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外,一道白色身影立在樹梢上,白色翎羽隨風飄揚,腳尖立在樹葉之上,身體好似輕盈無物。


    林間,淅淅索索的聲音響起,數道黑衣人來到近前,“大人,郭開已經投靠,計劃可以開始。”


    “好。”白鳳點點頭,雙足運勁,輕輕一點,身形躍至半空,忽的,一陣強力氣流席卷而來,正當白鳳要落在樹梢上時,一隻體型龐大的白鳥出現在他腳下。


    他穩穩的落在鳥背上,衣袍隨風舞動,白色大鳥尾巴上又三根長長的翎羽,神似傳說中的鳳凰,雙翅一震便在十幾丈開外。


    以白鳳的能力,一夜奔襲上千裏輕而易舉。


    秦軍大營。


    王翦和楊端和接到白鳳傳迴來的消息,兩位將軍喜不自勝,趙國內部不穩,秦國的機會終於來了。


    李牧無疑是一個難纏的將帥,與秦國許多將領都交過手,在公平較量下,幾乎沒人能從他手上占到便宜。


    幸虧當年長平之戰,趙國的脊梁被打斷,如今秦國的國力也碾壓了趙國,否則,趙國還真不好對付。


    王翦當即下令,“來人,傳令下去,全軍後撤十裏,不得輕易出擊,違令者,斬!”


    “諾!”


    很快,秦軍便開始後撤,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陣地拋棄,這舉動令趙軍摸不著頭腦,連李牧也想不明白秦軍為何要這樣做。


    ……


    接下來,秦趙兩國在前線對峙了一個多月,雙方沒有發生戰爭,秦軍克製進攻的想法,一麵積蓄勢力,一麵加緊對趙軍大營的監視。


    秦軍不主動攻擊,趙軍自然也不會主動挑釁,他們能守住防線已經是盡了全力,哪來的餘力反攻?


    前線的消息很快就傳迴了朝堂,趙國君臣也是一頭霧水,直到李牧擁兵自重,意圖投靠秦國的流言在邯鄲流傳的時候,趙王遷慌了。


    當夜,他便急召丞相郭開入宮,商議對策。


    王宮內,年輕的趙王遷在大殿內來迴走動,臉上滿是不安。


    “參見大王。”


    郭開一來,趙王遷就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上前抓住他的手臂,“愛卿,你終於來了。李牧,他要造反!”


    郭開見趙王遷六神無主,隻得先安慰他,“大王切勿驚慌,老臣一定替大王解決此事。”


    趙王遷咬牙切齒的說道,“怪不得前線一個月沒有戰事,原來李牧跟秦人約好了,要借此拖垮我趙國,這計謀當真是惡毒!”


    “枉費孤把趙國大軍都交到他手上,他就是這麽迴報孤的?”低沉的咆哮在大殿內響起,伺候的侍者連忙低下頭,生怕被波及。


    察覺趙王遷暴怒,似是失去了理智,郭開心中暗喜,表麵上依舊勸說,“大王息怒,或許這其中有什麽誤解,大王切勿中了秦人的奸計!”


    趙王遷心中驚怒不已,難以置信的望著郭開,“愛卿,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替他說話!”


    郭開歎了口氣,“王上,李牧是趙國武安君,唯有他才能抵抗秦國,邯鄲的流言微臣也有所耳聞,微臣也擔心李牧造反,可現在沒有證據證明他要造反。”


    “就算是大王要處置他,朝中大臣都不會答應,還望大王三思!”


    發泄了一通後,趙王遷總算是恢複了理智,憂心忡忡的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郭開眼珠子一轉,頓時計上心來,“大王,我們的糧草不多了,前線吃緊,若繼續這樣僵持,恐怕支撐不了多久。”


    “不如大王下令,讓李牧主動出擊,他在草原上能大敗胡人,沒道理對付不了秦人,有十萬大軍任他調度,就算是無法擊敗秦軍,也能把他們逼退。”


    “若李牧違抗王令,不願出擊,那他就是與秦人媾和,早有預謀,大王便可名正言順的解除他的兵權。”


    郭開的計劃剛說出來,趙王遷頓時轉怒為喜,“妙,此計甚妙,愛卿果然老成持重,就這麽辦,如果李牧違抗王令,孤定不饒他!”


    翌日,趙王遷以國內糧草不繼為由,命令李牧主動出擊,擊退秦軍,有邯鄲的流言在先,朝中大臣也不敢反駁。


    誰都知道趙王遷向來與李牧不合,這次出擊,也是讓李牧證明自己,朝中也需要一場勝利來穩定人心。


    於是,這道詔令很輕易的通過,在半個月之後抵達前線。


    ……


    “荒唐!我們能維持現在的局勢已是不易,大王居然命我主動出擊!”


    趙軍大營內,李牧看著邯鄲發來的王令,怒不可遏。


    副將司馬尚勸道,“將軍,這是大王詔令,我們必須遵命!”


    李牧按著腰間的寶劍,沉聲道,“秦軍的實力比當年更厲害,他們現在正等著我們主動出擊,一旦我們輸了,整個陣線都要潰敗,到時候,趙國危矣。”


    “我不能白白送手下兒郎去死,反攻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將我們置於危險當中,現在嗎,我們隻能守!”


    “將軍!”司馬尚還想再勸,可李牧已經鐵了心,“不必再勸,我不會出兵,如果大王不滿意,那就換別人來當主將!”


    邯鄲朝堂密切關注著前線的局勢,李牧違抗王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朝堂。


    趙王遷當即就召開朝會,準備處置李牧,這下子,就算是心中向著李牧的大臣也不好給他求情,前有流言四起,後有李牧違抗王命,這可是大忌。


    於是,朝廷很快就下達詔令,命丞相郭開為特使,去前線問罪李牧,押迴邯鄲。


    朝臣們不知道的是,趙王遷還給郭開下了密詔,命他就地處死李牧,不留禍患。


    前線十萬大軍,萬一李牧煽動士兵造反,這對趙國是致命的,現在,趙王遷也顧不上外患,就算拚著國家滅亡,他也要收拾李牧。


    這便是典型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思維。


    ……


    郭開得到詔令,日夜兼程趕往前線,一到軍營便在眾目睽睽之下奪了李牧和司馬尚的兵權,同時向黑冰台傳出消息。


    另一邊,秦軍大營得知郭開到來,黑冰台立即派出人手協助郭開。


    在將李牧,司馬尚押往邯鄲的路上,郭開動手了!


    “將軍,快走!”


    原野上,李牧親兵們急切的吼道,馬蹄聲如雨點般急密,在他們遠處有穿著黑甲的騎兵,這些人來勢洶洶,充滿殺氣。


    一個披著甲胄的中年人,眼中含著悲色,李牧沒想到,趙王遷居然要殺自己,看著手下的親兵一個個赴死,他心痛不已。


    “我走了,你們怎麽辦?”


    “將軍,快走,我們兄弟死不足惜,可將軍不能死,趙國不能亡!將軍,你一定要活下去!”


    “為將軍而戰!”


    麵對黑甲騎兵,親兵們明知道必死無疑,依舊盡力拖延追兵,給李牧贏得了喘息之機,廝殺聲在平原上響起,麵對源源不絕的追兵,這些人能做的,隻不過是拖延一些時間。


    但能拖延一些時間,已經足夠。


    最終,他們來到一處絕地,山崖上,一具屍體倒在地上,殷紅的血浸透身體,麵容上血肉模糊,看不清真實麵目。


    “這是李牧?”


    黑冰台的密探上前探查屍身,查驗了許久也沒法確定,最終,領頭者一錘定音,“不用看了,他就是李牧,我們走吧。”


    跟隨他們的郭開也沒有追究,這個人,必須是李牧。


    李牧,已經死了!


    茫茫草原上,一人一騎正在縱馬狂奔,在昏黃的夕陽下拉出一道長長的影子,他已經來到了胡人的領地,普天之下已無他的容身之地,唯有在塞外才能苟活。


    李牧不遵王令,被趙王遷下令誅殺的消息傳遍趙國,朝野震動,邯鄲百姓自發地為他送葬,城內一片哭聲。


    為了消除影響,趙王遷不得不選擇罷朝。


    邯鄲,郭府。


    郭開坐在院子裏,望著天空的明月,心裏仍有一絲疑惑,“李牧,你真的死了嗎?”


    隨即,他又笑了,李牧死沒死,他也不必在意,李牧這個身份死了,就算他還活著又有何用?


    趙國,注定要亡,就算他活過來,也扭轉不了大局。


    ……


    李牧被趙王遷誅殺的消息在軍營中迅速傳開,短短兩天,趙軍軍心大亂,士氣大跌,司馬尚也被罷免,趙王遷令宗室趙蔥、顏聚代替他們統領大軍。


    此時,秦軍發起進攻,全線猛攻趙軍大營,沒有李牧他們統領全局,代替的新將如何是王翦和楊端和的對手。


    短短幾天,趙軍大敗,主將趙蔥被殺,顏聚逃亡,不知所蹤,防線盡數被秦軍攻破。十萬大軍一朝喪盡,趙國大勢已去,再無力抵擋秦軍。


    一個月後,王翦和楊端和包圍了邯鄲。


    此時的邯鄲一片死寂,再無往日的繁華。戰亂使得民生凋敝,貴族豪商紛紛逃離邯鄲,加速了這座城池的衰敗。


    ······


    在秦昭襄王的時候,邯鄲也被秦軍包圍,那一戰,魏國楚國派出聯軍援救趙國,秦軍因此敗退,趙國逃過一劫。


    而今,邯鄲再次被圍,而邯鄲城中卻無廉頗,樂乘這樣的大將統領全局,再加上趙王遷誅殺李牧,失了民心。


    秦國的攻城器械極其強悍,即使邯鄲城牆高大也沒法再像以前那樣抵禦秦國大軍,半個月後,秦軍攻克趙國,趙王遷被俘虜,趙國滅亡。


    秦軍進入邯鄲之後,嚴格遵守軍紀,張貼榜文安穩人心,維持邯鄲城內的秩序,同時,因為邯鄲缺糧難以為繼。


    隨軍官員請示鹹陽調集糧食送到趙國,緩解糧食危機。


    同時,秦軍前往趙國各地駐守,救治地震的災民,收攬民心。


    秦趙兩國幾十年的仇恨不是輕易就能洗清,但如今趙國滅亡,再深刻的仇恨隨著國家的消亡而落幕。


    人,終究要生活。


    他們總不能不接受秦國的援助,自殺殉國。


    伯夷叔齊的例子終究是少數,隻要能苟活,比什麽都強,國仇家恨,有時候也沒那麽重要。


    一個月後,秦軍班師,帶著邯鄲城內的王公貴族以及趙國王室離開趙國。


    郭開坐在馬車上,隨著秦軍離開了邯鄲。身後的城池橫亙在大地之上,城牆上滿是戰爭遺留的傷痕,如同一隻受傷的猛獸。


    郭開掀開車簾,探頭遙望邯鄲城,心中感慨莫名,這次一走,以後或許不會再迴來了,趙人把李牧的死都算在他頭上。


    有生之年,他不會再踏足趙國的土地。


    ……


    秦軍班師迴朝,蘇銘立即召開朝會。


    大殿上,秦國文武官員皆是麵帶喜色,又一個國家被秦國滅亡,他們如何不高興,尤其這個國家還是曾經與他們爭鋒的趙國。


    王座上,蘇銘目光凝聚在王翦和楊端和身上,臉上亦是掛著笑容,“此次滅趙,兩位將軍功不可沒!”


    王翦謙虛道,“全賴將士用心,黑冰台的離間之計才能讓趙國自毀城牆,我等不敢居功。”


    蘇銘微微點頭,沉聲道,“此次滅趙,依大秦律例分功行賞,各個官署不得有任何紕漏,士兵的撫恤和賞賜不得延誤。”


    “相邦,此事就交給你去辦。”


    呂不韋扶著笏板道,“老臣遵命。”


    然後,蘇銘將目光轉移到迴鹹陽述職的甘羅身上,“甘羅,韓國現在如何?”


    甘羅出列,迴答道,“啟稟大王,新鄭遷來的秦國百姓已經安置妥當,土地也劃分好,恢複耕種,商旅也恢複來往,各地官員上任之後推行秦律,再過兩年,可見成效。”


    “不錯,推行秦律不可操之過急,百姓也要安撫,不可過於嚴苛,韓地免除三年賦稅,以示大秦之恩澤。”


    一聽免稅,甘羅喜不自勝,“謝大王。”


    有了免稅,韓地百姓定能更容易融入秦國,推行秦律的阻力也會少很多。


    緊接著,蘇銘看向李斯,“凡是站在大秦的領土上的人,必須要遵守秦律。趙國也一樣如此。李斯,趙國一地的主政,孤就交給你了。”


    “還是一樣,邯鄲城內的百姓盡數遷往關內,以關中百姓填之,編戶齊民,推行秦律,與韓國一樣免三年賦稅。”


    聞言,李斯的心怦怦直跳,終於輪到自己了,“微臣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夢逸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夢逸塵並收藏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