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皇帝的底氣
穿越異世:乞丐變首富 作者:龍行貓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殿內的眾人無不大吃一驚,一些老臣內心也暗暗感歎:“大涼建國至今,可是從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啊,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搞出動亂啊。”
“皇上,如此這般會不會有什麽風險”,一個白須老者低聲上前道。
“樊愛卿也是幾朝元老了,不知道樊愛卿所言的風險指的是什麽?”
皇帝露出一副和善的麵容,傾斜著身子,一隻手支在膝蓋上問。
白須老者正是丞相樊玉,也是太子及二皇子的老師,此人算是當今大涼最有話語權的官員之一,也確確實實是任職最長的高官。
“啟稟皇上,從曆史上來看,貪汙腐敗確實是非常常見的,無數人擠破頭考取功名,為的就是出人頭地,富貴榮華,這其中通常包含兩個字:權和利”,樊玉認真的說道。
“依丞相所言,朕是應該看著你們貪汙腐敗當做看不見嘍?”
皇帝依然笑眯眯的道。
“不,不不不,老臣不是這個意思,老臣的話還沒有說完”,樊玉有些緊張的辯解道。
“哦?那不知丞相大人有何高見?”
一個高見,把樊玉是高高的架了起來。
樊玉也後悔自己主動跳出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道:“曆來一些巨貪總是會牽扯到一些權力的爭鬥,而懲治這些巨貪曆史上就發生過多次的戰亂,因為他們都直接涉及到了高層的皇,權力爭鬥。”
樊玉原本想說皇權爭奪,生怕太直接了,又改口說是權力爭鬥。
但是在場的眾人,聽不出來的都是傻子。
目前的情況,太子要是不出什麽岔子,穩穩的儲君位置就到手了。
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雖有想法,但要是太子稍微給力一點,都沒他們幾個啥事情。
可偏偏這個太子,不光貪權,還貪財,而且心眼極小,總覺得沒坐到那個位置,自己就還需要爭取。
要是單純隻是這樣的想法也還說的過去,可這個太子不往自己的政務上下功夫,反倒是熱衷於籠絡勢力、積累財富,甚至偷偷的建立私兵。
而太子的這一切的所做所為,許多人都有所了解,或許隻有高高在上的皇帝一無所知吧。
聽完樊玉的話,皇帝臉色逐漸變的陰沉道:“按照樊愛卿所言,朕這樣懲治巨貪,什麽人會出現利益爭鬥?”
“臥槽”,樊玉心中暗道不妙,這是一步步的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啟,啟,啟稟皇上,微臣不知,隻是想到了曆史上的一些不好的案例,希望皇上慎重考慮”,不愧是老油條,很快便應付道。
“哈哈,樊愛卿的好意朕是明白的,在愛卿看來,這種爭鬥恐怕都是為了我身下的這把椅子吧”,皇帝微笑著道。
這種情況,深諳政治的皇帝怎麽會不清楚,他先前也想過或許會有自己的哪個兒子會造反,會為了他坐下的這把椅子發起爭端。
他考慮過,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最有勝算的就是白玉堂,也就是六皇子,因為那邊原本就有四五十萬的軍隊,攻下巴拉巴後,對外的數字是新征召了十萬,但到底收編或者招募了多少軍隊,不得而知,加上郝亮的助力,鬼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像戰車一樣的血腥利器。
所以,如果出現皇位爭奪,在皇帝來看最有可能取勝的便是六皇子白玉堂。
二皇子雖然控製著北部的軍團,但是那邊目前也隻有區區三十多萬的兵力,加上二皇子專橫跋扈,那邊的主將並不是特別買他的賬,反倒是更願意聽劉大將軍的命令,而劉將軍卻是比較中立的一位存在,明麵上看是一位一心為國的忠臣良將。
四、五皇子占據東南地區,但是整體也隻有四十萬軍隊,雖然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但是有其他兩股勢力的製衡,皇帝老兒也不擔心。
至於眼皮子底下的太子,皇帝是越來越失望,先前懲治了李高船,對他權當是沒有看見,可這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又把自己的國庫弄空了,而且還是與他有關係。
想到這裏,皇帝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太子,又轉頭對眾人說道:“現如今我大涼國泰民安,而且自從征服了巴州,也征服了巴拉巴的鐵騎,曾經號稱天下第一的巴拉巴鐵騎,現在改名叫巴州鐵騎,或者叫涼州鐵騎了。”
“所以安慶、巴州就是我的底氣,曾經我最不看好的老六,卻是腳踏實地的為大涼在做事,真心實意的為朕在分憂,而你們,尤其是方清山、呂大才之流,簡直就是我大涼的蛀蟲。”
“真的是太讓朕失望了!”
皇帝滿臉怒意的說道,將手中的茶盞重重的摔在地上。
眾人被眼前的一幕嚇得不輕,誰敢說自己沒有貪汙過,這麽多年的拚鬥才到了這個位置,誰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誰不是為了萬貫家財。
許多人的後背都有些濕了。
太子一會兒膽戰心驚,一會兒目露兇狠,表情難看又有些可怕,尤其是提到安慶和巴州就是皇帝懲治巨貪的底氣,太子對白玉堂,對郝亮更加憤恨,眼中好像就要噴出火一樣。
現如今,剛剛扶植起來的方清山就這樣再次折損了,而且還搭上了工部尚書呂大才,真是損兵又折將。
而且,皇帝這樣明目張膽的,當著所有官員的麵懲治此二人,也是赤裸裸的打他的臉,在座的眾人,基本上都了解太子的一些所作所為,所以這樣做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給了太子一個無形的打耳光子。
再一再二不再三,這一次,皇帝依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懲治查抄了方、呂二人的家產,隻字沒提太子,算是再次饒過他一次。
但是皇帝並不是傻子,這些官員的貪腐與自己兒子們的打鬧雖有聯係,但是依然是兩碼事,官員貪腐拿著律法,拿著大義的名義,就可以讓他們輕鬆人頭落地。
但是自己的兒子再怎麽鬧也是有血緣關係的,還牽扯到家事,皇家的家事,因此,沒有懲治他們也是還沒有觸及到皇帝的底線。
對於白玉堂和郝亮,皇帝也隻是在朝堂上虛張聲勢罷了,他並不能完全掌握郝亮和白玉堂的想法,也並不能確定此二人完全效忠於他的依據。
但是製衡其他幾個兒子,夠了。
“皇上,如此這般會不會有什麽風險”,一個白須老者低聲上前道。
“樊愛卿也是幾朝元老了,不知道樊愛卿所言的風險指的是什麽?”
皇帝露出一副和善的麵容,傾斜著身子,一隻手支在膝蓋上問。
白須老者正是丞相樊玉,也是太子及二皇子的老師,此人算是當今大涼最有話語權的官員之一,也確確實實是任職最長的高官。
“啟稟皇上,從曆史上來看,貪汙腐敗確實是非常常見的,無數人擠破頭考取功名,為的就是出人頭地,富貴榮華,這其中通常包含兩個字:權和利”,樊玉認真的說道。
“依丞相所言,朕是應該看著你們貪汙腐敗當做看不見嘍?”
皇帝依然笑眯眯的道。
“不,不不不,老臣不是這個意思,老臣的話還沒有說完”,樊玉有些緊張的辯解道。
“哦?那不知丞相大人有何高見?”
一個高見,把樊玉是高高的架了起來。
樊玉也後悔自己主動跳出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道:“曆來一些巨貪總是會牽扯到一些權力的爭鬥,而懲治這些巨貪曆史上就發生過多次的戰亂,因為他們都直接涉及到了高層的皇,權力爭鬥。”
樊玉原本想說皇權爭奪,生怕太直接了,又改口說是權力爭鬥。
但是在場的眾人,聽不出來的都是傻子。
目前的情況,太子要是不出什麽岔子,穩穩的儲君位置就到手了。
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雖有想法,但要是太子稍微給力一點,都沒他們幾個啥事情。
可偏偏這個太子,不光貪權,還貪財,而且心眼極小,總覺得沒坐到那個位置,自己就還需要爭取。
要是單純隻是這樣的想法也還說的過去,可這個太子不往自己的政務上下功夫,反倒是熱衷於籠絡勢力、積累財富,甚至偷偷的建立私兵。
而太子的這一切的所做所為,許多人都有所了解,或許隻有高高在上的皇帝一無所知吧。
聽完樊玉的話,皇帝臉色逐漸變的陰沉道:“按照樊愛卿所言,朕這樣懲治巨貪,什麽人會出現利益爭鬥?”
“臥槽”,樊玉心中暗道不妙,這是一步步的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啟,啟,啟稟皇上,微臣不知,隻是想到了曆史上的一些不好的案例,希望皇上慎重考慮”,不愧是老油條,很快便應付道。
“哈哈,樊愛卿的好意朕是明白的,在愛卿看來,這種爭鬥恐怕都是為了我身下的這把椅子吧”,皇帝微笑著道。
這種情況,深諳政治的皇帝怎麽會不清楚,他先前也想過或許會有自己的哪個兒子會造反,會為了他坐下的這把椅子發起爭端。
他考慮過,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最有勝算的就是白玉堂,也就是六皇子,因為那邊原本就有四五十萬的軍隊,攻下巴拉巴後,對外的數字是新征召了十萬,但到底收編或者招募了多少軍隊,不得而知,加上郝亮的助力,鬼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像戰車一樣的血腥利器。
所以,如果出現皇位爭奪,在皇帝來看最有可能取勝的便是六皇子白玉堂。
二皇子雖然控製著北部的軍團,但是那邊目前也隻有區區三十多萬的兵力,加上二皇子專橫跋扈,那邊的主將並不是特別買他的賬,反倒是更願意聽劉大將軍的命令,而劉將軍卻是比較中立的一位存在,明麵上看是一位一心為國的忠臣良將。
四、五皇子占據東南地區,但是整體也隻有四十萬軍隊,雖然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但是有其他兩股勢力的製衡,皇帝老兒也不擔心。
至於眼皮子底下的太子,皇帝是越來越失望,先前懲治了李高船,對他權當是沒有看見,可這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又把自己的國庫弄空了,而且還是與他有關係。
想到這裏,皇帝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太子,又轉頭對眾人說道:“現如今我大涼國泰民安,而且自從征服了巴州,也征服了巴拉巴的鐵騎,曾經號稱天下第一的巴拉巴鐵騎,現在改名叫巴州鐵騎,或者叫涼州鐵騎了。”
“所以安慶、巴州就是我的底氣,曾經我最不看好的老六,卻是腳踏實地的為大涼在做事,真心實意的為朕在分憂,而你們,尤其是方清山、呂大才之流,簡直就是我大涼的蛀蟲。”
“真的是太讓朕失望了!”
皇帝滿臉怒意的說道,將手中的茶盞重重的摔在地上。
眾人被眼前的一幕嚇得不輕,誰敢說自己沒有貪汙過,這麽多年的拚鬥才到了這個位置,誰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誰不是為了萬貫家財。
許多人的後背都有些濕了。
太子一會兒膽戰心驚,一會兒目露兇狠,表情難看又有些可怕,尤其是提到安慶和巴州就是皇帝懲治巨貪的底氣,太子對白玉堂,對郝亮更加憤恨,眼中好像就要噴出火一樣。
現如今,剛剛扶植起來的方清山就這樣再次折損了,而且還搭上了工部尚書呂大才,真是損兵又折將。
而且,皇帝這樣明目張膽的,當著所有官員的麵懲治此二人,也是赤裸裸的打他的臉,在座的眾人,基本上都了解太子的一些所作所為,所以這樣做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給了太子一個無形的打耳光子。
再一再二不再三,這一次,皇帝依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懲治查抄了方、呂二人的家產,隻字沒提太子,算是再次饒過他一次。
但是皇帝並不是傻子,這些官員的貪腐與自己兒子們的打鬧雖有聯係,但是依然是兩碼事,官員貪腐拿著律法,拿著大義的名義,就可以讓他們輕鬆人頭落地。
但是自己的兒子再怎麽鬧也是有血緣關係的,還牽扯到家事,皇家的家事,因此,沒有懲治他們也是還沒有觸及到皇帝的底線。
對於白玉堂和郝亮,皇帝也隻是在朝堂上虛張聲勢罷了,他並不能完全掌握郝亮和白玉堂的想法,也並不能確定此二人完全效忠於他的依據。
但是製衡其他幾個兒子,夠了。