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長久的謀劃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節度使入洛陽?
聽到這個字眼,朝中寬鬆的氛圍頓時消散,許多人不自覺的把目光投向站在前方的李嗣源,在場的朝臣,誰不知道這兩個月以來晉王府有多熱鬧。
隻是,大家雖然心知肚明,但沒有一個人敢吭聲。
武將前列,李嗣源耷拉著眼皮,老神在在,似是沒有聽到蘇銘的話。
氣氛僵硬片刻之後,朝臣們陸續出聲,商議此事,驛館代表朝廷的臉麵,之前因為戰亂被焚毀了不少,所以住不下那麽多人,需要修建。
近些年,戰亂頻繁,以前修建的官道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維護,破亂不堪,許多地方都已經無法通行。
這兩樣,無論哪一樣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一刻鍾之後,大殿逐漸安靜下來,禮部尚書顏素臣率先開口,“啟稟陛下,洛陽內的驛館年久失修,前不久因為戰亂被焚毀,急需修建,微臣以為,這是目前最要緊之事。”
“朝廷需要盡快撥款,免得各地官員入京無處居住,失了朝廷顏麵。至於官道,微臣以為可以暫緩修建,不必急於一時。”
不久前,顏素臣從邊境迴歸,本想乞骸骨迴鄉養老,但一連三封奏折都被蘇銘駁迴,他也隻能老老實實到禮部上班。
而且,孔賢文掛了,他也順理成章的升職,擔任禮部尚書,畢竟以他的年紀和資曆,朝中還真沒人能比得上他,再加上和談失敗的黑鍋都被孔賢文背了,所以朝中也無人置喙此事。
聽到他這番建議,蘇銘點點頭,顏素臣的建議中肯,切合實際,又顧慮到朝廷的難處,先急後緩,堪稱是老成謀國之言,與先前的他不一樣了。
然而,他這話剛說完,工部的人就反駁他,“顏大人此言差矣,驛館之事,工部或可施行,但官道的工程量太大,現在是嚴冬季節,很難施工,材料不好準備,已近年關,勞役更是不好調配。”
“這官道,我們可修不了。”出聲之人是一個穿著緋色官袍的中年男子,他是戶部員外郎李明峰,整個人麵容剛正,看起來十分嚴肅。
顏素臣輕咳一聲,說道,“李大人,老夫說的是洛陽城外的官道,不用修多長,隻把方圓百裏內年久失修的官道修一下就好了,又沒說讓你去修州郡地方的官道。”
“難道,偌大的洛陽連個修官道的人都找不到?現在可是農閑的時候,周邊的百姓無事可做,就近征發勞役便可,又不是什麽勞民傷財的大事。”
隨後,禮部和戶部的官員為了此事爭論不休,朝堂上亂哄哄一片,蘇銘沒有製止,笑吟吟的看著這一幕,朝堂之爭很正常,這是為公務而不是私仇,他沒道理插手。
一刻鍾之後,他們大概是吵累了,雙方各退一步,戶部同意修建驛館和修整官道,隻不過從之前修方圓百裏的官道變成修方圓五十裏的官道。
隻是,這最終拍板的不是他們,而是三司使,這時候的戶部不管錢,國庫在三司手上管著。
很快,大家都把目光轉移到了三司使任圜身上,勞役的事好解決,但沒有錢,考慮的再周到也是無濟於事,但出乎意料的是,任圜沒有猶豫,直接答應了。
看到這一幕,蘇銘笑了,看來今天這事,應當是李嗣源在背後指使,雖說這件事不大,但各方官員他都要協調好。
這些人入洛陽之後要擺碼頭,但其中也不乏生活貧困之人,他又不能不管,但總不能讓晉王府供應他們吃穿住行。
所以,讓朝廷出麵,便順理成章,誰也挑不出毛病。
······
集賢殿。
蘇銘將名冊扔給孟婆,淡淡說道,“孟婆,這是通文館內部的人員和李嗣源潛藏在各地的手下名單,你讓錦衣衛的人多注意一下,但不要打草驚蛇,讓他們察覺。”
雖不知他從哪弄來的名冊,但孟婆沒有多問,直接照辦,“老身明白。”
“對了,薛王府的監控可以稍稍放鬆了,不必像之前那樣嚴密。”
“哦?這是為何?”孟婆疑惑地問道,之前為了在薛王府安插人手,錦衣衛可是付出了不少代價,怎麽現在又要放鬆監視。
蘇銘解釋道,“李存禮已經投靠朕,這份名單是他交予我。”
李存禮投靠了他?
孟婆身軀一震,渾濁的老眼裏閃過驚異之色,她沒想到,李存禮竟然會背叛李嗣源,投靠天子,他是怎麽做到的?
蘇銘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輕聲道,“此前,朕使用陽謀離間了他們,隨即,李嗣源將李存禮禮字門門主的位置卸掉,假意讓他來朕這裏做臥底,但,孔賢文之事讓李存禮生出了警惕。”
“他不想變成第二個孔賢文,所以便投靠於朕。這次,想必李嗣源早就準備好了接替禮部尚書的人選,如果朕沒有寬赦禮部的罪責,禮部還是會落到他手中。現在禮部雖然沒有投靠朕,但對李嗣源卻也不再是言聽計從,孟婆,這可是一個好消息。”
很快,孟婆便冷靜下來,“陛下,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禮部漸漸脫離李嗣源的掌控,就代表他在朝堂的勢力已經出現了裂縫,慢慢的,這個裂縫會逐漸擴大,將他的優勢一一瓦解。
“岐王到哪了?”
“陛下,岐王三日後便能抵達洛陽,與各地的節度使一起上朝麵聖。”
為了不引起李嗣源的注意,女帝特意把行程押後,與各地的節度使一起上朝,免得被他針對,畢竟當初晉梁爭霸中原的時候,女帝可是在他背後捅了不少簍子。
蘇銘點點頭,“這次她到洛陽,朕就不見她了,其他的事等朝會後再說。她送過來的人,都安排好了嗎?”
孟婆恭敬的說道,“陛下,岐王派出的士兵化整為零,已經全數進入洛陽,隻要陛下願意,隨時可以扯出一支大軍。”
蘇銘眼裏閃過激動之色,“不必了,他們現在手無寸鐵,沒有甲胄,沒有兵器,就算拉起大軍,也沒有戰鬥力,等岐王留在朝中之後,朕便會以這些人為底子,組建新軍。”
“到那時,有軍隊在手,便能打開局麵,有岐王聯手,李嗣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一手遮天。”
一直以來,蘇銘都在為此事謀劃,現在終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
聽到這個字眼,朝中寬鬆的氛圍頓時消散,許多人不自覺的把目光投向站在前方的李嗣源,在場的朝臣,誰不知道這兩個月以來晉王府有多熱鬧。
隻是,大家雖然心知肚明,但沒有一個人敢吭聲。
武將前列,李嗣源耷拉著眼皮,老神在在,似是沒有聽到蘇銘的話。
氣氛僵硬片刻之後,朝臣們陸續出聲,商議此事,驛館代表朝廷的臉麵,之前因為戰亂被焚毀了不少,所以住不下那麽多人,需要修建。
近些年,戰亂頻繁,以前修建的官道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維護,破亂不堪,許多地方都已經無法通行。
這兩樣,無論哪一樣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一刻鍾之後,大殿逐漸安靜下來,禮部尚書顏素臣率先開口,“啟稟陛下,洛陽內的驛館年久失修,前不久因為戰亂被焚毀,急需修建,微臣以為,這是目前最要緊之事。”
“朝廷需要盡快撥款,免得各地官員入京無處居住,失了朝廷顏麵。至於官道,微臣以為可以暫緩修建,不必急於一時。”
不久前,顏素臣從邊境迴歸,本想乞骸骨迴鄉養老,但一連三封奏折都被蘇銘駁迴,他也隻能老老實實到禮部上班。
而且,孔賢文掛了,他也順理成章的升職,擔任禮部尚書,畢竟以他的年紀和資曆,朝中還真沒人能比得上他,再加上和談失敗的黑鍋都被孔賢文背了,所以朝中也無人置喙此事。
聽到他這番建議,蘇銘點點頭,顏素臣的建議中肯,切合實際,又顧慮到朝廷的難處,先急後緩,堪稱是老成謀國之言,與先前的他不一樣了。
然而,他這話剛說完,工部的人就反駁他,“顏大人此言差矣,驛館之事,工部或可施行,但官道的工程量太大,現在是嚴冬季節,很難施工,材料不好準備,已近年關,勞役更是不好調配。”
“這官道,我們可修不了。”出聲之人是一個穿著緋色官袍的中年男子,他是戶部員外郎李明峰,整個人麵容剛正,看起來十分嚴肅。
顏素臣輕咳一聲,說道,“李大人,老夫說的是洛陽城外的官道,不用修多長,隻把方圓百裏內年久失修的官道修一下就好了,又沒說讓你去修州郡地方的官道。”
“難道,偌大的洛陽連個修官道的人都找不到?現在可是農閑的時候,周邊的百姓無事可做,就近征發勞役便可,又不是什麽勞民傷財的大事。”
隨後,禮部和戶部的官員為了此事爭論不休,朝堂上亂哄哄一片,蘇銘沒有製止,笑吟吟的看著這一幕,朝堂之爭很正常,這是為公務而不是私仇,他沒道理插手。
一刻鍾之後,他們大概是吵累了,雙方各退一步,戶部同意修建驛館和修整官道,隻不過從之前修方圓百裏的官道變成修方圓五十裏的官道。
隻是,這最終拍板的不是他們,而是三司使,這時候的戶部不管錢,國庫在三司手上管著。
很快,大家都把目光轉移到了三司使任圜身上,勞役的事好解決,但沒有錢,考慮的再周到也是無濟於事,但出乎意料的是,任圜沒有猶豫,直接答應了。
看到這一幕,蘇銘笑了,看來今天這事,應當是李嗣源在背後指使,雖說這件事不大,但各方官員他都要協調好。
這些人入洛陽之後要擺碼頭,但其中也不乏生活貧困之人,他又不能不管,但總不能讓晉王府供應他們吃穿住行。
所以,讓朝廷出麵,便順理成章,誰也挑不出毛病。
······
集賢殿。
蘇銘將名冊扔給孟婆,淡淡說道,“孟婆,這是通文館內部的人員和李嗣源潛藏在各地的手下名單,你讓錦衣衛的人多注意一下,但不要打草驚蛇,讓他們察覺。”
雖不知他從哪弄來的名冊,但孟婆沒有多問,直接照辦,“老身明白。”
“對了,薛王府的監控可以稍稍放鬆了,不必像之前那樣嚴密。”
“哦?這是為何?”孟婆疑惑地問道,之前為了在薛王府安插人手,錦衣衛可是付出了不少代價,怎麽現在又要放鬆監視。
蘇銘解釋道,“李存禮已經投靠朕,這份名單是他交予我。”
李存禮投靠了他?
孟婆身軀一震,渾濁的老眼裏閃過驚異之色,她沒想到,李存禮竟然會背叛李嗣源,投靠天子,他是怎麽做到的?
蘇銘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輕聲道,“此前,朕使用陽謀離間了他們,隨即,李嗣源將李存禮禮字門門主的位置卸掉,假意讓他來朕這裏做臥底,但,孔賢文之事讓李存禮生出了警惕。”
“他不想變成第二個孔賢文,所以便投靠於朕。這次,想必李嗣源早就準備好了接替禮部尚書的人選,如果朕沒有寬赦禮部的罪責,禮部還是會落到他手中。現在禮部雖然沒有投靠朕,但對李嗣源卻也不再是言聽計從,孟婆,這可是一個好消息。”
很快,孟婆便冷靜下來,“陛下,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禮部漸漸脫離李嗣源的掌控,就代表他在朝堂的勢力已經出現了裂縫,慢慢的,這個裂縫會逐漸擴大,將他的優勢一一瓦解。
“岐王到哪了?”
“陛下,岐王三日後便能抵達洛陽,與各地的節度使一起上朝麵聖。”
為了不引起李嗣源的注意,女帝特意把行程押後,與各地的節度使一起上朝,免得被他針對,畢竟當初晉梁爭霸中原的時候,女帝可是在他背後捅了不少簍子。
蘇銘點點頭,“這次她到洛陽,朕就不見她了,其他的事等朝會後再說。她送過來的人,都安排好了嗎?”
孟婆恭敬的說道,“陛下,岐王派出的士兵化整為零,已經全數進入洛陽,隻要陛下願意,隨時可以扯出一支大軍。”
蘇銘眼裏閃過激動之色,“不必了,他們現在手無寸鐵,沒有甲胄,沒有兵器,就算拉起大軍,也沒有戰鬥力,等岐王留在朝中之後,朕便會以這些人為底子,組建新軍。”
“到那時,有軍隊在手,便能打開局麵,有岐王聯手,李嗣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一手遮天。”
一直以來,蘇銘都在為此事謀劃,現在終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