34坦克,數量接近200輛。經過對北非戰場上德軍遺留的殘骸分析再結合從俄國得到的技術參數,目前美軍所擁有的坦克——無論是m3格蘭特李將軍還是m4謝爾曼都很難構成威脅。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於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
考慮到這份報告有可能送給海軍軍官看,他們或許不懂坦克,戰役參謀部還貼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對比分析報告:
謝爾曼坦克裝備了75mml/40坦克炮,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於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實際要到600米以內才能有效殺傷,而麵對德軍加厚裝甲的4號g型80mm正麵裝甲時,在100米處才能有效擊穿——在坦克交火距離普遍還停留在800-1000米時,這幾乎是個自殺的距離。
謝爾曼坦克裝備了75mml/40坦克炮,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於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