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知道武功的用處了吧!”
“要不要我指點你,修煉六脈神劍?”
眼看離開大理後,段譽心裏麵再也沒有了依靠,朱武和段譽再次聯絡,乘機引導此人。
此時,段譽在鳩摩智手中已吃了不少苦頭。在腦海中聽到朱武的聲音,頓時驚喜不已。
好在他總算記得不能被鳩摩智察覺,沒有驚叫出聲,隻是在心中默念,向朱武道:
“前輩,您也在這裏啊!”
“我還以為您在天龍寺,再也見不到呢!”
這句話說得朱武一滯,暗道自己失誤。他以為自己現在是隨身老爺爺,段譽定然知道自己在身邊。卻不料段譽根本沒有隨身老爺爺的概念,隻以為他是在天龍寺隱藏的高人。是以這些日子一直沒有和他聯係,更沒有向他求救。
明白自己犯了思維定勢錯誤,朱武一邊記住這個教訓,一邊向段譽道:
“我是元神出遊,一直在跟著你。”
“你被鳩摩智抓住後,知道武功的用處了吧?”
被鳩摩智多次折磨,逼自己寫出六脈神劍,段譽當然知道了武功的用處,更知道了外人對六脈神劍覬覦、連鳩摩智這樣的高僧都不惜放下顏麵奪取。
此時,聽到朱武要指點自己修煉六脈神劍,段譽拒絕他道:
“前輩,六脈神劍是我大理段氏的不傳之秘,我是不會傳給外人的。”
“前輩要指點我,指點其它武功即可!”
聽得朱武再次一滯,不知如何向段譽解釋自己已得到六脈神劍。好在他記憶強大,迴想天龍寺中所見,向段譽道:
“良機莫失,凝神觀劍。自觀自學,不違祖訓。”
“我在枯榮大師允許他人觀看的時候,就已經學到六脈神劍了。”
“你若覺得不妥,我就多傳你幾門武功,補償大理段氏。”
段譽聞言默然,才想起這位前輩是元神出遊,人家在天龍寺的時候,就已經看到六脈神劍了。
這種行為雖然不甚光明正大,但是人家前輩卻坦坦蕩蕩毫不掩飾,甚至還主動要幫自己脫困。自己若是把這件事一直抓著不放,反而顯得小氣。
故而,段譽很快把這件事放下,向朱武道:
“既然枯榮大師曾說‘自觀自學,不違祖訓’,前輩能學到就是自己的福緣。”
“如果前輩真的要補償,把這門元神出竅傳給我就好了。”
“我若有了這法門,就能足不出戶遍遊天下,像前輩您這樣,朝遊北海暮蒼梧。”
暢想這個情景,段譽也不禁有些迷醉。猜測逍遙派的真意,就是要達到這種仙人一樣的境界吧?難怪前輩和逍遙派有淵源,要找逍遙派後人取迴一件東西。自己這個小要求,應該不為難前輩。
然而,朱武聽到段譽認為的“小要求”,卻是暗道晦氣。元神出竅遨遊天下連他都不能完全做到,又如何傳給段譽?隻是他作為前輩高人、在水滸世界又做過一言九鼎的皇帝,說出的話自然不能反悔,也不能隨意糊弄。
所以,在聽到段譽的要求後,朱武想了一下,把自己在上個世界得到的鯤化為鵬圖,傳授給了段譽:
“我的元神出竅法門,是從這幅圖中得來。”
“如果你領悟到鯤化為鵬,就能把精神從軀殼中跳出,遍遊山川大地。”
“這幅圖和你的北冥神功也頗為契合,如果能修煉有成,當能讓你精神大增,控製體內真氣。”
讓段譽把清心琉璃珠貼在眉心,自己的精神化身在其中顯化,使用神念傳法,把鯤化為鵬圖傳授給段譽。
段譽聞言照做,從朱武那裏得到鯤化為鵬圖後,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朱武的元神是在清心琉璃珠中,一直隨著自己:
“原來前輩您在這裏啊!”
“看來這元神出遊,也不是想去什麽地方都能隨心所欲!”
聽得朱武的臉色一黑,沒好氣地向段譽道:
“你先觀想鯤化為鵬圖,嚐試用精神溝通真氣。”
“有反應了再唿喚我,我要休息一陣!”
卻是剛剛的傳法,讓朱武的神念化身消耗不小,需要休息一陣,吸收元氣恢複。
沒有察覺到朱武的不快,段譽聽到前輩要休息後,再也沒有打擾。在腦海中參悟鯤化為鵬圖,觀想這個圖像。
隻是,也不知是他的精神力太弱小,還是其它原因,段譽隻觀想出這幅圖的一角,也就是鯤鵬旁的北冥滄海。
多次嚐試,都沒有把鯤化為鵬圖完整觀想出來,段譽一邊感慨前輩傳授的法門博大精深,一邊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想法,集中精神用觀想出的北冥滄海,溝通體內真氣。
這下卻很順利,段譽用精神溝通真氣後,很快就發現隻要把精神烙印在真氣上,自己就能把體內的真氣如臂指使,再無絲毫滯礙。真氣也不可能在體內亂竄,讓自己痛苦難耐。
這個發現,讓段譽欣喜若狂,更感慨前輩傳授的法門厲害。同時也確信了前輩和逍遙派有淵源,傳授給自己的觀想圖,和北冥神功契合無比。
知道前輩要休息,段譽不敢輕易打擾,一邊壯大自己觀想出的滄海,一邊煉化體內真氣。打算把真氣完全煉化後,依靠自己脫困。
隻是,他體內真氣之厚,內力之強,幾已可說得上震古鑠今,並世無二。隻靠短時間修煉的觀想法,如何能全部煉化?直到被鳩摩智帶到蘇州,段譽都沒有煉化百分之一,六脈神劍仍是時靈時不靈,沒有把握脫困。
好在,到了蘇州,段譽在被鳩摩智帶往燕子塢參合莊時,被慕容氏的阿朱、阿碧兩個小丫頭所救,借助太湖中錯綜複雜的水路,成功逃了出去。
三人在太湖兜兜轉轉,來到曼陀山莊。段譽也在這裏,見到了心心念念的“神仙姐姐”:
“神仙姐姐,我……我想得你好苦!”
“弟子段譽拜見師父。”
看著眼前的少女,段譽耳中“嗡”的一聲響,但覺眼前昏昏沉沉,雙膝一軟,不由自主跪倒在地,若不強自撐住,幾乎便要磕下頭去。
卻是眼前這少女的相貌,便跟無量山石洞中的玉像全然無異。除了服飾相異之外,臉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膚色、身材、手足,竟沒一處不像,宛然便是那玉像複活。
段譽在夢魂之中,已不知幾千幾百遍地思念那玉像,此刻眼前親見,真不知身在何處,是人間還是天上?
“要不要我指點你,修煉六脈神劍?”
眼看離開大理後,段譽心裏麵再也沒有了依靠,朱武和段譽再次聯絡,乘機引導此人。
此時,段譽在鳩摩智手中已吃了不少苦頭。在腦海中聽到朱武的聲音,頓時驚喜不已。
好在他總算記得不能被鳩摩智察覺,沒有驚叫出聲,隻是在心中默念,向朱武道:
“前輩,您也在這裏啊!”
“我還以為您在天龍寺,再也見不到呢!”
這句話說得朱武一滯,暗道自己失誤。他以為自己現在是隨身老爺爺,段譽定然知道自己在身邊。卻不料段譽根本沒有隨身老爺爺的概念,隻以為他是在天龍寺隱藏的高人。是以這些日子一直沒有和他聯係,更沒有向他求救。
明白自己犯了思維定勢錯誤,朱武一邊記住這個教訓,一邊向段譽道:
“我是元神出遊,一直在跟著你。”
“你被鳩摩智抓住後,知道武功的用處了吧?”
被鳩摩智多次折磨,逼自己寫出六脈神劍,段譽當然知道了武功的用處,更知道了外人對六脈神劍覬覦、連鳩摩智這樣的高僧都不惜放下顏麵奪取。
此時,聽到朱武要指點自己修煉六脈神劍,段譽拒絕他道:
“前輩,六脈神劍是我大理段氏的不傳之秘,我是不會傳給外人的。”
“前輩要指點我,指點其它武功即可!”
聽得朱武再次一滯,不知如何向段譽解釋自己已得到六脈神劍。好在他記憶強大,迴想天龍寺中所見,向段譽道:
“良機莫失,凝神觀劍。自觀自學,不違祖訓。”
“我在枯榮大師允許他人觀看的時候,就已經學到六脈神劍了。”
“你若覺得不妥,我就多傳你幾門武功,補償大理段氏。”
段譽聞言默然,才想起這位前輩是元神出遊,人家在天龍寺的時候,就已經看到六脈神劍了。
這種行為雖然不甚光明正大,但是人家前輩卻坦坦蕩蕩毫不掩飾,甚至還主動要幫自己脫困。自己若是把這件事一直抓著不放,反而顯得小氣。
故而,段譽很快把這件事放下,向朱武道:
“既然枯榮大師曾說‘自觀自學,不違祖訓’,前輩能學到就是自己的福緣。”
“如果前輩真的要補償,把這門元神出竅傳給我就好了。”
“我若有了這法門,就能足不出戶遍遊天下,像前輩您這樣,朝遊北海暮蒼梧。”
暢想這個情景,段譽也不禁有些迷醉。猜測逍遙派的真意,就是要達到這種仙人一樣的境界吧?難怪前輩和逍遙派有淵源,要找逍遙派後人取迴一件東西。自己這個小要求,應該不為難前輩。
然而,朱武聽到段譽認為的“小要求”,卻是暗道晦氣。元神出竅遨遊天下連他都不能完全做到,又如何傳給段譽?隻是他作為前輩高人、在水滸世界又做過一言九鼎的皇帝,說出的話自然不能反悔,也不能隨意糊弄。
所以,在聽到段譽的要求後,朱武想了一下,把自己在上個世界得到的鯤化為鵬圖,傳授給了段譽:
“我的元神出竅法門,是從這幅圖中得來。”
“如果你領悟到鯤化為鵬,就能把精神從軀殼中跳出,遍遊山川大地。”
“這幅圖和你的北冥神功也頗為契合,如果能修煉有成,當能讓你精神大增,控製體內真氣。”
讓段譽把清心琉璃珠貼在眉心,自己的精神化身在其中顯化,使用神念傳法,把鯤化為鵬圖傳授給段譽。
段譽聞言照做,從朱武那裏得到鯤化為鵬圖後,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朱武的元神是在清心琉璃珠中,一直隨著自己:
“原來前輩您在這裏啊!”
“看來這元神出遊,也不是想去什麽地方都能隨心所欲!”
聽得朱武的臉色一黑,沒好氣地向段譽道:
“你先觀想鯤化為鵬圖,嚐試用精神溝通真氣。”
“有反應了再唿喚我,我要休息一陣!”
卻是剛剛的傳法,讓朱武的神念化身消耗不小,需要休息一陣,吸收元氣恢複。
沒有察覺到朱武的不快,段譽聽到前輩要休息後,再也沒有打擾。在腦海中參悟鯤化為鵬圖,觀想這個圖像。
隻是,也不知是他的精神力太弱小,還是其它原因,段譽隻觀想出這幅圖的一角,也就是鯤鵬旁的北冥滄海。
多次嚐試,都沒有把鯤化為鵬圖完整觀想出來,段譽一邊感慨前輩傳授的法門博大精深,一邊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想法,集中精神用觀想出的北冥滄海,溝通體內真氣。
這下卻很順利,段譽用精神溝通真氣後,很快就發現隻要把精神烙印在真氣上,自己就能把體內的真氣如臂指使,再無絲毫滯礙。真氣也不可能在體內亂竄,讓自己痛苦難耐。
這個發現,讓段譽欣喜若狂,更感慨前輩傳授的法門厲害。同時也確信了前輩和逍遙派有淵源,傳授給自己的觀想圖,和北冥神功契合無比。
知道前輩要休息,段譽不敢輕易打擾,一邊壯大自己觀想出的滄海,一邊煉化體內真氣。打算把真氣完全煉化後,依靠自己脫困。
隻是,他體內真氣之厚,內力之強,幾已可說得上震古鑠今,並世無二。隻靠短時間修煉的觀想法,如何能全部煉化?直到被鳩摩智帶到蘇州,段譽都沒有煉化百分之一,六脈神劍仍是時靈時不靈,沒有把握脫困。
好在,到了蘇州,段譽在被鳩摩智帶往燕子塢參合莊時,被慕容氏的阿朱、阿碧兩個小丫頭所救,借助太湖中錯綜複雜的水路,成功逃了出去。
三人在太湖兜兜轉轉,來到曼陀山莊。段譽也在這裏,見到了心心念念的“神仙姐姐”:
“神仙姐姐,我……我想得你好苦!”
“弟子段譽拜見師父。”
看著眼前的少女,段譽耳中“嗡”的一聲響,但覺眼前昏昏沉沉,雙膝一軟,不由自主跪倒在地,若不強自撐住,幾乎便要磕下頭去。
卻是眼前這少女的相貌,便跟無量山石洞中的玉像全然無異。除了服飾相異之外,臉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膚色、身材、手足,竟沒一處不像,宛然便是那玉像複活。
段譽在夢魂之中,已不知幾千幾百遍地思念那玉像,此刻眼前親見,真不知身在何處,是人間還是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