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契丹公主入洛陽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為何?一個名字而已,難道有什麽問題?”
蘇銘搖搖頭,用一種怪異的神情盯著她,“你們在南方作威作福,朕管不著,但在洛陽,沒有朕的允許,新道觀,你們開不起來。”
“天師府這個名頭太響亮,也太敏感了,朕不想讓那些佛寺多想,許真人不要忘了,這城裏,還有一座名傳史冊,更是天下佛門源頭的佛寺。”
許幻心裏一驚,隨即陷入沉默。
是了,洛陽城裏還有一座白馬寺,別看白馬寺顯山不露水,但在洛陽城裏傳承了千年,現在的白馬寺雖是在武則天時期重建,但也有兩百多年的曆史了。
在一座城裏兩百年,還是非常著名的佛寺,這意味著洛陽底層的百姓不會抵製他們,也意味著洛陽是白馬寺的傳道之地。
自從玄奘大師從爛陀寺取經迴來之後,佛教便真正有了係統性的傳承,漸漸在大江南北開枝散葉,各種皇家寺廟絡繹不絕。
連帝王之家都是如此,更別說民間了。
想到這裏,許幻便釋然了,忽的展顏一笑,“陛下之意,貧道明白,左右不過是換個名頭而已,算不得什麽。”
不管如何,她今天與天子合作的目的算是達成了,雖然沒有達成更深入的合作,但並沒有影響許幻對他的觀感。
反而因為這一點,令她更看好蘇銘了。
少年天子,驟登高位,矜持卻不倨傲,謙和而又有原則,不為一時之利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頭腦清醒,對時局有非常清醒的認知,這比什麽都重要,連她沒想到的事情,蘇銘都想到了,更加令她讚歎。
朝堂有朝堂的規則,地方有地方的規矩,洛陽城自隋朝建立以來,差不多已有將近四百年,這裏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規矩。
這些規矩,而是各方勢力默許的規則,大大小小的幫派勢力,龍蛇混雜的居民都遵守這一套規則。
可以說,整個洛陽城地下圈子都按照這一套規則運行著,天師府在南方是規則的製定者,但到了北方,就必須遵守別人的規則。
換了名字,表麵上就與天師府無關,隻要遵守了規則,便能在洛陽生存下去,可一旦換了天師府的名號,那就不一樣了,蒙一張皮,雙方麵子過得去就好了。
佛道兩派的道統之爭,你死我活,屆時白馬寺出麵,佛道兩派的扛把子對上,即便是蘇銘下場幹涉,也不一定有好結果。
別說什麽朝堂對地下圈子是降維打擊,那不可能,每個圈子都有每個圈子的規矩,這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規矩。
朝廷或許可以殺人,但不能阻止人們追逐利益。
許幻站起身,嘴角含笑,向蘇銘做出了承諾,“貧道北上之前,曾經聽人說,當今天子是晉王的傀儡,是袁天罡的提線木偶,如今看來,這些都庸人中傷,不過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陛下要的東西,天師府不日將會送達,隻要陛下在位一日,天師府與陛下的合作不會斷絕。”
蘇銘麵上露出玩味的表情,“難道許真人就不怕朕利用完了天師府,過河拆橋嗎?”
許幻凝視他片刻,笑著搖頭,“不,你不會,有凡兒在,你不會如此。”
說完,兩人相視一笑,似乎有種難言的默契。
跟聰明人講話,就是不一樣,一點就透。
……
自從蘇銘與許幻達成合作之後,城北悄然多了一座名為清風觀的道觀,道觀位置偏僻,建築精致,香客稀少,但卻無人來這裏鬧事。
洛陽地下各大勢力都好像沒看到一樣,既不阻撓也不接觸,任憑這座道觀建成。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這裏是天師府建立的道觀,但人家沒用天師府的名號,就是給了大家麵子。
知道內情的,自然不會招惹天師府,不知道內情的地痞流氓,清風觀也能隨意打發了,不會掀起半點波瀾。
……
官道上,一隊騎兵正策馬揚鞭,掀起陣陣灰塵。
騎兵來到洛陽城外的驛站,下馬稟告,在這裏,朝廷吏部侍郎等諸多官員在此等候,饒是日頭升起,越來越熱,在座眾人也沒有一點怨言。
因為,今天要入城的,是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最寵愛的女兒耶律質舞。
今年年初,為了貨物流通,便於車馬穿行,朝廷著三司撥款給工部專門用來修繕官道,使得洛陽的交通越發順暢,南北貨物也能更快送達了。
一條長長的車隊沿著官道緩緩駛來,隱隱可見殺氣逼人。
很快,契丹人的送親車隊到來,車隊最前方數百精銳騎兵開道,高大的戰馬,遒勁的肌肉,強壯有力的馬蹄,馬背上坐著一個個身著皮甲的壯漢,他們手持斬馬刀,仰著頭,氣勢高昂。
報信的騎兵不斷在驛站和送親車隊之間徘徊,在朝廷禮部官員與契丹的官員對接之後,車隊緩緩駛入洛陽。
麵對強勢的契丹人,禮部自然不敢說什麽騎兵下馬,收繳武器之類的廢話,不光他不敢,李嗣源也不敢。
一路上,契丹人被各地節度使好吃好喝的招待,根本不敢得罪,要知道車隊裏麵可是坐著契丹公主,未來要當皇後的人。
光是她背後站著契丹,便無人敢得罪她。
城裏,官府早已準備好了驛館,打掃幹淨,重新裝飾過後等待契丹人入住。
車隊進入洛陽的時候當場引起了轟動,城裏的百姓紛紛駐足遠觀,看熱鬧是人的天性,前些日子朝廷科舉,他們都聊的熱火朝天。
然而這次,當他們看到那些精悍的契丹騎兵,立刻就被嚇到六神無主,那些士兵身上沾染的煞氣,即便是遠觀,也足以讓普通人心驚肉跳。
好在一路上沒發生什麽事故,契丹公主順利的入住了驛館,由契丹士兵層層把守。
把他們送進驛館之後,迎接的上下官員們皆是鬆了一口氣,接下來的事就暫時先告一段落了。
皇城,千秋殿前,蘇銘身著明黃色常服,遠遠望著天邊,他要的風,來了!
蘇銘搖搖頭,用一種怪異的神情盯著她,“你們在南方作威作福,朕管不著,但在洛陽,沒有朕的允許,新道觀,你們開不起來。”
“天師府這個名頭太響亮,也太敏感了,朕不想讓那些佛寺多想,許真人不要忘了,這城裏,還有一座名傳史冊,更是天下佛門源頭的佛寺。”
許幻心裏一驚,隨即陷入沉默。
是了,洛陽城裏還有一座白馬寺,別看白馬寺顯山不露水,但在洛陽城裏傳承了千年,現在的白馬寺雖是在武則天時期重建,但也有兩百多年的曆史了。
在一座城裏兩百年,還是非常著名的佛寺,這意味著洛陽底層的百姓不會抵製他們,也意味著洛陽是白馬寺的傳道之地。
自從玄奘大師從爛陀寺取經迴來之後,佛教便真正有了係統性的傳承,漸漸在大江南北開枝散葉,各種皇家寺廟絡繹不絕。
連帝王之家都是如此,更別說民間了。
想到這裏,許幻便釋然了,忽的展顏一笑,“陛下之意,貧道明白,左右不過是換個名頭而已,算不得什麽。”
不管如何,她今天與天子合作的目的算是達成了,雖然沒有達成更深入的合作,但並沒有影響許幻對他的觀感。
反而因為這一點,令她更看好蘇銘了。
少年天子,驟登高位,矜持卻不倨傲,謙和而又有原則,不為一時之利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頭腦清醒,對時局有非常清醒的認知,這比什麽都重要,連她沒想到的事情,蘇銘都想到了,更加令她讚歎。
朝堂有朝堂的規則,地方有地方的規矩,洛陽城自隋朝建立以來,差不多已有將近四百年,這裏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規矩。
這些規矩,而是各方勢力默許的規則,大大小小的幫派勢力,龍蛇混雜的居民都遵守這一套規則。
可以說,整個洛陽城地下圈子都按照這一套規則運行著,天師府在南方是規則的製定者,但到了北方,就必須遵守別人的規則。
換了名字,表麵上就與天師府無關,隻要遵守了規則,便能在洛陽生存下去,可一旦換了天師府的名號,那就不一樣了,蒙一張皮,雙方麵子過得去就好了。
佛道兩派的道統之爭,你死我活,屆時白馬寺出麵,佛道兩派的扛把子對上,即便是蘇銘下場幹涉,也不一定有好結果。
別說什麽朝堂對地下圈子是降維打擊,那不可能,每個圈子都有每個圈子的規矩,這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規矩。
朝廷或許可以殺人,但不能阻止人們追逐利益。
許幻站起身,嘴角含笑,向蘇銘做出了承諾,“貧道北上之前,曾經聽人說,當今天子是晉王的傀儡,是袁天罡的提線木偶,如今看來,這些都庸人中傷,不過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陛下要的東西,天師府不日將會送達,隻要陛下在位一日,天師府與陛下的合作不會斷絕。”
蘇銘麵上露出玩味的表情,“難道許真人就不怕朕利用完了天師府,過河拆橋嗎?”
許幻凝視他片刻,笑著搖頭,“不,你不會,有凡兒在,你不會如此。”
說完,兩人相視一笑,似乎有種難言的默契。
跟聰明人講話,就是不一樣,一點就透。
……
自從蘇銘與許幻達成合作之後,城北悄然多了一座名為清風觀的道觀,道觀位置偏僻,建築精致,香客稀少,但卻無人來這裏鬧事。
洛陽地下各大勢力都好像沒看到一樣,既不阻撓也不接觸,任憑這座道觀建成。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這裏是天師府建立的道觀,但人家沒用天師府的名號,就是給了大家麵子。
知道內情的,自然不會招惹天師府,不知道內情的地痞流氓,清風觀也能隨意打發了,不會掀起半點波瀾。
……
官道上,一隊騎兵正策馬揚鞭,掀起陣陣灰塵。
騎兵來到洛陽城外的驛站,下馬稟告,在這裏,朝廷吏部侍郎等諸多官員在此等候,饒是日頭升起,越來越熱,在座眾人也沒有一點怨言。
因為,今天要入城的,是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最寵愛的女兒耶律質舞。
今年年初,為了貨物流通,便於車馬穿行,朝廷著三司撥款給工部專門用來修繕官道,使得洛陽的交通越發順暢,南北貨物也能更快送達了。
一條長長的車隊沿著官道緩緩駛來,隱隱可見殺氣逼人。
很快,契丹人的送親車隊到來,車隊最前方數百精銳騎兵開道,高大的戰馬,遒勁的肌肉,強壯有力的馬蹄,馬背上坐著一個個身著皮甲的壯漢,他們手持斬馬刀,仰著頭,氣勢高昂。
報信的騎兵不斷在驛站和送親車隊之間徘徊,在朝廷禮部官員與契丹的官員對接之後,車隊緩緩駛入洛陽。
麵對強勢的契丹人,禮部自然不敢說什麽騎兵下馬,收繳武器之類的廢話,不光他不敢,李嗣源也不敢。
一路上,契丹人被各地節度使好吃好喝的招待,根本不敢得罪,要知道車隊裏麵可是坐著契丹公主,未來要當皇後的人。
光是她背後站著契丹,便無人敢得罪她。
城裏,官府早已準備好了驛館,打掃幹淨,重新裝飾過後等待契丹人入住。
車隊進入洛陽的時候當場引起了轟動,城裏的百姓紛紛駐足遠觀,看熱鬧是人的天性,前些日子朝廷科舉,他們都聊的熱火朝天。
然而這次,當他們看到那些精悍的契丹騎兵,立刻就被嚇到六神無主,那些士兵身上沾染的煞氣,即便是遠觀,也足以讓普通人心驚肉跳。
好在一路上沒發生什麽事故,契丹公主順利的入住了驛館,由契丹士兵層層把守。
把他們送進驛館之後,迎接的上下官員們皆是鬆了一口氣,接下來的事就暫時先告一段落了。
皇城,千秋殿前,蘇銘身著明黃色常服,遠遠望著天邊,他要的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