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十四出征(1)
迴到京裏,已是日上三竿,十四早已入宮,阿南略略梳洗過,便騎馬至宮門外的歇腳處候著。張芳芳筒著手慢悠悠行來,滿臉詭異笑容,道:“怎麽,南掌事昨兒可舒坦?想必鬱朱姑娘伺候得好呢!”阿南待他客氣,客氣道:“夜裏雨下得大,實在不好走。”又問:“爺早上可有問我話?”張芳芳道:“西邊軍情緊急,皇上急招,爺連早膳都沒來得及吃,就趕進了宮。”又擠到阿南身側,小聲問:“你可算占了便宜,能讓鬱朱伺候一宿...”
阿南尷尬,道:“鬱朱免了妓籍,就是平常百姓,我與她清清白白的,並無瓜葛。”張芳芳打心眼裏不信,邊點頭邊道:“我都明白,我都明白...”又遣隨身的小太監泡來一壺碧螺春,拉著阿南在牆根蔭處喝茶閑聊。阿南心裏忐忑不安,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腦子裏一直在琢磨,十四到底會如何處置鬱朱。
乾清宮裏死寂一片,康熙一手杵額,一手垂垂拿著八百裏急報的折子。他直直望著桌上的寶印玉璽,金黃潤澤的顏色,在玻璃窗下灼灼發光。大臣皇子們往兩邊站定,皆低眉含胸,連大氣都不敢出。陽光漸漸西落,晚霞帶著一絲綺麗的光輝照得滿室緋紅。半響,康熙方動了動身子。他一動,所有人都心眼兒一跳,拉緊飄遠的神思,謹聽聖訓。
康熙眼角的皺紋深壑,眉心平坦,並未露出半點兒喜怒,他將折子隨手一扔,語氣極為平常道:“準噶爾部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朝廷發兵救援,朕想從你們當中挑出一個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代朕親征。”稍頓,問:“胤禛,你來說說。”
四爺是幾個得重用的皇子裏頭年紀最年長的,他這些年傾心與田園勞作,除去查了數件貪腐的案子,旁處並未有所建樹。康熙看似隨意,其實處處都在考驗。四爺心如明鏡,往前走了兩步,至中央抱拳道:“若說武功,幾兄弟裏屬老十四最高強,若說謀略,兒臣覺得無人可敵老八,兒臣也頗覺為難。”話音畢,八爺上前,抱拳道:“老十四曾去過青海,對那兒的地形、氣候頗為熟悉,兒臣以為,十四為最佳人選。再者...”他含笑望了四爺一眼,不露聲色道:“再者出兵進退,謀略戰術皆由皇阿瑪拿主意,兒臣哪比得上皇阿瑪。”
他們暗自較勁,康熙明白得很。其實他亦屬意胤禎,又擔心幾兄弟以為自己偏袒,故意要給胤禎軍功,才特地問了四爺一句。康熙知道四爺凡事以退為進,老謀深算,才故意問他一句。康熙甚滿意,麵上依舊沒有多少表情,懶懶道:“如此,便定了。”又朝十四道:“胤禎你迴去好好預備,半月後行軍往青海。”
十四忙跪下,道:“兒臣遵旨。”
從乾清宮出來,八爺、九爺、十爺與十四一路進了戶部衙門裏院。四兄弟隨意坐在房中品茶,八爺道:“家裏的事你不必擔心,凡事有我照看。你好好打幾場勝仗,有了軍功在身,往後又多了些把握。”九爺手裏拿著一把花生,一粒粒剝著嚼著,道:“今兒四哥是什麽意思?怎麽忽然白白將好處讓給你和十四了?”八爺唇角掬起淺笑,道:“我聽說,皇阿瑪早就下決定讓十四出征,無非問一句罷了,四哥那兒隻怕也有消息。”
十爺手肘撐在茶桌上,托著下巴道:“皇阿瑪的心思可真難琢磨。”
八爺道:“你我豈敢揣摩聖意?無非是瞧著眼色罷了。”見十四半會不做聲,便問:“你怎麽了?天大的好事落你身上,怎麽倒不高興了?”十爺玩笑道:“怎麽,害怕了?”十四並不迴話,隻拍了拍袍子上的落塵,沉著臉不說話。
他是在想,呆會怎麽跟薔薇說呢?
我整天無所事事,早上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吃了早膳卻又想睡了。於是又從中午睡到了下午,然後起床用了晚膳,坐在炕上發呆。院子裏的葡萄藤結出了綠豆大小的小果子,弘明覺著新奇,讓嬤嬤們抱著在底下看,一時又有鳥雀過來叼果子,弘明心裏著急,讓太監們拿著竹竿子在藤上揮舞敲打。他們在外頭熱鬧騰騰,我的身子卻軟軟的,提不起勁。
玟秋領著人抬了兩口大箱子進屋,福身笑道:“主子,內務府送來了夏令用的緞子,說是從蘇州織造府進貢來的呢,花樣顏色好得不得了。”這幾年十四貝勒府的物件支取都是康熙特批,從內務府領用,倒省去一大比錢。
我稍有興致,道:“打開瞧瞧。”
丫頭開了銅鎖,將布匹一樣樣的攤開擺在炕上,果然柔軟順滑,顏色花樣兒豔麗。我道:“命人去把阿醒和舒側福晉叫來。”停了停,又道:“還有弘春屋裏的兩個格格也一並叫來。”嬤嬤應了,退身出去通傳。女人對衣服的心思沒得止盡,要說我春夏秋冬的夾衣、套衫、夏紗衣、冬棉袍,無論是絲、絹、紗、綾、緞、紬、羅...還是配飾珠、翠、金、銀、寶石...都是應有盡有,每年都要換一輪新的,有的才穿過一兩迴就賞了人。底下的丫頭婆子你賞了她們也不大敢穿,所以大多時候會賞給家臣的福晉。
沒過多久,舒側福晉帶了弘春的兩個格格王氏、崔氏過來。阿醒聽說內務府來了新緞子,知道要做新衣裳了,高興得不得了,在院門口撞見舒側福晉便甜甜喚了一聲額娘。她三歲前一直由舒側福晉教養,常常喚她額娘。那時不覺有什麽,今兒突然喊一聲,可沒把舒側福晉嚇死,道:“郡主快別這樣,叫福晉聽見,我可為難了。”
阿醒心情好,笑道:“無礙的,額娘不是那麽小氣的人。”
她兩邊都叫額娘,想要兩個娘疼,倒真是想得美。
王氏、崔氏年紀與阿醒相近,身份卻大不同,便唯唯諾諾,隨在舒側福晉身後,並不敢多言語。阿醒雖驕縱,但待人心善,拉著她們笑道:“呆會若瞧見有好料子,你們可不許和我搶。”她說的本是玩笑話,不管是什麽好料子,對她來說,都沒什麽稀奇。王氏、崔氏一聽,卻當了真,忙道:“奴婢不敢。”
阿醒玩伴甚少,本欲與她們拉攏拉攏關係,今後好在一處說笑,見她們心驚膽顫的模樣,反而不知該如何是好。進了屋,眾人皆向我請安,隻阿醒活脫脫撲到炕上,挑起一匹雪紅緞子,道:“哎呦,真是好看,額娘,給我做身裙子好不好?”又看了一眼王氏、崔氏,笑道:“我見過她們穿的裙子,與咱們袍子大不一樣,能不能也給我做一套?”
王氏、崔氏都是漢人,在家裏不見客時,常穿漢服裝束。
我縱著她,道:“隨你,你自個挑好顏色,呆會讓繡女過來給你量尺寸。”阿醒笑得嘴巴都合不攏,眉眼彎彎道:“謝額娘。”見舒側福晉動也不動,隻是看著,便道:“額娘,你也過來挑...”她隨口一喊,把舒側福晉嚇得一口氣抽在胸口,簡直要窒息了去。
她小心翼翼看著我,恍然道:“郡主拿奴婢玩笑,福晉不要怪罪。”
反正阿醒多個娘又不會吃虧,這點聰明勁兒我還是有,便道:“無礙,她小時候是你帶著長大的,吃的是你的奶水,喚你一聲娘也應該。”又道:“你也快挑挑,弘春的媳婦今年要進門,你得要多做幾樣喜慶衣衫備著。”其實弘春比阿醒年紀還小,但所謂成婚,不過是因著康熙下了旨罷,女孩子年紀還小得很,隻怕不能同房,得先放在府裏養一養。
舒側福晉這才籲了口氣,道:“謝福晉。”
這些年,她待我是越來越怕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實在沒有為難過她。
崔氏、王氏年紀都不大,正是喜歡打扮的時候,見我和善寬厚,便漸漸湊在阿醒身邊,三個人商量著哪個料子好看,哪個料子穿著舒服,哪個料子做裙子好,哪個料子做夾衣,她們唧唧喳喳,極為青春活潑。舒側福晉怕兩個格格在我麵前失了分寸,總時不時提醒著,但孩子就是孩子,雖然已經嫁了人,但終是掩蓋不了孩子的天性。
看著她們說說笑笑,我也稍稍有了精神與她們比劃。
哎,年輕可真好,穿什麽料子穿什麽顏色都好看。
不知不覺日落西山,屋中蒙了一層淡淡的黑色,太監進屋點了燈,三個女孩子意猶未盡,仍在說個不停。外頭傳來一聲喊:“十四爺到。”緊接著一疊聲的磕頭聲,我往窗外一望,隻見十四一身明黃錦袍,徐步而來。舒側福晉忙起身,欲要出門相迎,十四卻已經走了進來,她忙福身道:“給十四爺請安。”王氏、崔氏聽聞動靜,也忙屈膝道:“給爺請安。”
迴到京裏,已是日上三竿,十四早已入宮,阿南略略梳洗過,便騎馬至宮門外的歇腳處候著。張芳芳筒著手慢悠悠行來,滿臉詭異笑容,道:“怎麽,南掌事昨兒可舒坦?想必鬱朱姑娘伺候得好呢!”阿南待他客氣,客氣道:“夜裏雨下得大,實在不好走。”又問:“爺早上可有問我話?”張芳芳道:“西邊軍情緊急,皇上急招,爺連早膳都沒來得及吃,就趕進了宮。”又擠到阿南身側,小聲問:“你可算占了便宜,能讓鬱朱伺候一宿...”
阿南尷尬,道:“鬱朱免了妓籍,就是平常百姓,我與她清清白白的,並無瓜葛。”張芳芳打心眼裏不信,邊點頭邊道:“我都明白,我都明白...”又遣隨身的小太監泡來一壺碧螺春,拉著阿南在牆根蔭處喝茶閑聊。阿南心裏忐忑不安,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腦子裏一直在琢磨,十四到底會如何處置鬱朱。
乾清宮裏死寂一片,康熙一手杵額,一手垂垂拿著八百裏急報的折子。他直直望著桌上的寶印玉璽,金黃潤澤的顏色,在玻璃窗下灼灼發光。大臣皇子們往兩邊站定,皆低眉含胸,連大氣都不敢出。陽光漸漸西落,晚霞帶著一絲綺麗的光輝照得滿室緋紅。半響,康熙方動了動身子。他一動,所有人都心眼兒一跳,拉緊飄遠的神思,謹聽聖訓。
康熙眼角的皺紋深壑,眉心平坦,並未露出半點兒喜怒,他將折子隨手一扔,語氣極為平常道:“準噶爾部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朝廷發兵救援,朕想從你們當中挑出一個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代朕親征。”稍頓,問:“胤禛,你來說說。”
四爺是幾個得重用的皇子裏頭年紀最年長的,他這些年傾心與田園勞作,除去查了數件貪腐的案子,旁處並未有所建樹。康熙看似隨意,其實處處都在考驗。四爺心如明鏡,往前走了兩步,至中央抱拳道:“若說武功,幾兄弟裏屬老十四最高強,若說謀略,兒臣覺得無人可敵老八,兒臣也頗覺為難。”話音畢,八爺上前,抱拳道:“老十四曾去過青海,對那兒的地形、氣候頗為熟悉,兒臣以為,十四為最佳人選。再者...”他含笑望了四爺一眼,不露聲色道:“再者出兵進退,謀略戰術皆由皇阿瑪拿主意,兒臣哪比得上皇阿瑪。”
他們暗自較勁,康熙明白得很。其實他亦屬意胤禎,又擔心幾兄弟以為自己偏袒,故意要給胤禎軍功,才特地問了四爺一句。康熙知道四爺凡事以退為進,老謀深算,才故意問他一句。康熙甚滿意,麵上依舊沒有多少表情,懶懶道:“如此,便定了。”又朝十四道:“胤禎你迴去好好預備,半月後行軍往青海。”
十四忙跪下,道:“兒臣遵旨。”
從乾清宮出來,八爺、九爺、十爺與十四一路進了戶部衙門裏院。四兄弟隨意坐在房中品茶,八爺道:“家裏的事你不必擔心,凡事有我照看。你好好打幾場勝仗,有了軍功在身,往後又多了些把握。”九爺手裏拿著一把花生,一粒粒剝著嚼著,道:“今兒四哥是什麽意思?怎麽忽然白白將好處讓給你和十四了?”八爺唇角掬起淺笑,道:“我聽說,皇阿瑪早就下決定讓十四出征,無非問一句罷了,四哥那兒隻怕也有消息。”
十爺手肘撐在茶桌上,托著下巴道:“皇阿瑪的心思可真難琢磨。”
八爺道:“你我豈敢揣摩聖意?無非是瞧著眼色罷了。”見十四半會不做聲,便問:“你怎麽了?天大的好事落你身上,怎麽倒不高興了?”十爺玩笑道:“怎麽,害怕了?”十四並不迴話,隻拍了拍袍子上的落塵,沉著臉不說話。
他是在想,呆會怎麽跟薔薇說呢?
我整天無所事事,早上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吃了早膳卻又想睡了。於是又從中午睡到了下午,然後起床用了晚膳,坐在炕上發呆。院子裏的葡萄藤結出了綠豆大小的小果子,弘明覺著新奇,讓嬤嬤們抱著在底下看,一時又有鳥雀過來叼果子,弘明心裏著急,讓太監們拿著竹竿子在藤上揮舞敲打。他們在外頭熱鬧騰騰,我的身子卻軟軟的,提不起勁。
玟秋領著人抬了兩口大箱子進屋,福身笑道:“主子,內務府送來了夏令用的緞子,說是從蘇州織造府進貢來的呢,花樣顏色好得不得了。”這幾年十四貝勒府的物件支取都是康熙特批,從內務府領用,倒省去一大比錢。
我稍有興致,道:“打開瞧瞧。”
丫頭開了銅鎖,將布匹一樣樣的攤開擺在炕上,果然柔軟順滑,顏色花樣兒豔麗。我道:“命人去把阿醒和舒側福晉叫來。”停了停,又道:“還有弘春屋裏的兩個格格也一並叫來。”嬤嬤應了,退身出去通傳。女人對衣服的心思沒得止盡,要說我春夏秋冬的夾衣、套衫、夏紗衣、冬棉袍,無論是絲、絹、紗、綾、緞、紬、羅...還是配飾珠、翠、金、銀、寶石...都是應有盡有,每年都要換一輪新的,有的才穿過一兩迴就賞了人。底下的丫頭婆子你賞了她們也不大敢穿,所以大多時候會賞給家臣的福晉。
沒過多久,舒側福晉帶了弘春的兩個格格王氏、崔氏過來。阿醒聽說內務府來了新緞子,知道要做新衣裳了,高興得不得了,在院門口撞見舒側福晉便甜甜喚了一聲額娘。她三歲前一直由舒側福晉教養,常常喚她額娘。那時不覺有什麽,今兒突然喊一聲,可沒把舒側福晉嚇死,道:“郡主快別這樣,叫福晉聽見,我可為難了。”
阿醒心情好,笑道:“無礙的,額娘不是那麽小氣的人。”
她兩邊都叫額娘,想要兩個娘疼,倒真是想得美。
王氏、崔氏年紀與阿醒相近,身份卻大不同,便唯唯諾諾,隨在舒側福晉身後,並不敢多言語。阿醒雖驕縱,但待人心善,拉著她們笑道:“呆會若瞧見有好料子,你們可不許和我搶。”她說的本是玩笑話,不管是什麽好料子,對她來說,都沒什麽稀奇。王氏、崔氏一聽,卻當了真,忙道:“奴婢不敢。”
阿醒玩伴甚少,本欲與她們拉攏拉攏關係,今後好在一處說笑,見她們心驚膽顫的模樣,反而不知該如何是好。進了屋,眾人皆向我請安,隻阿醒活脫脫撲到炕上,挑起一匹雪紅緞子,道:“哎呦,真是好看,額娘,給我做身裙子好不好?”又看了一眼王氏、崔氏,笑道:“我見過她們穿的裙子,與咱們袍子大不一樣,能不能也給我做一套?”
王氏、崔氏都是漢人,在家裏不見客時,常穿漢服裝束。
我縱著她,道:“隨你,你自個挑好顏色,呆會讓繡女過來給你量尺寸。”阿醒笑得嘴巴都合不攏,眉眼彎彎道:“謝額娘。”見舒側福晉動也不動,隻是看著,便道:“額娘,你也過來挑...”她隨口一喊,把舒側福晉嚇得一口氣抽在胸口,簡直要窒息了去。
她小心翼翼看著我,恍然道:“郡主拿奴婢玩笑,福晉不要怪罪。”
反正阿醒多個娘又不會吃虧,這點聰明勁兒我還是有,便道:“無礙,她小時候是你帶著長大的,吃的是你的奶水,喚你一聲娘也應該。”又道:“你也快挑挑,弘春的媳婦今年要進門,你得要多做幾樣喜慶衣衫備著。”其實弘春比阿醒年紀還小,但所謂成婚,不過是因著康熙下了旨罷,女孩子年紀還小得很,隻怕不能同房,得先放在府裏養一養。
舒側福晉這才籲了口氣,道:“謝福晉。”
這些年,她待我是越來越怕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實在沒有為難過她。
崔氏、王氏年紀都不大,正是喜歡打扮的時候,見我和善寬厚,便漸漸湊在阿醒身邊,三個人商量著哪個料子好看,哪個料子穿著舒服,哪個料子做裙子好,哪個料子做夾衣,她們唧唧喳喳,極為青春活潑。舒側福晉怕兩個格格在我麵前失了分寸,總時不時提醒著,但孩子就是孩子,雖然已經嫁了人,但終是掩蓋不了孩子的天性。
看著她們說說笑笑,我也稍稍有了精神與她們比劃。
哎,年輕可真好,穿什麽料子穿什麽顏色都好看。
不知不覺日落西山,屋中蒙了一層淡淡的黑色,太監進屋點了燈,三個女孩子意猶未盡,仍在說個不停。外頭傳來一聲喊:“十四爺到。”緊接著一疊聲的磕頭聲,我往窗外一望,隻見十四一身明黃錦袍,徐步而來。舒側福晉忙起身,欲要出門相迎,十四卻已經走了進來,她忙福身道:“給十四爺請安。”王氏、崔氏聽聞動靜,也忙屈膝道:“給爺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