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賊難祛怎取經,沙僧拙計哪從容?

    河神無宅難訴狀,悟空搶簡訓海龍。

    且說悟空見菩薩先對紅孩兒來個泰山壓頂,又給其戴上金箍,這七虛歲六周歲的紅孩兒正處於第一個叛逆期,依然又打又鬧的。菩薩沒有辦法,隻好用強力膠——甘露合了紅孩兒的雙手,使他開不得手,拿不得槍,又叫他一步一拜,好不容易收了他的野性。這一結局既在觀音的意料之中又在觀音的意料之外,意料中的是:童子拜觀音,五十三參,參參見佛,達到了以儆效尤的示範作用;意料之外的是:紅孩兒合掌當胸,得到了一個專利:觀音扭。

    悟空辭別觀音,徑到枯鬆澗中,見唐僧還赤條條的被捆在那裏,在悟空麵前暴露無遺,徹底失去了尊嚴之體,忙給哭哭啼啼的唐僧穿了僧衣。至此唐僧懂得了性命全賴大聖,取真經更離不開猴精。有了悟空的唐僧才攀鞍上馬,找大路,篤誌投西。不過唐僧隻是一位立誌英雄,僅往西走了月餘,又被流水之聲嚇得膽戰心驚:徒弟呀,又是那裏水聲?看來枯鬆澗的流水把唐僧嚇怕了,真是枉擔了江流兒的虛名。悟空對自己的師父也隻能是曬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什麽水聲。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唐僧又理解錯了悟空的意思,悟空是嘲笑他隻會讀死書、讀書死、死讀書,並未懂得其中的真諦,唐僧卻癡癡地問道:多心經乃浮屠山烏巢禪師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我當時耳傳,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兒?悟空對唐僧是毫無辦法,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嚐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幾句話說的唐僧像是明白了似的,其實是一竅不通的。果然剛走了幾步就開始抱怨:

    一自當年別聖君,奔波晝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衝開嶺上雲。

    夜靜猿啼殊可歎,月明鳥噪不堪聞。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

    看來唐僧早後悔當時立下的豪言壯誌,更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虧了悟空一番功到自然成的鼓勵才勉強向西。待到了河邊,唐僧和八戒、沙僧充分顯示了孩童般的智力:師父說是黑水,八戒說是潑了顏色,更厲害的是沙僧竟然說是有人洗毛筆弄的。不是悟空阻止,不知他們幾個還要爭論到何時。就在師徒幾個商議如何渡過這潑了靛缸還是用來洗筆的河時,一支小船飄然而至,不過又是按說眼神最不濟的唐僧最先發現,這充分證明了饞貓鼻子尖的道理:徒弟,有船來了。叫他渡我們過去。好像人家是他的奴才似的。沙僧向來對唐僧是言聽計從,也顯出主子的神氣,厲聲高叫道:棹船的,來渡人,來渡人!船上人道:我不是渡船,如何渡人?碰著沙僧這樣的理論專家,任何人都是沒有辦法的:天上人間,方便第一。你雖不是渡船,我們也不是常來打攪你的。我等是東土欽差取經的佛子,你可方便方便,渡我們過去,謝你。

    見船家同意,又聽人家說船小,唐僧立即顯出了自私,道:怎生是好?沙僧本來是想和師父一道過去的,道:這般啊,兩遭兒渡罷。八戒見沙僧要討乖就使心術,道:悟淨,你與大哥在這邊看著行李馬匹,等我保師父先過去,卻再來渡馬。教大哥跳過去罷。結果兩個人剛到江心,一聲響亮掉到了水裏。按說沙僧是最識水性的,船是不是被浪打到水裏應該一眼就看出的,不過他大概和唐僧是一路的,要是讓他講理論方麵的知識一定是頭頭是道,單是如何判斷翻船,估計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根本不夠用的,看他的名字悟淨,還有什麽不明白的。聽悟空說唐僧被妖精捉到了水裏,這位沙僧認為三下兩下就擒得了妖精:哥哥何不早說,你看著馬與行李,等我下水找尋去來。結果到了衡陽峪黑水河神府一試,立即覺得自己沒有那兩下子:這怪物是我的對手,枉自不能取勝,且引他出去,教師兄打他。沙僧虛丟了個架子,拖著寶杖就走。不過他這點智力實在是有限,那妖精對他理都不理。

    悟空問沙僧河裏的情況也沒問出個底細,少不得又是誰的旨意,黑水河神自己上來給悟空說了個仔細。悟空聞聽西海龍王的侄子仗勢欺人,不由得來了興致,恨不得把事情鬧大才是。事有湊巧,正要跟西海龍王理論的悟空恰恰碰到了妖精的手下給龍王送信,一看是個叫鼉潔的小子鬧的,悟空一看名字就知道這鼉潔和龍王有很近的關係,一想四海龍王對自己的厚意,還是私下解決比較合適,於是大概的向敖順通報了事體,這悟空還不放心,把簡帖兒交給龍王,一是證實是不是龍王外甥自己的筆跡,二是把罪證交到敖順手裏,顯得與他關係親密,當然這公事也就變成了私事。龍王見悟空如此體諒自己,慌忙跪下叩頭。之後兩人邊談家事邊安排人去處理外甥的事。酒席是少不了的,既是為了賠禮有時為了表達謝意,更重要的是用酒封住悟空的口,害怕悟空以後說出此事。悟空看出了龍王的意思,大度地道:龍王再勿多心,既講開饒了你便罷,又何須辦酒?我今須與你令郎同迴:一則老師父遭愆,二則我師弟盼望。那老龍苦留不住,讓龍女捧茶來獻。悟空可以婉拒敖順,但不能拒絕龍女的心意,立飲他一盞香茶,看來敖順有些撮合他們的意思。

    敖順的太子摩昂見悟空如此通情達理,化解了父親在政治上的危機,實際上也等於解決了自己的前途問題,又看出了父親要撮合妹妹的婚事,自然是傾盡全力,再不顧表兄弟對自己父親的深情厚誼,不惜與兄弟翻臉,三下兩下把表弟拿住,讓人揪翻住,將繩子背綁了雙手,將鐵索穿了琵琶骨,拿上岸來,押至悟空麵前道:大聖,小龍子捉住妖鼉,請大聖定奪。

    寸功未建的沙僧經過唐僧的耳濡目染,脾氣也越來越像師父,對著敖順的外甥講起了道理:你這廝不遵旨令,你舅爺原著你在此居住,教你養性存身,待你名成之日,別有遷用。你怎麽強占水神之宅,倚勢行兇,欺心誑上,弄玄虛。此時的摩昂也恨不得少個政敵:大聖,這廝是個逆怪,他極奸詐,若放了他,恐生惡念。此刻的他早忘了自己和鼉潔還有四分之一的血緣關係。怒氣衝衝的八戒要用釘鈀教訓一下鼉潔,悟空連忙製止,不願失了與龍王的關係:兄弟,且饒他死罪罷,看敖順賢父子之情。摩昂卻道:大聖,小龍子不敢久停。既然救得你師父,我帶這廝去見家父;雖大聖饒了他死罪,家父決不饒他活罪,定有發落處置,仍迴複大聖謝罪。年輕人考慮的自然過急,認為這事傷害了悟空和家父的關係,急著表白一番,倒是悟空勸道:既如此,你領他去罷,多多拜上令尊,尚容麵謝。在他們在商量著如何處分鼉潔時,沙僧早跑到水裏去找師父了,這種事他是不會落後的。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瞎話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寒並收藏瞎話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