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一看,陳逸這次選中的地方並不是自己想到的政治中心晉陽,也並非是得上黨而望中原的上黨,而是現在當官的都不願意去的上郡和西河郡(也就是現在延安,離石一帶往北直到內蒙古黑龍江一帶,這個地方雖然名義上還歸屬於漢朝的統治,但是實際上這個地方已經基本沒有了農耕地區的樣子,根據前世陳逸在網上看到的一個粗略的東漢並州人口統計數字,並州各郡的人口總數如下:上黨(壺關在上黨)12萬,太原20萬,上郡2.8萬,西河2萬,五原(九原也屬五原)2.3萬,雲中,2.6萬,定襄1.3萬,雁門25萬,朔方0.7萬。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人口排在前三名的就是上黨、太原和雁門,其餘的各郡則是和這三個郡的人口數差別懸殊,陳逸敲定的上郡西河一帶原本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五萬,不夠雁門郡的一個零頭,所以戲誌才很不理解陳逸的想法,戲誌才的想法是既然要走而且好好的生存下去的話,肯定要選一個很好的地方,如果沒有任何的考據資料的話,那自然是哪裏人多就去哪兒了,因為好的地方肯定大家都想去嗎,誰知道陳逸居然選擇了這兩個地方,戲誌才估計經過這一次劫掠之後那種地方應該是百裏無人煙,千裏無雞鳴啊,戲誌才實在搞不懂陳逸選擇這麽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幹嘛。


    陳逸看著一臉驚疑不定的戲誌才笑了笑說道:“先生看來有很多的疑問啊,不用著急,咱們兩個人這次是好好商量一下這件事情,所以有問題盡管提便是。”戲誌才點了點頭:“那我就開門見山地問了,主公為何選這麽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您要知道,幾萬人分散在這麽龐大的一塊土地上,再加上匈奴人和鮮卑烏桓等的劫掠,這些地方哪裏還有很多的人啊。”陳逸說道:“先生這句話問的是,這個地方現在已經人跡罕至了,我聽崔化他們說,他們也是從這兩個地方帶著人走才得以逃脫的,以咱們現在的情況,去人多的地方肯定是不行的,至於原因我覺著就不用我再多做解釋了吧,先生也都知道那些人恨我們入骨,都想著怎麽拿我的人頭去邀功,人越多的地方人多眼雜,我們越容易暴露,到了緊要關頭咱們這幾百人能不能發揮什麽戰鬥力就兩說了。而且,我們現在手裏握著訓練有素的邊軍,他們都是刀尖上舔過血,和匈奴人硬碰硬的打過仗的人,有了他們我們在現在這兩個地頭上也好打拚,不至於太吃虧反而讓對方包了咱們,有了這些人陳逸才有在這麽艱苦的環境下堅持下去的勇氣,不過陳逸還有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那就是自己的有的農學知識,農民家的孩子還是要一些知識了,像是基本的,但是在現在是一項劃時代發明的曲轅犁,這個東西看似不太重要,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這個確實能夠讓陳逸取得不良的地利上超越一般人的優勢,陳逸有希望就是在貧瘠的土地上栽培出不輸一般土地上的糧食,這是陳逸的信心,自信源於實力,陳逸的實力自然是他長期以來積攢的那些農學的知識,這些可是比一般的人還要強大的農學知識勝過百萬雄兵那,袁紹原來潰敗最大的原因就是糧草被曹操都燒光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永遠不是一句空話。


    這次的事情不就是個最好的證明嗎,陳逸沒有預想到糧食的問題,結果到了這以後手忙腳亂的,要不是因為陳逸有了魏延和典韋那場意外的事件,現在陳逸估計早就灰溜溜地逃走了,大放厥詞以後不能成功解決糧食問題那陳逸就隻有被憤怒的大家血祭點天燈這一條路了,畢竟之前陳逸又跟這群人沒有什麽交情,憤怒的失去理智的人會做出各種失去理智的舉動,這個狀態下的人無論怎樣肯定都要找一個可以發火的替罪羊,而剛到達這裏誇下海口的陳逸就在適合不過做這個背黑鍋的了,所以有時候人生就是多種偶然的集合嗎。


    況且戲誌才對於陳逸這項計劃非常不支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糧食問題,越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就越是難以找到糧食,而陳逸他們這一邊卻是還有著三百多張嘴等著糧食那,陳逸這邊還都是青壯年的男子,每天糧食的需求量自然更加的大,就算是算上最基本的每人基本口糧,陳逸都能夠跟戲誌才算出一腦袋的包了,沒有辦法人的胃口還是大啊,雖然這次陳逸他們帶來的這些糧食看起來非常驚人,可真的按照人頭分下去,三百八十個人乘以日常三餐,乘以六十天的使用量,陳逸現在特別想帶著大家追後代的潮流,咱們大家還是吃土吧,這可是21世紀大學生每到每年的末尾左右都會舉行的一項盛宴,當然大家都會在每個月初和月末小小享受一下這股潮流了,壯觀和慘烈的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每年中國在八月份左右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啊,陳逸在想自己要是現在就號召大家吃土的話,那自己不就是領先後來的幾千年的先驅開創者了嗎,嘿嘿嘿嘿嘿——


    這個時候戲誌才及時出現阻止了自己主公的野望,真是的,主公看來還是個孩子心性,明明是現在商量未來後路那麽生死攸關的事情的時候,主公居然還自己一臉癡漢像的妄想,真的是太拖大家的後腿了歐。陳逸也迴過神來:“好了好了,咱們接著討論吧,總之我的方案就是去上郡和西河郡,到了那裏以後我們就可以借助當地大量的無主荒地進行圈地屯田,就在奢延水的兩岸(現在的無定河),哪裏好在是有便利的水源,可以用來種地。”讓陳逸感到十分高興的一點就是這個時候的無定河並不像他所處在的後來的無定河一樣,水量陰晴不定,無定河上遊地區紅柳河這些河流的植被嚴重破壞是到了唐五代時期才開始的,像是紅石峽以下河穀很寬坦,水流分散,多心灘,穀寬1500~2000米,河漫灘及階地發育,是後來榆林的主要的農業區。也是這次陳逸重點盯上的地區,這個地區不僅有灌溉水源和便於耕作的平原河穀,土壤也相對比較肥沃,陳逸可不會傻到隻是想到了哪兒,靠搶那些來這邊搶漢人的遊牧民族身上的東西為生,靠劫掠為生一直沒人搞生產,那到了最後大家還是餓死的結局,陳逸最覺著當時那些遊牧民族傻的地方就是根本不懂得這個道理,漢人那邊的糧食和人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還是需要每年辛勤耕作才能生產出來的,他們那邊一有天災就想著搶別人的,可你知不知道有個東西叫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大家那個時候普遍風不調雨不順,大家都餓著肚子,你一直老想著往南邊搶,你還能搶到南極去不成。所以不管怎麽說搶永遠不是一個辦法,隻能說陳逸到了哪裏為了補貼家用打打基礎,肯定是需要收攏一下流民,抗擊一下來進攻的遊牧民族的侵略,順勢的增加一下自己的財物積累,改善一下財務狀況,不過就像大家一直喊著的重農抑商一樣,農業還是陳逸必須要狠抓的根本,糧食可比肉要踏實的多,不過借助別人的手來發展一下畜牧業讓大家打打牙祭也是很不錯的。


    陳逸跟戲誌才這麽一說戲誌才見主公確實經過了一番詳細的調查以後才得出這麽個結論,也就不再多說了,而且陳逸有一點沒說的就是因為陳逸原來知道無定河哪裏還有著鹽官存在,這也是陳逸敲定最後在無定河流域發展的很關鍵的一錘。人不能隻靠吃飯活著,還需要很重要的一個東西那就是食鹽,鹽這個東西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不可獲取的東西,要不然的話漢武帝也就不會搞出鹽鐵官營這一套了,有關鹽的暴動和起義在曆代王朝裏也並不少見,陳逸盯上的也是鹽官所管理的那一部分鹽,不過陳逸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有個必須要拿下的地方就是河東鹽池,至於關鍵性我們會在後麵攻略河東鹽池的戰役裏麵提到,這裏就不多說了。兩個人商量了一番以後,初步做出了五天以後啟程開赴無定河的決策,不過至於最後怎麽樣陳逸還是不打算獨斷專行,打算明天召集所有的人開一個會議再行決定,至於原因嗎,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天已經黑了,朝九晚五,這個時代可沒那麽多的夜間活動。


    欲知後事如何,咱們下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炮灰大寶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炮灰大寶蛟龍並收藏三國傳奇之陳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