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改革之後,參加科舉的門檻降低了很多,由此而來衍生的便是審卷的工作強度直線上升。


    一萬多人的考卷,中書省大部分屬官以及吏部的官員都被派出去審卷,同時由岐王把控全局,負責每個環節的監視,複核,確保最大限度的公平。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於考生而言,或許審卷官心情不好,或者你的字太醜了,某個點寫的不如他的意,試卷都有可能因此被刷下去。


    但,這都是難免的,無法避免。


    朝廷一百多號官員,足足審核了五天,終於篩選出了三千份合格的試卷,在這個過程中,足足被刷下去了一萬多人。


    當然,篩選之後的試卷按理來說應該封存,但蘇銘又讓人挑挑揀揀,選了差不多兩千份,這些試卷都是字不好看,但試卷內容還過得去卷子。


    這五千人參加接下來的考試。


    ……


    三天後,朝廷又舉行了第二次考試,這次考試與上一次不同,這次如果考中了,如果不繼續考,可以參加吏部官員的遴選,下放到地方當小吏。


    不錯,這些人當不了官,隻能充作吏員。


    明清科舉的弊病,主要在於篩選出了能當官的人,但沒有真正最底層的小吏,造成了體製僵化。


    並非所有參加科舉的士子都是家境殷實之輩,也有出身貧寒的底層百姓,當朝廷的小吏雖不能賺大錢,但卻足以養家糊口。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如今這個世道,沒什麽是不可能的,讀書人,聖人子弟,在麵臨生死存亡前,照樣得低頭。


    名單張貼之後,洛陽城內風波再起,登時就有士子痛斥科舉不公,怒罵朝廷雲雲,殊不知,若非蘇銘改革了科舉,他們連參加這次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就像是後世的公司麵試,學曆不是本科,連簡曆都投不進去,沒有這塊敲門磚,能力再強,又有什麽用?


    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賞識自己的貴人。


    對於這些言論,朝廷絲毫沒有理會,有條不紊的準備下一場考試。


    ……


    上一場考試刷下去了一萬多名考生,朝廷壓力大減。


    這第二場考試就不像第一場考試那樣粗糙了,士兵收完試卷後,轉移到別的地方,再由專門的書吏謄寫試卷,並進行糊名。


    有人謄寫了,字跡差就不會再被篩選下來,算是減輕了貧寒子弟的劣勢。


    這一切做完之後才是改卷,這一次,審卷官肩上的壓力大減,隻用了三天就把所有的試卷審核完畢,篩選出了一千份試卷。


    通過這層考試的考生,可以被稱之為秀才,秀才之上是舉人,舉人之上,是進士,全然按照後世的製度改成。


    大唐的科舉,實在是太粗糙了,壓根就沒法看,差不多算是一種披著科舉皮的九品中正製,流淌著殘存的封建貴族氣息,實在令人作嘔。


    考生名單公布後,士子們百態不一,喜怒哀樂皆有之,但即便是落榜了,也沒有怨言,頂多痛苦流涕,黯然落幕。


    走到這一步,都是稍微明事理的人,自然不會公然質疑錄取的名單有問題,否則萬一惹怒了朝廷,背上永不得參加科舉的罪名,那得有多慘。


    ……


    考完之後,洛陽官府專門派人向這些秀才分發文士服和錢糧,並派人登記姓名籍貫,記錄在冊,東西不多,隻有一吊錢,十斤粗米。


    現在朝廷也苦,錢糧不足,自然不能像明清那樣每年都耗費大量的錢糧,供養讀書人,況且,蘇銘也覺得,那樣養起來的讀書人也不見得對朝廷有多忠心。


    多爾袞剛入主京城,沒多久就舉行了科舉,他們不是眼巴巴的去參加科舉了?還把自己剃成了金錢鼠尾辮,舔的那叫一個厲害。


    當然,目前隻有這麽多錢糧,以後肯定會再變,但數量也不會很多。


    這些錢糧本就不是給世家子弟,而是用來嘉獎那些寒門士子,收買民心。


    以往朝廷科舉,可是沒有這樣的舉措。


    現在,有了。


    ……


    半個月後,朝廷又舉行了第三場考試。


    這場考試更為嚴格,考試地點不在臨時考場,而是在皇城之中。洛陽皇城建的很大,區區一千名考生,分幾個大殿就夠了。


    考試時間兩個時辰,考題也由淺入深變得難了,如先前蘇銘和女帝說的那樣,他直接分卷了,儒家經文和曆史策論的題目分了一卷,算術,水利,農事,兵事,刑律分了一卷。


    說到科舉,有很多人大概不知道,明清的科舉規定了考題的範圍,所以讀書人就隻讀那些書,仔細揣摩,這導致大部分人根本不讀史書。


    太卷了,誰還有心思去讀史書。


    隨著一場場考試下來,朝廷對科舉的流程也逐漸熟絡,得心應手。


    這次的試卷也同樣先糊名,再讓人進行謄抄,最後再由考官閱覽。


    三天後,一份新的舉人名單出爐。


    朝廷也同樣發放了一份賞賜,張貼名單,有了舉人的身份,這些士子就可以應聘朝廷的一些雜流小官。


    這些雜流小官比小吏的權利要大一些,管的事也更多一些,逐漸從勞力變成勞人,但還無法主管重要的部門。


    ……


    “不枉費我提前放風,把科舉的消息傳出去,這次考試倒是有不少能用的人。”千秋殿,蘇銘望著案上擺放的試卷,輕笑道。


    朝廷那幫人更看重儒家經文考題的那一卷,而蘇銘則更看重水利農事那一份考卷,在參加科舉的這些人當中,肯定有偏科的人。


    後世分文理科了,都有賊偏科的人,更別說現在了。


    隻不過,朝廷不會錄用太偏科的人,最起碼,儒家考題的那份試卷要過得去,不然就算是蘇銘再青眼有加,也無法被錄取。


    這是朝廷的規則,也是科舉的製度所在,作為天子,他要維持秩序,不能主動破壞這個秩序,更何況這個製度是他一手建立,那他就更不能專業那個做。


    當然,不能錄取並不代表不能用這個人,他可以安排其人從小吏做起,隻要能力過關,不是紙上談兵之輩,他就能破格提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夢逸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夢逸塵並收藏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