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是一名普通的工廠工人,三十六歲,住在東城一片老舊的居民樓裏。他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簡單吃口早飯後,騎著那輛用了快十年的電動車去廠裏上班。妻子小芳在一家連鎖超市做收銀員,日子過得平淡而緊湊。他們的兒子小浩是他們生活的重心,但也成了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上小學的小浩成績中等,每個月的補習班費用、學校的各種活動費、校外培訓的開銷,像一道道難以翻越的山壓在張明和小芳身上。


    張明有一個習慣,每天睡前都會刷手機。他喜歡看新聞,看短視頻,看熱搜榜上都有哪些大事發生。但最近一段時間,他發現這些內容似乎變得越來越單一。新聞裏總是充滿著喜報:城市建設突飛猛進,經濟發展屢創新高,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短視頻平台上,所有人似乎都活得無比滿足,有人在炫耀美食,有人在展示旅行,有人在炫耀家庭的和諧幸福。張明並不排斥這些,但他越來越覺得,這些畫麵和他的真實生活之間有種強烈的不協調。


    他試著在網上搜索一些與他生活相關的話題,比如工廠工人的待遇、家庭壓力、社會保障問題,可是搜索結果要麽模糊,要麽被埋在了海量的娛樂資訊之下。一天,張明在一個工友的推薦下,聽說了一首歌叫《望子成龍》。那工友說,這是一首唱工人和農民生活的歌曲,歌詞裏充滿了對現實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渴望,但這首歌已經在國內的音樂平台下架了。“你去國外平台找找吧,”工友低聲說道,“國內聽不到了。”


    張明心裏一陣說不清的滋味。他迴家後試著找這首歌,但果然沒有任何結果。他疑惑地想,為什麽一首歌會消失?它到底唱了什麽?張明突然感到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堵透明的玻璃牆後麵,他能看到很多東西,但卻看不到更真實的景象。


    幾天後,張明偶然點開一個話題,講的是一位年輕的創業者因為經營不善而自殺的新聞。評論區一片沉默,無數“蠟燭”表情代替了真實的討論。他忍不住想發條評論:“這個社會是不是給年輕人太多壓力了?”但剛打了幾個字,妻子小芳走過來催他休息。他默默刪掉那條未完成的評論,心裏有些複雜。


    這種感覺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越發強烈。張明逐漸發現,自己對社會的理解似乎被某種力量控製著,他所能看到、聽到、討論的東西似乎都經過了某種“篩選”。一天晚上,他和幾個工友在工廠後門的小吃攤聚餐,一位工友喝多了,開始抱怨現在的工作環境。他聲音不大,但語氣裏滿是憤怒:“工資低成這樣還敢說工人幸福!哪幸福了?你說句真話試試,看會不會被刪掉!”


    張明默不作聲,心中卻不由得附和。他心想,的確如此。他的工作不僅工資低,還經常加班沒有補貼。他的一位工友上個月因為操作失誤受傷,公司隻給了一筆少得可憐的賠償,然後讓他自生自滅。小芳的超市也是一樣,動不動就用“績效”壓榨員工,稍有不滿就威脅辭退。可這些現實從來不會出現在新聞裏。張明甚至試過在社交平台上發一條動態:“為什麽我們辛辛苦苦工作,卻連最基本的體麵都得不到?”這條動態在發布後不到一分鍾就被刪除了。


    這種失語感讓張明逐漸變得憤懣,但他卻無處傾訴。他試圖和妻子談這些想法,但小芳卻搖搖頭:“咱們還是管好自己吧,說那些沒用。”張明覺得妻子的話有些冷漠,但他也知道,小芳隻是太累了。對她來說,生活已經是拚盡全力,哪有多餘的精力去關心那些“遙遠”的問題?


    然而,張明並沒有放棄。他開始偷偷瀏覽一些國外的新聞網站,試圖找到自己無法在國內網絡上看到的內容。他第一次接觸到一些完全不同的聲音:有人質疑經濟增長的真實性,有人分析普通人生活壓力增加的原因,有人揭示一些政策背後的深層矛盾。張明感到一種被打開眼界的震撼,但這種震撼也讓他感到恐懼。他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被過濾過的信息世界裏。


    這種矛盾的情緒在某一天達到了頂點。那天,張明的兒子小浩在學校因為一次考試沒考好被班主任批評了。迴家後,小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肯吃飯。張明敲開門,看著兒子眼眶發紅的樣子,突然覺得自己的胸口像壓了一塊石頭。他輕聲問:“你怎麽了?”小浩低聲說:“我覺得自己很沒用,老師說我這樣會拖全班的後腿。”


    張明聽了,心中五味雜陳。他安慰兒子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健康最重要,懂嗎?”但他知道,自己說這話的時候心裏並沒有底。如今社會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作為父母,他們卻無力給予更多支持。他想起那些充滿幸福感的短視頻和新聞,覺得它們像是一種嘲弄——現實裏,誰能真正輕鬆地幸福?


    張明決定做點什麽。他試著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記錄身邊的生活。他開始寫日記,寫下自己對工作的觀察,對社會現象的思考,以及對兒子的未來的擔憂。他知道,這些日記可能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但至少能讓他自己感到真實。


    幾個月後,張明終於在工友的幫助下找到了《望子成龍》這首歌。當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他閉上眼,仿佛看到了無數像他一樣的普通人——那些在工廠車間裏揮汗如雨的工友,那些在超市收銀台前忙碌的小芳,還有那些為了下一代能夠擁有更好未來而拚命努力的父母們。歌詞裏寫滿了他們的日常,也寫滿了他們的希望。張明聽著聽著,淚水無聲地滑落。他覺得,這首歌不僅僅是為他們唱的,更是為這個社會沉默的大多數而寫的。


    可他知道,歌聲再動人也不能改變什麽。他能做的,依然是迴到自己的崗位,過好自己的日子。他沒有辦法讓這個世界立即變好,但他相信,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都在為這個社會添磚加瓦,哪怕微不足道,也必不可少。他覺得,改變不會從別人開始,隻能從自己開始。


    那天晚上,張明站在老舊的居民樓陽台上,望著遠處城市的燈火,突然聽到電視裏播放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熟悉的旋律讓他不由自主地輕聲哼唱起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他越唱越大聲,胸膛裏湧出一股從未有過的力量。這是他們熟悉的歌,是一首為每個普通人而歌唱的歌曲,它不是虛假的,也不是裝點的,它帶著一種真切的力量,鼓舞著那些無數在生活中掙紮的人們。他的聲音驚動了小浩,小芳也從廚房探出頭來看著他。張明轉過身,對他們笑了笑,繼續唱著:“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小浩怯生生地跟著唱了幾句,小芳也默默加入進來。盡管聲音並不整齊,盡管嗓音中夾雜著一絲沙啞,但這一刻,張明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團結和希望。他們三個人站在陽台上,麵向這個燈火輝煌卻又充滿挑戰的世界,唱著那首曾經鼓舞過無數人站起來的歌。


    “對,”張明對自己說道,“我們大家都要站起來。無論生活多難,隻要站起來,就還有希望。”


    你的工資真的養得起家嗎?也許你早已習慣了每個月等待那點工資到賬,習慣了精打細算地分配這些錢,先給房租,再還貸款,再留給孩子的學費,最後才是柴米油鹽和自己的小小生活。但每次望著賬戶餘額,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些辛苦掙來的錢,真的夠嗎?夠支撐一個家庭的開銷嗎?夠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嗎?夠讓父母老有所養嗎?還是說,它隻夠讓你在壓力中苟延喘息,勉強度日?


    工作,似乎也變得越來越難找。招聘網站上的崗位要求越來越高,經驗、學曆、年齡,一道道門檻將無數人擋在了外麵。可當你終於找到一份工作,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卻發現得到的報酬並不匹配付出。這種不平等像是生活的一種默認規則:你越努力,越感覺自己被榨取得幹幹淨淨,而那些決定你命運的規則製定者,卻永遠在高處俯視你的掙紮。


    壓力也在無聲中一層層累積。你白天在職場奔波,晚上在手機屏幕前尋找片刻放鬆,卻發現自己的疲憊無處安放。你不敢停下來,因為停下就意味著被生活淘汰;你也無法改變,因為改變的代價太高,風險太大。於是,你隻能低頭埋進一場永無休止的勞作中,企圖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一些踏實,可是這踏實卻越來越像是一個虛幻的幻影。


    我們都說,生活是一場博弈。但這個博弈裏,規則卻從未對普通人公平。辛苦勞作換來的工資,真的是對你努力的公平迴報嗎?還是它隻是這場社會運轉中不得已的安慰獎?或許每個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很少有人敢真正去正視,去質問,甚至去抗爭。因為質問需要勇氣,抗爭需要力量,而這兩樣東西,往往最容易被壓力和疲憊掏空。


    可是,總有一天,你會不得不麵對這些問題。工資、工作、壓力……它們不僅僅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它們更是一麵鏡子,照出這個社會的真實麵貌,也照出你在這個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你會發現,你的每一次懷疑和思考,都是對不公的一次微弱反抗。你不必馬上找到答案,但你需要開始問這些問題,因為隻有敢問的人,才有機會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個睡前小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銘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銘鴻並收藏十萬個睡前小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