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真鳳雛也!”
“願請先生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加亮先生在梁山泊共讚方略!”
對許貫忠的話深以為然,朱武當即表態讓他在梁山泊做副軍師中郎將,和軍師吳用一起,策劃梁山方略。
被朱武如此看重,甚至拿吳用和自己與臥龍、鳳雛相比,許貫忠大喜過望,當即向朱武拜道:
“將軍慷慨仁義,許某久欲相侍左右!”
“今日得蒙看重,敢不以死相報!”
又看著旁邊的蕭嘉穗,向朱武極力舉薦道:
“蕭兄是我在青州遇到的友人,胸中之學勝某十倍。”
“懇請主公重用,否則悔之晚矣!”
將蕭嘉穗薦於朱武,讓朱武重用此人。
早已經從盧俊義那裏知道蕭嘉穗的本事,朱武心中已把他看做梁山泊的人。聽到許貫忠的舉薦,朱武當即說道:
“朱某豈不知道蕭先生的名號?”
“隻恐山寨狹小,先生不願屈就。”
“如今有許先生舉薦,敢請蕭先生留在梁山泊,讓朱某時時請益!”
對朱武的《大同社會書》極為讚賞,又在和許貫忠一起見識了梁山泊軍力之後有了投靠念頭,蕭嘉穗聽朱武如此說,頓時大笑著道:
“若說梁山泊狹小,天下哪還有大的地方呢!”
“蕭某雖然不才,卻也願意用一身才學,和將軍共建大同社會!”
朱武聞言大喜,讓蕭嘉穗暫且充任文書,跟隨自己做事。
盧俊義等山寨頭領聽說許貫忠和蕭嘉穗加入梁山後,同樣也是大喜。眾人在城外安營紮寨後開懷暢飲,許多人都是大醉。
安排沒醉的頭領值夜,朱武鏡像了許貫忠、蕭嘉穗兩人後,查看他們經曆:
“許貫忠文武雙全,曾經應過武舉。”
“這樣的人不放在軍務院,實在太浪費了。讓他做參謀處副處長,和吳用一起共事。”
“蕭嘉穗襟懷豪爽,誌氣高遠,度量寬宏,膂力過人,武藝精熟,乃是十分有膽氣的人。”
“這樣的人稍加磨煉,便是能主政一方的人才。把他放在梁山泊,實在有些屈才!”
對蕭嘉穗極為看重,朱武知道他是梁山泊少有的能獨當一麵的人才。因此思索一番後,朱武決定把蕭嘉穗放在身邊,在他融入梁山泊體係、理解相關政策後,就可以外放青州,接替李應等人:
“或許還可以把蕭嘉穗加入梁山泊的事情先瞞下,讓他以慕容彥達幕僚的身份,執掌青州事務。”
“有他在青州官府配合,梁山泊做事的時候,就會更加方便!”
對青州的農村改造已經完成,朱武已經綢繆著把青州城也掌控起來。有了蕭嘉穗這個出身清白、又極有才能的人才加入,朱武完全能通過他,加強青州掌控。
有了這個念頭,朱武在次日和許貫忠、蕭嘉穗商議時,便提出這個想法。兩人聽到如今在天下間名聲大噪的青州竟然是梁山泊暗中掌控後,心中驚訝的同時,更是歡喜不已。許貫忠道:
“枉我還向主公提出梁山泊要占據地方,沒想到早在兩年前,主公就想到了這一點。”
“有了青州之地,梁山泊在山東迴旋餘地就更大了,即使朝廷圍剿,也能從容應對。”
蕭嘉穗對青州的大同社會建設極為讚歎,聽到朱武讓自己主政青州後,連連向朱武保證自己會學習梁山泊的政策,盡早前往青州。
一時間,兩人在知道青州被梁山泊暗中掌控後,對自己和梁山泊的前途,都是更有信心。
尤其是提出用計攻打淩州的許貫忠,更是在朱武放權下指揮著城內和城外兩路人馬,每日裏喊殺連天、戰塵蔽日,讓周圍的人都認為,梁山泊仍未打下高唐州。
淩州知州是高廉哥哥高俅抬舉的人,接到朱武偽造的高廉書信後,立刻請來兵馬團練單廷珪、魏定國,商議這件事情。
單廷珪、魏定國藝高人膽大,對梁山泊威名並不懼怕。隻是梁山泊這次不但在攻打高唐州時出兵一萬多,還讓晁蓋帶了一萬多兵馬盯住淩州。以淩州盡力征召後還不到五千兵馬,實在難以抵擋這麽多敵人:
“梁山泊賊人勢大,淩州不能力敵。”
“必須請來外力,牽製一路兵馬!”
單廷珪說著這個建議,魏定國同樣附和道:
“聽說梁山泊和曾頭市頗為不睦,曾頭市這兩年來,沒少壞梁山泊的事情。”
“如果有曾頭市相助,應該能牽製晁蓋那一路兵馬。”
“隻要淩州安全,我和單兄就各領兩千精兵,前去支援高唐州!”
知州聞言大喜,道:
“我也知道那曾頭市,聽說背後是有金國王子支持的,這兩年橫行霸道,頗是有些武力。”
“既然曾頭市和梁山泊不睦,我就修書一封,讓他們出動兵馬,牽製梁山賊人!”
當即修書一封,命人送往曾頭市。
曾頭市中,曾弄在接到淩州知州書信後,立刻喚來史文恭、蘇定和五個兒子,商議這件事情。
聽到淩州知州請求支援,讓曾頭市牽製梁山泊的賊人。史文恭想起兩年前的慘敗,再想到盧俊義此時的聲勢,頓時恨恨地道:
“既有知州書信,就該立刻起兵。”
“我與梁山泊勢不兩立,定要捉拿賊人!”
蘇定和曾家五虎同樣想到了當年的慘敗,一起附和史文恭。調集曾頭市人馬,迎戰梁山賊人。
距離淩州和曾頭市不遠,晁蓋、吳用這時已接到朱武派戴宗傳來的書信。看到信中說已經破了高唐州,兩人都是大喜。再看到朱武讓他們在淩州兵馬出動後趁機奪城,晁蓋道:
“寨主剛剛下山,就已破了高唐州。”
“我們這一路同樣有一萬多兵馬,不能弱了聲勢。”
召集孫安、史進、楊誌、索超、楊雄、解珍、解寶等頭領,準備在淩州兵馬出動後,立下這場大功。
隻是,沒等到淩州兵馬出動的消息傳來,晁蓋、吳用等人便接到曾頭市兵馬異動的消息。史文恭、蘇定和曾家五虎在曾頭市調集重兵,準備在梁山泊兵馬出動時,伺機襲擊他們。
眼見曾頭市在附近虎視眈眈,晁蓋和吳用都覺得如鯁在喉。知道若是不解決曾頭市,他們這一路兵馬就難以出動,實現朱武謀劃。
急於立下大功,晁蓋大怒之下,向眾人道:
“曾頭市一向無禮,此番又想要壞我大事,若是不破了他們,我又如何有顏麵迴山?”
“眾兄弟隨我一起破了曾頭市,再破淩州城池!”
孫安等人聞言,頓時齊聲應諾,決定要先行踏平曾頭市,再去破了淩州。
唯有吳用,想到朱武此前的吩咐,還有把自己和孫安派來應對史文恭的事情,有些擔憂地道:
“史文恭武功高強,山寨中除了盧員外和林教頭外,再也無人能敵。”
“不如讓戴宗兄弟請盧員外前來,再去破了曾頭市!”
晁蓋聞言不喜,其他武將也覺得吳用小覷他們,索超道:
“軍師何必長他人誌氣,來滅自己威風。”
“這麽多武功高強的頭領,就沒有一個擋住史文恭?”
“俺索超這柄大斧,還從來沒有怕過誰!”
喜得晁蓋對索超連連誇讚,認為他有膽氣。
就連楊誌等人,想到自己和林衝不分勝敗,林衝在麵對史文恭時也隻是意外落敗後,認為史文恭武功雖高,自己卻未必不是敵手。紛紛讚同晁蓋攻打曾頭市的命令,想要憑自己一路兵馬,立下這場大功。
吳用還要再勸,孫安卻悄悄拉住他道:
“軍師不用擔心,史文恭武功再高,難道還敵得過這麽多頭領?”
“若是不能取勝,孫某一起上就是!”
卻是他認為在戰場上不用在乎單打獨鬥的規矩,如果不能在單打獨鬥中勝過史文恭,那就並肩協力,一起上去戰他。
吳用想到這點,頓時點了點頭,覺得這麽多頭領一起上,盧俊義也是不敵。故而他心中對這次攻打曾頭市放心了一點,幫晁蓋調兵遣將,準備攻下曾頭市。
留下解珍、解寶帶一旅兵馬看住淩州方向,晁蓋在吳用、孫安、楊誌、楊雄等人幫助下,很快便點起九千兵馬,浩浩蕩蕩地前往曾頭市。
眼看這曾頭市地勢險要,果然是險隘去處。吳用心中暗忖,覺得在打下曾頭市後,可以設立分寨:
“獨龍岡在陽穀縣西南,曾頭市卻在它東北,在淩州西南地界。”
“如果能拿下曾頭市,陽穀縣就能被梁山泊包圍,梁山泊往河北的道路,再無任何阻礙。”
“此番一定要拿下曾頭市,立下這場大功!”
同樣是立功的心思占了上風,吳用盡心幫助晁蓋調兵遣將,想要打下曾頭市。
這時,曾頭市也發現梁山泊兵馬前來,旁邊柳林中飛出一彪人馬來,約有七八百人。當先一個好漢,戴熟銅盔,披連環甲,使一條點鋼槍,騎著匹衝陣馬,乃是曾家第四子曾魁。高聲喝道:
“你等是梁山泊反國草寇,我正要來拿你解官請賞,原來天賜其便!”
“如何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
晁蓋聞言大怒,向其他頭領大叫道:
“哪位願擒下這黃口孺子,顯我梁山神威!”
索超大喝一聲“我來”,手裏橫著一柄金蘸斧,騎上一匹烈馬,向曾魁衝了過去。
曾魁提槍迎上,兩個交馬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又鬥了二十合之後,料道鬥索超不過,掣槍迴馬,往柳林中走。
索超正要追上,卻聽到一陣鳴金聲。卻是吳用擔心那柳林中有埋伏,把他喚了迴來。
要立功時被人阻止,索超不由得有些抱怨。又請命去市口搦戰,看曾頭市虛實。
見索超如此勇猛,晁蓋自然不會打壓他的銳氣,讓索超前去搦戰,自己親自率領兵馬向曾頭市口平川曠野之地,列成陣勢擂鼓呐喊。
曾頭市的人見此,大隊人馬出來,一字兒擺著七個好漢:中間便是都教師史文恭,上首副教師蘇定,下首便是曾家長子曾塗,左邊曾參、曾魁,右邊曾升、曾索,都是全身披掛。
史文恭彎弓插箭,坐下一匹好馬,手裏使一枝方天畫戟。卻是他在槍法上敗給盧俊義後,痛定思痛之下,改用方天畫戟這種更複雜的兵器,要憑兵器取勝。
三通鼓罷,隻見曾家陣裏推出數輛陷車,放在陣前。曾塗指著對陣,罵道:
“反國草寇!見俺陷車麽?”
“我曾家府裏,殺你死的不算好漢。”
“我一個個直要捉你活的,裝載陷車裏,解上東京,碎屍萬段!”
“你們趁早納降,再有商議。”
晁蓋聽了大怒,就要挺槍出馬,吳用急忙勸阻,讓急先鋒索超出陣。
索超勝了曾魁,曾家五虎自然是無人能敵。史文恭擔心再敗一陣傷了士氣,出馬橫殺過來。
索超飛奔坐下馬來迎,二騎相交,軍器並舉。隻鬥了不到十合,梁山泊其餘頭領,便看出索超斧怯:
“史文恭這廝的武功怎之高?”
“索超兄弟危險!”
眼看索超的斧法有些亂了,不多時便連連遇險。梁山泊眾頭領知道若是再無人去救,索超會交待在那裏。
兄弟情深之下,眾頭領一擁而上,都去救援索超。蘇定和增加五虎見了,帶領曾頭市兵馬一起迎了上去。
兩軍混戰之下,索超被孫安、楊誌等人救了出來,曾頭市兵馬也因為人數不及梁山泊,一步步退入村裏。
眼看曾頭市落敗,晁蓋頓時大喜,率眾軍奮力衝殺,想要把曾頭市一舉擊潰。
隻是,就在接近曾頭市的時候,寨子中卻出現一隊弓手,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晁蓋頓時就倒下馬來。
旁邊跟著他衝殺的史進見了大驚,和周通奮力救得晁蓋上馬,帶著兵馬返迴。
後麵指揮戰陣的吳用雖然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但是見晁蓋帶領的兵馬退迴,不由猜測是不是有什麽事情,命人鳴金收兵,結束今日戰陣。
等到史進和周通帶著晁蓋返迴後,眾人才知道晁蓋不幸中箭,正射在他的麵頰上,如今暈倒過去。
讓軍醫把箭拔出,眾人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原來是枝藥箭。
“願請先生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加亮先生在梁山泊共讚方略!”
對許貫忠的話深以為然,朱武當即表態讓他在梁山泊做副軍師中郎將,和軍師吳用一起,策劃梁山方略。
被朱武如此看重,甚至拿吳用和自己與臥龍、鳳雛相比,許貫忠大喜過望,當即向朱武拜道:
“將軍慷慨仁義,許某久欲相侍左右!”
“今日得蒙看重,敢不以死相報!”
又看著旁邊的蕭嘉穗,向朱武極力舉薦道:
“蕭兄是我在青州遇到的友人,胸中之學勝某十倍。”
“懇請主公重用,否則悔之晚矣!”
將蕭嘉穗薦於朱武,讓朱武重用此人。
早已經從盧俊義那裏知道蕭嘉穗的本事,朱武心中已把他看做梁山泊的人。聽到許貫忠的舉薦,朱武當即說道:
“朱某豈不知道蕭先生的名號?”
“隻恐山寨狹小,先生不願屈就。”
“如今有許先生舉薦,敢請蕭先生留在梁山泊,讓朱某時時請益!”
對朱武的《大同社會書》極為讚賞,又在和許貫忠一起見識了梁山泊軍力之後有了投靠念頭,蕭嘉穗聽朱武如此說,頓時大笑著道:
“若說梁山泊狹小,天下哪還有大的地方呢!”
“蕭某雖然不才,卻也願意用一身才學,和將軍共建大同社會!”
朱武聞言大喜,讓蕭嘉穗暫且充任文書,跟隨自己做事。
盧俊義等山寨頭領聽說許貫忠和蕭嘉穗加入梁山後,同樣也是大喜。眾人在城外安營紮寨後開懷暢飲,許多人都是大醉。
安排沒醉的頭領值夜,朱武鏡像了許貫忠、蕭嘉穗兩人後,查看他們經曆:
“許貫忠文武雙全,曾經應過武舉。”
“這樣的人不放在軍務院,實在太浪費了。讓他做參謀處副處長,和吳用一起共事。”
“蕭嘉穗襟懷豪爽,誌氣高遠,度量寬宏,膂力過人,武藝精熟,乃是十分有膽氣的人。”
“這樣的人稍加磨煉,便是能主政一方的人才。把他放在梁山泊,實在有些屈才!”
對蕭嘉穗極為看重,朱武知道他是梁山泊少有的能獨當一麵的人才。因此思索一番後,朱武決定把蕭嘉穗放在身邊,在他融入梁山泊體係、理解相關政策後,就可以外放青州,接替李應等人:
“或許還可以把蕭嘉穗加入梁山泊的事情先瞞下,讓他以慕容彥達幕僚的身份,執掌青州事務。”
“有他在青州官府配合,梁山泊做事的時候,就會更加方便!”
對青州的農村改造已經完成,朱武已經綢繆著把青州城也掌控起來。有了蕭嘉穗這個出身清白、又極有才能的人才加入,朱武完全能通過他,加強青州掌控。
有了這個念頭,朱武在次日和許貫忠、蕭嘉穗商議時,便提出這個想法。兩人聽到如今在天下間名聲大噪的青州竟然是梁山泊暗中掌控後,心中驚訝的同時,更是歡喜不已。許貫忠道:
“枉我還向主公提出梁山泊要占據地方,沒想到早在兩年前,主公就想到了這一點。”
“有了青州之地,梁山泊在山東迴旋餘地就更大了,即使朝廷圍剿,也能從容應對。”
蕭嘉穗對青州的大同社會建設極為讚歎,聽到朱武讓自己主政青州後,連連向朱武保證自己會學習梁山泊的政策,盡早前往青州。
一時間,兩人在知道青州被梁山泊暗中掌控後,對自己和梁山泊的前途,都是更有信心。
尤其是提出用計攻打淩州的許貫忠,更是在朱武放權下指揮著城內和城外兩路人馬,每日裏喊殺連天、戰塵蔽日,讓周圍的人都認為,梁山泊仍未打下高唐州。
淩州知州是高廉哥哥高俅抬舉的人,接到朱武偽造的高廉書信後,立刻請來兵馬團練單廷珪、魏定國,商議這件事情。
單廷珪、魏定國藝高人膽大,對梁山泊威名並不懼怕。隻是梁山泊這次不但在攻打高唐州時出兵一萬多,還讓晁蓋帶了一萬多兵馬盯住淩州。以淩州盡力征召後還不到五千兵馬,實在難以抵擋這麽多敵人:
“梁山泊賊人勢大,淩州不能力敵。”
“必須請來外力,牽製一路兵馬!”
單廷珪說著這個建議,魏定國同樣附和道:
“聽說梁山泊和曾頭市頗為不睦,曾頭市這兩年來,沒少壞梁山泊的事情。”
“如果有曾頭市相助,應該能牽製晁蓋那一路兵馬。”
“隻要淩州安全,我和單兄就各領兩千精兵,前去支援高唐州!”
知州聞言大喜,道:
“我也知道那曾頭市,聽說背後是有金國王子支持的,這兩年橫行霸道,頗是有些武力。”
“既然曾頭市和梁山泊不睦,我就修書一封,讓他們出動兵馬,牽製梁山賊人!”
當即修書一封,命人送往曾頭市。
曾頭市中,曾弄在接到淩州知州書信後,立刻喚來史文恭、蘇定和五個兒子,商議這件事情。
聽到淩州知州請求支援,讓曾頭市牽製梁山泊的賊人。史文恭想起兩年前的慘敗,再想到盧俊義此時的聲勢,頓時恨恨地道:
“既有知州書信,就該立刻起兵。”
“我與梁山泊勢不兩立,定要捉拿賊人!”
蘇定和曾家五虎同樣想到了當年的慘敗,一起附和史文恭。調集曾頭市人馬,迎戰梁山賊人。
距離淩州和曾頭市不遠,晁蓋、吳用這時已接到朱武派戴宗傳來的書信。看到信中說已經破了高唐州,兩人都是大喜。再看到朱武讓他們在淩州兵馬出動後趁機奪城,晁蓋道:
“寨主剛剛下山,就已破了高唐州。”
“我們這一路同樣有一萬多兵馬,不能弱了聲勢。”
召集孫安、史進、楊誌、索超、楊雄、解珍、解寶等頭領,準備在淩州兵馬出動後,立下這場大功。
隻是,沒等到淩州兵馬出動的消息傳來,晁蓋、吳用等人便接到曾頭市兵馬異動的消息。史文恭、蘇定和曾家五虎在曾頭市調集重兵,準備在梁山泊兵馬出動時,伺機襲擊他們。
眼見曾頭市在附近虎視眈眈,晁蓋和吳用都覺得如鯁在喉。知道若是不解決曾頭市,他們這一路兵馬就難以出動,實現朱武謀劃。
急於立下大功,晁蓋大怒之下,向眾人道:
“曾頭市一向無禮,此番又想要壞我大事,若是不破了他們,我又如何有顏麵迴山?”
“眾兄弟隨我一起破了曾頭市,再破淩州城池!”
孫安等人聞言,頓時齊聲應諾,決定要先行踏平曾頭市,再去破了淩州。
唯有吳用,想到朱武此前的吩咐,還有把自己和孫安派來應對史文恭的事情,有些擔憂地道:
“史文恭武功高強,山寨中除了盧員外和林教頭外,再也無人能敵。”
“不如讓戴宗兄弟請盧員外前來,再去破了曾頭市!”
晁蓋聞言不喜,其他武將也覺得吳用小覷他們,索超道:
“軍師何必長他人誌氣,來滅自己威風。”
“這麽多武功高強的頭領,就沒有一個擋住史文恭?”
“俺索超這柄大斧,還從來沒有怕過誰!”
喜得晁蓋對索超連連誇讚,認為他有膽氣。
就連楊誌等人,想到自己和林衝不分勝敗,林衝在麵對史文恭時也隻是意外落敗後,認為史文恭武功雖高,自己卻未必不是敵手。紛紛讚同晁蓋攻打曾頭市的命令,想要憑自己一路兵馬,立下這場大功。
吳用還要再勸,孫安卻悄悄拉住他道:
“軍師不用擔心,史文恭武功再高,難道還敵得過這麽多頭領?”
“若是不能取勝,孫某一起上就是!”
卻是他認為在戰場上不用在乎單打獨鬥的規矩,如果不能在單打獨鬥中勝過史文恭,那就並肩協力,一起上去戰他。
吳用想到這點,頓時點了點頭,覺得這麽多頭領一起上,盧俊義也是不敵。故而他心中對這次攻打曾頭市放心了一點,幫晁蓋調兵遣將,準備攻下曾頭市。
留下解珍、解寶帶一旅兵馬看住淩州方向,晁蓋在吳用、孫安、楊誌、楊雄等人幫助下,很快便點起九千兵馬,浩浩蕩蕩地前往曾頭市。
眼看這曾頭市地勢險要,果然是險隘去處。吳用心中暗忖,覺得在打下曾頭市後,可以設立分寨:
“獨龍岡在陽穀縣西南,曾頭市卻在它東北,在淩州西南地界。”
“如果能拿下曾頭市,陽穀縣就能被梁山泊包圍,梁山泊往河北的道路,再無任何阻礙。”
“此番一定要拿下曾頭市,立下這場大功!”
同樣是立功的心思占了上風,吳用盡心幫助晁蓋調兵遣將,想要打下曾頭市。
這時,曾頭市也發現梁山泊兵馬前來,旁邊柳林中飛出一彪人馬來,約有七八百人。當先一個好漢,戴熟銅盔,披連環甲,使一條點鋼槍,騎著匹衝陣馬,乃是曾家第四子曾魁。高聲喝道:
“你等是梁山泊反國草寇,我正要來拿你解官請賞,原來天賜其便!”
“如何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
晁蓋聞言大怒,向其他頭領大叫道:
“哪位願擒下這黃口孺子,顯我梁山神威!”
索超大喝一聲“我來”,手裏橫著一柄金蘸斧,騎上一匹烈馬,向曾魁衝了過去。
曾魁提槍迎上,兩個交馬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又鬥了二十合之後,料道鬥索超不過,掣槍迴馬,往柳林中走。
索超正要追上,卻聽到一陣鳴金聲。卻是吳用擔心那柳林中有埋伏,把他喚了迴來。
要立功時被人阻止,索超不由得有些抱怨。又請命去市口搦戰,看曾頭市虛實。
見索超如此勇猛,晁蓋自然不會打壓他的銳氣,讓索超前去搦戰,自己親自率領兵馬向曾頭市口平川曠野之地,列成陣勢擂鼓呐喊。
曾頭市的人見此,大隊人馬出來,一字兒擺著七個好漢:中間便是都教師史文恭,上首副教師蘇定,下首便是曾家長子曾塗,左邊曾參、曾魁,右邊曾升、曾索,都是全身披掛。
史文恭彎弓插箭,坐下一匹好馬,手裏使一枝方天畫戟。卻是他在槍法上敗給盧俊義後,痛定思痛之下,改用方天畫戟這種更複雜的兵器,要憑兵器取勝。
三通鼓罷,隻見曾家陣裏推出數輛陷車,放在陣前。曾塗指著對陣,罵道:
“反國草寇!見俺陷車麽?”
“我曾家府裏,殺你死的不算好漢。”
“我一個個直要捉你活的,裝載陷車裏,解上東京,碎屍萬段!”
“你們趁早納降,再有商議。”
晁蓋聽了大怒,就要挺槍出馬,吳用急忙勸阻,讓急先鋒索超出陣。
索超勝了曾魁,曾家五虎自然是無人能敵。史文恭擔心再敗一陣傷了士氣,出馬橫殺過來。
索超飛奔坐下馬來迎,二騎相交,軍器並舉。隻鬥了不到十合,梁山泊其餘頭領,便看出索超斧怯:
“史文恭這廝的武功怎之高?”
“索超兄弟危險!”
眼看索超的斧法有些亂了,不多時便連連遇險。梁山泊眾頭領知道若是再無人去救,索超會交待在那裏。
兄弟情深之下,眾頭領一擁而上,都去救援索超。蘇定和增加五虎見了,帶領曾頭市兵馬一起迎了上去。
兩軍混戰之下,索超被孫安、楊誌等人救了出來,曾頭市兵馬也因為人數不及梁山泊,一步步退入村裏。
眼看曾頭市落敗,晁蓋頓時大喜,率眾軍奮力衝殺,想要把曾頭市一舉擊潰。
隻是,就在接近曾頭市的時候,寨子中卻出現一隊弓手,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晁蓋頓時就倒下馬來。
旁邊跟著他衝殺的史進見了大驚,和周通奮力救得晁蓋上馬,帶著兵馬返迴。
後麵指揮戰陣的吳用雖然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但是見晁蓋帶領的兵馬退迴,不由猜測是不是有什麽事情,命人鳴金收兵,結束今日戰陣。
等到史進和周通帶著晁蓋返迴後,眾人才知道晁蓋不幸中箭,正射在他的麵頰上,如今暈倒過去。
讓軍醫把箭拔出,眾人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原來是枝藥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