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朝堂外的招數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終,李嗣源還是站了出來,“陛下,微臣以為,科舉之事不急於一時,年關將近,衙門越來越忙,無法分心他顧,還望陛下三思。”
朝廷舉行科舉是慣例,選拔人才是正常舉動,是在規則之內,無法阻止。
既然阻止不了,那便用拖字訣,明年要選秀,選秀之後萬一發生戰事和意外,科舉這事說不得就不算數了。
他一動,岐王也隨之發聲。
隻見岐王臉上露出嗤笑的神情,反駁道,“剛剛陛下說的話難道晉王沒聽清?選秀是戶部和禮部的事,科舉是吏部的事,這件事不在同一衙門,為何不能分心他顧?”
“朝廷官員本就不夠,現在不遴選官員,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李嗣源聽到岐王嗆聲,眼睛眯起,不鹹不淡的說道,“今年朝廷先是準備登基大典,而後又與契丹和談,到了年關各地節度使官員迴京述職交接文書。”
“一件件事下來,百官疲憊不堪,明年還要舉行選秀,可謂是一點都沒停歇,岐王此言,莫不是有失公允?”
岐王掃了他一眼,“怎麽?你難道認為陛下說的話有問題?”
李嗣源抬了抬眼皮,不鹹不淡的說道,“微臣不敢,隻是百官疲憊難當,如果到時候因為疲憊繁雜出了差錯,豈不是有負皇恩,令朝廷失了顏麵。”
眼見他們爭論不休,這時候蘇銘打起了圓場,“岐王說的不錯,晉王說的也有道理,隻是朝中官員空缺,選才之事迫在眉睫,不能再耽誤。”
“此事放到明年三月,吏部先做準備,朝廷各部準備選秀事宜,科舉之事明年三月正式籌辦,爾等以為如何?”
先前岐王和晉王爭論,官員們都插不上嘴,現在蘇銘打圓場,給了個台階下,岐王立刻就應了下來,岐王主動退卻,李嗣源不好再在此事上糾纏,也隻能冷著臉應下。
天子拉偏架,這兩人唱雙簧也太明顯了,簡直不把他放在眼裏。
最終,天子一錘定音,明年三月籌辦科舉,有些官員雖然不情願,但到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有反對的餘地,隻能捏著鼻子遵命。
直到下朝,李嗣源還是愣著一張臉。
······
迴到晉王府,李嗣源屏退仆人,越想越氣,最後甚至將屋子裏的東西都摔了個遍。
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件事真正發生之後,他還是感到難以接受。
朝堂已經不在他的掌控範圍之內!
今日朝會的節奏牢牢被天子引導,掌控,即便是有官員反對,在岐王的支持下,他依舊將此事定下,就算是自己站出來反駁也沒用。
自從李存勖死後,他還是第一次有失去掌控的感覺,他再也不能掌控朝堂了。
天子,始終是天子啊。
一股難言的憤慨在他心中蔓延,吞噬著他的情緒,昔日大權在握,他以為自己會成為下一個李存勖,但天子的到來打破了他的幻想。
在發覺不良帥袁天罡的意圖之後,李嗣源想做權臣,他不甘心隻當李克用那樣的藩鎮,他要當曹操,當司馬懿,將大唐天子變成傀儡,成為隱皇帝。
許久之後,李嗣源才平靜下來,看著滿目狼藉的房間,麵無表情的吩咐下人打掃,拂袖而去。
······
廳堂上,李嗣源坐在上位,盯著任圜,問道,“天子終於動手了,你覺得我們接下來該怎麽應對?”
見到李嗣源一上來就問任圜,安重誨便知道自己在晉王心中的地位仍比不上他,一抹嫉妒的情緒在他心中蔓延,他看了一眼任圜,想知道他有何高見。
任圜捋了捋胡須,一臉憂色,“殿下,今日天子和岐王在朝堂上一唱一和,局勢對我們很不妙啊。照這樣下去,殿下在朝堂建立的優勢將會一步步被瓦解。”
“陛下行的是堂皇大道,每一步都在朝廷規則之內,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根本無法阻止。”
李嗣源一聽便知道他話裏有話,追問道,“你的意思是?”
任圜朝著李嗣源點點頭,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天子現在手上能用之人,隻有岐王,羽翼算不上是豐滿,但照這樣下去,他手上的人會越來越多,屆時我們很難與天子對抗。\"
“但當今天子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手上沒有能用的大軍,皇城裏麵的禁軍才幾個人,全是一群沒有見過血的毛頭小子,完全不頂用。岐王多年以來龜縮在一地,他手上不過可戰之兵不過萬餘,難以成事。”
“一旦有戰事發生,他隻能依靠晉王,到那時,他便無法再針對殿下。”
等他說完,安重誨便問道,“任圜,現在各地節度使安然共處,一旦發生戰事,損失的是殿下的威名,你說的戰事難道是指漠北契丹?”
漠北契丹?
聽到這四個字,李嗣源眼睛頓時亮了,在朝堂上,即便是占據優勢,他也沒有太多辦法對付岐王。
畢竟岐王成名太早,很早就爭霸天下,救援昭宗皇帝,護送迴都,建立岐國。
數十年以來,一直屹立不倒,聲名卓著。
自己有兵有地盤,岐王也有,現在岐王更是成了文臣之首,再加上天子聲援,自己壓根拿他什麽辦法都沒有。
當然,他知道岐王是女的,但又有什麽用?
朝堂鬥爭有朝堂鬥爭的規則,這麽多年以來,岐王都是這幅模樣示人,難道他說岐王是女的,大家會信?
況且,讓一個女子混到朝堂高位,一旦傳出去,百官無顏,朝廷顏麵大損。
如果他這樣做,那就相當於跟岐王同歸於盡,政治信譽毀於一旦,太不值了。
這時候,就算大家明知道她是女的,他也必須是男的,這一點,不可能被推翻,因此,這個把柄根本不可能成為岐王的死穴。
既然朝堂內無法對付天子,那就用朝堂外的招數,這才是破局的點,李嗣源看得很清楚,在朝堂上勢力再大,也比不上一支忠於他的兵馬。
在這亂世,軍隊比什麽都管用!
朝廷舉行科舉是慣例,選拔人才是正常舉動,是在規則之內,無法阻止。
既然阻止不了,那便用拖字訣,明年要選秀,選秀之後萬一發生戰事和意外,科舉這事說不得就不算數了。
他一動,岐王也隨之發聲。
隻見岐王臉上露出嗤笑的神情,反駁道,“剛剛陛下說的話難道晉王沒聽清?選秀是戶部和禮部的事,科舉是吏部的事,這件事不在同一衙門,為何不能分心他顧?”
“朝廷官員本就不夠,現在不遴選官員,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李嗣源聽到岐王嗆聲,眼睛眯起,不鹹不淡的說道,“今年朝廷先是準備登基大典,而後又與契丹和談,到了年關各地節度使官員迴京述職交接文書。”
“一件件事下來,百官疲憊不堪,明年還要舉行選秀,可謂是一點都沒停歇,岐王此言,莫不是有失公允?”
岐王掃了他一眼,“怎麽?你難道認為陛下說的話有問題?”
李嗣源抬了抬眼皮,不鹹不淡的說道,“微臣不敢,隻是百官疲憊難當,如果到時候因為疲憊繁雜出了差錯,豈不是有負皇恩,令朝廷失了顏麵。”
眼見他們爭論不休,這時候蘇銘打起了圓場,“岐王說的不錯,晉王說的也有道理,隻是朝中官員空缺,選才之事迫在眉睫,不能再耽誤。”
“此事放到明年三月,吏部先做準備,朝廷各部準備選秀事宜,科舉之事明年三月正式籌辦,爾等以為如何?”
先前岐王和晉王爭論,官員們都插不上嘴,現在蘇銘打圓場,給了個台階下,岐王立刻就應了下來,岐王主動退卻,李嗣源不好再在此事上糾纏,也隻能冷著臉應下。
天子拉偏架,這兩人唱雙簧也太明顯了,簡直不把他放在眼裏。
最終,天子一錘定音,明年三月籌辦科舉,有些官員雖然不情願,但到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有反對的餘地,隻能捏著鼻子遵命。
直到下朝,李嗣源還是愣著一張臉。
······
迴到晉王府,李嗣源屏退仆人,越想越氣,最後甚至將屋子裏的東西都摔了個遍。
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件事真正發生之後,他還是感到難以接受。
朝堂已經不在他的掌控範圍之內!
今日朝會的節奏牢牢被天子引導,掌控,即便是有官員反對,在岐王的支持下,他依舊將此事定下,就算是自己站出來反駁也沒用。
自從李存勖死後,他還是第一次有失去掌控的感覺,他再也不能掌控朝堂了。
天子,始終是天子啊。
一股難言的憤慨在他心中蔓延,吞噬著他的情緒,昔日大權在握,他以為自己會成為下一個李存勖,但天子的到來打破了他的幻想。
在發覺不良帥袁天罡的意圖之後,李嗣源想做權臣,他不甘心隻當李克用那樣的藩鎮,他要當曹操,當司馬懿,將大唐天子變成傀儡,成為隱皇帝。
許久之後,李嗣源才平靜下來,看著滿目狼藉的房間,麵無表情的吩咐下人打掃,拂袖而去。
······
廳堂上,李嗣源坐在上位,盯著任圜,問道,“天子終於動手了,你覺得我們接下來該怎麽應對?”
見到李嗣源一上來就問任圜,安重誨便知道自己在晉王心中的地位仍比不上他,一抹嫉妒的情緒在他心中蔓延,他看了一眼任圜,想知道他有何高見。
任圜捋了捋胡須,一臉憂色,“殿下,今日天子和岐王在朝堂上一唱一和,局勢對我們很不妙啊。照這樣下去,殿下在朝堂建立的優勢將會一步步被瓦解。”
“陛下行的是堂皇大道,每一步都在朝廷規則之內,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根本無法阻止。”
李嗣源一聽便知道他話裏有話,追問道,“你的意思是?”
任圜朝著李嗣源點點頭,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天子現在手上能用之人,隻有岐王,羽翼算不上是豐滿,但照這樣下去,他手上的人會越來越多,屆時我們很難與天子對抗。\"
“但當今天子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手上沒有能用的大軍,皇城裏麵的禁軍才幾個人,全是一群沒有見過血的毛頭小子,完全不頂用。岐王多年以來龜縮在一地,他手上不過可戰之兵不過萬餘,難以成事。”
“一旦有戰事發生,他隻能依靠晉王,到那時,他便無法再針對殿下。”
等他說完,安重誨便問道,“任圜,現在各地節度使安然共處,一旦發生戰事,損失的是殿下的威名,你說的戰事難道是指漠北契丹?”
漠北契丹?
聽到這四個字,李嗣源眼睛頓時亮了,在朝堂上,即便是占據優勢,他也沒有太多辦法對付岐王。
畢竟岐王成名太早,很早就爭霸天下,救援昭宗皇帝,護送迴都,建立岐國。
數十年以來,一直屹立不倒,聲名卓著。
自己有兵有地盤,岐王也有,現在岐王更是成了文臣之首,再加上天子聲援,自己壓根拿他什麽辦法都沒有。
當然,他知道岐王是女的,但又有什麽用?
朝堂鬥爭有朝堂鬥爭的規則,這麽多年以來,岐王都是這幅模樣示人,難道他說岐王是女的,大家會信?
況且,讓一個女子混到朝堂高位,一旦傳出去,百官無顏,朝廷顏麵大損。
如果他這樣做,那就相當於跟岐王同歸於盡,政治信譽毀於一旦,太不值了。
這時候,就算大家明知道她是女的,他也必須是男的,這一點,不可能被推翻,因此,這個把柄根本不可能成為岐王的死穴。
既然朝堂內無法對付天子,那就用朝堂外的招數,這才是破局的點,李嗣源看得很清楚,在朝堂上勢力再大,也比不上一支忠於他的兵馬。
在這亂世,軍隊比什麽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