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龍泉寶盒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銘拎起茶壺,又給自己倒上一杯,這次沒有一飲而盡,小口輕飲,慢慢品嚐著茶水迴甘的芳香,“早知道當皇帝這麽麻煩,我就不當了,可惜······”說到這,他眼底閃過一絲落寞,不再繼續說了。
女帝麵上的笑容也隨之淡去,換上了一副嚴肅的表情,“既然走上這條路,就不可能後悔,天下人都在看著你,你已經不能後退了。”
蘇銘輕輕點頭,恢複之前的不苟言笑,“你說的是,走上這條路,不可能再迴頭了,之前我還沒明白,現在才知道這條路有多殘酷,閑雲野鶴最終也隻是一個夢啊,也許最後,我會坐在龍椅上靜靜死去,與這大唐一同埋葬。”
女帝秀眉皺起,神色有些不虞,“李嗣源你打算如何辦?難道你就打算這樣放過他?像他這樣心狠手辣,背信棄義,弑父奪位的人可沒資格坐上這個位置。”
“你放心吧,既然已經坐上這把龍椅,我是不會放棄的,就如同你成為了岐王一樣,這份重任,無論如何都要背負下去。”
聽到蘇銘說到她,女帝眼底閃過一絲黯然,十六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六年,更何況還是女子的十六年,她最美好的年華都被禁錮在王座之上,美有風花雪月,沒有詩情畫意,更沒有才子佳人,有的隻是刀光劍影與權謀算計。
女帝寬慰一笑,眉頭舒展開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看來你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不過,現在你坐上這個位置,我終於能暫時把身上的擔子卸下了。”
蘇銘哈哈一笑,誠懇的說道,“身為藩王諸侯,有守土之責,不過既然李嗣源都能遠離封地,在朝中任職,作為岐王,也不能讓他專美於前。”
“女帝,這次,我想請你幫我。”
雖然心中早有預料,但當蘇銘親口說出的時候,她依舊芳心顫動,好似內心柔軟的地方被擊中了一樣。
女帝喝了一口茶,掩飾自己內心的波動,輕聲道,“你想讓我怎麽幫你?”
蘇銘沒有迴答,而是問了另一個問題,“龍泉寶盒帶來了麽?”
“嗯,在我身上。”女帝點點頭,隨即就從袖子裏取出龍泉寶盒遞給他。
蘇銘接過寶盒,放在掌中細細端詳,龍泉寶盒不知用什麽材料製成,刀劍難損,上麵雕刻著精細的龍形紋路,極為不凡。
拿過龍泉寶盒之後,他並沒有打開,上一個打開盒子的梵音天已經涼透了,鬼王更是屍骨無存,這裏麵的苗疆聖蠱,邪門得很。
就算是他把這玩意兒給蚩夢,她一樣解不開,估計隻有巫王蠱王和十二峒峒主能解開,隻可惜,巫王不受他掌控,十二峒不能離開饒疆,也隻有最接近十二峒峒主的李茂貞才能解開苗疆聖蠱。
不過,解開聖蠱之事不急。
蘇銘端詳片刻後,將龍泉寶盒還給了女帝。
這讓女帝大為不解,難道他不要龍泉寶盒?
於是,她忍不住問道,“這盒子關係到龍泉寶藏,難道你不想要龍泉寶藏?”
蘇銘淡淡一笑,解釋道,“龍泉寶藏,我當然想要,但現在並不是打開龍泉寶藏的好時機,就算現在打開了,也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
“龍泉寶藏當中有大唐積累多年的財富,一旦得到這筆財富,朝廷目前的局麵會變得更簡單,但現在拿到龍泉寶藏,我並不能支配這筆財富,還不是收入國庫,被李嗣源掌控。”
“都忍了這麽久,也不急於這一時。”
說完,蘇銘頗有些感慨,“當初為了這個龍泉寶藏,我可是被折騰的死去活來,被攆得到處跑,結果現在當皇帝,反倒是沒人找我麻煩了。”
聽到這句話,女帝美眸流轉,白了他一眼,“現在是不是後悔沒早點當皇帝?不然當初你左擁右抱的願望說不定已經實現了。”
蘇銘朗聲大笑,似是懷念起了過往,“哈哈,是啊,當初下山之時,我可是豪情萬丈,要當一個受人敬仰的大俠,身旁再有兩個美人紅袖添香,可惜,剛下山就挨了頓毒打,再後來,就身不由己了。”
女帝似笑非笑的說道,“現在也不遲,你一樣能左擁右抱啊。”
蘇銘麵上露出複雜的神色,“不一樣了,迴不去了,我也做不迴當年的我了。”
此刻,他仿佛真的變成了李星雲,陷入迴憶。
一旁的女帝看到他複雜的神情,心中柔情萬丈,安慰道,“放心,我會幫你把雪兒找迴來的。”
察覺女帝眼中的柔情,蘇銘心中暗笑,麵上卻是不動聲色,沒有迴應。
此刻,兩人不約而同的沉默,坐在軟塌上默默地喝茶,沒有打破這份難得的寧靜。
隨後,兩人抬起頭,“你······”
“我······”
兩人相視一笑,又沉默了。
蘇銘給女帝續上茶水,又給自己滿上,聲音變得柔和,“你先說吧,我聽著。”
女帝輕點臻首,嘴角不自覺的浮現出一抹笑容,問道,“你想讓我怎麽幫你?”
蘇銘沒有立即迴答,腦海中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我想讓你留在朝堂,幫我牽製李嗣源。”
女帝麵上顏色一變,凝重的問道,“你要讓我留在洛陽,幫你牽製李嗣源?”
蘇銘點點頭,等待她繼續追問。
“此事恐怕很難,李嗣源老奸巨猾,不可能想不到我留在朝堂會發生什麽,對他的影響有多大,無論如何,他一定會阻止。”
的確,李嗣源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岐王留在朝堂製衡他,他肯定會橫加阻攔。
蘇銘把目光轉移到旁邊的龍泉寶盒,輕笑道,“若是你獻寶有功,我再順勢留你在朝中,就算是朝臣反對,也沒有道理吧。”
女帝一聽就明白他這話是什麽意思,“你要讓我獻上龍泉寶盒?”
蘇銘點頭,接著道,“龍泉寶藏從大唐覆滅之後就一直在天下流傳,傳聞,得龍泉寶藏者得天下,岐王獻上龍泉寶盒,將龍泉寶藏奉上,朝廷怎能不嘉獎一二。”
女帝麵上的笑容也隨之淡去,換上了一副嚴肅的表情,“既然走上這條路,就不可能後悔,天下人都在看著你,你已經不能後退了。”
蘇銘輕輕點頭,恢複之前的不苟言笑,“你說的是,走上這條路,不可能再迴頭了,之前我還沒明白,現在才知道這條路有多殘酷,閑雲野鶴最終也隻是一個夢啊,也許最後,我會坐在龍椅上靜靜死去,與這大唐一同埋葬。”
女帝秀眉皺起,神色有些不虞,“李嗣源你打算如何辦?難道你就打算這樣放過他?像他這樣心狠手辣,背信棄義,弑父奪位的人可沒資格坐上這個位置。”
“你放心吧,既然已經坐上這把龍椅,我是不會放棄的,就如同你成為了岐王一樣,這份重任,無論如何都要背負下去。”
聽到蘇銘說到她,女帝眼底閃過一絲黯然,十六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六年,更何況還是女子的十六年,她最美好的年華都被禁錮在王座之上,美有風花雪月,沒有詩情畫意,更沒有才子佳人,有的隻是刀光劍影與權謀算計。
女帝寬慰一笑,眉頭舒展開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看來你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不過,現在你坐上這個位置,我終於能暫時把身上的擔子卸下了。”
蘇銘哈哈一笑,誠懇的說道,“身為藩王諸侯,有守土之責,不過既然李嗣源都能遠離封地,在朝中任職,作為岐王,也不能讓他專美於前。”
“女帝,這次,我想請你幫我。”
雖然心中早有預料,但當蘇銘親口說出的時候,她依舊芳心顫動,好似內心柔軟的地方被擊中了一樣。
女帝喝了一口茶,掩飾自己內心的波動,輕聲道,“你想讓我怎麽幫你?”
蘇銘沒有迴答,而是問了另一個問題,“龍泉寶盒帶來了麽?”
“嗯,在我身上。”女帝點點頭,隨即就從袖子裏取出龍泉寶盒遞給他。
蘇銘接過寶盒,放在掌中細細端詳,龍泉寶盒不知用什麽材料製成,刀劍難損,上麵雕刻著精細的龍形紋路,極為不凡。
拿過龍泉寶盒之後,他並沒有打開,上一個打開盒子的梵音天已經涼透了,鬼王更是屍骨無存,這裏麵的苗疆聖蠱,邪門得很。
就算是他把這玩意兒給蚩夢,她一樣解不開,估計隻有巫王蠱王和十二峒峒主能解開,隻可惜,巫王不受他掌控,十二峒不能離開饒疆,也隻有最接近十二峒峒主的李茂貞才能解開苗疆聖蠱。
不過,解開聖蠱之事不急。
蘇銘端詳片刻後,將龍泉寶盒還給了女帝。
這讓女帝大為不解,難道他不要龍泉寶盒?
於是,她忍不住問道,“這盒子關係到龍泉寶藏,難道你不想要龍泉寶藏?”
蘇銘淡淡一笑,解釋道,“龍泉寶藏,我當然想要,但現在並不是打開龍泉寶藏的好時機,就算現在打開了,也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
“龍泉寶藏當中有大唐積累多年的財富,一旦得到這筆財富,朝廷目前的局麵會變得更簡單,但現在拿到龍泉寶藏,我並不能支配這筆財富,還不是收入國庫,被李嗣源掌控。”
“都忍了這麽久,也不急於這一時。”
說完,蘇銘頗有些感慨,“當初為了這個龍泉寶藏,我可是被折騰的死去活來,被攆得到處跑,結果現在當皇帝,反倒是沒人找我麻煩了。”
聽到這句話,女帝美眸流轉,白了他一眼,“現在是不是後悔沒早點當皇帝?不然當初你左擁右抱的願望說不定已經實現了。”
蘇銘朗聲大笑,似是懷念起了過往,“哈哈,是啊,當初下山之時,我可是豪情萬丈,要當一個受人敬仰的大俠,身旁再有兩個美人紅袖添香,可惜,剛下山就挨了頓毒打,再後來,就身不由己了。”
女帝似笑非笑的說道,“現在也不遲,你一樣能左擁右抱啊。”
蘇銘麵上露出複雜的神色,“不一樣了,迴不去了,我也做不迴當年的我了。”
此刻,他仿佛真的變成了李星雲,陷入迴憶。
一旁的女帝看到他複雜的神情,心中柔情萬丈,安慰道,“放心,我會幫你把雪兒找迴來的。”
察覺女帝眼中的柔情,蘇銘心中暗笑,麵上卻是不動聲色,沒有迴應。
此刻,兩人不約而同的沉默,坐在軟塌上默默地喝茶,沒有打破這份難得的寧靜。
隨後,兩人抬起頭,“你······”
“我······”
兩人相視一笑,又沉默了。
蘇銘給女帝續上茶水,又給自己滿上,聲音變得柔和,“你先說吧,我聽著。”
女帝輕點臻首,嘴角不自覺的浮現出一抹笑容,問道,“你想讓我怎麽幫你?”
蘇銘沒有立即迴答,腦海中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我想讓你留在朝堂,幫我牽製李嗣源。”
女帝麵上顏色一變,凝重的問道,“你要讓我留在洛陽,幫你牽製李嗣源?”
蘇銘點點頭,等待她繼續追問。
“此事恐怕很難,李嗣源老奸巨猾,不可能想不到我留在朝堂會發生什麽,對他的影響有多大,無論如何,他一定會阻止。”
的確,李嗣源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岐王留在朝堂製衡他,他肯定會橫加阻攔。
蘇銘把目光轉移到旁邊的龍泉寶盒,輕笑道,“若是你獻寶有功,我再順勢留你在朝中,就算是朝臣反對,也沒有道理吧。”
女帝一聽就明白他這話是什麽意思,“你要讓我獻上龍泉寶盒?”
蘇銘點頭,接著道,“龍泉寶藏從大唐覆滅之後就一直在天下流傳,傳聞,得龍泉寶藏者得天下,岐王獻上龍泉寶盒,將龍泉寶藏奉上,朝廷怎能不嘉獎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