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麵容修複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銘笑了笑,解釋道,“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尤其是在軍營當中,強者為尊,隻要將帥能帶領士兵打勝仗,那就是軍中的強者。”
“而禁軍中的大比,比的是士兵的互相配合,戰陣的默契以及將領的指揮調度,千人,乃至五千,上萬人的兵團作戰。”
“朝廷的禁軍不過數萬,其中屬於岐國和晉國的精銳也隻有萬餘,為了方便訓練,朕將他們分散,免得他們相互串聯。”
“以老帶新,是最快的練兵之法,當然,兵練得再好,也要經過實戰,不過,這也是以後的事。”
“我不是記得你去河東的時候不是把神策軍帶出去了?”女帝疑惑的問道。
蘇銘歎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神策軍是騎兵,而且數量不多更多的是輕騎,未來我們總有一天要和草原對上,光靠神策軍可不行。”
“朝廷沒有養馬場,優質的戰馬全都出自草原,他們不會放任我們坐大。況且,未來一統天下總有硬仗要打,攻城略地不可能全靠騎兵。”
“朝廷總要有自己的軍隊,岐國和晉國的兵不是不能用,但打鐵尚需自身硬,一直依仗他們,會讓他們變成驕兵悍將,屆時萬一出了事,會讓朝廷為難。”
“一枝獨秀不是春,與其讓那樣的事情發生,不如早點準備,建立朝廷自己的軍隊,朕寧願花的時間多一點,久一點。”
五代十國,正是因為各大節度使內卷才造成了底層士兵有恃無恐,屢屢兵變,這些士兵在地方待久了,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惡習。
甚至到了宋朝,這些惡習也流傳下去,士兵開撥之前要賞銀,出戰之前要賞銀,出動攻擊後,更是也要賞銀。
這固然跟上層將領喝兵血有很大原因,底層士兵為了生存,不得不為之,這是這樣一來,軍隊戰鬥力就很難保證了。
想要定鼎天下,完成大一統的事業,朝廷就必須要有一支可靠可信的軍隊,靠吸收藩鎮勢力壯大,隻會埋下各種各樣的隱患。
“怪不得,你要準備武舉,原來是為了建立朝廷的軍隊。”女帝恍然大悟,這才迴過味。
蘇銘點點頭,“嗯,這事你哥早就知道,所以,現在禁軍將領的名額和名次很重要,這關係到未來大一統領軍出戰的戰功和戰果。”
李文通雖然看上去年輕,但那全都是因為自身功力精深和蠱術的原因,實際上,他的年齡可比李嗣源還要大。
在眾將麵前算得上是老前輩,如果在演武中輸了,他的麵子往哪擱?
即使別人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他自己就過不去心裏那一關。
“總而言之,科舉的事關乎未來數百年的大局,馬虎不得。”
“嗯,放心吧,我盯著呢。”
……
夜晚,練功房。
自從吃了那半顆龍元之後,蘇銘的功力增長了數百年,他自己也不知道現在的實力有多強。
更重要的是,龍元中蘊含強大的生命精華,這些生命精華不斷修複著他體內的損傷,過去十幾年裏受到的損傷。
從幾歲開始,鏡心魔就不斷在他身上動刀,從骨骼,皮肉,再到筋脈,許多地方都經過改動。
看似外表完好,但這種改動非常損耗人的生命精氣,即使袁天罡花費大代價,但依然對他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損傷。
不過,動手的是鏡心魔,如果是殘屍敗蛻的屍祖將臣,說不定他連傷痕都不會有,也許這也是袁天罡當初故意留下的破綻。
隻是,這個破綻在強大的實力麵前成了一個笑話。
正應了那句話,真亦假時假亦真。
而龍元又是世上最珍貴的寶物,隻有半顆,避免了蘇銘被龍元同化,一時間無法吸收,君不見帝釋天吃了龍元結果就被打出來了。
半顆龍元蘊含的力量沒有那麽強,蘇銘本身就有一個甲子的功力打底,自然更容易吸收煉化。
從龍泉寶藏之戰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蘇銘每晚都在煉化龍元的力量,直到現在都沒有將其吸收殆盡。
其中釋放的大量生機不僅提升了他的功力,更潛移默化的改變蘇銘的生命本質,使他成為了一個長壽種。
許多人壽命最多也就一百多歲,而蘇銘能隱約感受到,自己的壽元還有很長,一顆龍元能讓人長生不老。
半顆,再怎麽說至少也能讓他活個幾千年吧。
收功之後,蘇銘突然將臉上的妝容卸掉,他摸了摸自己的臉,上麵猶如瓷器裂縫般的傷痕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痊愈了。
指尖劃過光滑的麵部,蘇銘愣了一下,取過銅鏡一看,鏡子裏的人俊逸絕倫,五官端正,眉宇間更是有一股無形的威勢。
這是我?
看到鏡子裏的人,他竟生出一絲恍然之感,自己終於不用再化妝,可以用真麵貌示人了。
此刻,盤踞在他心頭的最後一絲陰霾也隨之散去。
離開練功房,迴到寢宮,宮女早已備好了浴桶,蘇銘沉入熱水中,任憑水流浸泡自己的皮膚,絲毫不會擔心破相。
翌日,女帝在千秋殿再次看見了他,一見麵,她就發現了不對勁。
“你今天怎麽不一樣了?”
蘇銘笑著問道,“哪不一樣?”
女帝仔細打量了一下,又搖搖頭,“我有點說不出來,但就是感覺不一樣,好像麵容變了,氣質也變了。”
蘇銘上前,將她攬入懷中,柔聲道,“不管再怎麽變,我仍舊是我,沒什麽不一樣。”
女帝靜靜地趴在他懷中,享受著難得的溫存。
半晌後,她抬起頭,望著蘇銘道,“對了,不良人傳信,李嗣源已經抵達太原。”
“哦?他到了?”蘇銘麵上笑容更深,“看來,河東這場好戲快要開場了,留給朝廷的時間不多,我們要盡快準備。”
“河東大戰內耗,李嗣源會向朝廷請降,同時岐國也一樣如此,到那時候,中原大半歸於朝廷之手。”
“如果契丹知道了,他們不會坐視不理,這才是未來真正的考驗。”
“而禁軍中的大比,比的是士兵的互相配合,戰陣的默契以及將領的指揮調度,千人,乃至五千,上萬人的兵團作戰。”
“朝廷的禁軍不過數萬,其中屬於岐國和晉國的精銳也隻有萬餘,為了方便訓練,朕將他們分散,免得他們相互串聯。”
“以老帶新,是最快的練兵之法,當然,兵練得再好,也要經過實戰,不過,這也是以後的事。”
“我不是記得你去河東的時候不是把神策軍帶出去了?”女帝疑惑的問道。
蘇銘歎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神策軍是騎兵,而且數量不多更多的是輕騎,未來我們總有一天要和草原對上,光靠神策軍可不行。”
“朝廷沒有養馬場,優質的戰馬全都出自草原,他們不會放任我們坐大。況且,未來一統天下總有硬仗要打,攻城略地不可能全靠騎兵。”
“朝廷總要有自己的軍隊,岐國和晉國的兵不是不能用,但打鐵尚需自身硬,一直依仗他們,會讓他們變成驕兵悍將,屆時萬一出了事,會讓朝廷為難。”
“一枝獨秀不是春,與其讓那樣的事情發生,不如早點準備,建立朝廷自己的軍隊,朕寧願花的時間多一點,久一點。”
五代十國,正是因為各大節度使內卷才造成了底層士兵有恃無恐,屢屢兵變,這些士兵在地方待久了,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惡習。
甚至到了宋朝,這些惡習也流傳下去,士兵開撥之前要賞銀,出戰之前要賞銀,出動攻擊後,更是也要賞銀。
這固然跟上層將領喝兵血有很大原因,底層士兵為了生存,不得不為之,這是這樣一來,軍隊戰鬥力就很難保證了。
想要定鼎天下,完成大一統的事業,朝廷就必須要有一支可靠可信的軍隊,靠吸收藩鎮勢力壯大,隻會埋下各種各樣的隱患。
“怪不得,你要準備武舉,原來是為了建立朝廷的軍隊。”女帝恍然大悟,這才迴過味。
蘇銘點點頭,“嗯,這事你哥早就知道,所以,現在禁軍將領的名額和名次很重要,這關係到未來大一統領軍出戰的戰功和戰果。”
李文通雖然看上去年輕,但那全都是因為自身功力精深和蠱術的原因,實際上,他的年齡可比李嗣源還要大。
在眾將麵前算得上是老前輩,如果在演武中輸了,他的麵子往哪擱?
即使別人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他自己就過不去心裏那一關。
“總而言之,科舉的事關乎未來數百年的大局,馬虎不得。”
“嗯,放心吧,我盯著呢。”
……
夜晚,練功房。
自從吃了那半顆龍元之後,蘇銘的功力增長了數百年,他自己也不知道現在的實力有多強。
更重要的是,龍元中蘊含強大的生命精華,這些生命精華不斷修複著他體內的損傷,過去十幾年裏受到的損傷。
從幾歲開始,鏡心魔就不斷在他身上動刀,從骨骼,皮肉,再到筋脈,許多地方都經過改動。
看似外表完好,但這種改動非常損耗人的生命精氣,即使袁天罡花費大代價,但依然對他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損傷。
不過,動手的是鏡心魔,如果是殘屍敗蛻的屍祖將臣,說不定他連傷痕都不會有,也許這也是袁天罡當初故意留下的破綻。
隻是,這個破綻在強大的實力麵前成了一個笑話。
正應了那句話,真亦假時假亦真。
而龍元又是世上最珍貴的寶物,隻有半顆,避免了蘇銘被龍元同化,一時間無法吸收,君不見帝釋天吃了龍元結果就被打出來了。
半顆龍元蘊含的力量沒有那麽強,蘇銘本身就有一個甲子的功力打底,自然更容易吸收煉化。
從龍泉寶藏之戰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蘇銘每晚都在煉化龍元的力量,直到現在都沒有將其吸收殆盡。
其中釋放的大量生機不僅提升了他的功力,更潛移默化的改變蘇銘的生命本質,使他成為了一個長壽種。
許多人壽命最多也就一百多歲,而蘇銘能隱約感受到,自己的壽元還有很長,一顆龍元能讓人長生不老。
半顆,再怎麽說至少也能讓他活個幾千年吧。
收功之後,蘇銘突然將臉上的妝容卸掉,他摸了摸自己的臉,上麵猶如瓷器裂縫般的傷痕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痊愈了。
指尖劃過光滑的麵部,蘇銘愣了一下,取過銅鏡一看,鏡子裏的人俊逸絕倫,五官端正,眉宇間更是有一股無形的威勢。
這是我?
看到鏡子裏的人,他竟生出一絲恍然之感,自己終於不用再化妝,可以用真麵貌示人了。
此刻,盤踞在他心頭的最後一絲陰霾也隨之散去。
離開練功房,迴到寢宮,宮女早已備好了浴桶,蘇銘沉入熱水中,任憑水流浸泡自己的皮膚,絲毫不會擔心破相。
翌日,女帝在千秋殿再次看見了他,一見麵,她就發現了不對勁。
“你今天怎麽不一樣了?”
蘇銘笑著問道,“哪不一樣?”
女帝仔細打量了一下,又搖搖頭,“我有點說不出來,但就是感覺不一樣,好像麵容變了,氣質也變了。”
蘇銘上前,將她攬入懷中,柔聲道,“不管再怎麽變,我仍舊是我,沒什麽不一樣。”
女帝靜靜地趴在他懷中,享受著難得的溫存。
半晌後,她抬起頭,望著蘇銘道,“對了,不良人傳信,李嗣源已經抵達太原。”
“哦?他到了?”蘇銘麵上笑容更深,“看來,河東這場好戲快要開場了,留給朝廷的時間不多,我們要盡快準備。”
“河東大戰內耗,李嗣源會向朝廷請降,同時岐國也一樣如此,到那時候,中原大半歸於朝廷之手。”
“如果契丹知道了,他們不會坐視不理,這才是未來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