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徒弟來訪
穿越異世:乞丐變首富 作者:龍行貓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雲想起這個師傅,突然覺得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見了,嘴角微微上翹,有了想法。
兩場大雨過後,玉都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藍天搭配著朵朵的白雲,靜謐而美麗。
郝亮知道,這種靜謐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廣袤的麥田已經逐漸變成金黃色了,又一年的豐收季,來了。
按照習慣,依然由白玉堂主持秋收大典,與之前不同的是,孫牧和李雲三口也來了,他們不僅參加了大典,還全程看了一下玉都半機械化的秋收工作。
“師傅,你這裏簡直太厲害了,竟然有如此廣闊的麥田,而且秋收都如此如此的與眾不同。”
宋清一臉的震撼,對她這個師傅充滿了敬佩。
郝亮被誇的有點臉紅,看了一眼李雲,又看向宋清道:“我這師傅不稱職啊,徒弟誇一下我就感覺臉熱。”
“沒有,沒有,師傅的傳說就是我倆學習的素材”,李雲連忙道。
郝亮臉一拉,沒想到多日不見,這李雲拍馬屁的本事倒是長了不少,不過話說迴來,自己確實對這倆徒弟不管不問,什麽也沒教。
“慚愧啊,慚愧”,郝亮暗自搖搖頭。
幾人正聊著的時候,孫牧也湊了上來,恭敬的道:“聽說玉都有空前的秋收盛世,我也跟著李大人過來看看,沒想到會如此盛大,這種景象何愁我大涼不興啊。”
“王爺真的是大涼之福啊,下官真心欽佩。”
孫牧感歎的同時,還不忘誇讚誇讚郝亮。
“孫大人過譽了,這也是盡我所能,讓這些災民有飯吃。”
郝亮風輕雲淡,好像就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般。
孫牧看著眼前廣袤的田地以及熱火朝天的秋收場景,羨慕的不得了。
郝亮見狀,搖搖頭道:“長隆與安慶以西江為界,我沒記錯的話,那邊也有許多平坦的地方,隻是…”
郝亮說了一半,沒有再繼續下去,他相信孫牧自己的地,他自己能不清楚,隻是沒有開墾罷了,而開墾就需要機械和銀子。
孫牧點點頭道:“此次前來玉都,也是想參考玉都模式,學習玉都的開墾和種田模式。”
“是啊,長豐那邊的改革,包括新農村,土地連片等模式,都讓大家耳目一新,對師傅你的佩服之情真的如滔滔之水。”
李雲也連忙補充道。
“得得得,就這些事情唄,有什麽佩服不佩服的”,郝亮沒好氣的道。
“王爺,實不相瞞,自從您在玉都開墾出田地的時候我就一直關注這邊的情況,當得知玉都第一次大豐收的時候,我也很想發動百姓到西河邊的土地上開墾和種植,但是並沒有什麽人響應,哎~”
孫牧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還重重的歎息一聲。
郝亮眼珠子一轉道:“農田不一定必須要承包和分配給老百姓去種植啊,也可以給一些有實力的個人去種植,隻是個人與官府之間的利益如何確定和劃分的問題。”
孫牧這次跟過來,目的就是向郝亮取經,也有個想法就是讓郝亮把這個地種起來,於是很興奮的道:“還請王爺指點迷津。”
“剛才我也說了,無非就是利益分配的事情,假如我來開墾,我來種植,我每年需要給大人上繳多少銀兩或者糧食,這是最主要的問題”,郝亮笑盈盈道。
“下官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還望王爺提點提點”,孫牧恭敬的道。
“這樣吧,說種地,沒有人比我更專業,我就按照我的標準向大人提出一些標準,看大人覺得妥不妥。”
“王爺盡管提”,孫牧連連說道。
“首先我開墾和收獲都需要大量的機械和勞力,對於新開墾的土地,我的首年成本較高,而且西河那片土地全部開墾出來的話預計也得三年以上,所以第一年到第三年,我也不白嫖,每畝地上繳一百斤糧食,之後每畝每年繳納兩百斤糧食,如何?”
郝亮緩緩的講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孫牧知道,那片地如果全部開墾出來,至少有二十萬畝以上的田地,每年兩百斤的話就是四千萬斤糧食,與其常年荒著,還不如給郝亮去種。
“四千萬斤,也是個巨大的數字,每年長隆全州的稅糧也才兩千萬斤,如果這是真的,那我提前謝謝王爺了”,孫牧恭敬抱拳道。
“不僅如此,西河距離長隆更近一些,到時候我會雇傭當地的百姓,也間接的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會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的”,郝亮笑著道。
“王爺更應該為官啊,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百姓造福啊”,孫牧恭維道。
郝亮搖搖頭,他對這個官場很是抵觸,對於權力,他沒有一點向往之情。
見郝亮搖頭,孫牧再沒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恭敬的起身告辭道:“今日前來叨擾王爺,還望王爺不要怪罪,西河田地的事情有了著落,真的很感激王爺。”
“哪裏哪裏,我是個商人,互利共贏罷了,能為孫大人解憂,也是我的榮幸”,郝亮也認真的道。
李雲和宋清並沒有和孫牧一同迴去,因為按照他倆的計劃,他們還要在這裏住一段時間,好好感受感受這玉都生活。
看時間還早,郝亮便帶著二人到處逛了起來,至於他們的寶貝兒子,則交給二喜和郝帥,郝美一起玩耍。
“師傅師傅,來的時候,那鐵路已經修好了,那麽這個火車什麽時候上路啊”,宋清就像個小孩子一樣,歪著頭道。
“走吧,咱們一起去工廠看看進度”,郝亮笑著道。
“好喂好喂”,宋清很開心的拉著李雲道。
火車製造工廠裏麵,場麵也依舊熱火朝天,有的工人們正在給車廂安裝輪子,有的工人正在忙著鉚接車廂的鐵皮,一條鐵軌上麵,已經停放了十多個完整的貨車車廂,還有幾個看著也即將造成了。
腳下的鐵軌,也是直接通往鐵路主幹道,為的就方便火車出廠及以後的修理工作。
“這場麵真壯觀”,宋清認真的道。
“預計秋收完就可以上路了”,郝亮走到車頭跟前,撫摸著車頭上虎頭的標誌,喃喃道。
“虎威一號”,宋清念著下方拓印的一行字道。
兩場大雨過後,玉都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藍天搭配著朵朵的白雲,靜謐而美麗。
郝亮知道,這種靜謐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廣袤的麥田已經逐漸變成金黃色了,又一年的豐收季,來了。
按照習慣,依然由白玉堂主持秋收大典,與之前不同的是,孫牧和李雲三口也來了,他們不僅參加了大典,還全程看了一下玉都半機械化的秋收工作。
“師傅,你這裏簡直太厲害了,竟然有如此廣闊的麥田,而且秋收都如此如此的與眾不同。”
宋清一臉的震撼,對她這個師傅充滿了敬佩。
郝亮被誇的有點臉紅,看了一眼李雲,又看向宋清道:“我這師傅不稱職啊,徒弟誇一下我就感覺臉熱。”
“沒有,沒有,師傅的傳說就是我倆學習的素材”,李雲連忙道。
郝亮臉一拉,沒想到多日不見,這李雲拍馬屁的本事倒是長了不少,不過話說迴來,自己確實對這倆徒弟不管不問,什麽也沒教。
“慚愧啊,慚愧”,郝亮暗自搖搖頭。
幾人正聊著的時候,孫牧也湊了上來,恭敬的道:“聽說玉都有空前的秋收盛世,我也跟著李大人過來看看,沒想到會如此盛大,這種景象何愁我大涼不興啊。”
“王爺真的是大涼之福啊,下官真心欽佩。”
孫牧感歎的同時,還不忘誇讚誇讚郝亮。
“孫大人過譽了,這也是盡我所能,讓這些災民有飯吃。”
郝亮風輕雲淡,好像就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般。
孫牧看著眼前廣袤的田地以及熱火朝天的秋收場景,羨慕的不得了。
郝亮見狀,搖搖頭道:“長隆與安慶以西江為界,我沒記錯的話,那邊也有許多平坦的地方,隻是…”
郝亮說了一半,沒有再繼續下去,他相信孫牧自己的地,他自己能不清楚,隻是沒有開墾罷了,而開墾就需要機械和銀子。
孫牧點點頭道:“此次前來玉都,也是想參考玉都模式,學習玉都的開墾和種田模式。”
“是啊,長豐那邊的改革,包括新農村,土地連片等模式,都讓大家耳目一新,對師傅你的佩服之情真的如滔滔之水。”
李雲也連忙補充道。
“得得得,就這些事情唄,有什麽佩服不佩服的”,郝亮沒好氣的道。
“王爺,實不相瞞,自從您在玉都開墾出田地的時候我就一直關注這邊的情況,當得知玉都第一次大豐收的時候,我也很想發動百姓到西河邊的土地上開墾和種植,但是並沒有什麽人響應,哎~”
孫牧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還重重的歎息一聲。
郝亮眼珠子一轉道:“農田不一定必須要承包和分配給老百姓去種植啊,也可以給一些有實力的個人去種植,隻是個人與官府之間的利益如何確定和劃分的問題。”
孫牧這次跟過來,目的就是向郝亮取經,也有個想法就是讓郝亮把這個地種起來,於是很興奮的道:“還請王爺指點迷津。”
“剛才我也說了,無非就是利益分配的事情,假如我來開墾,我來種植,我每年需要給大人上繳多少銀兩或者糧食,這是最主要的問題”,郝亮笑盈盈道。
“下官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還望王爺提點提點”,孫牧恭敬的道。
“這樣吧,說種地,沒有人比我更專業,我就按照我的標準向大人提出一些標準,看大人覺得妥不妥。”
“王爺盡管提”,孫牧連連說道。
“首先我開墾和收獲都需要大量的機械和勞力,對於新開墾的土地,我的首年成本較高,而且西河那片土地全部開墾出來的話預計也得三年以上,所以第一年到第三年,我也不白嫖,每畝地上繳一百斤糧食,之後每畝每年繳納兩百斤糧食,如何?”
郝亮緩緩的講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孫牧知道,那片地如果全部開墾出來,至少有二十萬畝以上的田地,每年兩百斤的話就是四千萬斤糧食,與其常年荒著,還不如給郝亮去種。
“四千萬斤,也是個巨大的數字,每年長隆全州的稅糧也才兩千萬斤,如果這是真的,那我提前謝謝王爺了”,孫牧恭敬抱拳道。
“不僅如此,西河距離長隆更近一些,到時候我會雇傭當地的百姓,也間接的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會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的”,郝亮笑著道。
“王爺更應該為官啊,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百姓造福啊”,孫牧恭維道。
郝亮搖搖頭,他對這個官場很是抵觸,對於權力,他沒有一點向往之情。
見郝亮搖頭,孫牧再沒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恭敬的起身告辭道:“今日前來叨擾王爺,還望王爺不要怪罪,西河田地的事情有了著落,真的很感激王爺。”
“哪裏哪裏,我是個商人,互利共贏罷了,能為孫大人解憂,也是我的榮幸”,郝亮也認真的道。
李雲和宋清並沒有和孫牧一同迴去,因為按照他倆的計劃,他們還要在這裏住一段時間,好好感受感受這玉都生活。
看時間還早,郝亮便帶著二人到處逛了起來,至於他們的寶貝兒子,則交給二喜和郝帥,郝美一起玩耍。
“師傅師傅,來的時候,那鐵路已經修好了,那麽這個火車什麽時候上路啊”,宋清就像個小孩子一樣,歪著頭道。
“走吧,咱們一起去工廠看看進度”,郝亮笑著道。
“好喂好喂”,宋清很開心的拉著李雲道。
火車製造工廠裏麵,場麵也依舊熱火朝天,有的工人們正在給車廂安裝輪子,有的工人正在忙著鉚接車廂的鐵皮,一條鐵軌上麵,已經停放了十多個完整的貨車車廂,還有幾個看著也即將造成了。
腳下的鐵軌,也是直接通往鐵路主幹道,為的就方便火車出廠及以後的修理工作。
“這場麵真壯觀”,宋清認真的道。
“預計秋收完就可以上路了”,郝亮走到車頭跟前,撫摸著車頭上虎頭的標誌,喃喃道。
“虎威一號”,宋清念著下方拓印的一行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