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一戰滅燕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燕國這些年軍備廢弛,前兩年還被趙國揍了一頓,再加上燕春君這些年排除異己,燕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早已不複燕昭王時期的勇猛。
晏懿也不是一個有統帥能力的大將,別說蒙武,連秦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將軍都不如。
同樣,代國也是如此,雖然有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大多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缺少兵器盔甲,沒有形成戰鬥力。
用來守城是可以,但卻不能野戰,更別說和秦軍正麵對壘。不過,與燕國聯合之後,燕王也派人給他們送去了不少物資,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
易水之畔,燕代聯軍正在與秦軍交戰。
與此同時,秦國的二十萬大軍從雲中郡出擊,直奔遼東,欲要斷絕燕國的後路,同時也有震懾草原胡人的作用。
滅了趙國,燕國,秦國一統北地,邊境線十分漫長,若胡人與匈奴來攻,防守將受到極大的壓力。
唯有顯露兵鋒,才能使他們畏懼。
營帳內,一個穿著鎧甲的將軍臉上帶著些許憤怒,“將軍,下麵的弟兄們都不明白,我們明明可以打過易水,為什麽要在這跟燕人們僵持?”
蒙武立在大帳中央,頭發斑白,麵色嚴肅,透著一股莊重的氣質,他扶著腰間的寶劍,目光在沙盤上掃動。
“這是本帥的軍令,你們隻需要執行便是,若下麵的士兵不願,直接輪換。”
“可是……”
“沒什麽可是,若出了事,本帥一力承擔!”
“遵命。”
隨著軍令下達,下麵的士兵又哀聲歎氣起來,不打過易水,他們就沒法立功,到嘴邊的肉卻吃不了,實在是讓人難受。
蒙武望著沙盤,嘴角勾起淡淡的笑容,誠然,燕代聯軍兵力占優,但蒙武還沒把他們放在眼裏。
打過易水容易,但要一戰滅燕,太難了。
遼東之地偏遠,他不想在這上麵耗費大量時間,他家小子蒙恬以及王賁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上,一路掃蕩。
事實上,他們這一路隻是牽製,真正的主力是蒙恬他們那二十萬大軍,這四十萬大軍是燕國和代國的全部兵力。
隻要蒙恬他們那一路突破北地的防禦,直下燕地,燕國彈指可滅。
所以,蒙武才會留在這裏陪他們演戲,否則,縱然他們隻有十萬大軍,也不是能輕易對付的。
同樣,他其實也在引誘燕軍。
秦軍擅長進攻,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擅長防守,當年六國合縱攻秦,他們依靠函穀關當六國攔在關外,論防禦,他們並不差。
很快,在蒙武德授意之下,幾戰下來,燕代聯軍反而占據了微弱的優勢。
這使得燕國上下都鬆了口氣,前兩個月,秦軍勢如破竹可把他們嚇壞了,燕王喜差點都跑去遼東了。
好在守住了,他們不用遷都。
而這時,燕王喜看到秦國敗退,心中突然生出一個奇想,秦軍不過如此,燕國也並不是不能打。
他要將秦軍趕出燕國。
事實上,天下其他各國也在觀望這場戰事,看到秦國被擋在易水,他們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要是燕國被滅,形勢就大不相同了。
當然,這個關頭,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出兵幫助燕國,幫他們趟雷,這場戰爭本就是燕國理虧,他們還在抱著僥幸心理,抱著秦國無法滅掉燕國的心理。
然而,他們不明白的是,現在的秦國已經不是原來的秦國,戰鬥力並非同日而語,隻不過現在並沒有在戰場上表現出來。
趙國被內部攻破,韓國不夠一盤菜,燕國更別說,如今之天下,可與秦國一戰的國家隻有楚國。
易水北岸,燕代聯軍的大營綿延數十裏。
營地裏,趙嘉望著麵前的地圖,目中滿是疑惑,秦軍的動向讓他捉摸不透,他雖然師承李牧,但卻從未親自上場與秦軍交戰,不知道秦軍的戰鬥力。
可通過趙地以及之前的戰爭,他覺得秦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他都做好了付出極大傷亡的準備。
但這幾次交戰,聯軍都占據了一定的優勢,雙方互有損傷。
燕國有三十萬大軍,遠遠達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可他麾下的十萬大軍卻損失不小,幾次交戰下來,他損傷了上萬大軍。
沒辦法,誰讓代軍駐守的地方是整個陣線的薄弱之處,當然受到了秦軍的重點突防。
“大王,我們的糧草不夠了!”
“什麽?”趙嘉猛地轉身,難以置信的望著自己的副將,“前些天不是剛送過來一批軍糧,怎麽會不夠?”
“大王,那些軍糧燕軍拿了八成,我們隻有兩成,根本不夠吃,我們可是實打實的十萬大軍,哪像燕軍……”說到這,他的副將沒有繼續說了。
唉!
趙嘉深深地歎了口氣,頭上滿是抬頭紋,整個人顯得很滄桑,這就是寄人籬下的代價,光憑代縣根本養不了十萬大軍,沒有燕國的支持,他連半個月都支撐不了。
“我去問問。”
晚上,趙嘉拖著疲憊的身影迴到軍營,他好說歹說才從晏懿那裏求來了半成糧草,總算是勉強夠吃。
……
一個月後,晏懿收到了燕王來信,要他盡快驅逐秦軍,收複失地。
於是他便召集手下心腹商議此事,他並不是厲害的將領,而是憑借裙帶關係上位,對行軍打仗的事並不精通。
不過,他手下有一批心腹幕僚幫他處理軍務,這麽長時間以來,倒也沒出什麽亂子。
一個梳著八字胡的中年人沉聲道,“將軍,我認為這是大王催我們出兵攻打秦軍,咱們該早做準備了。”
“攻打秦軍?”晏懿臉上滿是猶豫,他希望這樣的局勢一直僵持下去,雙方各自安好豈不美哉,他可以一邊駐守,一邊倒賣軍糧。
短短兩個月,他已經賺的盆滿缽滿,這樣的好買賣可不多見。
身旁幕僚分析道,“將軍,咱們燕國沒了督亢之地,要供養四十萬大軍可不是容易的事,燕國府庫也不充盈,大王也是希望咱們能速戰速決。”
“秦軍並沒有那麽厲害,還請將軍三思。”
晏懿沉思片刻,搖搖頭,“此事事關重大,我還要想想,對了把趙嘉喊來,這事總得問問他。”
另一邊,得知消息的趙嘉人都傻了,主動攻打秦軍?
不過想到自己麾下死傷慘重,他也不得不認真思考這件事,再這樣下去,他這十萬大軍可支持不了多久。
燕代聯軍不像是秦軍那樣物資豐富,還有戰地醫院,相比之下,秦軍的減員就少了很多。雙方交換比例太大了,大的趙嘉也肉痛。
既然秦軍並沒有那麽強大,反攻也不是不行,他深入思考之後,覺得他們隻能速戰速決,擊潰秦軍。
燕國不可能收複失去的督亢之地,能鞏固防線已經不容易了,不過打完之後,他也好去休養生息,舔舐傷口。
數天之後,代國出兵五萬,燕國出兵十五萬,二十萬大軍齊出進攻秦軍大營。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秦軍早有準備,進攻後沒多久,秦軍就放棄了陣地撤退,晏懿被秦軍做出的假象迷住了,以為秦軍敗退,連忙命令大軍追擊。
不追還好,一追他們就中了埋伏,騎兵掩殺,重步兵突陣一舉擊潰了燕代二十萬大軍。
趙嘉和晏懿匆匆忙忙逃迴易水北岸,嚴令部下防守,好在,秦軍正忙著消滅那二十萬大軍,並沒有乘勝追擊。
諸將逃離,聯軍群龍無首,二十萬大軍被騎兵來迴衝陣,死傷慘重,最終十三萬人放下武器投降。
蒙武收去了他們的武器和盔甲,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並未行殺俘之事,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實在是迫不得已。
秦國沒有糧食養這麽多人,但放迴去,趙軍又能立刻卷土重來,隻能把他們殺了,如今,秦國並不缺糧食。
這些戰俘大多都是青壯,是很好的勞動力,殺了太可惜了,蒙武打掃完戰場,派人給鹹陽送去戰報,同時把這十幾萬戰俘送到後方安置。
這一戰,可謂是大獲全勝,聯軍損失二十萬大軍,元氣大傷,再無力反攻。
秦軍也撈足了戰功,上下的將士這時候也明白了蒙武德計劃,稱讚不已。
……
消息傳迴燕都,燕王震怒,隨之而來的驚恐和害怕,隻是十萬大軍就打的燕國死傷慘重,秦國可不止十萬大軍。
萬一他們增兵,易水根本攔不住他們,想到這,燕王便十分恐懼,連忙派出信使向各國求援。
然而,他沒有等來援兵,隻有魏國支援了一些糧草,其餘各國沒有派出一點兵馬,這時候,他才明白,當初燕丹派人刺殺秦王是犯了多嚴重的錯誤。
沒有哪一位君主喜歡刺客,春秋時期,刺客層出不窮,但到了戰國,隨著各國並立,秩序趨於穩定,刺客便不再像之前那樣盛行。
燕丹派刺客,那是真的為各國君主所不容,秦王能躲得過刺客,並不代表他們躲得過刺客。
更何況,去年燕國一直跟秦國打口水仗,降低了各國的警惕,想要派兵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秦國除了派兵攻打燕國,在韓地還布置了二十萬大軍,威逼魏國,這樣的情形,魏國怎麽敢出兵救援?
同理,秦國藍田大營幾十萬大軍也死死的釘在藍田,一旦楚國派兵救援,很難說秦軍會不會趁勢攻打楚國。
而唯一能出兵救援燕國的齊國卻是和燕國結下了死仇,怎麽會派兵救援他們?
諸多因素下來,燕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窘境。
一個月後,秦軍休整完畢,正式踏過易水,攻破了燕代聯軍,大將軍晏懿,代國趙嘉兵敗,當場自殺。
二十萬聯軍俘虜了十萬,燕國完敗。
這一戰,將燕國的大軍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燕王嚇得五內俱焚,匆匆忙忙下達了遷都的詔令,帶著文武百官和後宮妃子退往遼東,豈不料,他們剛到遼東,就被蒙恬他們抓了個正著。
燕王喜被抓,燕都百姓士兵見狀,也隻能開門投降,至此,四個月的時間,燕國,代國徹底覆滅。
蒙恬,王賁二十萬大軍北出草原,攻破了數個部落,嚇得東胡各個部落連夜遷徙,不敢窺視北境。
這一戰過後,中原大地的北境已經全部落入大秦之手,秦國邊境線再無禍患,接下來,便是擋在咽喉之地的魏國。
……
鹹陽。
寢宮內,碩大的燭火燃燒著光亮,角落裏熏香嫋嫋升起,如煙似霧
蘇銘穿著一身素衣,站在房間中央的沙盤前,這座沙盤做的非常大,從南到北,從秦國到齊國,囊括四海之地。
上麵很多地方已經插上了黑龍旗,剩下的一半則是被三色分開,它們代表著齊國、魏國、楚國。
蘇銘目光在沙盤上轉動,最終落到了魏國的地盤上,“接下來,便是魏國。”
……
章台宮,一片肅穆。
蘇銘端坐在王位上,下麵群臣位列兩側。
六國已滅三國,天下已有大半都在秦國之手。而坐在王座上的蘇銘身上的氣勢卻是越發深沉,不怒自威,令群臣心驚膽戰。
這便是君王,擁有著強大權勢的君王,一舉一動,令人畏懼。
“此次滅燕,一戰竟全功,蒙將軍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功不可沒,爵位進三級。”
蒙武恭恭敬敬的說道,“老臣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若無犬子以及王少將軍在遼東抓住了燕王,要攻克燕都不知還要費多少力氣,他們的功勞也不小。”
這一戰,蘇銘沒有動用王翦這樣的老將,也沒有用李信這樣的年輕將領,而是啟用了蒙武和王賁。
他們都是軍二代,蒙氏父子,王氏父子在軍中素有威望,漸漸水火不容,蘇銘提拔他們也是為了分權。
王翦已經參與了滅國之戰,再給他戰功,到時候豈不是封無可封?
再說了,還有滅楚這樣的大戰等著他,那才是一場硬仗!
蘇銘微微一笑,“不必推辭,你們各有功勞,孤都記在心裏,此次滅燕,滅了燕國,又掃蕩草原,清除邊境禍患,一舉兩得,孤欲在開春之際發兵攻打魏國,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晏懿也不是一個有統帥能力的大將,別說蒙武,連秦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將軍都不如。
同樣,代國也是如此,雖然有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大多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缺少兵器盔甲,沒有形成戰鬥力。
用來守城是可以,但卻不能野戰,更別說和秦軍正麵對壘。不過,與燕國聯合之後,燕王也派人給他們送去了不少物資,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
易水之畔,燕代聯軍正在與秦軍交戰。
與此同時,秦國的二十萬大軍從雲中郡出擊,直奔遼東,欲要斷絕燕國的後路,同時也有震懾草原胡人的作用。
滅了趙國,燕國,秦國一統北地,邊境線十分漫長,若胡人與匈奴來攻,防守將受到極大的壓力。
唯有顯露兵鋒,才能使他們畏懼。
營帳內,一個穿著鎧甲的將軍臉上帶著些許憤怒,“將軍,下麵的弟兄們都不明白,我們明明可以打過易水,為什麽要在這跟燕人們僵持?”
蒙武立在大帳中央,頭發斑白,麵色嚴肅,透著一股莊重的氣質,他扶著腰間的寶劍,目光在沙盤上掃動。
“這是本帥的軍令,你們隻需要執行便是,若下麵的士兵不願,直接輪換。”
“可是……”
“沒什麽可是,若出了事,本帥一力承擔!”
“遵命。”
隨著軍令下達,下麵的士兵又哀聲歎氣起來,不打過易水,他們就沒法立功,到嘴邊的肉卻吃不了,實在是讓人難受。
蒙武望著沙盤,嘴角勾起淡淡的笑容,誠然,燕代聯軍兵力占優,但蒙武還沒把他們放在眼裏。
打過易水容易,但要一戰滅燕,太難了。
遼東之地偏遠,他不想在這上麵耗費大量時間,他家小子蒙恬以及王賁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上,一路掃蕩。
事實上,他們這一路隻是牽製,真正的主力是蒙恬他們那二十萬大軍,這四十萬大軍是燕國和代國的全部兵力。
隻要蒙恬他們那一路突破北地的防禦,直下燕地,燕國彈指可滅。
所以,蒙武才會留在這裏陪他們演戲,否則,縱然他們隻有十萬大軍,也不是能輕易對付的。
同樣,他其實也在引誘燕軍。
秦軍擅長進攻,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擅長防守,當年六國合縱攻秦,他們依靠函穀關當六國攔在關外,論防禦,他們並不差。
很快,在蒙武德授意之下,幾戰下來,燕代聯軍反而占據了微弱的優勢。
這使得燕國上下都鬆了口氣,前兩個月,秦軍勢如破竹可把他們嚇壞了,燕王喜差點都跑去遼東了。
好在守住了,他們不用遷都。
而這時,燕王喜看到秦國敗退,心中突然生出一個奇想,秦軍不過如此,燕國也並不是不能打。
他要將秦軍趕出燕國。
事實上,天下其他各國也在觀望這場戰事,看到秦國被擋在易水,他們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要是燕國被滅,形勢就大不相同了。
當然,這個關頭,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出兵幫助燕國,幫他們趟雷,這場戰爭本就是燕國理虧,他們還在抱著僥幸心理,抱著秦國無法滅掉燕國的心理。
然而,他們不明白的是,現在的秦國已經不是原來的秦國,戰鬥力並非同日而語,隻不過現在並沒有在戰場上表現出來。
趙國被內部攻破,韓國不夠一盤菜,燕國更別說,如今之天下,可與秦國一戰的國家隻有楚國。
易水北岸,燕代聯軍的大營綿延數十裏。
營地裏,趙嘉望著麵前的地圖,目中滿是疑惑,秦軍的動向讓他捉摸不透,他雖然師承李牧,但卻從未親自上場與秦軍交戰,不知道秦軍的戰鬥力。
可通過趙地以及之前的戰爭,他覺得秦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他都做好了付出極大傷亡的準備。
但這幾次交戰,聯軍都占據了一定的優勢,雙方互有損傷。
燕國有三十萬大軍,遠遠達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可他麾下的十萬大軍卻損失不小,幾次交戰下來,他損傷了上萬大軍。
沒辦法,誰讓代軍駐守的地方是整個陣線的薄弱之處,當然受到了秦軍的重點突防。
“大王,我們的糧草不夠了!”
“什麽?”趙嘉猛地轉身,難以置信的望著自己的副將,“前些天不是剛送過來一批軍糧,怎麽會不夠?”
“大王,那些軍糧燕軍拿了八成,我們隻有兩成,根本不夠吃,我們可是實打實的十萬大軍,哪像燕軍……”說到這,他的副將沒有繼續說了。
唉!
趙嘉深深地歎了口氣,頭上滿是抬頭紋,整個人顯得很滄桑,這就是寄人籬下的代價,光憑代縣根本養不了十萬大軍,沒有燕國的支持,他連半個月都支撐不了。
“我去問問。”
晚上,趙嘉拖著疲憊的身影迴到軍營,他好說歹說才從晏懿那裏求來了半成糧草,總算是勉強夠吃。
……
一個月後,晏懿收到了燕王來信,要他盡快驅逐秦軍,收複失地。
於是他便召集手下心腹商議此事,他並不是厲害的將領,而是憑借裙帶關係上位,對行軍打仗的事並不精通。
不過,他手下有一批心腹幕僚幫他處理軍務,這麽長時間以來,倒也沒出什麽亂子。
一個梳著八字胡的中年人沉聲道,“將軍,我認為這是大王催我們出兵攻打秦軍,咱們該早做準備了。”
“攻打秦軍?”晏懿臉上滿是猶豫,他希望這樣的局勢一直僵持下去,雙方各自安好豈不美哉,他可以一邊駐守,一邊倒賣軍糧。
短短兩個月,他已經賺的盆滿缽滿,這樣的好買賣可不多見。
身旁幕僚分析道,“將軍,咱們燕國沒了督亢之地,要供養四十萬大軍可不是容易的事,燕國府庫也不充盈,大王也是希望咱們能速戰速決。”
“秦軍並沒有那麽厲害,還請將軍三思。”
晏懿沉思片刻,搖搖頭,“此事事關重大,我還要想想,對了把趙嘉喊來,這事總得問問他。”
另一邊,得知消息的趙嘉人都傻了,主動攻打秦軍?
不過想到自己麾下死傷慘重,他也不得不認真思考這件事,再這樣下去,他這十萬大軍可支持不了多久。
燕代聯軍不像是秦軍那樣物資豐富,還有戰地醫院,相比之下,秦軍的減員就少了很多。雙方交換比例太大了,大的趙嘉也肉痛。
既然秦軍並沒有那麽強大,反攻也不是不行,他深入思考之後,覺得他們隻能速戰速決,擊潰秦軍。
燕國不可能收複失去的督亢之地,能鞏固防線已經不容易了,不過打完之後,他也好去休養生息,舔舐傷口。
數天之後,代國出兵五萬,燕國出兵十五萬,二十萬大軍齊出進攻秦軍大營。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秦軍早有準備,進攻後沒多久,秦軍就放棄了陣地撤退,晏懿被秦軍做出的假象迷住了,以為秦軍敗退,連忙命令大軍追擊。
不追還好,一追他們就中了埋伏,騎兵掩殺,重步兵突陣一舉擊潰了燕代二十萬大軍。
趙嘉和晏懿匆匆忙忙逃迴易水北岸,嚴令部下防守,好在,秦軍正忙著消滅那二十萬大軍,並沒有乘勝追擊。
諸將逃離,聯軍群龍無首,二十萬大軍被騎兵來迴衝陣,死傷慘重,最終十三萬人放下武器投降。
蒙武收去了他們的武器和盔甲,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並未行殺俘之事,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實在是迫不得已。
秦國沒有糧食養這麽多人,但放迴去,趙軍又能立刻卷土重來,隻能把他們殺了,如今,秦國並不缺糧食。
這些戰俘大多都是青壯,是很好的勞動力,殺了太可惜了,蒙武打掃完戰場,派人給鹹陽送去戰報,同時把這十幾萬戰俘送到後方安置。
這一戰,可謂是大獲全勝,聯軍損失二十萬大軍,元氣大傷,再無力反攻。
秦軍也撈足了戰功,上下的將士這時候也明白了蒙武德計劃,稱讚不已。
……
消息傳迴燕都,燕王震怒,隨之而來的驚恐和害怕,隻是十萬大軍就打的燕國死傷慘重,秦國可不止十萬大軍。
萬一他們增兵,易水根本攔不住他們,想到這,燕王便十分恐懼,連忙派出信使向各國求援。
然而,他沒有等來援兵,隻有魏國支援了一些糧草,其餘各國沒有派出一點兵馬,這時候,他才明白,當初燕丹派人刺殺秦王是犯了多嚴重的錯誤。
沒有哪一位君主喜歡刺客,春秋時期,刺客層出不窮,但到了戰國,隨著各國並立,秩序趨於穩定,刺客便不再像之前那樣盛行。
燕丹派刺客,那是真的為各國君主所不容,秦王能躲得過刺客,並不代表他們躲得過刺客。
更何況,去年燕國一直跟秦國打口水仗,降低了各國的警惕,想要派兵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秦國除了派兵攻打燕國,在韓地還布置了二十萬大軍,威逼魏國,這樣的情形,魏國怎麽敢出兵救援?
同理,秦國藍田大營幾十萬大軍也死死的釘在藍田,一旦楚國派兵救援,很難說秦軍會不會趁勢攻打楚國。
而唯一能出兵救援燕國的齊國卻是和燕國結下了死仇,怎麽會派兵救援他們?
諸多因素下來,燕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窘境。
一個月後,秦軍休整完畢,正式踏過易水,攻破了燕代聯軍,大將軍晏懿,代國趙嘉兵敗,當場自殺。
二十萬聯軍俘虜了十萬,燕國完敗。
這一戰,將燕國的大軍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燕王嚇得五內俱焚,匆匆忙忙下達了遷都的詔令,帶著文武百官和後宮妃子退往遼東,豈不料,他們剛到遼東,就被蒙恬他們抓了個正著。
燕王喜被抓,燕都百姓士兵見狀,也隻能開門投降,至此,四個月的時間,燕國,代國徹底覆滅。
蒙恬,王賁二十萬大軍北出草原,攻破了數個部落,嚇得東胡各個部落連夜遷徙,不敢窺視北境。
這一戰過後,中原大地的北境已經全部落入大秦之手,秦國邊境線再無禍患,接下來,便是擋在咽喉之地的魏國。
……
鹹陽。
寢宮內,碩大的燭火燃燒著光亮,角落裏熏香嫋嫋升起,如煙似霧
蘇銘穿著一身素衣,站在房間中央的沙盤前,這座沙盤做的非常大,從南到北,從秦國到齊國,囊括四海之地。
上麵很多地方已經插上了黑龍旗,剩下的一半則是被三色分開,它們代表著齊國、魏國、楚國。
蘇銘目光在沙盤上轉動,最終落到了魏國的地盤上,“接下來,便是魏國。”
……
章台宮,一片肅穆。
蘇銘端坐在王位上,下麵群臣位列兩側。
六國已滅三國,天下已有大半都在秦國之手。而坐在王座上的蘇銘身上的氣勢卻是越發深沉,不怒自威,令群臣心驚膽戰。
這便是君王,擁有著強大權勢的君王,一舉一動,令人畏懼。
“此次滅燕,一戰竟全功,蒙將軍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功不可沒,爵位進三級。”
蒙武恭恭敬敬的說道,“老臣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若無犬子以及王少將軍在遼東抓住了燕王,要攻克燕都不知還要費多少力氣,他們的功勞也不小。”
這一戰,蘇銘沒有動用王翦這樣的老將,也沒有用李信這樣的年輕將領,而是啟用了蒙武和王賁。
他們都是軍二代,蒙氏父子,王氏父子在軍中素有威望,漸漸水火不容,蘇銘提拔他們也是為了分權。
王翦已經參與了滅國之戰,再給他戰功,到時候豈不是封無可封?
再說了,還有滅楚這樣的大戰等著他,那才是一場硬仗!
蘇銘微微一笑,“不必推辭,你們各有功勞,孤都記在心裏,此次滅燕,滅了燕國,又掃蕩草原,清除邊境禍患,一舉兩得,孤欲在開春之際發兵攻打魏國,諸位愛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