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國為師不識,買調和八戒立壁。
撕皇榜悟空設計,怕牽扯三藏訓斥。
且說悟空幾個離了七絕山,一路走走停停,轉眼又是夏季,見行人避暑搖扇,唐僧不免惦記休息。當然在這方麵他的眼是比誰都尖的,遠遠地就看到一座城池:徒弟們,你看那是甚麽去處?行者道:師父原來不識字,虧你怎麽領唐王旨意離朝也!三藏道:我自幼為僧,千經萬典皆通,怎麽說我不識字?悟空道:既識字,怎麽那城頭上杏黃旗,明書三個大字,就不認得,卻問是甚去處何也?這位號稱千經萬典皆通的人,其實僅僅是讀經而已,至於經文的真諦他實在是一竅不通的,唐僧道:這潑猴胡說!那旗被風吹得亂擺,縱有字也看不明白!因為他隻會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根本不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一路之上除了懂得生命是最寶貴的,尊嚴和人格乃至其他的東西,浮光掠影就已經算是好的。悟空道:老孫偏怎看見,卻不是朱紫國三字?唐僧一聽,道:朱紫國必是西邦王位,卻要倒換關文。悟空見這位師父就知道形式的東西,幹脆道:不消講了。和這老和尚也實在是沒有什麽好說的。
幾位一到街市,就圍上了一圈好奇的人,端詳唐僧三位徒弟的樣子。唐僧見沒人注意自己這位中華美男子,心裏作祟,道:不要撞禍!低著頭走!嚇得八戒趕緊把嘴揣在懷裏,沙僧自然知道此刻最該搞師父的個人崇拜,也不敢抬頭仰視。唯有悟空不理師傅這一套,對唐僧的話不理不睬的。街道上忽然來了這幾個異樣之人,誰也管不住自己眼睛的,往往你越是躲避,就越會引起他的好奇,所以滿街的人兒都跟八戒拋磚丟瓦的,唐僧一看更是生氣,不住地道:莫要生事!八戒把頭弄得更低。隻可惜唐僧隻能管住自己的徒弟,卻沒有辦法去管朱紫國的子民,不然他會讓所有的人都看自己。
會同館館使見一個和尚連個招唿都不打,就闖到大使館裏,個個心驚,齊道:是甚麽人?是甚麽人?往那裏走?虧了那時還沒有恐怖組織這個概念,不然真會把唐僧當做人體炸彈的。兩個館使聽了唐僧牽強附會的解釋,再看看唐僧就更像個扯謊的主兒,一定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欽差大使,給他安排個偏房就算是看了大唐的麵子。唐僧是稱謝不止,悟空雖然知道自己的師父是個不起眼的和尚,但畢竟是大唐欽差的,不能失了國體,道:這廝憊懶!怎麽不讓老孫在正廳?唐僧自作聰明的道:他這裏不服我大唐管屬,又不與我國相連,況不時又有上司過客往來,所以不好留此相待。悟空一聽,更加生氣,因為這絕不僅僅是大唐和朱紫國之間的事,其他國家的使臣也住在這裏,傳了出去更損失大唐的國格、國體,道:這等說,我偏要他相待!
待唐僧見管事的送來一盤白米、一盤白麵、兩把青菜、四塊豆腐、兩個麵筋、一盤幹筍、一盤木耳。忙教徒弟收了,謝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裏有幹淨鍋灶,柴火方便,請自去做飯。他一聽還要自己做飯,忙道:悟空,你們在此安排齋飯,等我急急去驗了關文迴來,吃了走路。見這麽多好東西,這位師父臨走時特別交代,一定自己迴來才能開飯的。
朝堂之上,國王雖然抱著病體,還是仔仔細細驗了唐僧的證件,不過國王總覺得唐僧像個騙子,又把大唐的國事問個仔細:法師,你那大唐,幾朝君正?幾輩臣賢?至於唐王,因甚作疾迴生,著你遠涉山川求經?看唐僧迴答的沒有問題,這才傳旨:在披香殿,連朕之膳擺下,與法師同享。算是給了唐僧大使級的待遇。
悟空對自己的住處是沒有什麽要求。說實在的,他覺得樹杈也比木板床舒服得多,但畢竟在西梁女國時,女王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文牒之上,雖說還沒有得到唐朝戶籍機構的最終認可,可最起碼也算得上大半個唐民的。對會同館沒有按相關規定安排師父的住處,悟空非常生氣,雖然師父不濟,但此時已不是一個三藏的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要遵循的,雖說兩國未必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起碼也應比照執行。氣不順的悟空拖著八戒在街上東跑西顛的,憋著心思找事做,哪裏人多往哪裏去。
八戒本是聽說悟空請客才肯出來的,不然還不如躺著睡覺呢。可見師兄隻是領著自己東跑西竄,也沒找到一處合適的食所,加上自己不是愛熱鬧的人,一見人多就不想走了。悟空道:既然如此,你在這壁根下站定,等我過去買了迴來,與你買素麵燒餅吃罷。八戒將碗盞遞與行者,把嘴拄著牆根,背著臉,死也不動,實在是累壞了。一心找茬的悟空終於在人多熱鬧的地方看到了招賢榜文,迅速有了做個醫生耍耍的主意,同時替大唐爭些榮譽,替師父挽迴一些麵子。悟空弄起一股旋風,將榜文放在八戒懷裏,專心等朱紫國的使臣來請自己。
站在牆角打盹的八戒聽人說自己揭了皇榜,明人不做暗事的他立即惱了:你兒子便揭了皇榜!你孫子便會醫治!待低頭一看,懷裏真個有一張字紙,立即猜得出是誰做的,咬著牙罵道:那猢猻害殺我也!八戒知道事幹重大,開不得玩笑,恨一聲便要扯破,好銷毀證據。無奈早被眾人架住,機會錯失,不想把事情鬧大的八戒還是對生拉硬拽的太監、校尉耐著性子勸說。再番弄得急了,道:汝等不知高低!再扯一會,扯得我呆性子發了,你卻休怪!虧了有兩個見多識廣的太監聽出八戒不是凡人,才隨了八戒到會同館找悟空。一路之上的八戒同樣不忘替唐僧挽迴一些顏麵,把兩個老太監稱作奶奶。麵對校尉的反駁,笨嘴拙腮的他是一套一套的:不羞!你這反了陰陽的!他二位老媽媽兒,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
幾位以超常的規格拜見了悟空的太監、校尉道:孫老爺,今日我王有緣,天遣老爺下降,是必大展經綸手,微施三折肱,治得我王病愈,江山有分,社稷平分也。八戒沙僧滿以為悟空會高興異常,感到無上榮耀。可一向不成形的悟空卻一反常態,嚴肅異常,因為他清楚此刻的自己即使再坐不住也要控製,他代表的是整個大唐朝廷:這招醫榜,委是我揭的,故遣我師弟引見。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藥不跟賣,病不討醫。你去教那國王親來請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聞聽此言的太監無不驚駭:泱泱大國使臣,果然是有禮有節。
聞知是唐僧的徒弟揭了皇榜,朱紫國國王問唐僧道:那一位高徒善醫?唐僧道:實不瞞陛下說,我那頑徒俱是山野庸才,隻會挑包背馬,轉澗尋波,帶領貧僧登山涉嶺,或者到峻險之處,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龍而已,更無一個能知藥性者。在他唐僧的眼裏,幾個徒弟實實的是無能之輩,其實他自己才是連山野庸才都不如的。他自己就不會想一下,國王為什麽問如此奇怪的話題?好在國王並不相信這位更像騙子的話,道:高徒既不知醫,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親迎?斷然有醫國之能也。吩咐自己的手下:文武眾卿,寡人身虛力怯,不敢乘輦;汝等可替寡人,俱到朝外,敦請孫長老看朕之病。汝等見他,切不可輕慢,稱他做神僧孫長老,皆以君臣之禮相見。
眾臣領旨,與看榜的太監、校尉徑至會同館,排班參拜。隻見悟空坐在當中端然不動,不覺威嚴盡失,複又分班啟奏道:上告神僧孫長老,我等俱朱紫國王之臣,今奉王旨,敬以潔禮參請神僧,入朝看病。估計等這些大臣分別說完也需要不少的時間,實在是難為了這位坐不住金鑾殿的猴子了。直到各班完畢,這悟空才道:你王如何不來?眾臣又是一番怯怯的解釋:我王身虛力怯,不敢乘輦,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禮,拜請神僧也。悟空這才給了他們一點台階和麵子:既如此說,列位請前行,我當隨至。
一直垂簾的國王聞知悟空來到,雖不能親自迎接,卻也是高卷珠簾,強閃龍睛鳳目,開金口禦言:那一位是神僧孫長老?不料悟空卻進前一步,厲聲道:老孫便是。嚇得那國王戰兢兢,跌在龍床之上,被人扶如宮中,再不敢讓悟空看病。有備而來的悟空一是借此殺一殺朱紫國的銳氣,二是讓他們看看大唐人的本事,於是說了些懸絲診脈的話兒,慌得國王趕緊宣他進宮診視。誰知一上宮殿的悟空卻被唐僧迎頭痛罵:你這潑猴,害了我也!悟空道道:好師父,我倒與你壯觀,你返說我害你?這位師父除了惦記自己的性命,是什麽都不知道的。果然唐僧喝道:你跟我這幾年,那曾見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也不知,醫書也未讀,怎麽大膽撞這個大禍!唐僧害怕牽連自己。悟空半是嘲笑,道: 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是。就是醫死了,也隻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你怕怎的!不打緊,不打緊,你且坐下看我的脈理如何。唐僧又道: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甚麽懸絲診脈!這位和尚倒像是說給自己聽的,自己倒是讀了千經萬典,但能用的隻有一卷——《多心經》。他哪裏知道:心有秘方能治國,內藏妙訣注長生。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撕皇榜悟空設計,怕牽扯三藏訓斥。
且說悟空幾個離了七絕山,一路走走停停,轉眼又是夏季,見行人避暑搖扇,唐僧不免惦記休息。當然在這方麵他的眼是比誰都尖的,遠遠地就看到一座城池:徒弟們,你看那是甚麽去處?行者道:師父原來不識字,虧你怎麽領唐王旨意離朝也!三藏道:我自幼為僧,千經萬典皆通,怎麽說我不識字?悟空道:既識字,怎麽那城頭上杏黃旗,明書三個大字,就不認得,卻問是甚去處何也?這位號稱千經萬典皆通的人,其實僅僅是讀經而已,至於經文的真諦他實在是一竅不通的,唐僧道:這潑猴胡說!那旗被風吹得亂擺,縱有字也看不明白!因為他隻會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根本不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一路之上除了懂得生命是最寶貴的,尊嚴和人格乃至其他的東西,浮光掠影就已經算是好的。悟空道:老孫偏怎看見,卻不是朱紫國三字?唐僧一聽,道:朱紫國必是西邦王位,卻要倒換關文。悟空見這位師父就知道形式的東西,幹脆道:不消講了。和這老和尚也實在是沒有什麽好說的。
幾位一到街市,就圍上了一圈好奇的人,端詳唐僧三位徒弟的樣子。唐僧見沒人注意自己這位中華美男子,心裏作祟,道:不要撞禍!低著頭走!嚇得八戒趕緊把嘴揣在懷裏,沙僧自然知道此刻最該搞師父的個人崇拜,也不敢抬頭仰視。唯有悟空不理師傅這一套,對唐僧的話不理不睬的。街道上忽然來了這幾個異樣之人,誰也管不住自己眼睛的,往往你越是躲避,就越會引起他的好奇,所以滿街的人兒都跟八戒拋磚丟瓦的,唐僧一看更是生氣,不住地道:莫要生事!八戒把頭弄得更低。隻可惜唐僧隻能管住自己的徒弟,卻沒有辦法去管朱紫國的子民,不然他會讓所有的人都看自己。
會同館館使見一個和尚連個招唿都不打,就闖到大使館裏,個個心驚,齊道:是甚麽人?是甚麽人?往那裏走?虧了那時還沒有恐怖組織這個概念,不然真會把唐僧當做人體炸彈的。兩個館使聽了唐僧牽強附會的解釋,再看看唐僧就更像個扯謊的主兒,一定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欽差大使,給他安排個偏房就算是看了大唐的麵子。唐僧是稱謝不止,悟空雖然知道自己的師父是個不起眼的和尚,但畢竟是大唐欽差的,不能失了國體,道:這廝憊懶!怎麽不讓老孫在正廳?唐僧自作聰明的道:他這裏不服我大唐管屬,又不與我國相連,況不時又有上司過客往來,所以不好留此相待。悟空一聽,更加生氣,因為這絕不僅僅是大唐和朱紫國之間的事,其他國家的使臣也住在這裏,傳了出去更損失大唐的國格、國體,道:這等說,我偏要他相待!
待唐僧見管事的送來一盤白米、一盤白麵、兩把青菜、四塊豆腐、兩個麵筋、一盤幹筍、一盤木耳。忙教徒弟收了,謝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裏有幹淨鍋灶,柴火方便,請自去做飯。他一聽還要自己做飯,忙道:悟空,你們在此安排齋飯,等我急急去驗了關文迴來,吃了走路。見這麽多好東西,這位師父臨走時特別交代,一定自己迴來才能開飯的。
朝堂之上,國王雖然抱著病體,還是仔仔細細驗了唐僧的證件,不過國王總覺得唐僧像個騙子,又把大唐的國事問個仔細:法師,你那大唐,幾朝君正?幾輩臣賢?至於唐王,因甚作疾迴生,著你遠涉山川求經?看唐僧迴答的沒有問題,這才傳旨:在披香殿,連朕之膳擺下,與法師同享。算是給了唐僧大使級的待遇。
悟空對自己的住處是沒有什麽要求。說實在的,他覺得樹杈也比木板床舒服得多,但畢竟在西梁女國時,女王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文牒之上,雖說還沒有得到唐朝戶籍機構的最終認可,可最起碼也算得上大半個唐民的。對會同館沒有按相關規定安排師父的住處,悟空非常生氣,雖然師父不濟,但此時已不是一個三藏的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要遵循的,雖說兩國未必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起碼也應比照執行。氣不順的悟空拖著八戒在街上東跑西顛的,憋著心思找事做,哪裏人多往哪裏去。
八戒本是聽說悟空請客才肯出來的,不然還不如躺著睡覺呢。可見師兄隻是領著自己東跑西竄,也沒找到一處合適的食所,加上自己不是愛熱鬧的人,一見人多就不想走了。悟空道:既然如此,你在這壁根下站定,等我過去買了迴來,與你買素麵燒餅吃罷。八戒將碗盞遞與行者,把嘴拄著牆根,背著臉,死也不動,實在是累壞了。一心找茬的悟空終於在人多熱鬧的地方看到了招賢榜文,迅速有了做個醫生耍耍的主意,同時替大唐爭些榮譽,替師父挽迴一些麵子。悟空弄起一股旋風,將榜文放在八戒懷裏,專心等朱紫國的使臣來請自己。
站在牆角打盹的八戒聽人說自己揭了皇榜,明人不做暗事的他立即惱了:你兒子便揭了皇榜!你孫子便會醫治!待低頭一看,懷裏真個有一張字紙,立即猜得出是誰做的,咬著牙罵道:那猢猻害殺我也!八戒知道事幹重大,開不得玩笑,恨一聲便要扯破,好銷毀證據。無奈早被眾人架住,機會錯失,不想把事情鬧大的八戒還是對生拉硬拽的太監、校尉耐著性子勸說。再番弄得急了,道:汝等不知高低!再扯一會,扯得我呆性子發了,你卻休怪!虧了有兩個見多識廣的太監聽出八戒不是凡人,才隨了八戒到會同館找悟空。一路之上的八戒同樣不忘替唐僧挽迴一些顏麵,把兩個老太監稱作奶奶。麵對校尉的反駁,笨嘴拙腮的他是一套一套的:不羞!你這反了陰陽的!他二位老媽媽兒,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
幾位以超常的規格拜見了悟空的太監、校尉道:孫老爺,今日我王有緣,天遣老爺下降,是必大展經綸手,微施三折肱,治得我王病愈,江山有分,社稷平分也。八戒沙僧滿以為悟空會高興異常,感到無上榮耀。可一向不成形的悟空卻一反常態,嚴肅異常,因為他清楚此刻的自己即使再坐不住也要控製,他代表的是整個大唐朝廷:這招醫榜,委是我揭的,故遣我師弟引見。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藥不跟賣,病不討醫。你去教那國王親來請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聞聽此言的太監無不驚駭:泱泱大國使臣,果然是有禮有節。
聞知是唐僧的徒弟揭了皇榜,朱紫國國王問唐僧道:那一位高徒善醫?唐僧道:實不瞞陛下說,我那頑徒俱是山野庸才,隻會挑包背馬,轉澗尋波,帶領貧僧登山涉嶺,或者到峻險之處,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龍而已,更無一個能知藥性者。在他唐僧的眼裏,幾個徒弟實實的是無能之輩,其實他自己才是連山野庸才都不如的。他自己就不會想一下,國王為什麽問如此奇怪的話題?好在國王並不相信這位更像騙子的話,道:高徒既不知醫,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親迎?斷然有醫國之能也。吩咐自己的手下:文武眾卿,寡人身虛力怯,不敢乘輦;汝等可替寡人,俱到朝外,敦請孫長老看朕之病。汝等見他,切不可輕慢,稱他做神僧孫長老,皆以君臣之禮相見。
眾臣領旨,與看榜的太監、校尉徑至會同館,排班參拜。隻見悟空坐在當中端然不動,不覺威嚴盡失,複又分班啟奏道:上告神僧孫長老,我等俱朱紫國王之臣,今奉王旨,敬以潔禮參請神僧,入朝看病。估計等這些大臣分別說完也需要不少的時間,實在是難為了這位坐不住金鑾殿的猴子了。直到各班完畢,這悟空才道:你王如何不來?眾臣又是一番怯怯的解釋:我王身虛力怯,不敢乘輦,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禮,拜請神僧也。悟空這才給了他們一點台階和麵子:既如此說,列位請前行,我當隨至。
一直垂簾的國王聞知悟空來到,雖不能親自迎接,卻也是高卷珠簾,強閃龍睛鳳目,開金口禦言:那一位是神僧孫長老?不料悟空卻進前一步,厲聲道:老孫便是。嚇得那國王戰兢兢,跌在龍床之上,被人扶如宮中,再不敢讓悟空看病。有備而來的悟空一是借此殺一殺朱紫國的銳氣,二是讓他們看看大唐人的本事,於是說了些懸絲診脈的話兒,慌得國王趕緊宣他進宮診視。誰知一上宮殿的悟空卻被唐僧迎頭痛罵:你這潑猴,害了我也!悟空道道:好師父,我倒與你壯觀,你返說我害你?這位師父除了惦記自己的性命,是什麽都不知道的。果然唐僧喝道:你跟我這幾年,那曾見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也不知,醫書也未讀,怎麽大膽撞這個大禍!唐僧害怕牽連自己。悟空半是嘲笑,道: 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是。就是醫死了,也隻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你怕怎的!不打緊,不打緊,你且坐下看我的脈理如何。唐僧又道: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甚麽懸絲診脈!這位和尚倒像是說給自己聽的,自己倒是讀了千經萬典,但能用的隻有一卷——《多心經》。他哪裏知道:心有秘方能治國,內藏妙訣注長生。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