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淚因君癡淌,雲雨情無緣瞎忙。
雌雄鈴原本一樣,金毛犼怎亂倫綱。
且說悟空見小妖關了前門,隻能變作個癡蒼蠅釘在門旁,隨時準備逃走,可一直等到天黑也沒見前門再敞。悟空隻能從後門找個縫兒來到金聖娘娘身旁,隻見那娘娘輕輕淚滴,隱隱悲聲,哭的悟空亦為之悲傷。悟空見此情景,少不得叫娘娘用師父常說的僧家第一戒再加巧言令色去騙大王的鈴鐺。金聖娘娘依了悟空之計,和妖王先喝交杯酒,又飲雙喜杯,喝酒的同時不住地說些床第之事,又是言語又是表情的,把雲情雨意表現得淋漓盡致,弄得妖王骨軟筋麻還不依不止。直到悟空用假鈴兒換了真鈴兒還一個勁地用酒灌可憐的賽太歲,並教侍婢:淨拂牙床,展開錦被,我與大王同寢。分明是要妖王晚上失眠的。
將金鈴兒騙到自己手裏的悟空,連天明都等不及,就使個解鎖法打開前門,站在門外一陣陣地高唿,慌得那大小妖精把門緊閉。幾個小妖跑到裏麵報告,裏麵的侍女道:莫吆喝,大王才睡著了。此時早已是三更天氣,看來妖王今晚果然是情緒激動,難以入眠的。悟空一個人在門外嚷嚷鬧鬧的,竟沒有一個人出門打理,忍不住掄棒打門,驚得羅帳之中的妖王醒起,邊穿衣服邊讓小妖打探消息,知是朱紫國請來的外公。這妖王也是個實在的人兒,從不會罵人,以為是個姓外的,還專門讓金聖娘娘到《百家姓》查一下有沒有這個姓,結果是金聖娘娘翻遍全書也沒找到這個外字,忽的記起《千字文》有句外受傅訓這句,便告訴妖王。妖王認為書上說的自然是沒有錯的——傳道授業解惑,一口氣地認定:定是,定是。出門就找自己的外公。悟空也不客氣:賢甥,叫我怎的?妖王這才知道,感情和尚也會罵人,不過自己倒沒有多少罵人的詞,對悟空也隻能是實事求是:你這廝:相貌若猴子,嘴臉似猢猻。七分真是鬼,大膽敢欺人!直到悟空說出自己的名字,妖王也隻會以“為奴”二字還擊。
賽太歲睡眼朦朧地與悟空戰了五十個迴合,還不分勝負,實話實說:孫行者,你且住了。我今日還未早膳,待我進了膳,再來與你定雌雄。迴到洞內的妖王對金聖娘娘同樣如實相告:今早叫戰者,乃是取經的和尚之徒,叫做孫悟空行者,假稱外公。想妖王必是第一次迎娶金聖娘娘,因為從未有過自己的有孩子,至今也不知道外公的含義。這位性格憨直的賽太歲是經過正規訓練的勤王之師,對悟空之戰,也不用陰謀詭計:孫行者休走!看我搖搖鈴兒!見到悟空也有鈴兒,賽太歲的腦子還在誠實的圈子裏,一個勁地猜測:蹺蹊!蹺蹊!他的鈴兒怎麽與我的鈴兒就一般無二!縱然是一個模子鑄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個瘢兒,少個蒂兒,卻怎麽這等一毫不差?懵懂的他忍不住道:你那鈴兒是那裏來的?悟空慣是涮人的主兒,幾番說辭就讓賽太歲慌了手腳,道:怪哉!怪哉!世情變了!這鈴兒想是懼內,雄見了雌,所以不出來了。想不到鈴兒的命運也和自己一樣悲慘。悟空對這位新認的外甥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攥起三個鈴兒,紅火、青煙、黃沙,一齊滾出撲向妖王,悟空還覺得不夠過癮,又加上一把風兒,簡直要將自己的賢甥置於死地。
正在賣弄寶貝的悟空忽聽得天空中一聲高音,悟空對此聲音是相當熟悉,看也不看就倒身下拜,並猜到觀音菩薩的來意:不知大慈臨凡,有失迴避。敢問菩薩何往?菩薩道:我特來收尋這個妖怪。悟空知道觀音是非請不到的,因此問道:這怪是何來曆,敢勞金身下降收之?女菩薩卻言之鑿鑿,道:他是我跨的個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走來,卻與朱紫國王消災也。明明是害人,卻說是消災,壞事變好事的說詞大概就是因此而起。對佛經理解甚深的悟空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是糊裏糊塗的道:菩薩反說了,他在這裏欺君騙後,敗俗傷風,與那國王生災,卻說是消災,何也?菩薩道:你不知之,當時朱紫國先王在位之時,這個王還做東宮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間,極好射獵。他率領人馬,縱放鷹犬,正來到落鳳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皇後,與王消災。至今三年,冤愆滿足,幸你來救治王患,我特來收妖邪也。對菩薩的這番解釋,悟空還是有些不明不白的:菩薩,雖是這般故事,奈何他玷汙了皇後,敗俗傷風,壞倫亂法,卻是該他死罪。今蒙菩薩親臨,饒得他死罪,卻饒不得他活罪。讓我打他二十棒,與你帶去罷。對此菩薩也隻能是以權壓勢菩薩道:悟空,你既知我臨凡,就當看我分上,一發都饒了罷,也算你一番降妖之功。若是動了棍子,他也就是死了。悟空見此不敢違言,隻得拜道:菩薩既收他迴海,再不可令他私降人間,貽害不淺!想來悟空對這位菩薩一反常態還是有些猜忌,而菩薩對悟空的過分率直同樣也是有些擔心,不讓不會費這麽大的心思跟他解釋。
在處理完賽太歲之後,菩薩又恢複了以往的樣子,對耍孩子脾氣的悟空又是勸說又是嚇唬的,讓悟空交出鈴兒了事。菩薩知道隻要自己在,悟空什麽寶貝都是不需要的,這樣至少可以向眾佛表示悟空一路去來靠的是真本事,當然這點悟空是暫時是不知道也是想不明白的。雖然說朱紫國皇後被捉一事是觀音坐騎金毛犼一手搞的,但觀音未必不知,她手下的大小官員未必不知,但對朱紫國國王的懲罰是必須的,因為他畢竟射傷了孔雀大明王的兩個孩子。果真因為懲罰國王而讓金毛犼敗壞了人倫綱紀,又必將對觀音十分的不利,紫陽真人見金毛犼到來也隨後而至,贈給金聖宮娘娘一見舊棕衣,讓金聖宮娘娘即生一身毒刺。一件舊棕衣的毒性到底有多大,也值得懷疑,畢竟沒人去試。
既然金毛犼已離,金聖娘娘再披件舊棕衣也沒有意義,再說一件破衣穿在娘娘身上也有失國體。紫陽真人一見菩薩離開,也隨後而至,脫下娘娘棕衣,隨即披在自己身上,看來這老頭也不是什麽至純至真的,再怎麽說也要把舊棕衣洗一洗,除了娘娘的體溫不說,至少有些女性的氣息。至於說紫陽真人的話就更有意思,明明是為國王為悟空做了件好事,卻道:大聖勿罪,小仙告辭。讓人很難才懂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唐僧見朱紫國群臣內外無一不感謝稱讚悟空,又是醋意頓生,對國王道:一則是賢王之福,二來是小徒之功。僅這一句話就把悟空的努力去了大半,然後又道:今蒙盛宴,至矣!至矣!就此拜別,不要誤貧僧向西去也。至此悟空的幾天的成績蕩然消失。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雌雄鈴原本一樣,金毛犼怎亂倫綱。
且說悟空見小妖關了前門,隻能變作個癡蒼蠅釘在門旁,隨時準備逃走,可一直等到天黑也沒見前門再敞。悟空隻能從後門找個縫兒來到金聖娘娘身旁,隻見那娘娘輕輕淚滴,隱隱悲聲,哭的悟空亦為之悲傷。悟空見此情景,少不得叫娘娘用師父常說的僧家第一戒再加巧言令色去騙大王的鈴鐺。金聖娘娘依了悟空之計,和妖王先喝交杯酒,又飲雙喜杯,喝酒的同時不住地說些床第之事,又是言語又是表情的,把雲情雨意表現得淋漓盡致,弄得妖王骨軟筋麻還不依不止。直到悟空用假鈴兒換了真鈴兒還一個勁地用酒灌可憐的賽太歲,並教侍婢:淨拂牙床,展開錦被,我與大王同寢。分明是要妖王晚上失眠的。
將金鈴兒騙到自己手裏的悟空,連天明都等不及,就使個解鎖法打開前門,站在門外一陣陣地高唿,慌得那大小妖精把門緊閉。幾個小妖跑到裏麵報告,裏麵的侍女道:莫吆喝,大王才睡著了。此時早已是三更天氣,看來妖王今晚果然是情緒激動,難以入眠的。悟空一個人在門外嚷嚷鬧鬧的,竟沒有一個人出門打理,忍不住掄棒打門,驚得羅帳之中的妖王醒起,邊穿衣服邊讓小妖打探消息,知是朱紫國請來的外公。這妖王也是個實在的人兒,從不會罵人,以為是個姓外的,還專門讓金聖娘娘到《百家姓》查一下有沒有這個姓,結果是金聖娘娘翻遍全書也沒找到這個外字,忽的記起《千字文》有句外受傅訓這句,便告訴妖王。妖王認為書上說的自然是沒有錯的——傳道授業解惑,一口氣地認定:定是,定是。出門就找自己的外公。悟空也不客氣:賢甥,叫我怎的?妖王這才知道,感情和尚也會罵人,不過自己倒沒有多少罵人的詞,對悟空也隻能是實事求是:你這廝:相貌若猴子,嘴臉似猢猻。七分真是鬼,大膽敢欺人!直到悟空說出自己的名字,妖王也隻會以“為奴”二字還擊。
賽太歲睡眼朦朧地與悟空戰了五十個迴合,還不分勝負,實話實說:孫行者,你且住了。我今日還未早膳,待我進了膳,再來與你定雌雄。迴到洞內的妖王對金聖娘娘同樣如實相告:今早叫戰者,乃是取經的和尚之徒,叫做孫悟空行者,假稱外公。想妖王必是第一次迎娶金聖娘娘,因為從未有過自己的有孩子,至今也不知道外公的含義。這位性格憨直的賽太歲是經過正規訓練的勤王之師,對悟空之戰,也不用陰謀詭計:孫行者休走!看我搖搖鈴兒!見到悟空也有鈴兒,賽太歲的腦子還在誠實的圈子裏,一個勁地猜測:蹺蹊!蹺蹊!他的鈴兒怎麽與我的鈴兒就一般無二!縱然是一個模子鑄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個瘢兒,少個蒂兒,卻怎麽這等一毫不差?懵懂的他忍不住道:你那鈴兒是那裏來的?悟空慣是涮人的主兒,幾番說辭就讓賽太歲慌了手腳,道:怪哉!怪哉!世情變了!這鈴兒想是懼內,雄見了雌,所以不出來了。想不到鈴兒的命運也和自己一樣悲慘。悟空對這位新認的外甥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攥起三個鈴兒,紅火、青煙、黃沙,一齊滾出撲向妖王,悟空還覺得不夠過癮,又加上一把風兒,簡直要將自己的賢甥置於死地。
正在賣弄寶貝的悟空忽聽得天空中一聲高音,悟空對此聲音是相當熟悉,看也不看就倒身下拜,並猜到觀音菩薩的來意:不知大慈臨凡,有失迴避。敢問菩薩何往?菩薩道:我特來收尋這個妖怪。悟空知道觀音是非請不到的,因此問道:這怪是何來曆,敢勞金身下降收之?女菩薩卻言之鑿鑿,道:他是我跨的個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走來,卻與朱紫國王消災也。明明是害人,卻說是消災,壞事變好事的說詞大概就是因此而起。對佛經理解甚深的悟空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是糊裏糊塗的道:菩薩反說了,他在這裏欺君騙後,敗俗傷風,與那國王生災,卻說是消災,何也?菩薩道:你不知之,當時朱紫國先王在位之時,這個王還做東宮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間,極好射獵。他率領人馬,縱放鷹犬,正來到落鳳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皇後,與王消災。至今三年,冤愆滿足,幸你來救治王患,我特來收妖邪也。對菩薩的這番解釋,悟空還是有些不明不白的:菩薩,雖是這般故事,奈何他玷汙了皇後,敗俗傷風,壞倫亂法,卻是該他死罪。今蒙菩薩親臨,饒得他死罪,卻饒不得他活罪。讓我打他二十棒,與你帶去罷。對此菩薩也隻能是以權壓勢菩薩道:悟空,你既知我臨凡,就當看我分上,一發都饒了罷,也算你一番降妖之功。若是動了棍子,他也就是死了。悟空見此不敢違言,隻得拜道:菩薩既收他迴海,再不可令他私降人間,貽害不淺!想來悟空對這位菩薩一反常態還是有些猜忌,而菩薩對悟空的過分率直同樣也是有些擔心,不讓不會費這麽大的心思跟他解釋。
在處理完賽太歲之後,菩薩又恢複了以往的樣子,對耍孩子脾氣的悟空又是勸說又是嚇唬的,讓悟空交出鈴兒了事。菩薩知道隻要自己在,悟空什麽寶貝都是不需要的,這樣至少可以向眾佛表示悟空一路去來靠的是真本事,當然這點悟空是暫時是不知道也是想不明白的。雖然說朱紫國皇後被捉一事是觀音坐騎金毛犼一手搞的,但觀音未必不知,她手下的大小官員未必不知,但對朱紫國國王的懲罰是必須的,因為他畢竟射傷了孔雀大明王的兩個孩子。果真因為懲罰國王而讓金毛犼敗壞了人倫綱紀,又必將對觀音十分的不利,紫陽真人見金毛犼到來也隨後而至,贈給金聖宮娘娘一見舊棕衣,讓金聖宮娘娘即生一身毒刺。一件舊棕衣的毒性到底有多大,也值得懷疑,畢竟沒人去試。
既然金毛犼已離,金聖娘娘再披件舊棕衣也沒有意義,再說一件破衣穿在娘娘身上也有失國體。紫陽真人一見菩薩離開,也隨後而至,脫下娘娘棕衣,隨即披在自己身上,看來這老頭也不是什麽至純至真的,再怎麽說也要把舊棕衣洗一洗,除了娘娘的體溫不說,至少有些女性的氣息。至於說紫陽真人的話就更有意思,明明是為國王為悟空做了件好事,卻道:大聖勿罪,小仙告辭。讓人很難才懂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唐僧見朱紫國群臣內外無一不感謝稱讚悟空,又是醋意頓生,對國王道:一則是賢王之福,二來是小徒之功。僅這一句話就把悟空的努力去了大半,然後又道:今蒙盛宴,至矣!至矣!就此拜別,不要誤貧僧向西去也。至此悟空的幾天的成績蕩然消失。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