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當中,從未有國家動用國家力量,聚集醫者。


    在這個時代,醫者是貴族的專屬,除了像醫家和扁鵲那樣的組織之外,天下間的醫者幾乎都是為上層人服務。


    學醫需要大量的時間,更需要積累經驗,沒有底蘊,根本成不了醫者。


    也唯有貴族才能養得起醫者,底層人付不起治病的錢。


    直到後世,道教與醫生結合,醫者才慢慢走向大眾,也唯有道家這樣底蘊深厚的諸子百家,才能培養得起大量的醫者。


    將醫者聚攏之後,蘇銘便不再直接插手管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後世的東西未必適用於這個時代。


    他固然可以直接拿出《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這樣的醫書,但這玩意難免會水土不服,不同的時空,環境不同,人也不同。


    就像這個世界有喝茶的茶葉,還有各種水果蔬菜等等。


    更牛逼的是墨家和公輸家族的那些機關獸,蘇銘一直都奇怪,那些玩意是用啥做動力。


    墨家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機關獸,公輸家族也不遑多讓,機關蛇,還有飛行器都搞出來了,更別說還有跨時代的寶船蜃樓。


    這玩意放到一千年後也是相當先進的東西,更別說還有號稱墨家至尊武器的非攻,那麽小的一個東西,千變萬化,兩千年後的科技都做不到。


    所以,不能用普通的世界觀來套這個世界。


    醫家的事情,蘇銘交給少府的人員處理,吩咐他們研究金瘡藥,各種手術縫合,連機關術這種玩意都搞得出來,沒道理外科手術不行。


    ……


    秦王政七年匆匆而過,悄無聲息的跨入了秦王政八年。


    蘇銘的招賢令與秦孝公的求賢令在鹹陽城並列,沒錯數百年前,秦孝公的求賢令一直在鹹陽城掛著。


    正是因為有著秦孝公的求賢令,才有了山東六國的人才入秦效勞。


    秦國的變法曆時百餘年,七國當中,唯有秦國用人不拘泥於出身和出處,隻要有過人的才能就能在秦國謀得職位。


    商鞅、呂不韋出自衛國,昌平君等人是楚人,鄭國是韓人,張儀,範雎,尉繚是魏人。


    在秦國,隻要有才能,就能走上高位,在這裏,唯才是舉。


    而在齊楚趙魏韓燕六國當中無法想象,外人或許能在異國他鄉立足,卻無法登上高位,更別說是丞相之位。


    山東六國恪守宗法體係,非王公貴族難以臻至尊位,普通的士大夫很難跨越階級走上高位。


    當然,也有例外,但這個例外隻在軍隊當中,未有兵家才能用自身才能突破界限。


    秦國不拘一格的用人法度,令大秦迅速崛起,走到了今日。


    而蘇銘新頒布的招賢令,在六國又掀起了軒然大波。


    魏國大梁。


    剛剛過年,魏國便傳出噩耗,信陵君魏無忌病逝。


    消息傳出,整個魏國一片縞素,大梁城的百姓自發地為信陵君戴孝,滿城哀悼。


    王宮當中,安厘王得知信陵君的死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表情,信陵君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若非魏無忌始終恪守君臣之道,他的魏王之位根本坐不穩。


    想當初信陵君竊符救趙,自己的妃子居然都心向於他,這對男人而言,妥妥的綠帽子,更別說後來秦國攻打魏國,他向其他國家求援,那些國家不予理會。


    可當魏無忌迴歸成為魏國統帥之後,其他幾個國家不僅同意派軍解救魏國。


    甚至還願意合兵反攻秦國,那一戰,山東六國大敗秦將蒙驁,逼到了函穀關,這一戰震動天下。


    信陵君在國外有極高的聲望,在內又受到他人愛戴,更是魏國王室之人,他如果要謀反,簡直輕而易舉。


    在大梁城,他一直壓製信陵君,卻不敢對付他。


    現在,信陵君死了,他的心頭之患終於消失。


    既然他死了,安厘王也放下過去,對他的事情既往不咎,安排朝臣處理他的後事,風光大葬。


    信陵君死亡的消息,讓魏國蒙上了一層陰影,一直以來,信陵君就是魏國的頂梁柱,他死了,魏國再無能力挽狂瀾之人。


    城內,一個中年人順著人流,前往信陵君的墓前祭拜,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人前來,不隻是魏人,楚人,齊人,趙人、韓人、燕人甚至是秦人都來了。


    信陵君逝世,六國都派遣使者前來參加葬禮悼念。


    中年人在其中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但他的名字卻在日後響徹六國,因為他叫尉繚。


    祭拜完信陵君之後,尉繚頭也不迴的離開了魏國,在他看來,這魏國沒救了。


    而這次,他要去的地方,是秦國。


    ……


    秦國。


    得知信陵君身死的消息,朝堂上下一片歡聲笑語,沒有信陵君的魏國還剩下什麽?


    下一次,他們將擋不住秦國的兵鋒。


    秦王宮。


    蘇銘得知信陵君身死的消息,沒有多大意外,隻是讓呂不韋派遣使者悼念,雖然互為對手,但這樣的敵人值得敬佩。


    而這一年,扁鵲組織來到了秦國,同樣一起到來的還有醫家。


    招賢館內,蓋聶正在招待端木蓉,“念端先生,稍等片刻,大王馬上就到了。”


    現在的端木蓉正是豆蔻年華,青春靚麗,目光在蓋聶臉上掃過,最後落在他的劍上,“你是劍客?”


    蓋聶淡淡迴道,“在下隻是大王身邊的劍術教師,算是吧。”


    兩人交談了一會兒,蘇銘到了,他剛剛去了醫館,查看了一下醫者們的進度,聽聞醫家之人到來,於是順路過來看看。


    醫家再怎麽人丁凋零,也代表諸子百家中的一脈,在這個時代,諸子百家象征著大部分士大夫階級,更掌握話語權。


    醫家治病救人,若能將其收入麾下,更能彰顯秦國的仁德,雖然秦國打天下不靠這玩意,可一統六國之後總要收攬民心,將他們變成秦人。


    當大秦的醫館開遍六國城池,難道百姓們生病了,還會硬撐著等死?


    蘇銘踏入大廳,映入眼簾的便是兩名女子,他看向其中那個年歲稍長的婦人,微微點頭,“念端先生。”


    “參見大王。”


    蘇銘來到主位坐下,“不必多禮,醫家傳承源遠流長,你們能入秦一起編纂醫書,實乃天下人之幸。”


    “大王言重了,我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念端謙虛道。


    “醫家治病救人,仁者仁心,對這世道貢獻不小,其實,孤有一個夢想,未來,天下每一座城池都能有一座醫館。百姓們生病之後,可以有醫生給他們看病,不必硬扛著等死。”


    此話一出,念端內心震動不已,連唿吸都變得急促起來,倘若這件事真的能完成,醫家不必再擔憂傳承之事,那將是多麽美好。


    反應過來後,她搖搖頭,“大王說笑了,此事難以完成,而天下也沒有這麽多醫者。”


    蘇銘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哦?假如,孤成立太醫院,安排醫者教導醫術,十年不成那便二十年,二十年不成那便三十年。”


    “隻要孤還活著,這件事總能完成,治病救人是仁者仁心,總不能單單隻靠你們這些醫者,國家也該出力。”


    “念端先生,孤希望你們醫家能加入大秦,幫助大秦完成此事,這是利於天下萬民的善事。”


    念端瞳孔一縮,內心止不住的震動,一旁的端木蓉驚呆了,此事,給她的衝擊性太大了,她從未想過,醫家還能走向這一步。


    站在旁邊默默守衛的蓋聶亦是震撼不已,作為鬼穀弟子,他敏銳的察覺出,此事一旦完成,秦國能收攬多少民心。


    百姓是淳樸的,誰能讓他過上好日子,他就擁護誰,隻要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他們心中的故國會漸漸忘卻。


    國仇家恨,有時候並沒有那麽讓人刻骨銘心。


    甚至不需要此事做成,嬴政的名聲就能迅速傳遍天下,收攬民心。


    民心可畏,當初,依靠老秦人,大秦崛起,以一國之力對抗六國,可秦二世胡亥胡作非為,即使老秦人也不再支持他。


    短短數年,天下大亂,連函穀關也抵擋不了項羽的兵鋒。


    在六國當中,秦國百姓過慣了苦日子,而秦國的強大,使得他們避免了戰亂,能過上安穩的日子,這也是老秦人支持秦國的原因。


    嬴政馭龍賓天之後,大秦烽煙四起,不僅是因為大秦統一的時間太短,更因為秦國沒有收攬六國的民心,不斷耗費人力物力,修建大工程,即使是任勞任怨的老秦人也被折騰的不行。


    一手刀槍,一手治亂,方能安定天下。


    沉默片刻後,念端給出了迴應,“此事事關重大,請大王讓在下考慮一二。”


    “無妨,念端先生自便即可。”蘇銘也不意外,念端又不是那種有政治訴求,渴望建功立業的士大夫,不可能見麵就叩首頓足,投入麾下。


    他相信,自己的這個計劃一定會吸引他,因為這非常符合醫家治病救人的宗旨。


    ……


    秦王政八年,鹹陽城當中的醫館很是紅火,人大多都會生病,而鹹陽城幾十萬人,積累下來,每天醫館中求藥的人都是絡繹不絕。


    踢除了魚目混珠,招搖撞騙的巫醫,剩下的醫者大多都是有真材實料,蘇銘命人將這些醫者分門別類,安排不同的醫館。


    同時,賜下大量的錢財和住宅,算是買下他們一身本事的價錢。


    有了這些東西,他們便不再藏私,把自己的經驗和所學統統拿出來。


    治病救人,互相交流印證,編纂醫書的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而醫家念端的加入更是加速了這個進程,為了編纂醫書,她獻上了醫家的傳承。


    為了更好的完成此事,蘇銘將少府中的太醫丞剝離出來成立了太醫院,安排這些醫者擔任老師,教授學生。


    太醫院的成立讓念端心中大震,她知道嬴政在慢慢實行自己的計劃。


    年中,念端決定率領醫家加入大秦。


    從古至今,很少有像嬴政這樣重視醫者的君王,更別說給醫者如此寬厚的條件,幫助他們研究,編纂醫書。


    即使這件事對大秦也有利,但她依舊拒絕不了。


    有醫家的表率,從春秋開始奔波於各國的扁鵲組織也加入秦國。


    整合了醫者,蘇銘便不再管理此事,安排甘羅盯著,在這個過程中,他吩咐甘羅準備軍中醫院,囤積藥草等物。


    這件事之後,他便甩手不管了。


    明年,蘇銘將要舉行冠禮,正式親政,這一年的下半年,他都在為此事忙碌,分不開精力。


    秦王宮內,宏大的禮樂聲響起。


    蘇銘正在宗室長輩的督促下練習禮儀,在秦國,年幼的君王親政早有一套流程,他需要前往雍城舉行冠禮,祭祀先祖,然後再迴鹹陽,正式親政。


    沒有嫪毐的出現,秦國內部很是穩定,在這個關頭,呂不韋也不敢做什麽小動作。


    一旦蘇銘出了事,所有的矛頭都將指向他。


    年末,大雪紛飛,雍城屹立在大地之上,這裏是秦國曾經的都城,也是大秦的陪都,很多祭祀典禮都在這裏舉行。


    年末的時候,蘇銘和趙姬一起來到雍城,準備開年之後的冠禮。


    在這裏,他看到了曆代君王在這裏留下的痕跡


    雍城的建立始於秦國第七任君王之位的秦德公,昔年,因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


    東遷後,平王把王室無力控製的岐山以西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而岐山正是周朝的發源之地,隻是周王室已經無力控製這裏,而此處亦遭受著西戎的侵襲,大秦被封在這裏,正是為了抵抗西戎。


    西周發源於西岐,這片土地無疑是富饒的,被封為諸侯之後,秦國第一任國君秦襄公立鄜畤以祀白帝,後德公遷都於雍,遂於雍立郊天之壇。德公三子秦穆公又立寶夫人祠,歲歲致祭,遂為常規,後來雖再遷鹹陽,此規不廢。


    秦穆公是春秋以來,秦國第一位霸主,這項製度綿延已久,到現在已經四百餘年,雍城故宮是君王加冠之處,已經是贏秦王室的族規,蘇銘遵循祖製,尚沒有要挑戰族規的意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夢逸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夢逸塵並收藏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