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存禮眼中,岐王是曾經與自己義父同代爭鋒之人,現在他進入朝堂,在天子的支持下一定能壓製李嗣源的氣焰,甚至將其擊敗。


    李嗣源固然勢大,但僅僅隻是一個權臣,能控製晉國一地周邊的兵馬已是極致,這些兵馬總量大概隻占據朝廷總兵馬的三分之一。


    這些兵馬平時都要駐守地方,防備契丹等異族,實際上,他手上真正能調動的兵馬其實並不多。


    也就是說,李嗣源的核心就在於河東所在的晉國,那是他的老巢,也是他的大本營,是他真正的基石所在,隻是,當初李存勖在位時曾重用伶人,讓他們壓製節度使。


    所以,即便是李嗣源一直猥瑣發育,也不可避免的被打壓。


    即便是李嗣源身死,他吃到了最大一塊蛋糕,但手下的兵馬增長並不多,他獲得的是政治上的優勢,安插了人手,整肅了朝堂。


    隻可惜,他還沒來得及把這些政治優勢消化,天子就憑空降臨,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迴想過去的種種,李存禮眉眼逐漸變得冰冷,自從擔任通文館禮字門門主以來,他對李嗣源忠心耿耿,在他登上巔峰的時候,自己沒有跟著水漲船高,反而一腳被踢開。


    放在誰身上,誰都難以接受。


    所以,自己投向了天子。


    李存禮麵上笑容更盛,自己這步棋算是走對了,有天子和岐王,再加上自己遞上的那些情報,對付李嗣源將會更容易。


    隻是,龍泉寶藏·······


    想到龍泉寶藏,李存禮便感慨萬分,當初通文館的幾個門主尋找數年,一無所獲,結果李星雲下山立刻就有了進展,龍泉劍出世不說,現在還把龍泉寶盒弄到手。


    東西到了天子手上,誰能拿迴來,這龍泉寶藏注定要被天子所得。


    自己過去數年的尋覓,更像是一場遊戲,忙忙碌碌,什麽也沒有,徒勞無功。


    此刻,他心中無比複雜,最終變得釋然。


    也好,龍泉寶藏被天子所得,也好過被李嗣源拿到手,隻要天子想興複大唐,就不難看到龍泉寶藏現世的那一天。


    屆時,他想看看,耗費自己數年歲月,苦心尋覓的龍泉寶藏究竟是什麽樣。


    ······


    很快,岐王便走馬上任,正式在朝中任職。


    雖然岐王擔任中書令,但蘇銘並未搞大動作,朝令夕改不是好事,而岐王剛入職,還未適應,手上無人,貿然動作,恐生變故。


    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來,萬一操之過急,很容易變成隋煬帝,直接爆死,留下萬世罵名。


    朝廷雖然沒有變故,但並不意味著中書省沒有,一上任,女帝就對中書省進行了改組,先是將完整的中書省職能恢複,擴充官員,將不合格的以及靠近李嗣源的人全部清理出去。


    中書省改組之下,效率提升許多,在與其他衙門交接的時候更有底氣,更重要的是,李嗣源無法再對中書省指手畫腳,幹涉中書省政務。


    現在,中書省是岐王的地盤,不把中書省整頓好,怎能與三司甚至是樞密院抗衡?


    岐王雖聲名卓著,但畢竟隻是一個人,朝堂鬥爭,一個人永遠無法成事,就算再厲害,也抵不住對方群狼環繞,有些時候,人多勢眾才是真理。


    人多,聲勢浩大,真的也能說成是假的,假的也能說成是真的,黑白顛倒。


    岐王如果想辦事,首先得手底下有人,無人很難成事,就算是蘇銘登基之後,若不是有張子凡孟婆等人,他現在也是困坐在深宮之中,兩眼一抹黑。


    中書省改組之後,權能提升,不少官員開始靠向岐王,對於這些人,岐王統統收入麾下,不管他們是投機者,忠於大唐者還是別有用心者,都是來者不拒。


    ······


    石敬瑭,李從珂等為首的幾位節度使走後,剩下的節度使們也不好再留在洛陽,紛紛離去,他們一走,洛陽便沉寂下來。


    他們來的這些日子,洛陽城裏可是熱鬧得很。


    地方藩鎮再有錢,再有實力,也隻是在地方蹦躂,而洛陽可是帝都,從高宗在位時就逐漸變成了大唐的政治中心,雖然曆經戰亂,但大體上還是保存了下來,比殘廢不堪的長安要好得多。


    現今的洛陽仍是天下第一城,可謂是繁華萬千,蘇銘登基之後,洛陽城更加興盛,來自天南海北的商人匯聚到此。


    有西域的行商,有來自草原以及渤海國的藥材皮貨,還有來自江南的絲綢,珍奇異寶,節度使們除了大手花錢之外,甚至還有人在青樓楚館爭風吃醋,一夜之間灑下千金,在洛陽都傳開了。


    滿城風雨落幕後便是沉寂,但節度使們的故事依舊在大街小巷傳頌,成為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朝堂之上,則迎來了平靜,一時的平靜。


    岐王,晉王,雙方正在蓄勢待發,等矛盾爆發的一刻。


    ······


    禁軍大營。


    蘇銘穿著玄色勁裝,緩緩步入禁軍大營,這是皇城禁軍駐紮之地,有數千精銳士兵,他剛剛登基的時候,這裏空無一人。


    李存勖身死之後,洛陽戰亂四起,李嗣源攻入洛陽,將原本的禁軍收編打散,隻留下一群老殘病弱,在蘇銘登基之前,更是幹脆將那些老殘病弱都遣散,不給他留下一兵一卒。


    當時僅靠傾國傾城帶來的數百契丹士兵巡視皇城,後來,張子凡出使契丹,又帶迴不少契丹兵馬,蘇銘沒有把這些人編入禁軍,而是將他們單獨組建成了一支騎兵,與岐王的士兵一起訓練。


    之前他登基的時候,各地的諸侯藩鎮送上來不少賀禮,這些賀禮沒有歸入國庫,是天子的私財,其中林林總總加起來差不多有五千匹戰馬,現在都在禁軍大營養著。


    這些騎兵人數不多,但可以稱得上是一支騎兵種子,在北方打仗,沒有騎兵非常吃虧,甚至以後與契丹作戰,沒有騎兵注定隻有挨打的份。


    有些東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節度使手裏的軍隊並不可靠,他隻相信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軍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夢逸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夢逸塵並收藏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